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重视中国电影的传统
上海市 石挥
1956.12.03


(石挥:上海电影厂导演、演员)


目前电影界的“百家争鸣”还未展开,而对电影艺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也没有领导的掀起认真的研究。


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


割断中国电影传统的问题,现在才开始引起注意。从中国影片“孤儿救祖记”起到今天有过多少成功的电影?从阮玲玉起到今天有过多少成功的演员?这两个问题不能说是不值得提起的,可是解放后就是没有人谈到过一个字。这就叫人很难理解了!当然,我们不会把过去的糟粕,资产阶级色情的低级趣味的东西都看成传统。但是无论如何人民电影事业不可能平地一声雷似的从新开始,它应该有所继承才能大踏步的发展前进。

解放后,对中国电影的过去既然不谈起,因此,对从旧社会中生活过来的电影工作者也就不重视。有些人社会关系复杂,能信任他让他放手去做吗?任务由领导上分配,因而导演都似乎成为“全能导演”了。儿童片也是你,神话片也是你,……反正你要接受任何一种片种的导演任务。导演丧失了主动性。


让观众来批评批评


有些问题简直构成了讽刺喜剧:许多老导演变成了外行了。摄影场里的一套新规矩,使得许久没进摄影棚的老导演手足无措。偶然采用二十年前的旧办法,受到为国家节约了资金的表扬,说是“导演的积极性发挥了”,有了新创造。可是这种表扬,却叫人哭笑不得!许多人在台上做一些“从人物出发”,“注意节奏感”之类的文艺性报告。这样一些报告说给我这样年龄的人听,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是有好处的,但对在座的许多前辈,似乎就欠考虑了!

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艺术,准备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献给人民电影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尽自己的力量。我们看到电影院前的观众在等法国电影的退票,在排队买票看“流浪者”,受到很大的刺激。我们在厂里谈来谈去思想性强,拍得好的影片,可就是出了门没人看。电影厂确实可以请观众来开个座谈会,买点糖果香烟招待人家一下,让人家好好地批评批评!


导演与剧作者不通气


最违反电影创作特点的是导演和剧作者一点气都不通,有的导演拿到一些剧本之后,看了便头痛,那么怎么能拍片子呢?可是领导上说一个剧本通过不容易,你拿去拍吧,不要再改动它了。导演拿了这样的剧本来到演员面前,又不能说这剧本不好。苦的是自己,因为剧本的模子己经定了,再改也改不出更好的东西来了!这几年来导演就过的这种日子。目前算好了一些,导演可以选择剧本了,但是要求快、要求省,以致忽略质量的倾向又产生了。

上海电影制片厂是有许多专家的,应该尊重和学习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很好地把力量发挥出来。


 来源:1956年12月3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