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反对反右派斗争——“人民日报是小题大作”
厦门大学师生 陈碧笙 郑道传 陈允敦 余兆升 李罗芳 陈孔立
1957.06.00
陈碧笙:
“人民日报社论发表后讨论对明辨是非、划清界限是必要的,但态度很不冷静,说理精神不够。报纸上摆开围剿的姿态,知识分子普遍感到顾虑,有人已经讲话表示态度要先整好自己,再帮助党整风。使人感到要收。拿章乃器、陈铭枢这些头子来杀鸡警猴。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自然会起来驳斥,何必要人民日报这样气势汹汹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大搞呢?”
(对人民日报社论)“一、人民日报是小题大作,比方说,写恐吓信事情,这是明白的,不必那样作法;二、和毛主席所讲的和风细雨不同,人民日报是火气凶凶。毛主席说言者无罪,要以理服人,现在都不是这样了;三、‘工人说话了’社论,使人感到好象只有他们懂得批判,其实我们也会批判的。”
郑道传:
“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正确的意见,但引起了许多人的顾虑,使大家感觉到有‘收’的味道,这是因为人民日报的文风还存在有问题。在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了的今天,人民日报仍是动不动就用阶级斗争字样,说明人民日报文风还没有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才会发生付作用。”
“对于每个人所发表的言论,应该进行具体分析,有些人的错误言论可能是词不达意,我们应当了解其具体情况,例如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说这话的人受了那些委屈,不能断章取义地专从一两句话来说某人是右派,强扣人家帽子。我认为专从一两句话来分人家左中右,这对提意见的人来说,将会阻碍他向党提意见的积极性。”
陈允敦:
“‘社论’发表得太早了。党请人家提意见,就好象请客,客人刚到还客气一番,有的还没伸出筷子,可是菜就拿进去了!‘社论’一出来,知道还要跟人家辩,要辩就麻烦了。应该是不管对也好错也好,都让讲出来,等意见提完、提够了再总结一下就好了。”
恐吓信和储安平的讲话是两回事,人民大学那个讲师的话与恐吓信还近似些,把它混为一谈太糟糕了。我认为不但不要批评储安平,而且应该表扬他,他讲得最彻底。正如病人请医生开刀,目前还只是注射阶段(按:指打麻醉剂),早得很就叫痛,那就谈不上开刀了。”
“这是我们要怎么处理的问题。比如反储安平,医生是庸医,开错了药,但我们请他来了,虽已知药不对,也不能把他赶走,说‘给我滚出去!’‘社论’现在就是如此。要香花毒草都放。何况储安平不一定就是毒草,最多也是个庸医,割毒草也要等放得差不多了才来。现在正要使香花放,就来这么一下,香花也不敢放了。其实这事不必处理,现在力量相当大,不怕,你来我们不登他有什么办法,可以不理他。有匿名信,最多也是调查一下就好了。”
余兆升:
“(人民日报)社论是不识时务、过火,一棍子打死人。”“不该用阶级斗争字眼,社论对高级知识分子打击太大。‘工人讲话了’是党组织工人署名写的,并不是工人自动地来讲话的。”
“卢郁文收到一封恐吓信,那有什么了不起?人家储安平不知收到多少封。”
“党要别人帮助整风,没有诚意,有如诱敌深入。”
“右派分子并非反动,现在报上这样揭发他们,特别是一下子就追人家过去的历史这是不好的,作这样以后叫谁敢讲话”
“报上说右派分子用高倍显微镜来看我们的缺点,而现在我们这样对待右派分子是不是也用高倍显微镜呢?是不是有夸大他们的错误,歪曲他们的原意呢?例如葛佩琦说统购统销搞糟了,他的原意是说政策是好的,就是在执行上有偏差,人家就拼命批评他不根据事实,其实这是事实有什么不好呢?”
“葛佩琦讲的话过火些,工人跑到他家里去和他说理,这不太好……,毛主席说过,思想问题应该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
李罗芳:
“早在运动开展前,我们就想如此作,然‘恐怖’之念常来袭击我们,要我们‘安分守己’、‘多吃饭少管事’等等。果然如此,亦不出我们所料,那些‘多管闲事’的人(我们始终认为他们是无知的‘白痴’)竟然遭了殃,他们被‘誉’为‘右派分子’(我们预料,我们亦将荣膺这个称号),他们遭围剿,他们过去的历史、平时的私生活被追究……,最后‘班房’成为他们的‘棺材’、‘桎梏’拥抱着他们!”
陈孔立:
“储安平的‘党天下’有道理、有事实,与刘少奇在‘八大’所说的党内有‘清一色’观点是一致的。
“下面的宗派上面要负责,要从储的言论中吸取教益。”
来源: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编印《右派反动言论集》,195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