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在“文汇报”中共党组扩大会上的发言
文汇报 徐铸成
1957.05.30


(徐铸成:文汇报社社长)


五月底,“文汇报”党组邀请党外人土,召开扩大会议,宣布党组成立,讨论如何宣传和报社内部工作,徐铸成先后七次发言如下:

“目前的情况,整风是全国性的,在我们内部也开了不少座谈会,但这次整风在‘文汇报’是风平浪静,如果是去年今日,就要大风大浪,像‘新闻日报’那样搞大民主。

今天喝了一点酒,喝了有好处,可以把我的心里话讲出来。在‘文汇报’是真正解放了,这朵花在爱护之下开放了,我的心情很开朗。

……

在宣传会议上,我讲的都是真心话。现在事实上也是把墙拆掉了。‘新闻日报’像鲁平、邹凡扬这些人是教条、主观,这些人不撤,就不能解决问题,有人在说,看到这样严重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而不撤掉,是党对党员的姑息。

‘文汇报’的墙和沟都拆了填了,……

今天刚谈到读者来信的意见,有的谈远(按:指谈过去的缺点)不谈近,这对鸣放不能起引导作用。

今天人家不相信我们已经没有墙沟,今天在我们思想上已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要警惕,‘文汇报’如不团结的话,就会墙高沟深,要注意。

我们‘文汇报’有今天这个条件是不多的,党内党外有深厚的基础,我们有可能培养成典型,要发挥,还要提高。党内没有墙了,党外还要注意,只有在党的及时帮助之下,搞好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对文教知识分子的团结有好处。我们有今天的条件是很少的,不要因为我们没有像‘新闻日报’那样大放大鸣而放松我们的工作。

关于外面,过去市委对‘文汇报’、‘新闻日报’、‘新民报’等报的领导,没有一套的经验,各报有各个不同的条件。这样的报除‘大公报’外,全国只有上海三家。这些报在解放前是有作用的,问题是如何领导,但是过去没有很好地领导。要是由彭柏山、范长江这些人领导没有办法,就是夏衍来也没有办法,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这样的报。搞得不好,就要失去作用,再不然,就是修正主义的报纸。

上次日本记者来谈,我们说是通过宪法的关系来领导,不是一个半独立性的报纸。”

“……有很多人要争取蒋文杰来(按:蒋文杰是上海市委宣传部报刊处付处长,曾在香港“文汇报”工作过),我认为不反掉他的专横作风,是不能来的。

金仲华对邹凡扬(按:金是“新闻日报”社长,邹是中共党员)也是有意见的,有就应该反映,只要不从个人利益出发。

孙葵君和张树人(按:孙张二人曾在“文汇报”工作过,“文汇报”复刊时,徐铸成不要他们回来。)有所不同,但如果不很好整风,我看这两人不能在新闻界工作,但党还把孙葵君调到新民晚报。新民、文汇、新闻三报是在一起的,又把他派到新民晚报去,这是什么意思?要是我,就不要,加什么帽子也不怕。我深深感到,没有一定条件的人就不可能来。关于孙葵君去新民晚报的事,我问过赵超构(按:赵是“新民报”社长),赵说:市委要我在两人中选一个,一个是‘新闻日报’的鲁平,一个是孙葵君,我当然选孙。在这样条件下,孙才去新民晚报的。但照理说,‘文汇报’不用孙,新民晚报也不能用,不是要逼他到死路上去。

孙葵君所以这样派,是领导上的宗派,对这件事我是有一些情绪的。”

(按:有人提出普遍点火,基层如何搞以后,徐铸成说:)

“要选典型,但要摸一下。像张树人过去领导搞的南洋模范学校,思想整得狠狠的。象这样的人搞的地方,一定有问题,只要去找好了。从他在这里的工作,就可以看出来,他拿市委指示做密本,他自己发言就是结论,他总不能让你和他讲知心话,他自己也不谈知心话。比仿过去一万元买三辆汽车他不肯买,到‘教师报’后三万元一辆他买了。”

(按:右派分子徐凤吾提出“党组是个什么,我不清楚,成立党组不要统起新的墙。我觉得就是应该社长负责”之后,徐铸成紧接着说:)

“学校也取消党委制了。

‘文汇报’合作得好是好的,合作得不好,就是宗派。

今天都要对党负责,很容易代替行政。党组究竟怎样起作用?”

(按:党组书记钦本立提出来行政上“要有职、有权、有责”,右派分子徐凤吾说“事实上有职有权有责是有矛盾的。应该是市委领导徐社长,过去就是党组代替领导”,徐铸成接着说:)

“要具体考虑,也不是要党员低一等,要带头,过火也不好。

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在比较巩固的基础上,开始整三个主义。”

“对张树人、孙葵君要有一个估计,越是对他批判得正确,党越有威信。”

(按: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找张树人回来批判”以后,徐铸成说:)

“张树人……回来很容变成大民主。”


 来源:《右派分子徐铸成的言论作品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研究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合编,195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