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广西岑溪县“文革”大事记
中共岑溪县委员会整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1987.05.00
前言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结论。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我县的“文化大革命”和全国各地一样按照“左”的一套进行的。特别是所谓广西在“文化大革命”中执行了“正确路线”的观点,在我县也有影响,都应彻底加以否定。
我们编写“文化大革命”大事记,就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就是为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记录,保存历史,研究历史情况,从而教育后代。做好这项工作,对巩固和处理“文革”遗留问题的成果,实现长治久安的大好局面。写好“文化大革命”大事记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是非常必要的。
编写“文化大革命”大事记的指导思想,就是根据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決议》和区党委四届八次全会关于“处遗”工作总结的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记述,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彻底否定两派为目的。
编写的内容和结构,主要是我县在“文化大革命”中政治上的大事记。大事记是指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打倒“四人帮”的10年期间,我县在政治上有较大影响的事情,象编年史那样,文字简明扼要,按年月日顺序一件件写下来,把事情写清楚,概括出“文革”的概貌。编写时用记实的方法,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地记述,一般不加评论或少加评论。
编写《“文化大革命”大事记》的材料来源主要是县档案馆保存的历史资料和我县“处遗”工作中调查了解的材料。
《大事记》记述我县“文革”中出现的社会、生产、工作秩序混乱,社会不安定,经济停滞倒退等情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英明和正确。
1966年
2月中旬起,全县开展群众性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有干部、群众80000多人参加学习毛主席著作,在学习中重温忆苦思甜阶级教育,与此同时,组织群众性大集会、大游行,宣传毛泽东思想。
5月24日,县委批转宣传部《关于立即组织广大干部和工农群众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的通知》。通知主要有几点:①立即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和革命的知识分子积极参加这次“文化大革命”。首先向他们讲明“文革”的伟大历史意义,进一步认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形势,提高阶级斗争觉悟和认识;②目前学习“毛著”内容应按照“文革”的内容来安排;③各区、镇党委,县直党委、党支部应广泛组织干部学习报刊的批判文章,如《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请看三家村的反动真面目》、《评前线、北京日报的资产阶级立场》。可以组织小组会、大组会、大会进行批判、声讨,也可以出大字报;④有重点的组织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如工、农、兵、革命知识分子、青年,妇女、归侨写批判文章;⑤要掌握各阶层、各类型干部、群众对“文革”的思想动向,包括正反面的认识。
5月25日晚,县直机关党委召开1500多人集会,声讨“邓拓黑帮”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副县长王凤山讲话,还有大湾电站支书廖世万等15人发言声讨“邓拓的罪行”。
6月10日,县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该小组隶属于县委常委领导下工作。李荣森任组长,王凤山、陆济悟任副组长,田久泰、曾永华、李桐瑞、廖文显为组员,曾永华兼任小组办公室主任,廖文显兼副主任。
6月下旬,县委文化革命小组派出以县人武部李翁芝科长等人组成工作组,到岑溪中学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
8月13日至9月20日,“八·二五”事件,(又称‘一三三六”事件,即“文革”刚开始,县1336个教师参加请愿游行)于8月13日县召开1685名公办、民办教师及农中教职员工参加集训大会,学习党中央关于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学习运用《十六条》揭发批判全国性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结合揭发和批判本地区、本单位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和牛鬼蛇神。会议按原计划于24日转入学“毛著”,但一部份教师思想转不过弯来,认为县委扭转大方向,放弃阶级斗争,以教师何拔柱为首进行串连,发动1336名教师签名,于8月25日中午上岑城街游行、请愿。向县委送大字报,要求继续搞“文化大革命”。当时县委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影响下,对造反的教师采取了“镇压”。逮捕了何拔柱教师等人,打击了一大片。不久,对被“打击”的教师进行了“平反”。因此,把此事称为“八·二五”事件。(注:何拔柱在1967年后回梧州参加“造反大军”,武斗中被打死)。
10月初到年底,县内各中学、社建校首先成立红卫兵组织,并走上社会向“四旧”开火,扫除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对敬神、拜佛、风水迷信等东西进行清理。后来学校和机关的红卫兵到全国各地串连。农村各公社也建立以贫下中农青少年为骨干的红卫兵,也开展以破“四旧”、立“四新”,参加写大字报,揭批“走资派”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注:岑溪县“文革”期间经济损失的一些情况:
(一)1966-1968三年县地方财政拨款给县直机关、各公社用于“文革”中开支的费用:“文化大革命”动员会议费、学生串连费、宣传费、大字报棚费、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宣传品印刷费等支出33万754.90元。
(二)建筑物损失:1967年分别建造毛主席语录塔一座(在大会堂广场中间)和车站、南门桥、孝坊桥头三座砖石、水泥结构的彩门和毛主席大画像各一幅,总共用去11207元。
(三)红卫兵串连期间,吃去粮食及款项的损失是:从1966年10月到1967年底,共吃去粮食20多万斤,用去伙食款32000多元。
1967年
1月23日,捍卫毛泽东思想广西岑溪县“工人革命造反大军司令部”成立。
1月28日,以岑中教师朱挺枢、谢秀珠等人为首,成立“进驻岑溪县委行动委员会”。他们宣言:“我们和全县各革命派一道,坚决地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作拼死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并发出了《告全县革命人民书》。
2月18日,岑溪县“资下中农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宣告成立。主任黄循国,副主任高秀容。
3月6日,批斗谢奕大会主席团决定:于3月6日晚县直机关革命造反派,岑中师生,红卫兵和县城附近公社部份革命群众共1000多人,在大会堂批斗从贺县“揪”回来我县前县委书记谢奕。
从此以后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掀起了批斗“走资派”高潮。
3月10日,当时全县各级当权派纷纷被罢官和靠边站,各级领导班子出现瘫痪状态,县武装部介入地方“支左”,成立县人民武装部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指挥部领导成员:田久泰为主任委员,郭景祥、高祺进、莫品贞、杨运筹4人为副主任委员。
5月18日,岑溪全县范围内开展革命大批判。为了保卫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彻底批判“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并肃清其流毒,要求在批判中认真结合揭、批本地区过去、现在受“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流毒。(注三自一包:多留自留地,多搞自由市场,多搞自负盈亏企业,包产到户。四大自由:放高利贷自由,雇工自由,土地买卖自由,经营自由)。
全县13个区、镇,有3265个生产队,占全县队数的57%,111400多人,被迫做“现身说法”进行控诉、揭发、批判,“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危害,批判想走单干道路的倾向,肃清瓦解集体经济的思潮,并上纲上线提高到为资本主义鸣锣开道。
5月28日,各区、镇召开讲用会。全县参加学习有5182个生产队136114人。13个区、镇参加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的共2421人。在讲用的基础上同时学习林彪的《关于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通知,和批判刘少奇的《修养》。
6月上旬,县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批判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动员誓师大会。县抓促指挥部主任、县人武部部长田久泰在大会上讲话。主要内容是宣读文件列举刘少奇的“十大罪状”,大会、小会进行了批判和声讨。
会后各区、镇开展革命大批判,先后有2400多个生产队组织79000多人参加。
8月16日,岑溪县“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指挥部”(岑溪“联指”)成立,负责人唐伟德、李志强。
8月25日,岑溪县“革命造反大军总部”(岑溪“4·22”)成立。负责人黄破立。
8月24至27日,岑溪县“造反大军”、岑溪“联指”,由岑溪驻军“支左”办公室召集共同防止武斗监督小组筹备会议,并达成如下协议:
①广大革命群众,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决按照“十六条”办事,坚决执行中央《六·六通令》,《六·二四通知》和周总理批示的广西两派在京达成的10项协议。要文斗、不要武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保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四大民主,保卫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②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向广大群众宣传文斗的好处,武斗的危害,共同防止武斗。
③任何群众和个人都应该积极防止发生武斗因素,消除一切非生产、生活的新购置的一切利器,自觉交出来,在5天内(即9月1日止)交至县驻军“支左”办公室暂时封存,(由“造反大军”、岑溪“联指”、驻军“支左”办公室,三方面共同验收和处理)并主动消除一切非正常使用的生产、建设性和生活用的囤积的石头、瓦片、木棒等。
④防止武斗,人人有责,共同监督、检举一小撮企图挑起武斗的坏人、坏事、及共同消除一切武斗舆论和谣言。
⑤牢牢掌握斗争大方向,全面地投入向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派的大批判运动,并密切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去做。
⑥提高警揚,防止外地流窜到岑溪的坏人在我县挑动武斗和打、砸、抢、抄、偷。(此协议自8月28日生效)。
9月15日至10月中旬,县“造反大军”的“全无敌”话剧团,在县城、河三矿场、诚谏、筋竹、大并、新墟、樟木、南渡等地演出《南疆烈火》,先后共12场,县“联指”认为这是歌颂刘少奇、伍晋南,把矛头指向韦国清,攻击“联指”,于是对县“抓促指挥部”写大字报,不准县“抓促指挥部”出证明让县“造反大军”再演《南疆烈火》这个剧,县“造反大军”为此也组织人员到县“抓促指挥部”请愿,最后县“抓促指挥部”出了证明让其演出,两派斗争升了级。
11月15日,岑溪“造反大军”见岑溪“联指”占据县委大院,也于当日下午,冲占岑溪县人委三楼,双方都为以后武斗准备据点,两派斗争日趋尖锐。
12月24日,岑溪县“联指”和“4·22”联合组成的“大联委”于12月24日成立,该组织成员有23人。“联指”代表:唐伟德、李志强。“4·22”代表:黄破立。“大联委”到1968年4月5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自然解散。
1968年
4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内,岑溪县、各区的革命委员会陆续先后成立。
4月5日,岑溪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主任 | 郭景祥 | (人武部政委) |
第一副主任 | 谢奕 | (县委书记) |
副主任 | 田久泰 | (人武部部长) |
副主任 | 彭振洲 | (县委副书记) |
常委 | 王凤山 | (副县长) |
常委 | 刘永波 | (人武部副政委) |
常委 | 李达春 | (驻军营长) |
常委 | 唐伟德 | (供电所工人、副所长) |
常委 | 李志强 | (县委统战部干事) |
常委 | 黄破立 | (岑溪中学学生) |
常委 | 陈盛桂 | (县委监委副书记) |
常委 | 陈剑华 | (太平公社古院大队民兵营长) |
注:原定常委19人,只有12人,缺7人,委员69人。
各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及任职人员名单
区名 | 成立日期 | 主任 | 第一副主任 | 副主任 | 常委 |
南渡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高炳德 | 梁庆奎 | - | - |
樟木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黄启富 | 岑文芳 | 余克福 | - |
水汶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邓振翰 | 何觐章 | 韦如律 | - |
大隆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韦齐锦 | 邓世文 | 陈初训 邓秀杰 | - |
梨木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李益铨 | - | 覃卓修 王盛才 | - |
新墟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陆子材 | - | 蒙国香 曾广远 | - |
大并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吴享升 | 李逸民 | 李家英 练国耀 | - |
筋竹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吴进祺 | 杨庆芝 | 陈丕杰 陆日明 | - |
诚谏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刘金诏 | 陆雄胜 | 易禄全 | - |
糯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谢光天 | 叶北光 | 李汝秀 | - |
三堡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徐永新 | 覃相萼 | 黄绪祺 | - |
波塘区革命委员会 | 1968.4.5 | 陈杰兴 | 李海昌 | 黄大庆 陈瑞昌 | - |
4月14日,岑溪县革命委员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的紧急通知。主要内容是各革命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各革命群众组织,立即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迅速掀起一个广泛的、群众的革命大批判高潮,把中国赫鲁晓夫及其在“广西的代理人”贺、霍、傅、谢、袁以及反动的《今日的“哥达纲领”》批倒批臭。
4月20日,岑溪县革命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群众运动。要求把“三忠于”活动放在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首要位置上,这是政治中的政治,灵魂中的灵魂,核心中的核心,要把“三忠于”活动落实到行动上,贯串于日常生活之中,一切活动贯彻一个“忠“字”,一切工作落实一个“忠”字。做到心往“忠”字上想,眼往“忠”字上看,做到人人开展学“忠”、树“忠”、比“忠”、赞“忠”、表“忠”,以多种形式如写诗歌、雕刻、刺绣、绘画、剪贴等等。同时举办了“三忠于”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先后接待了群众3万2千多人。
4月26日,县、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之后,全县开展革命大批判,向中国赫鲁晓夫及其在广西的代理人和反动大毒草《今日的“哥达纲领”》开火。全县各区分别举办学习班,开展吃忆苦餐,新旧社会对比,两条路线斗争的回忆,批判会等活动。
当时批判《今日的“哥达纲领”——评“倒旗协议》的大毒草,就是说它是一小撮阶级敌人射向无产阶级的一支大毒箭,它盗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迷惑和欺骗群众;把矛头指向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向毛主席革命路线,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5月7日,全县各区革命委员会、公社召开了“5·7”指示发表两周年的庆祝大会,解放一批领导于部,订出“三忠于”和学习、工作计划,站出来工作。
5月17日,岑溪县“保卫红色政权指挥部”(简称“保红指挥部”)成立,县革委副主任彭振洲任指挥长,唐伟德、莫品贞任副指挥长,秘书李昭章,办公室人员有李志强、贤立群等26人。
“保红指挥部”的任务:①在工厂、人民公社、机关、学校、一切企事业单位、街道各方面,充分发动群众,认真做好清理阶级队伍工作,把混进在广大群众中一小撮反革命分子挖出来;②过去乱砍山林者在本公告(1968年11月13日公布)15天内,必须从速到公社“保红”小组登记,限期如数赔退清楚,原物在的退原物,原物不在的折价赔偿,如拒不执行者,加重处理;③坚决取缔无证摊贩,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5月18日,县革委会发布关于“实行群众专政,主动向阶级敌人进攻,打击阶级敌人的一切破坏活动”的第一号通令。其主要内容:①“抓革命,促生产”、“就地闹革命”、“要复课闹革命”;②坚决打击阶级敌人破坏集体经济的罪行,巩固集体经济发展;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坚决打击各种犯罪分子;④全面、彻底收缴武器、弹药;⑤加强市场管理,坚决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坚决取缔无证商贩;⑥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⑦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③“专政是群众的专政”。
“保红指挥部”的行动表现是:
要求各级革委会成立“保红指挥部”和“贫下中农纠察队”,向阶级敌人、坏人进行一次大清查群众运动。
自从第一号通令发出之后,全县出现乱抓人、乱批斗、乱搜查、乱打杀,使全县出现人人自危的白色恐怖。在“群众专政”下,在城乡进行大搜查(即“5·16”大搜查)。在县城被搜查的有24户,同时以保卫红色政权为名,以“莫须有”的罪名,追查“反共救国军”,全县共有1117名干部、职工、群众无辜被打成“反共救国军”的成员,被批斗,追查和牵连的人达9000多。
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诚谏公社陀村大队党支书李伟才等人,为了打击报复贴他们大字报的人,而炮制了以陈宙年为首的“反共救国军”36人的黑名单,并说这个反动组织有“十大纲领”和“杀贫、留中、保地富”的反动口号等等罪名,并采用各种酷刑折磨,在批斗中活活打死4人,被迫害致死的8人,致残后病死的1人,总共死亡13人,伤残5人,死者妻、女被强奸污辱的2人。全大队被关押达40人,被批斗的40多人。
“陀村经验”,被美其名曰“群众专政”,不久,其经验流毒了全县。在此之后,死人事件不断在各地陆续发生。
6月11日,县成立“四代会”。岑溪县工人阶级代表大会,主任:唐伟德(供电所工人);岑溪县红卫兵代表会,主任:黄破立(岑中学生);岑溪县干部、职工代表会,主任:李志强(县委统战部干事);岑溪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主任:彭振洲(县革委副主任),副主任:严福南(樟木区木乡公社农民代表)。
6月14日,狠抓阶级斗争,主动向“阶级敌人”进攻。各区、公社通过训干,办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共四个室,展出在“文革”中,我县对阶级敌人斗争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和一些揪出阶级敌人的典型。看了展览后的干部、群众通过办学习班,进行忆苦思甜,回忆对比和吃苦菜餐,大讲村史、家史和翻身史,以激发群众的阶级感情,到6月12日止,全县共“揪”出并批斗各种“坏人”1381人,其中五类分子1065人。
6月24日,梧州地区批准岑溪县革委常委中设立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郭景祥,组员:彭振洲、田久泰、陈盛桂、李志强。在县委未成立之前代表县委职权。
7月6日,县革委常委研究决定,成立县斗、批、改领导小组,成员有郭景祥、谢奕、陈盛桂、李志强、唐伟德、黄破立、陈剑华、黄贤进,组长郭景祥,副组长谢奕、陈盛桂。
7月18日,岑溪县保卫红色政权指挥部第一号通令。主要内容是:①坚决执行毛主席批示“照办”的《七·三布告》;②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右倾分裂主义,粉碎右倾翻案妖风,主动地、不停顿地向阶级敌人发动全面的、猛烈的进攻,稳、准、狠地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把隐藏的反革命集团“中华民国反共救国军广西分团”、“中国青年党”、“反共救国童子军”等一切反革命组织,反革命集团及国民党反动派残渣余孽。开展大检举、大揭发、大斗争,把他们统统挖出来,斗倒、斗垮、斗臭,粉碎他们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恢复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罪恶阴谋;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坚决打击各种犯罪分子;④“抓革命,促生产”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战略方针;⑤今后外地到我县的,须凭县以上革委会或人武部、驻军证明。县内过区,凭区、社证明,没有证明者,要清查处理;⑥为了社会秩序,打击敌特的破坏活动,不管任何人都应当无条件地服从“保红指挥部”和人武部执勤人员的检查,如抗拒检查者,执勤人员有权采取必要的行动。
7月27日,县、区、社召开誓师大会,学习、宣传《七·三》和《七·一八》、《七·二四》布告重要批示及《七·一九》通知。受教育的群众227148人,占应受教育的79%,印发以上3种布告,批示10万份,迅速散发到户。
8月8日,县“保红指挥部”通知:?关于对已揪出来的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和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一律减发工资;?减发工资的办法由各单位革命群众讨论确定,一般按其本人没有家庭负担的可发12至15元,如家庭子女生活负担重的可适当提高;?减发的工资,暂由单位保存,并列名册报“保红指挥部”,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动用。
8月19日,县革委会斗批改办公室发出“关于清理阶级队伍对象的通知”,主要内容:
1、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国民党区分部委员、三青团区队长(包括副职)以上及相当该职的其他反动党派的骨干分子,国民党县以上党团机关中科、股长等相当于国民党区分部委员、三青团区队长以上职务的分子,积极筹建反动党团组织,进行反动党团活动的县以上的筹备委员。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前的反动党团骨干中有严重的罪恶和民愤分子。
2、地、富、反、坏、右(包括已摘帽子,但改造得不好的)分子,劳动教养和刑满留场(厂)就业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但改造得不好的分子。
3、反动会道门中的点传师、中小道首或相当于点传师以上的骨干分子和职业办道人员。
4、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任敌伪军(连长以上)、政(保长以上)、警(警长以上)、宪(宪兵)职务的分子和同时期在国民党军队上中尉以上军衔和军法、政工人员。
5、1946年以后在国民党政府中任科长、法院院长、检查官、县参议长(包括副职)以上职务的人员;1946年以前任过上述反动职务中有严重罪恶和民愤的分子。
6、解放前参加国民党、汪伪特务组织或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国家间谍组织分子;解放后,参加特务、间谍组织或受特务、间谍机关指示潜伏、派遣的分子;或在特务、间谍组织收买下积极进行特务、间谍活动分子。
7、经调查属实,确有证据的投敌、叛变、自首分子、走资派和黑手。
8、已定性的或有现行犯罪行为的贪污盗窃分子、投机倒把分子、蜕化变质分子、政治骗子、流氓阿飞集团首恶分子。
9、四清中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下台干部。
10、被杀、被关、被管制、外逃的反革命分子的家属中,那些一贯心怀不满,诬蔑党和政府,拒不悔改,坚持反动立场的分子。
11、特别是对那些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林副主席,恶毒攻击中央文革,反对无产阶级司令部的现行反革命分子,一旦发现,就狠狠打击,毫不留情。
12、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上述人员已经混入革命造反组织,并已窃取领导职务的称为“坏头头”。
自从7月18日县“保红指挥部”发出的向阶级敌人全面的猛烈的进攻后,8月19日县革委斗批改办公室发出“关于清理阶级队伍对象的通知”后,全县已进入追查“反共救国军”,乱抓人、乱批斗、乱打死人的高潮,自从出现“陀村大队死人惨案”之后,死人事件不断发生。7月份筋竹区在追查反共救国军和清理阶级队伍时,积极推行“群众专政”,公社卫生所长卢炳堃受不了严刑拷打,连夜逃跑,被打死在山上;罗敏大队有20多名群众被诬陷为反共救国军,被关押十多人,打伤8人,惨死2人;县社建校校长李特和妻子莫碧妍(校医)被诬陷为“反共救国军”成员,被残酷斗争、折磨,含冤致死;旧县委机关一小部份人为了打击县委书记谢奕等同志,以追查“黑班子”为名,批斗领导、干部17人,如县委秘书李仕清在严刑拷打下被迫害致死。全县在“文革”浩劫期间,无辜死亡的干部、职工和群众268人。
8月28日,县内各区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县革委副主任彭振洲关于自治区革筹小组、广西军区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同时,继续学习《七·三》和《七·二四》布告,认真开展“三查一清”(查敌人、查坏人、查坏事,清理阶级队伍)。
9月26至28日,广西岑溪“4·22造反大军”总部召开会议,撤销总部归口闹革命。
9月28日,岑溪县“联指”总部一千多人召开“岑溪联指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归口闹革命表忠大会”,宣布撤销指挥部。
10月12日,以县人武部干部、县直机关干部、东南金矿工人、贫下中农代表等100多人组成工宣队,进驻岑中,后又分一部份进驻县人民医院。
11月5日,岑溪县“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成立。主任:王凤山,副主任:莫华柱,唐明德,常委2人,委员9人。
首批下放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的干部126人,县革委组织县直机关干部、职工欢送。
11月25日至12月3日,岑溪县召开县革委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党代会。县委书记郭景祥在会上作了报告,强调打击在人民群众中的“三种人”,?敌我矛盾的;?有严重错误,但不是敌人;?有一般错误的。对第一种人坚决打击,狠批狠斗;对第二种人,严格要求,严肃批判;对第三种人,通过斗私批修,自我革命,检查交代。
12月25日,县革委会于12月25日晚召开了大会,郭景祥主任作了知识青年和家属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动员报告后,县直机关各单位立即讨论落实。29日首先由文化系统各单位向县革委会报喜,把自己初、高中毕业的子女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岑中教职工的初、高中子女和家属22人已有12人回农村去。
1969年
3月11日,县革委会机关精兵简政,留下25人(原县委86人,政府180人),县直机关合并,设11个服务站(原县直机关110个单位)精简550多人;下放52人到基层,有300多人到县“五·七”干校。城镇居民、知识青年1900多人到农村安家落户。
3月17日,县革委召开13万多人大会。批判刘少奇在广西的“代理人”贺希明、霍泛、傅雨田、谢王岗、袁家柯和肃清“伍晋南集团”的流毒。同时还采取上挂下联的办法,将岑溪被批斗的李荣森、陈旭相、覃肖山、史锡章、朱庭秀、李拔超押到大会陪斗。大会会场设在岑中后面,樟木公社甘冲大队的大化坡。上午7时多,由县革委副主任彭振洲主持大会,县革委主任、县人武部政委郭景祥讲了话。在批斗大会上,有自治区的批斗组人员和县各造反派组织的代表程万登、钟万全等人上台揭批。批斗大会经过7、8个小时,在下午3时才结束。
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布命令。县革委会、县人武部将此命令印12000多份发下基层,其中命令的第九条是: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对那些里通外国、策划外逃、破坏社会治安、抢劫国家财产、破坏生产、杀人放火放毒,利用宗教迷信制造叛国的反革命分子,必须坚决镇压。对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必须由革命群众严加管制,劳动改造。为此,县革委办了学习班参加有5999人次。115个大队开展革命大批判,组织宣传队24010人,深挖阶级敌人34人,批斗五类分子82人。
10月5日,县革委会发出文件到各公社、大队和县直各服务站,要求对照本单位、本地区开展革命大批判的深度和广度,指导本地区的革命大批判开展,要求各地继续练好兵,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要做过细工作,达到触及灵魂改造世界观的目的。要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把大批判进行到底。
11月5日,县革委常委于2月8日到11月5日,对在职的干部、职工中的“五类分子”重新讨论决定给予处分的41人,维持原历史结论的1人,具体情况是:重新戴上右派分子帽子4人,阶级异己分子6人,历史反革命分子10人,地主分子清除出革命队伍交群众监督劳动改造11人,受降职、降工资3人,不重新戴帽,交群众监督改造3人,现行反革命分子1人,坏分子1人,富农分子(户)1人,维持原定案1人(免处)。
11月30日,县革委会向梧州专区革委会报告,岑溪县革委人员由25人增加到51人。
1970年
2月20日,县革委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一打三反”的“二·五”指示的通知和部署“二·五”运动问题。在20日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郭景祥,副组长:谢奕。成员:彭振洲、吴亦平、陈华忠、吉伟洲、陈盛桂。办公室主任:陈华忠。
2月24日,县革委主任、县人武部政委郭景祥在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大会上,作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的动员报告,他说:这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是给我们指明了当前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我们要动员起来,贯彻中央“二·五”指示,彻底粉碎阶级敌人在经济领域里的进攻,巩固“文革”的成果。他号召:?各级领导放手发动群众,迅速把运动开展起来;?迅速开展大检举、大揭发、大批判、大清理的高潮,把一切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分子、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以及一切坏人、坏事揭发出来;?有一般错误,一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要主动洗手洗澡,放下包袱,迅速站回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一切贪污盗窃分子、投机倒把分子、反革命分子,必须老实交代,争取从宽处理。
3月2日,县革委常委决定,为了加强“二·五”办公室工作组,由程万登、杨太业、周坤汉、蒋正光、万青芝五同志负责,打击办公室由黄运康同志负责。
县“二·五”运动是从3月份起到7月12日止,全县各社、大队、生产队层层共办学习班12852期,参加学习人数1107700人次。其中县直机关学习地点在岑中678人(县直机关488人,社、大队、生产队送上有严重问题的190人),在学习班的场所雇请有武装民兵看管,参加学习班的人员,行动失去了自由,大家反映:“入了‘二·五’学习班,就是坐牢”,在学习班中,要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1970·2·5)、《中共中央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1970·2·5)、《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1970·5·29)等3个文件。发动群众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大批判)打击敌人。7月7日,县直、公社分别召开落实政策,公判宽严检举揭发大会,会上从严处理了68名罪犯(其中判刑16人,逮捕1人,拘留51人)。宣布从宽处理131人。从严处理98人,免于刑事处分3人,免于处分30人。有1165人主动交代了问题,其中政治965人,经济10691人,交代贪污、盗窃金额813780元,粮食233162斤,布23696尺。
10月15日,成立县党委会,委员27人,候补委员5人。常委:郭景祥、吴亦平、田久泰、彭振洲、曹洪臣、王庆玉、陈盛桂、陈华忠8人,书记郭景祥,吴亦平为副书记。
1971年
2月10日,我县首届工农群众上大学,学员指标20名(实去19人:女7人,男12人),由县革委分配指标到公社,落实南渡5名、水汶3名、梨木、筋竹、糯洞、大隆、波塘、新墟、诚谏、三堡、樟木、马路、太平各1名,共11名。大并1名(空缺)。指标名额分到各公社后,由大队推荐,经过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小学、初、高中均有管委会)评议,公社革委审批录取,无须笔试、口试等考试程序,县革委统一保送踏入大学就读。这批大学生分别在广西大学、广西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农学院攻读:医学、农业、畜牧、机构专业学习至1973年9月毕业分配工作,返本县工作17人,留校工作2人。
这届大学生原有文化程度:小学五年1人;初中二年2人;初中毕业8人;农中毕业1人;中专毕业1人;高中毕业6人。
2月24日,岑溪县委于2月24日召开县、社党委成员、大队、县属各站、厂场、学校支部书记扩大会议,463人参加。县委吴亦平副书记传达自治区三次党代会精神,县委书记郭景祥在总结报告中强调: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切实把阶级斗争和整党、建党结合起来。每季进行一次整风,抓好党支部建设和发展新党员,争取一、二年内,队队(指生产队)有党员。
5月22日,县委成立“一打三反”领导小组,组长郭景祥,副组长吴亦平、曹洪臣,办公室由黎民、林沛均、梁元都、陈战同志负责。
6月13日,县委于5月30日到6月13日,召开县、社党员干部369人参加的会议,主要传达、学习毛主席的《我的一点意见》和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着重揭发批判陈伯达的反党夺权罪行,开展“批陈整风”。这次会议的收获有:
认识了“批陈整风”的重大意义,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
认清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规律性,树立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观点。
认清了路线问题的重要性,提高了执行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认识了改造世界观是执行正确路线的关键,提高了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
认识了“认真看书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了识别真假马列主义能力,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6月24日,县委“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运动”办公室主任陈华忠到南渡公社,率领县、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29人。从6月14日起,开进南渡镇搞社会清队工作。把南渡税所干部、职工10人,作为清队对象的有5人:1人是富农(国民党员)搞反攻倒算;1人是历史上有贪污,现继续贪污;1人是地主出身,为人献医,借看病摸女人;1人是在工作安排上,对抗领导;1人是受了礼款一百多元,被敌人拉出去,作为重点清理。
7月1日,县的“路线展览馆”正式展出。展出300多张照片,内容是参考当时各地发行的《两条路线斗争史》那本资料,照片来源于:?历年的《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广州《星火燎原》展览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文化公园展览馆。?广州中山图书馆。?《纪念中国共产党50周年》照片集(新华社发)。?自己仿制(画)。?南宁市展览馆,其中有自己仿画了两大幅——“井岗山会师”和“各族人民热爱毛主席”,“井岗山会师”历史的真面目是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可是仿制画上却是毛泽东与林彪两人的画像。这个展览馆展出后,县革委组织机关、厂矿、学校的干部、职工、师生和县各类干部会议的代表参观,展出后开开闭闭,断断续续,直到“九·一三”事件后,才拆馆。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有大字报揭发“路线展览馆”从广州拍摄、仿画毛泽东与林彪在井岗山会师和林彪挑粮上山的假画、假照片。
9月11至24日,县委召开县、公社、大队三级干部会,邀请18个生产队长参加,共728人。主要内容:以阶级斗争为纲,突出抓好领导班子的革命化。方法是:从总结前段工作入手,摆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带着自己的思想进行忆“三史”(家史、村史、翻身史),从路线斗争上找领导班子革命化思想障碍,上挂下联,狠抓领导班子中存在的“怨”、“难”、“等”、“满”、“怕”错误思想,通过典型引路和现场参观(参观毛主席万岁展览馆和大并公社兴修水利、劈山造田造地),要求做到“五破五立”:一是“破怨立信”;二是“破难立斗”;三是“破等立创”;四是“破满立谦”;五是“破怕立敢”。
10月16日至22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公社正、副书记、武装部长以上的干部,县委委员、地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22级区级党员干部、大队正、副支部书记共967人,会议主要是传达中央文件,有关林彪出逃的事件。会议由梧州地区党委、常委岑国荣和梧州军分区党委崔忠勃指导下进行。
12月6至11日,各公社分别召开三级干部大会,传达贯彻中央[1971]77号文件,“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充分发动群众狠狠打击阶级敌人破坏活动”。14个公社分别召开了群众大会,批斗了69人(五类分子39人,地富出身8人,其他22人)。拘留9人。
1972年
2月4日至2月11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有县人武部党委成员、公社书记、基层支部书记,县、社宣传队共740人。传达贯彻中央[1972]4号文件,“批判林彪一伙炮制的《‘571工程’纪要》的罪行”。
3月4日,县贯彻中央[1972]4号文件,从2月17日到19日训干,20日至22日全面向群众传达,3月5日告一段落。全县总共组织宣传队622人,训干22071人,应听中央文件265844人,已听261325人,占应听98.3%。
4月13至17日,县委举办学习班,有公社书记、武装部长、县革委办公室负责人、县直各单位领导人共249人参加,学习《毛主席外地巡视期间与沿途各地负责人谈话纪要》,同时批判林彪、陈伯达反党罪行。
4月24至26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县、团级以上党员干部、县党委四大组正、副党员组长、东南金矿党委共58人,传达中央[1972]12号文件,特别传达毛主席提出的“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指示,会议进一步深入批判林、陈反党集团。
8月18日至9月2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区党委批林整风会议精神。参加会议有全体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县革委中的党员、公社书记、县人武部全体党员、公社武装部长、县直、大队及各学校支书,地区在我县的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县革委机关四大组和各公社机关部份党员干部共780多人,县直党员276人听传达和总结报告。
会议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学习毛主席有关指示(7天半);第二阶段:学习“毛主席致江青的信”和九届二中全会以来毛主席一系列指示,看林彪的反党言行材料,开展革命大批判(5天半);第三阶段:在重批林彪的基础上,联系解剖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自我革命(2天半)。要求把批林整风与看书学习结合起来,与开展当前阶级斗争结合起来,与继续抓好“一打三反”、清查“5·16”反革命集团结合起来,与抓革命、促生产结合起来。
9月9日至10日,县委召开公社书记、县委各大组、局的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自治区《关于向群众传达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议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具体研究向群众传达中央文件的部署问题,公布林彪及其一伙反革命罪行和罪证。
传达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总共分3步,时间安排52天。做法是以公社为单位训干,组织宣传队到大队、生产队中传达。梧州地委在马路公社搞点。
9月16日至10月7日,县委在农村开展批修整风。第一步,自9月16日起,从机关到农村,训干、学习文件,全县搞马路、南渡等20个点,然后全面铺开;第二步,9月23日起,学习《九届二中全会公报和九届二中全会以来毛主席的文章、批示和重要谈话》、《毛主席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指示》、《毛主席对吴法宪、叶群、黄永胜、邱会作、李作鹏书面检讨的批示》;第三步,从10月7日起,传达中央[1972]24、25号文件,结合批林彪《论短促突击》、《中国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战争》两篇反动文章。
1973年
1月20日,开展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群众运动。主要是打击阶级敌人的现行破坏活动,煞住资本主义歪风邪气;要解开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倾向的盖子,通过边学、边议、边摆、大揭大批资本主义倾向。
9月6日,吴亦平等同志的职务通知。任吴亦平同志为中共岑溪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任彭振洲同志为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任郭景祥同志为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排第三位)。免去郭景祥同志县委书记、县革委主任职务。
10月3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部署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要求以党的十大精神为指示,深入批林整风,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并组织县直机关干部249人,会同各社的干部419人,下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经过运动,有2508个生产队的队干15124人改选,连选连任13171人,落选1953人;批斗地主64人,富农23人,反革命分子16人,坏分子17人,地主子女28人,富农子女8人,批判有资本主义倾向的188人。
11月10日,经地委批准建立岑溪县第一届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吴亦平同志为主任,吴享昇、谢光天、莫寿全、陈知忠、黄日英5位同志为副主任。
11月25日,县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由彭振洲、陈盛桂、何重城、谢光天、欧腾昌、梁元都、李甫、廖文显、龚翠英、梁凤美、何瑞明11人组成,彭振洲为组长,陈盛桂为副组长。
1974年
2月3日,县委研究贯彻中共中央有关批林批孔的指示和中央[1974]1号文件的问题。
3日下午县委郭景祥、彭振洲主持召开电话会,部署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这是当前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彻底革命。县、公社机关抽调668名干部组成宣传队深入农村、工厂、商店、学校抓点,宣传、学习培训干部,发动群众投入运动,矛头对准林彪、孔子,进行口诛笔伐,开展大批判。
2月14日,县成立批林批孔办公室,彭振洲任主任,陈盛桂任副主任,何重城、陈成海等17人任办公室成员。
2月18日,全县经过半个月的批林批孔运动。已掀起了高潮,参加运动的群众已超过19万多人,占参加运动的总人数80%以上。
2月25日,全县批林批孔经过25天后,运动不断深入发展。各社、队培训了干部16800多名骨干,有23万3000多人参加了运动,占总成年人26万的90%。
与此同时,全县还进行批《水浒》,批宋江投降派,开展“尊法批儒”活动。
7月3日至5日,县革委召开第十次全体革委委员会议。副主任彭振洲传达自治区党委关于搞好批林批孔讲话,县委书记吴亦平作批林批孔工作报告。会议要求认真贯彻十大精神,以批林批孔为纲,各级革委会要发动工人、贫下中农、社员群众、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深揭深批林彪反党集团重要成员“韦祖珍的罪行”。深揭深批林彪阴谋集团有关人和事,痛击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伟大成果,还要结合本地区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是非问题批判。
12月31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公社党委书记、县科局长以上领导共68人参加。彭振洲部署了工作,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批林批孔,坚持同阶级敌人斗,同资本主义斗,同旧的意识形态斗,要突出解决党员、干部中的资本主义问题。
1975年
2月15日,县召开农业学大寨四级干部暨劳模代表会,县革委副主任彭振洲在会上作报告,主要内容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批判资本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是农业大上快上的根本,不批判修正主义,学不了大寨,不解决农村发展方向道路问题,学不了大寨,要学大寨,就得象大寨那样,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决地、不停顿地向复辟倒退势力进攻,同资本主义斗争到底……。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发展集体副业的方向、道路问题,绝不能放给私人去搞‘野马’副业,要认真刹住资本主义歪风,如劳力外流、开私荒、多占地、自留地商品化、自由种植与粮食争地,松脂、茯苓低包产、包现金、纺织单干和其他‘野马’副业”。他提出:“波塘大公大队放了一批劳力外出搞副业,并规定每人每年交队250元,这就是放‘野马’,是资本主义倾向”。(注:会后波塘公社召开各种批斗会,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收回了“野马”200多人,收回私人占集体土地244亩,并把分散的木匠、工匠、运输收回归集体组织)。他最后号召,在全县范围内,大打总体战,放手发动群众,城乡、内外、上下、左右齐动员,打一场向资本主义势力进攻的总体战。(注:会后,全县各地都进行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收回“野马”,封墟、拔青苗、批暴发户、割资本主义尾巴、批判自留地商品化,甚至提“宁吃社会主义的盐,不吃资本主义的菜”的口号,有的地方,还规定了每人只准养鸡、鸭几只,种烟若干株就是“搞社会主义”,超过就是搞“资本主义”的规定,有个社的领导,把农民担到墟镇上的果蔗亲手以两分钱一斤的价格公开拍卖,还美其名曰:与“资本主义作坚决斗争”作为经验推广。结果,造成人心惶惶,市场萧条,农村经济停滞倒退。
如:
1、我县工农业总产值正常年景的1965年是5,613万元,“文革”开始后连续3年下降:
1966 | 5,382万元 |
1967 | 5,259万元 |
1968 | 5,278万元 |
2、水稻总产量正常年景1965年是:2,190,768(担),“文革”开始后连遭下降:
1966 | 2,033,680(担) |
1967 | 2,045,832(担) |
1968 | 2,044,316(担) |
1970 | 2,173,385(担) |
3、花生播种面积与收获产量:1965年:播27,128(亩)收总产量31,445(担)
年代 | 播种面积(亩) | 收获总产量(担) |
1966 | 19,356 | 22,829 |
1967 | 20,585 | 26,947 |
1968 | 15,079 | 17,352 |
1969 | 16,787 | 32,957 |
1970 | 18,291 | 25,793 |
1971 | 22,056 | 14,540 |
1972 | 22,457 | 22,071 |
1973 | 20,043 | 15,193 |
1974 | 18,379 | 22,429 |
1975 | 18,937 | 18,875 |
4、农副产品收购:?牲猪收购,正常年景的1965年是:40,072(头);?家禽收购,正常年景的1965年是:38.94(万只)
年代 | 牲(头)猪 | 年代 | 家(万只)禽 |
1966 | 47,343 | 1966 | 40.78 |
1967 | 22,474 | 1967 | 16.54 |
1968 | 18,335 | 1968 | 13.41 |
1969 | 22,326 | 1969 | 4.51 |
1970 | 37,702 | 1970 | 2.33 |
- | 1971~1975年比1965年减收38~80% |
5月13日,县委部署和召开一次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经验交流会,主要是贯彻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推动岑溪县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促进批林批孔,批《水浒》、批投降派宋江,尊法反儒运动的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会议有500人参加。
6月21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主要是贯彻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要求打好政治上反复辟的进攻战,抓好在资产阶级法权上的限制与反限制斗争,抓好同资产阶级夺取农民的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打好思想文化领域中占领与反占领的持久战。搞社会主义大农业,必须把小农经济那一套彻底砸烂,要打好“总体战”。
11月3日,县召开四级干部大会,由县委书记吴亦平传达贯彻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要求到1979年造田地18万至20万亩,实现一人一亩耕地,每人有粮800斤,粮食亩产跨《双纲》,粮食贡献翻一番,实现一亩一猪,一人5分地的油茶,一人一亩杉林,其他多种经营也有大幅度的增长,争取苦战4年,建成大寨县。
11月4日,在贯彻县四级干部会议精神中,大并公社会村大队,新桥生产队,队长韦泽峰检查对照讲:“我们不学大寨,走上了资本主义的歪门邪道,人多心不齐,队干年年换,喊了9年学大寨,结果还是老样子”。出现“八多”:?搞个人发家的资本主义思想的人多,说这些人蒸植物油、种白木耳、搞私捞;?侵占集体土地的人多,把15亩旱地化公为私、搞自留地商品化;?不出集体工的人多,户户留闲人(自留人)搞家庭副业;?超支欠款的人多,全队有80%的户欠队的款项;?拿集体公物的人多。把队的竹箩、竹箕、木板、工具化为己有;?闹粮食统销的人多;?欠国家贷款的人多。共欠贷款2000多元;?闹宗派、争吵打架、不团结的人多。检查总结之后,搞批判资本主义和公物还家,刹住了个人搞“私捞”发家的倾向。
11月13日,全县掀起一个农业学大寨、快行动的高潮。全县从县、公社、机关、学校组织万人宣传队宣传和协助生产队学大寨,全县有23万3000多人听了宣传传达和学习,占应参加学习人数的86%。掀起劈山造平原,造田造地的高潮。(注:到1976年10月中旬止,全县外流“野马”2138人,已归农1800多人。有11万5000多人上马劈山造田,共造田造地21000多亩。这些新造田多是削去山头开成的小平原。群众评论说这是开小飞机场。由于劈山造田,许多树木被砍去,水土流失很大,造出的田离村太远,田土贫瘠,种植农作物不多,效益很少,群众批评说是得不偿失,劳民伤财)。
1976年
1月19日,县委召开教育战线大辩论训干会,全县中小学及“7·21”工人大学领导,工宣队员共359人参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何重城作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开展教育革命大辩论》动员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辩论,要看清教育革命大辩论实质;?批判刘少奇、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批判教育的“奇谈怪论”。回击右倾翻案风;?必须坚持斗争哲学与修正主义决斗;?批判胡说文化大革命后教育“质量低”,“不要不加分析地批判智育第一”是改头换面扯起“智育第一”的破旗,搞资产阶级的政治第一,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为复辟资本主义服务;?教育战线出现新生事物——工农兵上大学、半工半读,“七·二一”大学。“我们工人阶级对新生事物支持定了”;?当前教育战线仍然是“修正主义,仍然是当前的主要的危险”,还是所谓“不学文化”以及其他等主要危险。
2月2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和进一步部署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县委书记吴亦平主持,会议上与会的干部都发了言,大家认为这场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是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大搏斗,要对这个右倾翻案风的总根子邓小平进行革命大批判,会议部署和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对这场斗争伟大意义的认识,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大搏斗,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和发展,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要学习好中央[1975]23、26号文件及中央报刊主要文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提高识别真假马列主义,以免上当受骗。继续深入开展“五查”活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批判“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反击右倾翻案风,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如何做,按区党委乔晓光书记指示办:点名批判,农村、工厂、企事业单位进行正面教育,以阶级斗争为纲,用抓革命、促生产的行动回击右倾翻案风。?开展大辩论,批判“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
4月7日晚,中共中央广播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华国锋同志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在家的县委常委连夜开展学习和翻印中央两个决议和吴德广播讲话及“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报导。8日晚,县城召开4000多人的群众大会,各公社也分别召开干部、群众大会,拥护中共中央决定和声讨邓小平的“罪行”。
4月11日,县城召开有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参加,有樟木、岑城两个公社部份大队的群众共一万余人的群众大会,主要是拥护中央两个决议和声讨邓小平的“罪行”大会。大会要求深入批判邓小平。
9月10日,9日下午4时,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全县干部、群众无比悲痛。县委及时向各公社、各基层党支部发出了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支部于9日晚上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继续收听中央的广播。要求化悲痛为力量,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10月28日,县召开大会,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县委书记吴亦平在大会上讲了话。22、24、28日3天来,全县50万军民沉浸在胜利的欢乐气氛之中,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县先后总共有30多万军民举行隆重集会和游行,愤怒声讨、批判“四人帮”反党集团的罪行。
后记
岑溪县“文革”期间(1966~1976)被无辜批斗和牵连的达9000多人,有1117名干部、职工、群众被打成“反共救国军”成员。被批斗、拷打致伤、致残人数912人,其中致残72人,重伤481人,轻伤359人。还有268人惨遭被杀或迫害致死。
1983年4月~1985年12月,根据中央指示,岑溪县经过两年9个月的努力,做好处理“文革”遗留问题工作。从1983年4月起,由县委书记彭贵康等7人组成县委“处遗”领导小组(后期由县委蒙瑞洪副书记等9人组成新的“处遗”领导小组),下设“处遗”办公室,县、公社共抽调663人,负责全县的“处遗”具体工作。在“处遗”期间,认真贯彻中央[1982]56号文件,和区党委[1983]54号和55号等有关“处遗”政策性的文件,进行拨乱反正,全面否定“文革”,平反了冤、假、错案。如1981年5月8日,岑溪县人民政府发了[1981]40号文件,为解放前党领导的地下武装组织“太白队”被诬蔑为“反革命的组织”平反。文件内容是:“关于岑溪县‘太白队’是人民革命武装组织”。县委成立了地下党“处遗”办公室,并为“文革”时期致死致伤的游击队员平了反。对全县1336人公开平反、昭雪,并发给平反决定书,恢复政治名誉,受株连的家属亦一律平反。按照党的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受害者与当事人的愈合工作,已做了1484人的愈合工作,当事人对受害者并在经济上有所表示。通过愈合,消除积怨,达到了新的团结。通过落实政策,做好善后工作。全县被查、抄、罚没的358户折款人民币(包括实物)34513多元,获得清退。
经过两年多来的“处遗”工作,全县总共免职审查的193人,立案审查的1012人,受处分的607人(注:统计到1985年底止)其中:法办1人:罗桂兴(诚谏陀村大队社员);双开除7人:周家荣(南渡公社干部)、黄积连(大隆公社计生站长)、刘元宏(大并公社干部)、黄绪祺(林业局干部)、刘立成(波塘公社组织委员)、张大清(县供销社干部)、赖宗均(大隆公社干部);开除公职3人:谢其霜(吉太中学教师)、李海周(大并邮电所邮电员)、覃沛生(陀村小学教师);清除出党31人;开除党籍78人;撤销党内职务13人;留党察看71人;党内严重警告157人;党内警告135人;撤销行政职务8人;开除留用查看13人;行政记大过60人;行政记过29人;行政警告1人;犯一般错误经审查给予解脱369人;转出外县结案处理36人;我县定案处理的人数843人,结案率达97%。另?唐伟德(原供电所所长)于1984年9月9日因“文革”包庇收藏枪枝弹药;贪污公款18000多元;行贿,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判刑12年处理。?李志强在“文革”中积极执行“左”的路线、参与研究诬告300多人为“反共救国军”,导致2人被捕,多次主持县委领导干部的批斗,致使1个迫害致死,给予李志强开除党籍,降为一般干部使用。
通过两年多的“处遗”工作,进一步促进全县的安定团结局面,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来源:《广西“文革”档案资料(第十一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整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198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