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没根据特点领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
1957.05.23


【本报消息】 参加省宣传会议的少数民族地区县委宣传部长、县人民委员会教育科长和中学校长们,连日在小组讨论会上和本报5月19日召开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对教育厅领导少数民族的教育工作中存在一般化的缺点提出了批评,要求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改进领导。


教育厅对民族教育工作领导一般化 教育厅空喊多具体措施少


大家认为省里的党政领导尤其是教育厅六七年来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停留在一般化的状态上。桂西僮族自治州百色地区工委教育科副利长田晓夫说:教育厅对民族教育工作空喊的多,具体措施少,几年来对少数民族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考试制度、学制、教材、经费等方面从未认真研究过。去年省里召开的民族教育会议也是一般化。省教育厅对民族地区的小学不管,中学少管,工作只照搬中央的指示。


重点校选择不当,只埋怨少数民族地区落后


德保县完全中学副校长周华对教育厅选择的重点学校都在南宁、桂林两市提出了疑问,他说:难道仅凭这两市的重点学校教学经验就可以领导好全省的教育工作吗?难道这些经验可以用来解决全省七百多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复杂的教学工作上的问题吗?为什么不可以在少数民族地区比如隆林各族自治县或大瑶山瑶族自治县选择一两个中学来作重点进行研究呢?百色地区在百色、田东两处选定的重点学校也不能代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另外,六、七年来,教育厅从未认真总结过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往往只看到这些地区工作的缺点,只埋怨这些地区工作的落后,但却缺乏具体帮助,客观上存在的许多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怎能使这些地区赶上先进?


民族师资太缺乏 教师分配不合理


田晓夫说:要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必须培养本民族教师,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单靠外来教师是不行的,可是在这方面教育厅也做得不够。厅领导曾说可以在民族地区中学里用带徒弟的办法去培养民族教师,但没有编制,只停留在空喊上。另外,原来百色地区有三个师范,解放后把天保师范撤销了,万岗师范搬走了,只剩下百色师范,培养民族师资很有限,几年来我们曾向教育厅提了多次意见要重新起一两间,也无结果,因而,百色地区年年师资缺乏,而其他地区的教师则有分不下去的现象,这种恶果是教育厅领导造成的。中共睦边县委宣传部长蓝英三也说:过去各大学和各种专业学校在省里招生时,仅按成绩好坏作为取录新生的标准,少数民族学生不易考上,其实,教育厅可不可以采取些措施多吸收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进师范学校去学习呢?要是能多为少数民族着想一下的话,完全是可以的。

很多人在讨论中,认为目前广西师范学院不在少数民族地区招收函授生也是个不积极培养民族师资的表现。

隆林各族自治县二中副教导主任黄桂生说:教育厅和百色地区工委教育科分配教师不合理,教育厅把水平较高的教师都分配在城市和一般地区,水平较低的才分去百色;到百色后各县分剩了才给隆林。有时甚至把一些犯过错误的同志分给我们,这样的情况,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怎不落后?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中校长黄启阳说:分配教师太照顾城市了,水平高些的都分配在城市和一般地区,差些的分配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已成为惯例。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发展赶不上实际需要


百色地区工委教育科长张一平说: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去年虽有些发展,但还是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差得很远。教育厅要是看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的薄弱,去年还可以适当多发展一些的。但教育厅领导并没有这样考虑,去年6月份在专、市教育科长座谈会上我曾反映这个情况,要求百色地区多发展些,可是石兆棠厅长却说:你们要发展,有没有钱,有没有师资,有没有设备。如果没有怎能发展,结果,就把发展计划收缩了。我想:如果我们下边都具有这些条件的话,还向教育厅提出要求干什么?


调回在一般地区工作的少数民族教师


桂西师范校长李培琦在座谈会上说:桂西师范僮族教师只占教师总数的40%,其他少数民族教师更少。这可见少数民族教师的缺乏了。希望省、专区教育部门采取临时措施,把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加以短期训练,补救当前师资的不足;另外,应由教育厅作个专门调查,将现在分散在省内外其他地区教书的少数民族教师调回本地区工作。这部分人数虽小但质量高,他们将成为民族地区各学校的核心力量。


必须根据民族特点进行教学 教材内容分量太重没有民族特点


睦边县第一初中副校长王天眷说:教材新,分量重,没有民族特点,这是很多人所共同感觉到的。我们睦边少数民族学生相当多,学习汉语特别困难。僮族学生学汉语要经三道翻译,瑶族则要经四道翻译,怎么不困难?另外,古典文学在少数民族地区更为难教难学,这些课程是否可以考虑精简。还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见闻很少,应该增加一些直观教材,比如有关本省生物、僮族历史和民族政策知识等都可考虑编为补充教材。


教师配备要求太机械


睦边县教育科副科长李秀栋说:在教师的配备上,教育厅不愿意看到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机械要求小学每三十二个学生以上才配一教师。我们那里山多,村庄很分散,一个小学能有二十多个学生已算不错了,这些学生中有的还是二三十里以外的地方跑来的呢(省里要求学校只能吸收附近三华里以内学童入学)。这问题我们感到很难解决,曾请示教育厅,他们不根据具体情况,还是坚持按三十二个学生的标准配教师。中学方面,省里不看情况一律按平原地区配职工,其实,山区中学多系小型,班数少,教师备一个课只能上一个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省里对这问题至今仍没解决。


学校修缮费和仪器设备应如何解决 怕校舍倒塌,半夜刮风下雨只好叫学生起来淋雨


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兰、凤山、巴马瑶族自治县、睦边、三江侗族自治县、环江等县的教育科长、中学校长在小组会或座谈会上都先后提出这些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小学校的校舍太破烂,一刮风下雨就有倒塌的危险,巴马教育科副科长黄日就说:东山完小校舍四面通风,冬天有些学生缺衣少被只好到山洞里去睡,烧火取暖火烟把学生的眼睛熏红了。甲篆区完小的校舍今年3月初被风吹倒了。很多学校都是这样,一刮风下雨就提心吊胆,尤其是夜晚,怕校舍倒塌,校长教师只好叫学生起来到校外去淋雨。听说省里有一笔小学修缮费早已拨下去了,但直到现在仍没有下落。睦边县教育科副科长李秀栋说:山区群众生活水平还很低,农民一个劳动日只得一角多到两角钱。上级老是要我们发动群众来建校,群众不是不愿意,就是拿不出钱。就是这样,很多校舍破了也修不起来。条件较好的睦边城厢区也是一样,那里的一所小学共有五十多个学生,只有八张板凳,五十多个学生挤着坐,连字也写不了。睦边县在去年12月组织工作组到各乡小学检查校舍,初步统计全县要马上修缮然后才能继续用的占很大部分。共需修缮费八万多元,当时即报请省教育厅给予解决,至今仍无答复。


连硫酸也没有如何试验


学校教学设备简陋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遍现象。睦边县第一初中副校长王天眷说: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很差,仪器缺乏到连很普通的硫酸也没有,叫我们教学时,怎样试验?不试验吗,山区学生见闻本来就已很有限的了,直观教材又那么少,又怎能讲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各县的代表都说,他们那里基本仪器都很缺乏,但教育厅没有看到这情况,去年增添仪器时,每校不分情况,一律给一批玻璃杯,他们领到后只得放着。


来源:《广西日报》1957年5月23日。原题为:“没根据特点领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 出席省宣传会议文教代表对教育厅的官僚主义提出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