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马寅初谈人口问题
《文汇报》驻京记者 杨重野
1957.04.27


解放后,人民生活改善了,但人口众多使人民生活的改善受到很大限制。现在这个问题的确很严重了。粮食、猪肉、棉布、煤的紧张都牵连到人口众多的问题。我国人口不仅有量的问题,也有质的问题。不能再这样无计划生育下去,要推迟结婚年龄、避孕;这还不够,要用行政手段控制生育。现在总的情况是劳力多,资金少。马尔萨斯对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的一点看法没错。但粮食也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我国粮食增加得快,可是不能长期如此,耕地有限……

“人口太多就是我们的致命伤”,马寅初先上在接见记者的时候首先就提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说:“你想,1953年6月30日我们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人口是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现在过了四年,按照我国人口增殖率千分之二十五计算,每年要增加一千五百万,那么现在我国的人口至少是六亿五千万,以我的估计,人口增殖率不止千分之二十五,而是千分之三十,照这样计算下去,五十年后我国人口就有二十六亿。超过现在全世界人口的总和。你看这还得了!”

我们常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口众多正是我们的骄傲条件之一,现在怎么倒成了问题呢? 我们的老教授说:“你看看我们的人过去是怎样生活的,过去很多人是糠菜半年粮,饥荒时连糠菜都吃不到,吃草根,吃树皮,死亡遍野,乞丐满天下。”

马老认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固然是造成我们贫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口众多这个事情的本身,也是我们贫困的原因。解放后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改善了,但是这个改善受到很大限制。

他说:“中央和毛主席对这个问题早就认识到了。陈云同志是管米的,他当然对这个问题很清楚,过去所以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可能是时机不到,现在如果再不谈就不得了啦!”

马寅初教授认为这个问题过去不谈,教条主义从中作祟也发生了影响。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马老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小组会议通不过,有人说苏联没谈,我们也不能谈,他那篇发言稿子一直到今天还压在那儿。

马老说:“时间过了两年,现在人口问题可以公开谈了,这说明我们国家进步真快,也说明这个问题的确很严重了,今年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还要谈这个问题。”人口繁殖的确是“无组织”、“无纪律”的,马老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我们现在有计划经济,同时也应该有计划生育。

马老主张推迟结婚年龄,大力宣传避孕,而且这还不够,要用行政手段控制生育。

他说:“赫鲁晓夫曾经说过一个家庭最好只有三个孩子,苏联地大、人少,他们的耕地面积和我国比是二点二比一,而人口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用数学计算,我们比他们大六倍,他们主张三个,我们只能有两个。”

马老说,他个人的主张是两个孩子的有奖,三个孩子的要征税,四个孩子的要征重税,就以征来的税款作奖金,国家的预算上既不支出,也不收入。

这样的主张会不会有人反对呢?马老认为一定会有。事情总是这样的。过去北京就有一些顽固的老人,他们认为北京街头的牌坊一个也不能拆,城墙的豁口也不能开,现在豁口打开了,交通便利了,牌坊送到公园安装起来了,这又有什么不好。

他说,年前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在场的科学家都赞成,非科学家有人反对,有人守中立。他认为不管赞成或反对,只要有道理,可以听,最招人生气的是那么一种人,他们见风使舵,看着共产党员反对的多,他也就反对,而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马老很气愤地说:“这种人在那一行里都有,共产党要听他们这些人的话,早晚要上当。”

接着马老回到本题上说,现在粮食紧张,猪肉紧张,布票对折使用,煤也不够烧,这一切都牵连着人口众多的问题。人口多了,疾病、瘟疫都来了,粮食不够吃要闹事,马老拍拍肚子说:“毛病就出在这里,六亿五千万人要吃啊,有人说猪食不够,人要吃饱还有问题呢,还谈得到猪吗?”

“我们不是有很多荒地可以开垦吗?开荒不是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口吗?”记者问。

“是的,我们有不少荒地,”马老说,“但是数量并不那么多,我们的耕地只有十六亿市亩,生荒地只有十五亿市亩,加在一起只有二亿公顷多一点,而且不是所有的荒地都能开垦,譬如荒山。说实在的,开荒又谈何容易。”

马老说,大量开荒需要拖拉机,拖拉机从那里来?即使说我们能造拖拉机,也不能把钢铁都用在拖拉机上;有了拖拉机,也不顶事,拖拉机要喝,汽油从哪儿来?玉门石油矿因为缺少钢板水泥和木料,不能扩建,就是有了这三项材料,运输也成问题。现在从石家庄、郑州往西的铁路线上货物到处都堆满了,运输能力不够,都囤在那儿了。另外开荒要人,要盖房子,修马路,办医院,设学校,还需要大卡车,火车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去,而且有些地方有地方病,有人去了,不服水土,抗不了。

马老认为人口问题不仅是量的问题,也有质的问题。他举例子说,一辆大板车过桥,要十来个人前拉后推,哼呀哼呀地,拉的人脑袋都要碰着地了,干吗不用机器,一推就上去呢?我们要给他们技术,给他们知识,有了机器,一千人做的苦工,只要一个人操纵机器就够了。可是话又说回来了,那九百九十九人做什么呢,那里去找那九百九十九部机器呢?

马老说:“也许有人想过,将来自动化了,生产力提高了,每人每天做两小时工作就够了。这个想法很美丽,可是空下来的时间做什么,读书吗?有很多人连扫盲过程都没经过,书也读不懂,中国现在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人还不能阅读。好,即使能读书,教员在那儿,书在那儿,纸张这么贵。”

马老接着说:“我们总的情况是劳力多,资金少。资金少,投资就少,就不能很快地机械化、自动化,所以现在安插人是第一,大型工业不要多,可以因地制宜,多搞一些中小型工业,这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个办法。”

马老再次地提出来必须计划生育和控制生育,我们既然认识教育是国家的事情,那末生育同样是国家的事情。我国的经济是由小农经济转变为集体经济,私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们的社会是集体的社会,集体的社会要有集体的生活,因此不能够认为结婚生孩子,仅仅是私人的事情,它牵涉到我们的集体利益。

“那么你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看法怎样?”记者问。

马老答道:“马尔萨斯的理论肯定是反动的。他认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这一点,没有错。但是他说食粮按算术级数增加,就不对了。食粮也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

他举出我国的例子,人口增加率是千分之三十,食粮增加率几年来是千分之四十到五十,可见食粮增加得快,但是食粮增加的速率不能长期地这样下去,因为耕地有限,将来总要成为问题的。

他认为马尔萨斯理论的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和它的政府。我们是为人民,为了我们人民自己的政府,我们不要战争,更不能想像用战争来消灭人,我们从爱人出发,要我们的人生活得幸福和繁荣。

最后马老谈到他对刮子宫和人工流产的看法。他说:“邵力老赞成,我可反对。这对母亲的身体影响很大。”他有几个亲戚身体本来很好,刮了子宫后不是生这样病,就生那样病,而且马老认为这样做,也是犯罪行为。孩子在母体里已经成形了,它就有了生命权,除非母亲身体不好,一般不能这样做。他说:“如果一提倡,医院就得专门搞刮子宫了,别的病不用看了,我们那有那末多医生和床位呀?再说提倡人工流产就会冲淡迟婚的宣传,男性觉得反正可以刮子宫,就更无顾忌了。”

马老非常兴奋。他同记者谈了两个多小时,他认为毛主席和党中央非常英明。自从“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政策提出来后,过去多少不敢谈和不能谈的问题都开始谈了,可以想见今后学术界的繁荣和兴旺,他愿意把这个问题摊开来,提供大家研究、讨论。


 来源:1957年4月27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