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国产影片上座率情况不好、不受观众欢迎的事应引起电影制片厂的重视
文汇报 姚芳藻
1956.11.14



【本报讯】本报编辑部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他们对目前国产电影感到不满意。为此,记者访问了中国电影发行公司上海市公司,了解了近年来国产影片(艺术片)在上海的发行情况。一般地说来,国产影片上座的情况是不好的。

近年来,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渡江侦察记》一直保持了最高上座率的记录。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首轮电影院上映了1292场,有观众1,575,597人次,上座率是94%。《渡江侦察记》在1955年春节期间上映,映出1425场,有观众1,478,170人次,上座率是85%。

由于观众的欣赏水平逐年提高,对上映节目要求也逐渐提高,一方面感到量的不满足,一方面对影片的选择也严格了。因此,有些题材类同的国产影片的上座情况就很不好。1956年元旦上映的《平原游击队》,上映了1386场,只有观众879,497人次,上座率是51%。以描写农村合作社的影片为例,上座情况就更不好。《春风吹到诺敏河》上映了101场,观众32,825人次,上座率是23%,《闽江桔子红》映出了132场,观众43,502人次,上座率是23%,《人往高处走》映出了103场,观众38,865人次,上座率是24%,《一件提案》原在上海新华等五家电影院映出53场,现今只有6,099人次,上座率是9%,而新年电影院在上映的第一天只有二三百观众,不得不临时抽片。影片《土地》当作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差的影片,在上海发行,结果映出了187场,观众只有41,241人次,上座率是20%。

观众喜爱有情节的故事片,和突破了舞台限制摄制成功的舞台纪录片。因此,《天仙配》和重映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些影片都为群众欢迎。

由于国产影片的上映节目少,排片上有时过于集中,抵销了上座率,也造成了变相强迫观众看片的情况。像今年国庆节全市22家“新片影院”都排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部分影院播映两部纪录片。这样就使观众要看故事片时,毫无选择余地。虽然在国庆假日里,上映784场,有观众685,882人次,上座率在68%之上,可是观众反映说这部电影和《扑不灭的火焰》、《平原游击队》差不多,看过之后都不够满意。而刚刚结束的全市22家影院参加映出的法国电影周,平均上座率是89.7%,其中《勇士的奇遇》的上座率是97.9%。

从上面所举的发行情况来看,虽然上座数字不能完全判断国产影片的成功和失败,但是观众欢迎或是不欢迎的事实,应引起电影制片厂的注意。



 来源:1956年11月14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