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陆定一在听取高教部关于政治工作会议的汇报后所作的讲话
1965.09.01


我讲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教学改革要搞通,相当难。也想了些办法:编教科书、限制出题目、开卷考试……这个问题还是主要的,学校总还是学习占的时间最多,教改决定于教师,不搞通教师的思想没有办法。在教师队伍中,向来是我教的东西越多越好。不仅大学如此,中小学也如此。我教的这门课增加可以,减少不行。学制似乎越长越好,你4年、我5年,你5年、我7年。学校也似乎办得越大越好。全日制高等学校是否多了?学校数目不多,可是每所学校人多了。清华大学学生宿舍你去看看,6个人一间,两层床,空气臭得很。条件还不如过去。这些问题都没办法作什么规定,规定不了那么多的。

办法是“釜底抽薪”,少招点学生。清华少招一半,会舒服一点。今年招生十七万,我说还多了。我们过去上学比较舒服,两个人一间屋。现在这么多人挤一间屋子,冬天关上窗户怎么得了!?所以我主张学校分小点,不分就少招点学生。要让学生休息的好一些才对嘛!现在住的问题大。穿的问题不大,发的布票还用不了。吃不晓得怎样。大庆开始住牛棚,但是长期这样做是不行的。

学校的容量现在是多了些,要考虑解决这个问题。不然不管你规定多少条办法,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蒋南翔插话:教师住的也是个问题。建国初期的助教,大都是单身汉,现在过了十多年了,都结了婚,生儿育女,没处住,就挤了学生的宿舍。)

你们学校分一下就好了,分成4个。

教学改革看来只有一个办法,让教师们下去,让他们到工厂、农村蹲一蹲。然后,他们对教改就能够想通,否则往往想不通的。

至于说“城市老爷部”等等,高教部有没有这个问题?我看也有。高教部也可以算城市老爷部,但不一定戴这个帽子,只是讲一下这个问题就是了。

有些问题还没有很好地改,靠学校本身去改不可能。还是要按照毛主席的办法,把教师赶下乡。文艺界分期分批下去,医生也是分期分批下去。一下去,情况就不同了,有很大的进步。高等学校很大的麻烦是要上课。是否也有点办法?卫生部抽城市医生三分之一下去,办法是拿实习医生来代替。

办大学,过去我们搞的是苏联的一套。斯大林在的时候,他的着眼点,一是国防,要搞重工业;一是要搞城市,重视知识分子。以后搞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重工业为中心,知识分子搞高薪,宣传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斯大林在农村只搞了集体化,还搞了个拖拉机。他在农村就搞了这两件事,以后再没有搞什么。美国人去苏联农村去看,打水还是用筐筐打,没有机井,很多需要搞机械化的东西都没有搞。

斯大林的国防思想也与我们不同。我们是全民皆兵,当然也有主力;而他就是坦克、大炮、飞机。这么搞的结果,形成乡村偏枯、城市发展。他的乡村问题搞的很严重。

1934年以前,在苏联还没有形成高薪阶层。那时,只有旧知识分子、旧专家薪水高,平均是5000卢布。而党员工程师只有300卢布,斯大林也只是300卢布。以后就改了,工程师都搞到5000卢布。后来调工程师去当厂长,因为厂长工资低得多,他们不干,于是只好把厂长的工资也提到5000卢布。调去当党委书记,也不干,于是党委书记也提到5000卢布。这样一来,部长、斯大林还能拿300卢布?结果统统提高了。改薪水是在1934年。1936年新宪法公布,问题就更加清楚了。

以后在苏联,就来了个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城市越来越大,乡村人口越来越少。二次大战时,从农村抽人去服兵役的很多。这些人到苏联国内各地和国外走了一趟,胜利后,再让他们回乡,他们就不干了。乡村比起城市什么都差得多。到1953年,胜利已经8年了,莫斯科某些偏辟的街道、郊区,晚上还不让人们去玩,原因是有人抢劫。进到百货公司就有人掏腰包,这是有组织的,大概干这样勾当的都是军队退伍出来的。最近我到东德去了一次,他们那里乡村没有青年,乡村的青、壮年都进到城市里去了。这样就发生了一个严重问题,即农民要绝种了!农民都要绝种了,农业还能搞得好吗?现在苏联农村要分田到组,一组5、6个人,这还不就是分田到户?国家只要有这样一个问题,就可以亡国!现在,东欧各国除了罗马尼亚外,都面临着这个严重问题。

我讲这个,是讲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农村搞不好,农民经济收入少,文化也没有。农村要办教育。苏联搞了所谓的义务教育,即强迫教育。他们曾经规定如果有多少学龄儿童不入学,农庄主席就要受处分,而办的学校又都是全日制的!根据我们的经验,农村贫、下中农子弟不愿进全日制学校,因为他们上不起!小学一搞半农半读,各地发展的快的很!依靠全日制学校来普及小学教育,只能普及60%,而搞了两种教育制度,很快就达到80%以上。举办这样的学校,我们几乎没有花什么钱。在农村中,国家办的学校房子塌了,老百姓也不去管;但是群众对于自己的学校,他们可管的好哩!

我们将来总不要象苏联那样。城市里不搞高薪阶层,国防上要搞全民皆兵,经济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我倾向于大学是否可以开始想点办法,一是要搞得分散一些,现有的全日制学校要分;再一个是要举办半工(农)半读的高等学校。

这次到吉林去,吉林的金时龙同志办了一所学校,即东升人民公社的那所黎明农业大学。这所学校现有学生56人,今年又批准他们招90多个人。他根本不要你国家分配,学生毕业回去当大队长、会计,等等。还有一个工段办了个大学,国家给他们19000元,工段给了他们8000元,而他们自己生产122000元。他们可以做到读书不出钱。

要想些办法向这个方向走。一是要把现有高等学校分散开,一是搞半工半读。少奇同志讲过:改变国家包下来的办法,过去技工学校、中专和大学的毕业生都是由国家包下来了。国家怎么能都包?包下来就永远不能够普及。苏联搞了40多年,普及只是说说而已。他们是毕业一批包一批,只管城市,不顾农村。农村办的学校只是四年制、七年制的。

上面说的都是些长远的方向问题,但是明确了这些,对解决当前的健康问题也有好处。现在凡是办一所大学,就等于搞一个城市,你那里是清华城,还有北大城,等等。这样搞下去没有办法。学生吃不消,管理也管不过来!


高等学校有个发展方向问题。

房子的标准可以低一些,只要可以住就行。有一些房子的标准不能随便降低,如实验室,但那只是很少一部分。

学校要分散,高教部要研究这个问题。吉林的金时龙办的那所学校,你们派人去调查研究一下好不好?

小学搞半农半读,几乎国家不要花什么钱,只供应他们一些教材就行,教员他们自己去找。农业中学问题也不大,用不着给多少钱。有些农业中学有生产基地,但也有些农业中学没有基地,因此可以把农中办到家门口。对于农业中等技术学校,国家要给些补贴,大概得补贴3年。现在这类学校办的还不多。全国有多少所?

办大学,可能要一笔开办费。吉林省的意思,他们不打算搞什么专办、县办的大学,而是想一下子就办到公社去。招生实行社来社去的办法。

延边还有一个全日制农业专科学校,这个学校的学生同前边说的那所半农半读的黎明农业大学的学员们在一起考试,考试的结果,科学水平差不多,操作技术方面,社办校的同学们反而比较好些。因此,这种学校大可以试办一下。

有问题,光是在全日制学校里打圈子是不行的。要彻底改革,还是要采取前面所说的那些办法。

教师下去,回来搞教学改革就好办,不下去,对教改就常想不通。学生少一些,生活就能搞得好一些,吃也能吃得好些,睡也能睡得好些,管理自然也好管一些。

总之,我们不能走斯大林的道路,我们要走另外一条道路。少奇同志说,将来对毕业生我们不包。工科大学毕业生还是当工人。以后提拔他当工程师,他会很高兴。照现在的办法,培养目标就提培养什么工程师之类,毕了业当不上,他们就不高兴了。为此,你们过去的一部分条例、文件要改一下,如培养目标上关于工程师、科学研究人员等提法,就需要修改。

全国需要有一个规划。一是农科;一是工科的土木、建筑、电机、机械,这几个专业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很需要。学土木的到了农村,农村房子可以盖得好一点。堤坝、道路的修筑也要靠这些人,不要人人都去建大会堂!再一个是医科,将来一定要办到公社去的。这三科要大办。少奇同志说,还有一个师范也要这样办。但是我对师范有点怀疑,要不要办?我不懂。对儿童的确有个心理学的问题,教师需要学师范。中学以上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现在的师范,一是同综合大学内容一样,二是水平比综合大学低,三是究竟有没有必要办?招少量学生学心理学,比如十个人一个班,就可以了。

吉林有的中学同工厂挂钩改办半工半读以后,有些最调皮捣蛋的孩子变成顶好的学生了。因此他们考虑,将来犯罪的少年是否不按少年犯处理,否则给他戴上个犯人的帽子,一世都成了犯人,名誉不好。这个很值得考虑。

工读学校我们来办,不要公安部门办。矛盾不要上交嘛!

只有对大学生不包了,才有可能普及高等教育。苏联搞了四十几年,它的高等教育,第一都在城市里;第二,招收的都是干部子弟,而且是大干部的子弟,现在已经成了门阀。即使只在城市里普及高等教育,也没有可能,因为他要一批一批地包下来。

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抄苏联的那一套,没有改。这个制度不行,没有办法普及高等教育,也没有办法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因此要把高等学校搞到乡村和小城市去。

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是太专。将来是否分两种,一种是搞尖端的,例如钢铁、化工、医学当中的一部分和原子弹、导弹这些专业。另一种是普通的。现在搞尖端的是否太多了,而普通的太少了,例如专业机械过多而普通机械大量不足。

要有大量普及的。不要看不起普及的,普及的也可以出好东西,甚至超过搞尖端的。断手再植是上海第六医院搞出来的,这是一个不怎样好的医院,比协和医院差得多,但协和就搞不出断手再植来!所以主席说:卑贱者最聪明。他常问:李时珍是哪所大学毕业的?几年制?

如果要给你们戴个帽子,那就是:“城市”、“老爷”、“尖端”部。当然,这个改起来比较困难。

刚刚讲的是普遍的分布问题,至于文学艺术之类,就不需要办那么多了。画画的、唱戏的,唱歌的,不要那么多,一省一所,有的一个专区一所就够了。也要半工半读,农闲读书,农忙回家种地。毕业以后搞艺术作品就给创作假,半天劳动,半天从事艺术创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能满漂亮。这方面国家也还需要办一些全日制的,但多了不行。

搞尖端的还是需要的,但人数不要太多。准备培养一些“字典”、书呆子出来。象章士钊这样的人,原来当过“老虎总长”(段祺瑞的教育总长),后来是国民党的和谈代表,现在放在人大常委里。别人说他坏透了,主席说他反人民但不反共,同时还是个字典,有用处。这种人也要,但不能多,如同吃饭加一点姜、蒜,工业上用一点微量元素一样,一点点就够了。

最近少奇同志同农业部的谈话,高教部是否讨论讨论?是否定出制度,宣布过去毕业的继续包下去,但从今以后不包了。这样然后才有希望普及高等教育。

在这个总的方向下面来解决你那个全日制的问题,就比较容易了。否则学校那样一种环境,问题很难彻底解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条件够好了吧!但是功课非常之紧,很多人得了高血压,身体很强壮的人都吃不消。学到毕业是很困难的。

现在考试那么多:入小学要考,升高小要考,升初中要考,升高中要考,升大学还要考。这样五考,把孩子都考焦了,你们作父母的看见了没有?!

以后是否挑一批人进高中,不要再考了。平时成绩学校知道嘛!为什么要考呢?把人考得焦头烂额。将来是否废除考试!

考也是紧张的原因之一。从前学校没有小考,只有学期考试,现在还有小考、测验,常常是突然袭击。考出来都是废物,都要完蛋了!

今年的趋势是人家不愿意考你那个高级中学,这好得很!你就关掉一些高中,办一些农业技术学校,与公社合办,或者搬到工厂去办工业技术学校。

有这样一个材料:化油器这样一个器件,在高等学校中要讲224小时,工厂办学只讲40小时,后来改到只用8小时就够了。原因是在学校中要先用大量时间讲油的种类、形成、化学成份,等等,最后才是那个化油器。教师要占那个讲台——我是个专家,我就得讲200多小时。本来许多东西让学生自己看看书就可以了,但是全日制学校的教师就要卖弄那一套,结果把课程搞得那么长。你们现在有8小时的课么?没有。这类需要改革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

教师要表现自己,讲一些空道理。当然,我们也让他讲,统统不让他讲也不好。但是有很多学校就不要再讲这一套了。

过去我学工的时候,头两年很紧,第三年学了微分方程、电机构造这样一些东西,有许多是没有用的。其实学电磁波,懂得三角中的正弦、余弦就够了。热力学那样一厚本,实际上讲的就是一张表——熵。而且没有一本书是教完了的。那样厚的一本物理学,只教了力学、声学、光学、电学,到了放射性元素就不教了。

我以后改行了,但还有些同学一直做技术工作,有的修长江大桥,他们也反映过去学的东西有好多用不上。

这是所谓技术基础课,到了第四年学技术课,就更没有学头了。讲的都是外国东西,那时中国啥也没有。当然,现在中国有一些东西了。我想,所谓技术基础课可以大大压缩,至于技术课,根本不要在学校里上,应该到工厂去上。我还考虑过:头两年基础课不学当工程师行不行?也行。高中毕业以后就可以直接学技术基础课。

我们那时学4年,尚且如此,现在学5年不知都学些什么?!

(蒋南翔插话:现在五年制大学除了劳动、四清、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等以外,实际的理论学习时间还不到4年。)

我怀疑毕业设计有什么用。真刀真枪是好的,但是否一定要把毕业设计作为一种考核办法?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需要设计时再去设计不好吗?为什么现在象要公鸡下蛋一样,没有问题硬逼着他去设计呢?结果他只好抄书。

这是讲的工科。至于理科、文科我就不懂了。我的女儿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中文系,要读一年所谓“标准汉语”,不知是些什么?还有“文学概论”,也不知有些什么好处。她是不肯读书的,但到了北师大以后成绩变成优等了。

旧的文科要学小学、甲骨文、《文心雕龙》之类的文章,新的文科要读5年,究竟读些什么?我看读个3年差不多了。

读一点小学、音韵、古文,再学一点今文和文学史,我是赞成的。但是读一年“标准汉语”值得研究。这个我不懂,我只是提出问题,请你们研究。

在课程安排上,各科有各科的问题。或许理、工科容易一些,文科就更难搞了。周扬同志主持编选的文科教材,分量还是重了一些。理科的情况不知道怎么样。

我所说的是分量多少问题。至于思想内容方面,对教材不要要求过严。吴晗写了一本关于朱元璋的书,他们不想印,我们说还是要印。顾颉刚注《尚书》,每个字要注解上一千多字!出不出版?我们说还是出版,出版了以后再去批判,再搞新的。

课程改革,第一要专家觉悟,第二要掌握分寸,不要搞得“左”了,“左”了不行。

现在还有烧书的。湖北黄石市一个矿场,把《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都当作封建书籍烧掉了。烧时还讲了话,并且提到理论原则的高度,引用了主席和总理的话作为根据。既然提到理论原则的高度,就要讲讲清楚,是你们对还是我们对。

还有的地方禁歌。有的在画中找反动标语,说《你追我赶》那张画暗含有“蒋介石万岁”几个字,并且把它描出来了。有些画中有十字形,被看成是国民党的双十字。其实门户、窗格不都是“双十字”么?这样搞就“左”了。

尖端要少搞,数量够了就行。(蒋南翔插话:国家计委今年需要34万大学毕业生,现在实际还不能满足计委要求的数量。)高等教育能够同国家计划配合得那么好?没有那么一回事。给一些全日制的,同时,要搞半工半读。现在还有些大学生被储备起来。其实多出来的可以派到工厂、农村去办半工半读大学。总之,高等教育矛盾多得很,办法就是搞到下面去。

关于政治工作的问题,现在文化部也在开政治工作会议,颜金生同志的报告,你们可以参考,有许多原则对于高等教育也是适用的。


來源:中央教育部革命联合委员会(革联)斗批改办公室编:《批判陆定一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参考资料(第二集)》(内部材料供批判用),1967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