文章全文: |
|
刘少奇在学制研究小组汇报时的讲话
刘少奇
1964.08.02
(一九六四年八月二日)
刘少奇说,现在我国还在进行着文化知识方面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从全日制学校中培养出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的高级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广大贫、下中农的子女不能入学,继续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新的文盲。这种现象是不能让它长期存在下去的。
他说,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举办半工半读学校,本质上就是组织我们的阶级队伍。这件事很急迫,要立即着手办起来,首先扩大试验的范围。
现在国家只分配全日制学校毕业生的工作,不分配半工半读学校毕业学生的工作,这样做有利于资产阶级,不利于无产阶级,不符合党的阶级路线,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
刘少奇说,原来是劳动者的工人或农民,通过业余学习或半工半读,获得了知识以后,仍旧不要脱离劳动,让他们半工作、半劳动;否则新的人还会变为旧的人。关键在于我们怎样领导。领导得好,旧人可以变成新人;领导得不好,新人可以变成旧人。因为正如列宁所说的,旧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人们看了坏样子,就不自觉地跟着坏样子走。新的能劳动的厂长、校长、部长,若是跟着只会坐办公室的厂长、校长、部长走,他们渐渐也脱离劳动只坐办公室了。
要看党的领导向哪方向引导,风向哪边吹。现在我们当权,大吹无产阶级的风;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也在吹他们的风。我们吹的风很大,他们吹的风也不小。结果,社会上几股风同时吹,各式各样的人就跟着各式各样的风走。如果我们不吹风,那么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就要刮大风。
全日制学校现在还是需要的,还得好好地办。等到半工半读的大、中、小学大量办起来,而且办好了以后,全日制学校就可以逐步缩小。真正到了共产主义时代,是否还需要全日制?很难说,也许还需要,也许就不需要了。可能那时还要办一些特殊的学校,加速培养少数有特殊才能的人。到了共产主义时代,从事艺术、科学研究等等活动,都可以在业余时间进行,因为那时工作日缩短了,同时文化大提高,人人都可以做研究工作。可能还需要一些“临时工”,为了解决一些临时的任务,集中一些人完全脱离生产劳动,搞个半年一年。其余统统可以成为业余工作者,包括厂矿企业的科室人员、管理干部以及我们这些党政工作人员在内。那时将不再需要现在这样的职业革命家了。当然,这是一个远景,在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的时候是办不到的,工作日要缩短到四小时就可以办到了。
(有同志汇报天津市半工半读学校曾试验过三种形式,其中厂校合并的形式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工厂需要的是劳动力,而学校却追求升学率,各有各的打算。)刘少奇说,问题是要解决思想问题,如果真正做到思想一致,厂校合办就可以搞。
(有同志汇报黑龙江呼兰火柴厂招收高小毕业生办初中程度的半工半读学校。)刘少奇说,仅仅招高小毕业生、办初中程度的半工半读学校是不够的。高小毕业半工半读三四年,出来只能当工人,不能同时做技术工作,仍然是体力劳动者,而不是既能体力劳动又能脑力劳动的新人。因此半工半读的初中程度的技术学校可以办,但不能到此为止,应该再加上几年技术教育,至少要让学生学到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的程度。然后还要在这个基础之上继续办半工半读的大学。学到中技程度,毕业出来国家可以分配工作,工厂留一些,本市留一些,剩下的由国家统一分配。这样的人既能当工人,又能当技术员,这种人是不怕多的。半工半读的中技和大学办多了,全日制的中技和大学就可以少办一些。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你们(指学制问题研究小组的同志)的思想要搞通。现在的情况是教育部门的同志思想不通,校长不通,厂长不通。我在天津说过要成立第二教育厅,专管半工半读学校。如果教育部和工业部门不愿意搞半工半读,就另外成立教育部和工业部来管这项工作。将来新设的管半工半读的教育部将是长命的,而你们现在这个教育部是短命的,最多只有一、二百年的寿命。(林枫:不仅教育部门要管,各级计划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业部门都要抓这项工作才行。)你们考虑按照现在这样的领导体制管理半工半读的工作是否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就另设一个机构来专管这项工作。是不是经费有困难?我看到天津电子仪器厂和感光胶片厂的材料,一方面说半工半读只能做到生产自给百分之五十,另方面这两个工厂又上缴了大量利润,一个厂是一千多万,另一个厂是两千多万,这种现象怎样解释呢?
当然,教育部门也有困难,全日制学校这样多,已经管不过来;再要搞半工半读,难以兼顾。可以考虑在中央专门设几个人来管半工半读学校。今后中央一般不再增加全日制学校的教育经费,以后增加的经费使用来办半工半读学校。
在谈到农业中学的问题时,刘少奇说,农业中学不要向全日制中学的方向发展,应该逐步办成初级以至中级的农业技术学校。它们是正式的学校,正规的教育制度,把它们看作临时的、非正规的学校是不对的。以后在农村还要办半工半读的农业大学。今后不要再用“简易小学”的名称,要把这类学校扶正,应该把这类学校看作正规学校。农村半日制小学办起来以后,全日制小学也可以少办一些.半工半读和半农半读的学校向全日制学校看齐,是一种习惯势力的表现,这种习惯势力在教育系统和其他系统中都有,所以要进行革命。
在谈到学生升学问题时,刘少奇说,现在小孩子很多而入学的很少。山东某些地区入学儿童仅占学龄儿童的百分之四十九,安徽省的入学率还要低一些。小孩子年龄小,应该让他们获得知识。他们希望入学,希望升学,这种愿望是正当的,不满足他们这种愿望,我们还算什么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但是要满足他们的愿望,如果只办全日制的一种学校,那国家和群众都负担不起。只有采取半工半读的办法,让他们自己搞饭吃,才能既减轻国家同家庭的负担,又满足青少年升学的要求。
关于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在城市可以减少一部分固定工人,用半工半读学校的学生来代替,农村所有的国营农场和牧场都应当办半农半读的技术学校。适当增加对它们的投资,这种投资既是农业投资,又是教育投资。
现在我国有一千六百多万产业工人,其它各种国家职工一千多万,共计三千多万人。每年自然减员以百分之一计,就有三十万人。将来工业发展了,还要增加一些新的工人。如果这些职工都采用半工半读的办法来补充,就不怕学生没有出路。
总之,要充分满足小孩子升学的要求,采用半工半读的办法,一直让他们读到大学。这里没有根本克服不了的困难。
刘少奇再次强调,仅仅办初中程度的工业中学和农业中学是不够的,至少要办到中等工业技术学校和中等农业技术学校的程度,学生出来以后才有可能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国家也才能分配工作。
(有同志提出,在城市普及初中,在农村只普及小学,是否会扩大城市矛盾。)刘少奇说,在城市普及初中同在农村普及小学并无矛盾,因为城市的初中毕业生还是大量下乡,为农村服务。如果让城市初中毕业到农村光是当农民,他们是不大愿意去的;如果下乡以后仍旧有书读,半工半读或半农半读,他们可能就愿意下乡了,“五四”以前,我到北京考上了大学,但是没有钱上,就到保定育德中学勤工俭学学了一年。只要下乡以后还有继续学习的机会,许多青年是会愿意的,
城市高小毕业生下乡,年龄太小,参加劳动为时尚早;如果留在城市,又不学习,就要变成二流子。还是让他们继续学习,最好让他们学一点农业技术知识。在城市不仅可以半工半读,而且可以半农半读,就是农忙的时候,到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劳动,农闲再回校学习,这样半年学习、半年劳动。这种学校不要按老规矩办事,放什么寒暑假,可以只放农忙假;剩下半年集中时间读书。三八节、五一节也不必放假,农民并不过这些节。甚至礼拜天也可以不要,而按中国办法,每月初一、十五放两天假,让学生多学一点。因此学制必须改革,不敢不能适应这种需要。
刘少奇说,为了适应贫、下中农的需要,在农村除了办全日制初小以外,还可以办一部分半日制的初小。马克思说九岁到十三岁的儿童每天可以参加二至四小时的劳动。因此高小和初小都要办一些半日制的。初中可以办一部分全日制的,但要大量举办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学生住家距离学校远的,可以放半年劳动假,对城市下乡的孩子也可以这样办。不仅学生参加劳动,教师也可以半年劳动,半年教书。这些学校要教动物、植物、土壤学等等课程。国家要为他们准备教师和教科书,否则就是脱离群众。对群众的要求熟视无睹,也就是严重的官僚主义。
城市的技工学校最好改成半工半读的中等技术学校。现在的技工学校只顾劳动这一头,是一个缺点,还要用文化、技术知识把他们武装起来。学习三年不够,可以学习三年半至四年。这样学生出来以后,就可以做各种工作,可以当工人,将来也可以当车间主任、厂长、党委书记等等。
(有同志提出,将来中学改为四年,有的行业在四年制中学的基础上只要再经过一、两年的半工半读就可以了。)刘少奇说,不用着急,孩子年龄还小,还是让他们多学一点好,四年之后再加上三年,学到中技的程度,国家就可以分配工作了。这样并不增加国家多少负担,而且在工厂呆了七年,工厂已经熟悉他们,毕业后工厂是会欢迎他们的。现在需要有一个全国的计划,规划一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多少这样的毕业生.现在天津已有两千多毕业生,上海有八百多毕业生,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也有不少毕业生,要对这些毕业生的情况作一些调查。他们中间将会产生一些厂长、教员,也可以从他们中间抽调一些人到教育部来管半工半读学校,你们看好不好?
(有同志提到,工厂办半工半读学校涉及到劳动制度问题,现在工厂受劳动定额的限制,安排起来很困难。)刘少奇说,劳动制度可以改嘛!可以采取两个学生顶一个工人的办法。厂长、部长们不同意,思想不通,就不要让他们再当厂长、部长,他们的思想就会通了。
(有同志说工厂怕半工半读的学生顶不了工人,要求第一年不要计入编制人数,从第二年起,三个学生顶一个工人。)刘少奇说,这简直是剥削劳动!为什么算小帐而不算大帐?这些学生既有劳动技能又有文化知识,既能劳动又能做技术工作,他们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长远看工厂是不会吃亏的,是会赚钱的。当然,开始时会有一些麻烦,但是什么事情没有麻烦?共产党员怎么能怕麻烦呢?对待新事物必须采取满腔热情的态度,而不要百般刁难。不要采取第一年不算工人编制等剥削劳动力的办法。那样做同旧社会的办法还不是一样,开始时教育部门要给予一些补贴。任何新的事业开始时都需要国家给以补助,而半工半读这样一种有伟大意义的事业,怎么能不给以支持和帮助呢?
(有同志反映沈阳一些业余大学毕业的工人当了工程师,因此将来半工半读大学毕业的也可以当工程师。)刘少奇说,不要答应这一条。当了工程师也不要脱离劳动。他可以做工程师和厂长的工作,但每天仍旧应该参加四小时的劳动。
刘少奇说,要举办半工半读的中级和高级师范学校,培养半工半读学校的师资。原有的教师当然可用些,但不能完全依靠老的教师,还需要准备一些新的师资。同时要编写教材,根据半工半读学校的学习年限及学校特点来编写教材。
(有同志汇报说,学生来源没有问题,天津今年报考半工半读学校的有八千人。)刘少奇说,看来学生来源没有问题,学生出路也不会有问题,这些学生既有文化、技术,又能劳动,总是有人要的。如果说没有人要,那是由于国家没有安排。
刘少奇接着说,教育部要准备师资、教材,并且要给半工半读学校一些补贴。城市附近的国营农场,要办半农半读学校。总之,一切旧框框都要打破,要重新建立我们自己的框框。
城市工厂办半工半读学校,应该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请你们与计划、材料、物资部门共同研究一下。天津电子仪器厂、感光胶片厂、制药厂这几个工厂半工半读的专业窄了一些,应该搞些通用工种,例如办些普通机械、电机一类的专业,出路就会更广一些。
在城市里,最好是办招初中毕业生的半工半读学校,达到中技的程度。至于不能升学的高小毕业生如何安排的问题,应该由市委设法解决。
职业学校办到中技水平,毕业生就好分配工作了。每个行业需要办多少,计划部门应该计划好。无线电、电机、机械、化工等通用专业可以多办一些,铁路运输专业也可以办。四年中学以后再加上三年技术教育,就可以培养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材来。
只要中等技术学校毕业了,国家就可以分配工作,而且比较容易分配。这种学校只要办得好,很多工厂都会欢迎的,归根到底办这种学校对工厂是有利的。
马克思说过,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就应该搞点劳动。列宁也说要实行综合技术教育。就是要学一门技术。将来在中等技术学校的基础上,还要办半工半读的大学,城市、农村都要办。大学可以分科,有的学经济,有的学文艺,哲学和马列主义,但大多数人还是学技术。也有一部分人学文科,而学文科的每人也要通一门技术。这样半工半读的大学就齐全了。将来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够种田,做工,搞文学,研究马列主义,做党的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等等。
半工半读学校不是少办,而是要多办、大办。城市工厂目前还牵涉到劳动计划,供、产、销,商品粮等问题,看来困难多一些,开始时要少办,逐渐由少到多。在农村一开始就可以多办,即使有一些垮了也不要紧。全日制学校还不是垮了不少?
刘少奇说,全日制学校也要进行改革,应该根据主席春节讲话所指示的精神来改,具体做法要认真研究。
刘少奇说,采取半工半读的办法,一可以普及教育;二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升学的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文盲愈来愈多总是不行的。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全日制学校(包括全日制大学在内)就可以减少了。希望那时全国工人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是由半工半读学校培养出来的。这样,我们国家的情况将同苏联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全国人民的面貌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就会愈来愈缩小了。
现在城市里还要办全日制初中,但规模不要再扩大了。在半工半读学校多起来而且办好了以后,全日制学校的规模还可以缩小一些。半年劳动、半年学习适合农业的需要,特别是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冬天长,适于这样办;即使是江南,虽然农闲时间短,但毕竟是小孩子,也不需要让他们劳动过多,可以让他们念点书。
办这样的学校,国家和家庭都负担得起,又可以消灭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值得大声疾呼,大力提倡,并且要为此进行坚决的斗争。对反对半工半读的人,要给他们扣大帽子:你们是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反对消灭三个差别。半工半读可以促进生产,促进教学与科学研究。要宣传这个道理。讲清道理以后思想还不通的,就要进行组织处理,你们看值不值得这样做?
现在的劳动制度、教育制度要改,所以提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来。但是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是一种过渡,在将来,既没有八小时的劳动制度,也没有八小时的学习制度,而是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办公、搞文艺、科学研究都将变为业余工作或“临时工”了。
工业部门、计委的同志都要想通这个问题。现在非生产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实在太多了,他们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没有事情做就发报表。应该想办法搞半天劳动。这事也会有人反对的。其实,现在学习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搞五反运动可以搞半天,为什么单单劳动半天就不行?只要厂长、部长下去劳动,起带头作用,就行得通了。
我们这一代只会搞革命,坐办公室。我们的后代如果也如此,那就危险了,那就害了他们。要使我们的后代既能劳动,又能坐办公室,这样,就比我们强了。
科学部门要搞什么博士、副博士,让青年写论文,一举成名,这是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教育将成为什么性质的教育呢?
对半工半读,现在就要开始试验,已经有一些经验的地方,如天津市,要总结经验,扩大试验的范围,否则就迟了。搞迟了将来要吃大亏的。这也是鉴于苏联的教训,他们现在要扭转就困难了,因为他们有那么多的院士、博士反对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而且还有所谓“理论”,认为区委书记参加劳动是“浪费”。
我们现在的阻力,无非是超过了劳动定额,超过了编制。修改一下劳动制度、花一些钱就解决了。如果这些算是阻力,那么只算是小阻力。如果现在不改变,再过二、三十年,那时的阻力可就大了,而且不是改变劳动制度、花一些钱的问题,而是将要像苏联那样,需要再来一次革命的问题了。
来源:1967年7月教育部延安公社编《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黑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