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合作化太快了,农民生活太苦了
中国人民大学 单思良
1957.06.00


(单思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现在农民生活很苦,农业合作化太快了!合作化有什么优越性?你不要听书本上说如何好,讲的很漂亮,可是并不符合实际。知识分子一天吃饱没事,坐在那里摇头摆尾地说什么合作化优越呀,其实他们是不了解实情的。

我们有些人一谈农民生活,就和过去比。我们假如在国民党时代,农民一天只吃一粒大米今天农民能吃到两粒了,看来生活是提高了一倍,可是农民仍饿着肚子啊。因此,这样大吹大擂地宣传农民生活提高一倍,又有什么用呢?

有人说农业合作化的速度是毛主席深入农村调查根据全国广大农民要求而制定的。我承认毛主席到农村去过,可是他去的是什么样的农村?你们想想,毛主席要到农村去,还不到一个最好的、最富裕的合作社去吗?从这种合作社了解的情况,当然是合作化好了。可是这样能代表全国吗?再者说,农民从来也没见过毛主席,一见到毛主席就高兴的不得了,因此当毛主席问他们合作化好不好的时候,谁还不说好呢?所以毛主席根据这些调查而写成的“合作化问题”一书,就不能代表全国农民的意见。过去我对毛主席的著作,十分佩服。可是这次“农业合作化问题”一书,我可不……。

农民生活苦的问题。首先感到农民苦并不是个别情况。哭声、李向春等揭发的材料是对的。李向春讲的是事实,但有的不妥当,讲共产党肥头大耳是不对的。在农民生活座谈会上来自东南、东北、西北、江南、山东、山西、内蒙古各地的同学,他们反映大多数农民都是吃不饱的,还有饿死人的。我家在苏豫鲁皖交界处,接到的信总喊吃不饱,农民一个月只有32斤粮,我们中灶一个月吃31斤,大灶36斤。家中来信讲:“社会主义好,要吃西菜、鱼肉。”现在农民可真吃了“稀”饭了,吃上“榆”肉了(指一种树叶)。老百姓对干部很不满意。他们天天烧香咒骂干部早点死。粮食统购统销不是购余粮是购粮,并且是强迫命令的。说农民自愿卖粮是瞎话,这比从前还不如。上面很好,下面乱搞,农民上吊的,跳井的都有,农民的生活太苦了。政治上根本没有什么权利,没有民主。农民这样苦,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农民大起义的。选举只是给统战人物安排的,叫群众选那一定是不行的,下面的一些干部党员因为唯命选举,民主空气非常差,现在各村中讲毛主席还好,说共产党就不高兴,因为那些党员太不好了,要不是热爱毛主席,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有些人迷信报纸上的百分比,但实际生活并不如此,为什么数目字天天增加而实际的农民生活却是苦的呢?平时去参观的地方都是典型的农庄,中国是解放了,但农民的生活还没有改善,还没有民主权利,合作化的好处说得很多,优点一二三四……,合作化的好处在理论上是对的,但要到农村去看看,不要只卖弄空洞的理论,否则农民会打你的。合作化的条件在我国还不成熟。走的快了。首先,农民的觉悟不高,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的私有观念很重;其次,干部培养得不成熟。会说的是教授、助教。农村干部既不会说,也不会作,只会强迫命令;第三,技术条件不成熟,还没有大机器。应当先搞典型示范,保证提高生产量。那农民才会羡慕,才会参加合作社。毛主席以前的著作很好,感情上也很一致,是实事求是的。但〈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却不好,我消化不了。这个文件是脱离实际的,这篇文章抓不住我的心。这是因为毛主席过去在山沟里与农民同甘共苦。现在到了北京,只听报喜不报忧的干部的汇报,因此是脱离实际的。生活改善的是有,但这是代表少数人的,全国有几个三户贫农办社呢?毛主席不是要把合作化推进得这么快,在高潮序言中指出过这个问题。说农民入社是高兴的那不现实,基本上是强迫命令参加的。

农民生活与城市工人、与将军元帅比较那是非常苦的,毛主席不是完全听汇报的,毛主席去过农村,但到乡下以后毛主席是不自由的,干部会对毛主席讲“某某地方政治情况复杂”,所以他只参观一些好的农村。总之,我是不相信百分比的,合作化是太快了,农民生活太苦了,不改善农民生活是太对不起人了!


 (摘自〈历史系学生单思良的反动言论摘录〉,摘自《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参考资料选辑》第四辑第213页)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编《中国资產阶级右派经济言论批判参考资料》,195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