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在省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上的发言
哈尔滨师范学院 关贵武
1957.05.30
(关贵武:民盟省委宣传部长、哈尔滨师范学院讲师)
(5月30日在省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上的发言)
现在民主党派只是摇旗呐喊
我衷心拥护大会主席团的决定,即是一切会议服从这个会议,会期可以不受限制,这样才能做到畅所欲言,符合全国政协的精神,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同意周雅山委员在预备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点,即是:认为主张在大会上发言的人是“出风头”和“泄愤”的观点。我认为这种论点,是对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的精神有妨碍的。因为参加会的人是来协商问题,不是来“出风头”和“泄愤”的。但我同意他大会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主张。关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和党员特权思想问题。有些党员不重视民主党派,有人要入盟有的党员就说,入那个落后玩艺干什么。现在民主党派只是摇旗呐喊,不能代表自己成员,因此威望不高,因此民盟应该站起来,应该做的就做,应该要求的就要求。现在在高等学校当中对民主党派协商走形式,是豆腐做完了才告诉我们,不是叫我们去点豆腐,是木已成舟才和民主党派打招呼。
党与非党墙和沟的形成是有些党员骄傲自居
现在党与非党关系有墙有沟,墙和沟的形成是有些共产党员以骄傲者自居,看人戴有色眼镜,看进步不看落后,看缺点不看优点,看过去不看现在。有些党员也没经过风吹雨打,有的乘机入党,现在是凭党员吃饭,把入党当成荣誉的阶梯,有些人是今朝入党,明天就是长。在提拔干部上是先提拔党员,工人入了党几天变成科员,科员入了党几天变科长。有些党员专门听所谓善于体会领导意图的积极分子的汇报,这些人专门起添油加醋,构墙抹缝的作用,他们凭汇报吃饭,他们奴颜卑膝。因此,使某些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和党造成距离。共产党员既不吃苦在先而且还享有特权,如前师专赵校长现在师范学院院长助理,他父亲死,公家补助二百元棺材费,结果没买棺材而给他爱人改革服装了。人事科长朱守芳,对人非常横暴,骂人,给下级做报告时说,你们是猪吗?是牛吗?等等。这样的党员在评薪时,却大大提薪,难道这不是宗派主义?(5月30日黑龙江日报)
大家动手都来拆“墙”平“沟”
拆“墙”和“平沟”,这是近期以来学习与讨论党群关系时的新术语。从党内到党外,大家都在积极努力下决心,想办法,一定要把横在党群之间的“墙”拆掉,“沟”填平。我认为这是解决内部矛盾中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应该解决,必须解决和可能解决的问题。但就截至目前为止的若干迹象看来,虽然大家都在相相地势,触触墙角,也有人在找锹镐、土篮,可是还没大开工。在这时,我想谈一谈我对拆墙问题的一些看法和作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意见是:①“墙”、“沟”既已筑成,今天拆“墙”平“沟”必须大家动手。②我主张在当初筑“墙”挖“沟”中负有主要责任的人,今天必须多多出力。我反对有理五八,无理四十的平均主义。③我主张当年修筑中的“积极”分子,在拆、平过程中,也必须多出把力,争取仍作积极分子。
我所以如此主张的道理是这样的:“墙”和“沟”的筑成,是有很多原因的,所以在拆、平过程中,也不应单独苛求党员同志一方动手。所有当初参与筑墙和挖沟之人,以及今天帮助拆墙平沟之人,都应该流流汗出出力,谁也不应袖手旁观。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把“墙”早日拆掉,把“沟”很快填平。
“物有本来,事有终结”只有当初修筑中的“领导者”和“指挥人”,今天仍能主动积极带头欢拆的话,才能把群众的热情鼓动起来,而且也能拆到“节骨眼”的地方。我认为只有这样作,才会挽回更大的声誉,才易使人心平口服,才能重新树立领导威信,才会受到群众的拥护!任何扭扭揑揑,羞羞答答,文过和被动的态度,都是要不得的。
至于那些打夯的,勾泥抹缝的,砌砖填瓦的,在墙上拉刺线的,安电网的……也必须相应的卖卖力气。因为这些人,都是修筑中的实际参加者,他们熟知地基是怎样挖的,墙是怎样修的,何处有钢骨水泥,何处有水道阴沟,高、矮、长、短、厚、薄、虚、实,他们知道的非常清楚。所以若把这些人的积极性发动起来,对于拆墙平沟,确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则定会事半功倍的。
为了作好拆“墙”平“沟”的实际工作,我看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和善于发动群众。因为党在这些方面是很有办法和经验的。但就目前来看,这项工作还作的有些不够。(摘自1957年5月31日师范学院“学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专刊第二期)
来源:《鸣放言论(二)》(哈尔滨:“学习生活”编辑室编,1957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