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和穆熙的右派言论
湖北 和穆熙
1957.05.24


[按:和穆熙系湖北人民出版社第四编辑室文艺组副组长,这个材料是根据该社整理的材料摘录的一部分]


(1)关于国家制度


1.我们的选举制度要考虑一下,等额选举制就包括了很多官僚主义。党通过领导人考察一个干部,过多的考察对党忠诚(对领导的态度)的一面,而对党与对人民的忠诚,大选举反正不认识,可是小选举也效法就……(以下缺)。(和穆熙5月下旬在文艺组的发言)

舒相迪回忆和穆熙这次发言的内容道:“他认为我们的选举制度是不民主的,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制度,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根源,也保护了官僚主义。他认为选举时应该有人竞选,我选掉了你来,你选掉了我来,这样才合理,才能充分发扬民主。他说,尤其讨厌的是机关内部的选举,如工会、青年团也采用这样的选举,更是不合理。”

2.在文艺组的一次整风会议上,他认为解放后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是社会制度和风气的问题。


(2)关于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及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3.我感到社领导对出版社的性质特点估计不足,对需要依靠什么人这一点不明确。至于我个人究竟算不算知识分子不管它。我感到社领导如何针对知识分子的特点进行教育,用和风细雨、谆谆善诱的方式做得很不够,而是用简单、草率的方式。这样只会带来更多的反感。(5月24日在科组长及民主党派成员座谈会上的发言)

4.在生活里面也应该允许有百花齐放,领导上对一些小事情不要用放大镜来看,这样就不好解决问题。生活的风尚也需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要使生活活跃。(5月24日在科组长及民主党派成员座谈会上的发言摘录)


(3)关于党团宗派主义


5.领导只是接触一些泡在酒精里的同志,认为这些消了毒的人才是最可靠。六七年的时间在编辑部只发展了一个党员,对待迫切要求的同志,采取冷淡态度,有些同志写信竟置之不理。希望把视野扩大一些,不要小手小脚,梅社长就是如此。(6月7日在编辑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6.领导上听取汇报是必要的,但深入了解下情更有必要。积极分子的流言蜚语不能全听。

出版社程和鸣入党时,我说他成份好,也受到批判。当时马上有同志站起来说:程和鸣不仅是成份好,还有许多优点,事实上我当时没有否认程有许多优点。(5月24日在科组长及民主党派成员座谈会上的发言摘录)

7.提拔干部就看是否积极分子,党团员胡野提拔,卢明生不能摆19级,胡初中毕业也摆在19级就是应该的吗?卢因工作不安心,被认为是落后分子,放在编辑部大会上来讨论。他为什么起了那大作用,就因为他是团员,积极。(5月下旬在文艺组的发言)

8.党内有无宗派我不知,在团内我是感到有些微妙关系,这是生活直感,具体情况我说不清楚。(5月下旬在文艺组的发言)

9.我过去对青年团的组织生活感到不满足,但却被认为是瞧不起团组织。青年团内也有宗派主义,团的工作把持在某些人的手里。(5月24日在科组长及民主党派成员座谈会上的发言)


(4)关于省、社领导


10.整风放、鸣阶段,他在组内大放厥词,说要为编辑争地位,争待遇。由他邀集组内一部分同志在6月上旬的一个晚上,举行了一个会议(会议曾讨论同仁出版社、编辑诉苦等等问题,有江云和吴丈蜀参加),第二天,由和穆熙执笔写了一篇为出版社编辑“鸣不平”的稿子,曾投往《长江日报》,未刊登。6月7日,曾部长参加编辑部门整风大会,和曾以同样内容发言。以后,并将原稿送整风办公室,打印在“意见汇编”第一号上。下面是这篇文章的摘要。

*  *  *


黑户与大户

——来自旷野的呼声


两点说明:

这是前些时写给《长江日报》的一篇杂文。遗憾得很,它遭到了报社退稿的厄运。可见,连争鸣也有等级之分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是一篇杂文,由于形式的限制,它不可能象一个“报告”那样心平气和,因此,字里行间许多迹近刻薄的尖锐,倒需要领导机关的雅量了。

——作者

争鸣的锣鼓近来敲得是够响亮的了。在文化界,离唱正戏尚有许多距离,但总算——不敬得很——已经开场了。君不见,作家、教授座谈于前,记者、“编辑”(此“编辑”乃报社、电台之编辑)争鸣于后,不才忝居斯文,而又滥竽编辑之列,照说,理应从这些“座谈”和“争鸣”的消息里得到鼓舞和慰借,虽不必因此而三呼万岁,但至少应消除心“头”之“不平”。“不平”既去,则“鸣”从何来,所以在目睹了省市文化界的争鸣以后,我们似乎是无话可说了。

然而细细想来,事实又并非如此。

(以下三段都是举例说明领导机关不重视出版社编辑,均略去。)

过去有人说,在文坛中最低下的是编辑,而编辑中,报社居上,电台居次,刊物居三,出版社居末。其实这话并不尽然如此,居末虽不大光采,但毕竟还意味着出版社编辑在社会上的存在。现在的事实则是出版社的编辑根本并不存在。所以我们倒象是一门黑户。

黑户是人为的,我们要向王任重同志登户口。我们同时要向作协武汉分会登记正式——过去有点象临时——户口。

“黑户”一事且按下不表。现在再说一说所谓“大户”。

如上所说,“黑户”是人为的,尽管社会上没有这一户的卡片,但这一户却毕竟是千真万确的存在着。托国家和作家之福,这一户稍微能赚点阿堵物——请恕我们“商人”习气——,而且还有几个不象编辑的编辑。于是吃大户,罚劳役,出版社和出版社的编辑则是逃不掉的。(以下叙述出版社送书、送纪念册,请作家吃饭等,说明作协等吃出版社的大户)

………

来自旷野的呼声是微弱的,但愿这微弱的呼声能疗救这病症吧。

11.他认为梅社长是不懂知识分子的,因为梅社长自己不是知识分子,他对知识分子很粗暴。

他还在组内谈:“过去,我认为梅社长水平低,作报告也作不好,听他的报告象是受罪,所以,我只有用溜掉的办法对付,过去有人认为我是打击领导,我现在完全不能同意这个意见。”

12.梅社长对领导文化工作是不行的,有粗暴之处。找了几个同志谈了个把钟头,就算开了知识分子座谈会了,这是形式主义。

魏启元凭什么当办公室主任,就因为他是党员。(5月下旬在文艺组的发言)


(5)关于积极分子


13.整风放、鸣阶段,我社出现了一张大幅的画报,集中地对积极分子进行了恶毒的攻击,这张画报的诗和说明词就是和穆熙执笔的。

原文如下:

*  *  *

真正的积极分子,在今天——和往常一样——他们仍然闪耀着战斗的光辉,而那些披着××引号的积极分子们,在真理的巨风前,显露了他们的原形,……

让我们听一听这些可敬的人物发自内心的独白吧:

响应号召是我们的“天性”,

摇旗呐喊将使我引以为荣,

领导的意图我最能体会,

个人的好处啊

真是无尽无穷。

让我们看一看这些可敬人物的过去:

(1)不遗余力地……

(2)唧唧喳喳……

(3)尊经“卫”道

(4)“拍”技多端

(5)批评乎?拍马乎?

让我们看一看这些可敬人物的现在:

(6)未雨送伞

(7)献上媚态

(8)用心良苦

(9)权衡得失

在未来的日子里

(10)摇尾乞怜,原形毕露

为存恕道,暂不点名,若再沉默,笔不留情!

*  *  *

14.反右派以后,黑板报发表了“攻击积极分子对整风有什么好处呢?”的社论,他很不满意,追问舒相迪,这篇文章是谁执笔的。


來源:《右派言论选集(续编)》(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