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科学家、教授谈“百家争鸣”
《光明日报》
1957.05.25



“光明日报”编者按:正确地认识和贯彻执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当前社会人士,特别是学术界关心和议论的一个中心。兹将首都的科学家、大学教授们对本报记者的谈话先整理出一部分来,刊登于下:


“百家争鸣”必须有共同的基础


清华大学教授钱伟长

我们科学界所以衷心地欢迎“百家争鸣”这个方针,是因为“百家争鸣”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的道路。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科学是在不断变动,发展的,是在不断修正过去的意见或看法,不断肯定对的否定不对的道路上前进的。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没有斗争,科学就不能发展。

天下的科学家的意见本来就是不一致的,如果大家对任何问题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话,那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也就是没有科学了。如果某些科学家认为他们的东西是天打不破的,是最后真理,天下只此一家,那末他们就一定不能前进,就像走进了死胡同。因此,我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定要“百家争鸣”的,这是科学发展道路的本来的面目。

但是,“百家争鸣”必须有共同的基础。一加二等于三,这是客观事实,是科学,但是如果有人硬要说不是等于三,这不能说是“争鸣”,而是“乱鸣”了。地球明明是圆的,也是经过证实的客观事实,如果有人为了“争鸣”,要说它不是圆的,而是方的,这也只能说是非科学的胡闹。

拿我们搞实验科学的人来说,实验就是我们共同的基础,我们争鸣的根据。我们必须重视实验,重视根据,反对任何武断!为了研究某一个科学问题,往往需要许许多多人从各个角度来做长期的复杂的实验,这样的过程,必不可免地会发生各种不同看法或意见的争论。但是到了最后,大家的看法或意见总会一致,或联结在一起,得出正确的结论来。(83)

现在科学界中,有些人认为自己的东西是“天经地义”的,别人碰不得,一碰就冒火;也有一些人对于别人的东西采取“河水不犯井水”的态度,借口“我不懂你的东西”,对别人的科学研究的任何成就和意见,都不发表意见。这种现象是不好的,因为不符合“百家争鸣”的精神。


应该欢迎别人提出不同意见


北京医学院教授马文昭

科学要发展,就非“百家争鸣”不可。科学研究是发现真理,而不同意见的讨论,则是发现真理的道路,凡是从事科学研究、寻求真理的人,都应该欢迎别人提出不同的意见、看法,都应该欢迎辩论。科学研究最忌武断,武断是最愚蠢的。但是,现在有些科学工作者就是害怕不同的意见,害怕辩论。他们害怕在不同意见的讨论中丢掉面子。其实,这是多余的顾虑。如果你所认识的是真理,那末就会愈辩愈明,如果你所认识的不是真理,那末应应勇敢地接受别人发现的真理。我们必须有这种起码的勇气,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这就不是求学问的态度,更谈不到寻求真理了。就我们做科学工作的人来说,面子是和真理分不开的,谁不接受真理,不放弃自己错误的见解,那谁就没有面子。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是不好的


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朱冼

在学术上应该展开争论,因为科学中的许多东西,不经争论是不易明确的。“百家争鸣”这一方针的提出,对我们今后科学工作的进展有许多好处。

过去几年来,中国学术上缺乏争论的风气。思想改造以前还稍为好些,思想改造以后争论就更少了。没有争论,并不等于没有意见,而是有意见不敢说。为什么不敢说,主要的是怕说得不对,会挨到“这是什么思想”的批评。

要学习苏联,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在学习苏联方面并没有学好,我们缺乏自己的见解,又不看中国的具体情况,就把苏联的东西搬过来机械地运用。如中国某些科学工作者学习米丘林的嫁接苹果工作,就值得考虑,因为中国苹果比苏联的还好。米丘林学说是对的,我们学习的是他的理论,而不是学习他的具体办法。因为具体条件不同,在苏联行得通的在中国就未必行得通。苏联也不希望我们生拉硬套他们的东西。1953年我到苏联访问,苏联朋友把许多东西告诉我们,最后说,我把这些道理告诉你们,好不好请你们自己去研究。这样说,是很正确的,又是令人佩服的。

向苏联学习,也应向别的国家学习。“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是不好的。苏联对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以至对南美洲等国家的科学,都很重视。都把它介绍和翻译过来。苏联的科学情报工作做得很完整。我们也应该把其他各国东西介绍来中国,丰富我们自己。


害怕出现唯心观点是不对的


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冯景兰

党和政府现在提出了学术上应该“百家争鸣”的方针,这非常必要。从历史上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文化欣欣向荣,放射出异采;汉武帝罢黜百家,学术思想统一于一家以后,文化就萎缩下去。

道理很明白。因为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而没有争论,真理反而得不到宣扬。

这几年来,我国的科学文化有一些进展。但是,应该说,我们还没有充分展开学术问题上的自由争论,没有很好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试问:这样如何谈得到“争鸣”?我认为,“争鸣”就是要有充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要敢于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由此可见,党和政府现在提出“百家争鸣”的号召,对发展和推进我国文化和科学,使它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将要起很大的作用。

在展开争论以后,会不会有唯心的东西出现呢?肯定是会有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足虑的。学术界许多人原都带有唯心的观点和见解,这几年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有的得到改变,有的还没有暴露出来。只有通过争论,才能对这些唯心主义的东西,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如果先作肯定,在我们的争论中,完全没有唯心主义置喙的余地,那将是不对的,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参加争论的人,如果先有了这一层顾虑,争辩就不易展开。应该是自由讨论,自由争辩,让诸子百家,各抒所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唯心主义的东西在争论中一定会失败,而唯物主义的东西,也就是说,真理,一定是会胜利的。所以我们不要怕,不要怕自己的见解可能是唯心的,也不要怕这样一来会让唯心的东西出头露面。


不能限制只用一把钥匙


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熊毅

“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是学术发展的重要保证。我认为在科学研究中,应该有不同的意见。对于某些研究工作,也应该运用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不能限制科学家只可使用某种方法进行研究。他能够使用两把钥匙来打开研究上的关键,那就不能限制他只使用一把。

有些科学成就,在任何国家里也可以使用,我们最近在研究土壤物理学方面的某一问题,就采用了美国科学文献上的一种办法,效果很好。如果严格地把自己限制住,那就是自己倒霉。


要大胆发表个人在学术上的见解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林传光

在学术上要做到“百家争鸣”必须打破各种思想顾虑,大胆地发表个人的意见。前几年,我们在学习苏联先进科学理论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生物(84)科学方面,有的人不同意李森科的某些论点,但心中存有顾虑怕提出来会犯政治错误,怕别人给他“扣帽子”,因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有的人顾虑到:对李森科的某些论点也提出批评,会不会影响我们学习苏联的信心等等。也有些人故意对李森科的某些错误论点,避而不谈,而过分强调了他正确的部分。这些,都给科学工作造成损失。

我们大胆地发表个人在学术上的见解,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乱说,一定要使自己的论点有事实根据,要站住脚,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在争论的时候,也不必顾虑被扣上唯心主义的帽子,因为每个人当他对某一个问题发表意见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别人的论点是错的,是唯心主义的。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只有通过反复论争,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一方是对的,那方是错的,或者双方都错了,或者双方都只抓住了问题的一面。争论的结果,就推动学术前进。对争论所抱的态度,应当是实事求是,不能为了使自己的论点站住脚,对科学上已有的成就估计过低。或者是把别人的看法说成是自己独创的。这样的态度都是要不得的。

现在党和政府提出在学术上做到“百家争鸣”,就是要我们放手在各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勇敢地追求真理。


独立研究,努力成“家”


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

“百家争鸣”学术方针的提出,和整个学术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学术上展开自由讨论,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学术工作者都应当做的事,也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学术界过去自由讨论的空气很稀薄,许多人看到别人的研究工作有问题有缺点不发表意见,不提出批评,有些被批评的人也往往不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冒火,这些都是错误的非科学的态度。

但是,我认为,做到“自由讨论”,还不等于说已经达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需要有“家”,“家”是什么呢,把要求提高些,即是学派,低些,也应该有他独创的见解。那末,怎样才能成“家”呢?没有旁的道路,只有从事艰苦劳动。要成“家”,一定要接受祖国遗产,要接受学术界前辈们的成就,要接受苏联、人民民主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科学的成就。要批判地接受这些。不接受这些是不可能成“家”的。也是,接受了前辈们的科学成就,那怕是最先进的成就,也还不是“家”,还必须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独立研究,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多多地从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自己的错误。还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吸收别人的有用的东西。这样,才有可能成功为“家”。

随着党提出“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学术工作者的责任也大大地加重了。我们学术界必须加紧努力,出现许多的“家”。


克服开展论争的各种思想障碍


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

以往在技术科学方面,不是“百家争鸣”.而是根本没有“鸣”过。这里有一些思想障碍,比如权威思想,保守思想等等。好像你是权威,可以说话,我不是权威,就不可以说话;你是学苏联的,我是学英美的,不便争论。这样一来,各人搞各人自己的,关起门来研究,以致学术研究自由讨论的风气没有很好的树立起来。当然,这几年来研究工作还做得不多,科学工作者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修养,学术界也没有良好的学术论争的传统,这都是学术讨论开展不够的原因。

现在,党提出“百家争鸣”的方针,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但是,“争鸣”一定要有一个基础,这就是说论争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其次,“争鸣”绝不是争奇斗艳,互相攻击,而是为了互相帮助,为了科学的发展。

要“鸣”,大家要努力做许多艰苦的研究工作,尤其是青年人,更要如此。如果躺在床上幻想怎样“鸣”,想出许多怪诞的主意,为鸣而鸣,那是错误的,总之,要鸣,要成一家,就要在研究工作上下苦功夫,这样才能够有所鸣,有东西可鸣,才能逐渐形成学派。


开展学术论争,要实事求是


北京大学教授傅鹰

我们搞科学工作的人,百分之百的赞同“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要科学发展,就应做到自由论争,“百家争鸣”。不这样,思想就会僵化,科学还那里会发展。

共产党和政府过去也是提倡学术上的自由讨论、自由论争的。但是,几年来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怎样好,讨论少、论争更少。这和有些人对待论争者的态度不好有关,他们随便给人扣帽子。例如:在前几年如果有谁对李森科的学说提出不同的意见,就会马上被戴上“你这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你这是唯心主义”的帽子。我觉得这种态度,是和共产党的政策相违反的。现在,苏联展开了对于李森科学说的批判,如果有人还认为他仍然有某一点可取之处的话,又会遭到“这不可能”的反驳。

科学家是重视事实的,因此,有争论应该根据事实说话。尤其是对年青人更要重视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科学分析的能力,不应该“人云亦云”。

要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论争,做到“百家争鸣”,一方面要解除大家的思想顾虑,但是这还不够,还必须保证科学工作的迅速开展,也就是说,要给科学工作者以必要的工作条件。


要推动我国历史分期等问题的讨论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副研究员万斯年

开展学术上的“百家争鸣”风气,这对于我们向科学进军,使我国科学事业达到国际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史学界在最近几年来,已经开展中国历史分期问题的争论,有很多人对于我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对于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等问题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我想,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在学术上做到“百家争鸣”这一方针以后,会更加推进这些问题的讨论。我现在正在研究唐代土地问题,从前,史学界有人认为唐代的“均田制度”并没有实行过,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认为是实行过。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今后的讨论。我认为要在学术上做到“百家争鸣”,科学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加强向苏联学习。

 ---- 原载1957年5月25、28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