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多听不同的意见
《文汇报》社论
1957.4.17


人民日报十三日的社论“怎样对待人民内部的矛盾”,是篇重要文章。文中论及广开言路,扩大民主,借以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报纸负有言责,于广开言路一事,关系特别密切,所以,纵然人民日报对这问题分析已很精辟,还愿说几句话,求教于读者。

树立广开言路的风气,离不开这两条。其一,在说话的一方,必须有直言无隐的勇气。其次,在听话的一方,必须有听逆耳之言的雅量。现在是“放”和“鸣”的时候,以千金市骏骨,惟恐不至,所以,在听话的一方,养成多听不同意见的民主作风,最为重要。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不同的意见,不一定是不正确的。人民内部的矛盾,是一个分清是非的问题。谁说得对,照谁的办。说对多少,接受多少。意见虽然对,陈义过高,一时办不到,可解释清楚。只要听话的人从善如流,说话的人不哗众以取宠,双方抱着从团结出发的愿望,可以经过讨论取得一致的。目前,禁止他人说与我不同的话的人委实很少,禁止自己听不同的意见的人却有一些。此外还有一些人,听逆耳之言的风度有,虚心接受的勇气微嫌不足。要知道,永远正确和绝对正确的人,历史上从未有过。大禹和子路,尚有短处。所以禹闻善言下拜,子路闻过则喜。虽有短处,但不护短,因此大禹不失为圣,子路不失为贤。由此可见,抛弃自己的不正确的意见,接受正确的意见,并不会丧失“威信”,反而可以增加光采,大禹和子路的故事,千百年来不是作为佳话流传人口么!

不同的意见,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意见,让不让他说?可不可以不听取?必须让他说,也必须细听。不说出,何以知道它不正确?不细听,何以断定它错误?要求说话务须正确,这岂不是间接的封住人家的嘴巴么?其实,不同的意见,纵令不正确,说出来,毕竟好处多坏处少。第一,它可起清醒头脑的作用。平心而论,有史以来,从未见过一个比人民政府更好的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功。不管多少双手鼓掌,也说不尽它的好处。但是我们不愿鼓掌鼓得太多,同时更不愿党和政府听掌声听得太多。好话听惯了,耳根容易变软,耳根软了,不悦耳之言渐渐听不进。所以,只报喜不报忧,势必蔽聪塞明,爱之适为误之。其次,它可以起肥田作用。以近事为例,陈其通等四同志合写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朱煮竹同志写的“电影的锣鼓”及“为了前进”,恰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不久,尤须大力贯彻的时候发表出来,对我们来说,不是一点价值也没有的。它们的发表,无异向我们拉了两声警报。一声是:目前有一些人忧心如焚地怀疑、否定这个方针;一声是,目前有一些人貌似拥护实是取消这个方针。这就催促我们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在与他们的论点辩论中,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光采四射,深入人心,得到蓬勃有力的大发展。这岂不是起了肥田作用么?

不同的意见,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是正确与错误往往像一对孪生子连在一起,正确的见解中包含错误成份,错误的议论中包含正确成份。情况既然如此复杂,那末,倾听不同意见,正和披沙拣金一般,最忌心粗气浮。与其失之于严,不正确的一概不听,不如失之于宽,兼收并蓄,什么都听。失之于严,耳朵固然干净,有益的话也随之不来;失之于宽,耳朵固然不胜其“烦”,有益的话也随之而至。做人、做事、做学问,凡是听到不同的意见,均应如此。在这里,不禁令人记起鲁迅先生来。鲁迅先生从信奉进化论转到皈依马克思主义,原因很多,也与受了创造社批评的刺激有关。创造社的批评,错误多于正确,鲁迅先生却不一笔抹煞,反在“三闲集”自序中感谢创造社“挤”他看了几种科学的文艺论,纠正他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我们应该效法鲁迅先生。所以,对待不同的意见,不问其正确与否,都要听,细心地听。一分可取接受一分,十分可取接受十分。

我们的党一贯倡导倾听群众意见。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曾经语重心长告诫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别人说得对的,我们应该欢迎,并要跟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说得不对,也应该让别人说完,然后慢慢加以解释。”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的私事。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国事就办不好。没有对立,也没有团结;没有不同,也没有同。欲变对立为团结,变不同为同,第一件事就是多听不同的意见。现在国家进入新的时期,迫切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因此,人民日报社论重申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广开言路的决心。这使我们办报的人又兴奋,又惭愧。兴奋的是,做报的责任更重了,惭愧的是,我们的能力与任务不相称。谨盼读者多加督责!


 ---- 原载《文汇报》195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