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我们这里曾有一位同志
河南 王大海
1955.07.12
(王大海:作家,《奔流》编辑,河南省文联常委)
很难用棍棒和拳头制服革命者,
可是有时候却很容易用甜言蜜语制服他们。
我们这里曾有一位同志,
青年人个个把他敬仰,
只要一提到他啊,
谁不竖起大拇指来夸奖?
“三八”年的老干部,
坚持过白区地下斗争,
在敌人的法庭上他保持着革命气节,
阴森的牢狱也没有吞噬他的意志。
漫长的游击战争中他扛过步枪,
他用两颗子弹,
把敌人的轰炸机射伤。
要说起他的党龄,
几乎就和我们的年纪一样。
可是谁能想到,
这一个在刽子手的鞭棍面前从不皱眉的人,
在和平的年月毕竟变成了俘虏,
不拿枪的敌人居然使他乖乖地缴了枪!
他科里的一个科员
(据说是个“老老实实,埋头工作”的人。)
有一天悄悄地走到科长身旁,
他的睫毛上闪动着泪光:
“我想和首长诉一诉衷肠。……”
“听过首长的斗争历史,
我读过多少苏联小说也从未激动得这样;
我首先为自己有这样一位领导,
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荣耀。
我压抑不住一个真诚的愿望:
希望首长把光荣的斗争史对我细讲,
我要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
一本“中国的夏伯阳”。
夏伯阳不过是苏联一位农民英雄,
而您,您既在白色的战场上宁死不屈,
又曾在烈火样的游击战争中百炼成钢。
难道说您的生活不是一部活生生的史诗?
无需文学的修饰,
朴素的记录就能令人读了热血奔腾!
请您千万别拒绝,
我明白您的工作实在异常繁忙;
但您所特有的高度党性定会让您答应,
因为这会让千万青年的心得到鼓舞,
向您学习,把您作为榜样。……”
这位准确的射手的第一发炮弹,
恰恰打中了这位“老革命”的心脏。
起初还有点谦逊,
但接着便把科员的请求一口承当。
这位科员怎么能不获得科长的欢心?
论他的表现也确实令人赞赏:
上班从未早退迟到,
自己的工作做完还抢着给别人帮忙;
对经济困难的同志经常慷慨解囊,
谁有一点小病他马上赶到宿舍探望。
纵然也有人反映这人的来历有点古怪,
我们的科长却不断把他当众表扬:
“××同志工作积极,对革命一片忠肠,
谁要说他坏话,不是妒忌,
就是拿个别缺点有意夸张!”
那一日科长开会回来,闷闷不乐,
他把这个科员请到身旁,
“今天上级对咱们的工作,狠狠批评了一场,
尽管他提的都是事实,
不过,不该当众使我脸上无光!”
“老实”的科员深深叹息,
像对科长讲又像自言自语:
“按道理我这话不一定恰当,
像×科长,论资格、能力、思想和作风,
那一样能和您比得上?
可是上级偏偏把他们夸奖。
也许我这人水平低,看问题片面,
不过一般同志都为您喊叫冤枉!
还有一句话我始终压在心里,
听说×主任背后不断把您毁谤,
说您既不学习,又表现得自高自大……
上级为啥对您有成见?
根源不外乎别人在背后中伤。”
科长渐渐失却了理智,
他对过去亲密的战友开始提防;
别人咳嗽一声他也要在心里来回乱想,
就是在党的小组会上,
他也把自己的心事深深埋藏。
季度总结来到,
这个单位执行政策有着严重偏差,
科长急得直抓头皮,
他既感到愧恧,更怕上级又要严厉批评,
他病态的自尊心已经再经不住损伤。
这时候,科员又悄悄来到身傍,
“依我看,咱们的问题不一定讲,
上级本来对咱有偏见,
这一次可不敢再添坏印象;
咱们的总结应该讲点‘策略’,
把发生的毛病来一个‘捉迷藏’。”
这位科长默默无言,
他没有指令科员去写假报告,
但是经他签了字送上的总结,
满纸是虚报成绩的撒谎。
从此以后,科员钻进了科长的“肝脏”,
大事小事科长都要找科员商量;
国家机密,党内文件,
科员的口袋变成了保险箱。
机关的工作和生活忽然变得希奇古怪,
人事纠纷层出不穷,
无头谣言到处飞翔,
更奇怪的是:重要文件经常不知去向。
震天霹雳一声巨响,
党领导全国人民活捉豺狼,
胡风反革命集团现出吃人的原形,
无数伪装的敌人再也无处隐藏。
现在,这一位“老实”的科员,
到底也被群众揭露了真相。
他的真实身份是美蒋职业特务,
幻想反革命复辟是他的真诚愿望,
满口“忠诚”自然都是假的,
“埋头工作”不过是“为了更远大的未来”,
心里在咀咒:“人民力量赶快呜呼完蛋!”
嘴里却高喊:“拥护中国共产党!”
人事纠纷是他一手制造,
他的舌头便是散布谣言的喇叭;
国家机密和各种文件,
经过他的手心运向阴暗的地方。
啊!我们那位同志到这时忽然大吃一惊,
捶胸顿足,恨不能挖出自己的眼睛,
可是,无论咒骂,或者哭喊,
又怎样能把人民受到的损害补偿?
有人在问:他过去既然这样坚强,
如今怎么会上了敌人的大当?
这样的事儿其实并不奇怪,
有人在老虎面前是位勇士,
可就是不能辨识披起羊皮的豺狼。
他也许曾记住党的一千次教诲,
偏偏忘记了最重要的一句话:
政治警惕性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武器。
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要像记住自己名字一样牢牢不忘:
凶恶的敌人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暗藏!
| 来源:《苏金伞右派集团言论与作品》(河南省文学美术工作者联合会,195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