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略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北京大学 邓贵介
1957.06.00
(邓贵介: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孤独者笔坛
不久前我以“孤独者之歌”为题,公开一部分我在55—56年间写的诗时,约定公开我的一部分社会观。我非常欢迎指出我的错误,也非常不欢迎乱扣帽子、谩骂。因文较长,不使用大字报,但不请转载。
略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声言
我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又是一个人性论者,又是一个阶级论者。一定有人会说:我是在硬凑、甚至,认为我是在共产主义和阶级论的“幌子”下扬言“唯心的”、“反动的”人性论。
但我愿请求那些持这种言论的人,先收起这众人熟知的语调,把我的见解辩明再说,这会好一些。
因论题大、多、又遇考试期间,故全部叙述在简,明原则下,也未免有过简和阐述不充分之处。请侭批评、指教。
目录
1.声言
2.论历史观
3.国家论
4.社会中矛盾泛论
(1)概论
(2)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矛盾
阶级矛盾
其他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矛盾
(3)个人与集团之间的矛盾
普通个人与集团之间之矛盾以大我顾小我,以小我顾大我
小我,大我关系的人性论原则
领导者个人与集团之矛盾
5.论领导阶级、领导党
6.论领导权、领导者
7.革命论
(1)概论
(2)革命军队
(3)革命政权
8.论斯大林式错误及其根源
9.人性论及阶级论
编後附论,劳动论、评命令劳动与劳动组织之涣散、自由劳动与劳动组织我
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什么决定社会发展
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质
论共产主义
我的哲学观
我的自然科学观(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工程学)
我的艺术观(论现实主义、阶级性问题、艺术发展方向)
我的人生观(生活方式的目的与生活的目的、几种人生哲学批判、人生的意义)
第一讲 论历史观
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应该以什么观点来批判,是一个争论甚炽的问题。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人提出了不同的准则。我仅就两个不同的准则讨论:
(1)错、不错
十八世纪启蒙学者就习惯于应用这个准则,他们把封建主义认为是错误。从这个准则容易产生的推想是:历史是一团错误。
(2)合规律、不合规律
我们不少的学者习惯于应用这个准则,并且,他们反对用“错、不错”的准则。
以上两种准则都没有从历史发展的根本特点来看问题,为历史现象的千变万化所撩扰,而从表观推猜,或把社会学简单地套以自然科学之准则。
历史发展,必然具有两种意义(也可以叫做两重性):一是规律性的历史,一是,因为是人类的历史,也就是思想性的历史。在规律历史的意义上,可以像对待自然界的现象一样,应用“合规律,不合规律”这个类同自然科学中的准则。
但是人类历史作为思想性的历史这一面,可以应用“合规律、不合规律”,又可以应用“错、不错”,因为,既是思想,就必有对与错。比如:中世纪滋长的宗教教条是合规律的、从现在科学来看那些教条又是错误的。
应该注意的是,我谈到“错、不错”没牵涉到绝对真理的问题,因为,这已足以说明我的论点。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批判了旧思想的新思想,即使自己不完善,有错误,但是,在肯定旧思想错误这一点上是绝对的。例如,立足于不完善的,有很多错误的现代科学就能绝对地肯定宗教的错误,简陋的哥白尼学说就绝对的肯定了地球中心学说的错误。
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认清旧思想中的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历史才不被简单地看作一团错误,只有这样,错误才得不到纵容。
第二讲 国家论
在现在,已容易得到承认:社会上不只存在阶级矛盾,而且,还有在任何阶级中都存在的如:个人集团间的矛盾、集团与集团间的矛盾,民族的矛盾、权力与权力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矛盾,思想意识的矛盾,生活利益的之矛盾……。
什么矛盾最重要,必须以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是说,不是阶级矛盾,别的矛盾也可以在适于它的条件下转化为最重要的矛盾。匈牙利就是一例。
国家是解决阶级矛盾的工具,在阶级斗争中做为口号提出,作为建立新兴阶级统治的国家时提出,能够促进新国家的建立。但是在新国家建立後还教条地搬用这个理论,其结果就会忽视社会上其他的矛盾,造成不良的後果;更严重的是把别的矛盾也看作阶级矛盾,去镇压自己的人民,就必造成这个国家自己损伤自己。
所以,把国家当做阶级统治的工具,虽然指出了国家性质的重要特点,但终究有些片面,应该是,国家是解决社会上各种矛盾的工具。
以上是从国家本质上分析国家,是由内在的,根本的原因上得出关于国家的结论。下面从表观上分析国家。
在国家内,首先可以看到为了解决阶级矛盾而采用的法律,纪律、军队、这一切的总和构成阶级意义下的国家。另外,还有很多国家机能形成了非阶级意义的国家,例如:起着解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团,集团与集团,民族与民族间矛盾的作用的法制和军队;例如:国家去维护的解决自然科学和某些非自然科学(如逻辑学、语言学……)中矛盾的,就是非阶级意义的国家机构。
这样看来、即使在强调阶级国家的国家中,也必然是有非阶级意义(各种阶级国家都是有的)的机能。对强调阶级国家这一不正确的理论的批判,就只剩下了强调阶级国家的作用这一点。一般说,一个不够正确的理论被强调能起好作用,也能起坏作用,强调阶级国家就是这样。具体情况前面已概述。
还要谈一点:在革命年代提出建立纯粹阶级国家的理论是否正确呢?回答是不正确!即使是起了好的作用。因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纯粹的阶级国家,也不可能出现纯粹的阶级国家;这一不合实际,不合理论的强调不能不认为是片面的。这就是,一般的说,能起好作用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
第三讲 社会中的矛盾泛论
概论
解放前我们熟悉了人与人间经济,地位间的矛盾;解放後熟悉了阶级矛盾;而人民内部矛盾的熟悉和深解,还是不久前的事。以前不了解,但现在容易了解,矛盾也不在我们学校、机关、工厂,农村、军队……中;在领导者与领导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团、集团与集团……之间。
为什么矛盾会普通(疑为“普遍”——校者)存在呢?
这是因为集团,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为了求得物质利益加入生产集团,如农村、工厂,为求得精神生活而加入某种宗教、文化团体。在这些团体中,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是,人追求的是相同的东西,团体也是追求或多或少相同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必然性的所在。
个人与个人的矛盾是直接的矛盾,由产品分配方式、法制,道德观念等得到基本上的调解,这样,集团的产生才成为可能。如果个人的矛盾在某集团中得到调解,那么,这个人就会产生保卫这个集团的愿望,于是,集团间的矛盾就会造成巨大、深沉的损失。一村与一村的矛盾,是小矛盾,可以调和可以造成小损失,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必造成大损失。
一切矛盾是在个人间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为,没有个人愿望,就不会有集体的愿望,没有个人间的矛盾,就不会有集体间的矛盾;没有集团给个人利益的满足,就不会有个人去保卫集团,就不会有集团间的斗争。
这就是说:
社会中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是因个人与个人间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
第一节 集团与集团间的矛盾
一、阶级矛盾
经济地位把社会上的人群划分成不同的阶级集团,阶级矛盾除了阶级间经济利益问题的彻底解决外是不可能休止的。阶级斗争力量的源泉是什么呢?是阶级利益与个人利益之结合而产生的力量,也就是在个人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力量,它使个人为阶级斗争。很明显,即一个个人没有个人利益的愿望,他就不会有为阶级斗争的愿望。
二、其他集团与集团间的矛盾。
如农村间、工厂、车间间和非敌对阶级意义下的社团与社团,宗教与宗教,党与党,民族与民族……间的矛盾,那是这一类型的矛盾,这些矛盾也是在个人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
那一种集团间的矛盾达到尖锐化和武力冲突,要由具体条件决定。
①历史条件。
②集团间的矛盾与基础性的个人矛盾相结合的程度。
头一条是公认的。其实,第二条更容易了解,因为,常常发生的情形是,集团间矛盾在尖锐化前与尖锐化後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有在以各种方式与个人矛盾相结合後才能转向矛盾化,比如:人民内部的矛盾,不应该否认在革命战争年代同样存在,但与个人矛盾相结合的程度远不如阶级矛盾才显不出来。
第二节 个人与集团间的矛盾。
如前所说,个人为解决其矛盾,参加到集团中,所以,个人与集团间必有矛盾。分普通个人与集团间的矛盾和领导者个人与集团的矛盾。
一、普通个人与集团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不是好现象?
如果认为社会上的个人有权利去满足他的经济的、精神的要求,如果说集团正是在个人利益基础上形成的,那么这种矛盾就是好现象,其实,集团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个人与集团间的矛盾,可以说,不去考虑它与个人间矛盾的集团就是不考虑自己的发展的集团。
坏的一面,要求个人利益超过限度就直接损害了集团。
解决普通个人与集团矛盾的途径。
这是争论最多、最尖锐的问题;明显地相对立的理论是:以大我顾小我和以小我顾大我。
①大我顾小我:
曹操的社会哲学观就是:“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曹操之能称雄于世,是因为当时历史条件和曹操本人的特点,但在小说中,流传中戏剧中对曹操的印象太坏,恨不得早点把他置于死地。这说明以大我顾小我的观点太坏,既使得势也难稳固,且遗臭万年。
以大我顾小我不只受道德谴责,社会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发展,还要给以法律制裁。
②以小我顾大我与循环论:
以小我顾大我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
很多人在“以小我顾大我才能促成社会之发展”上求得解答,其逻辑是:社会=大我所以要以小我顾大我。
我要问:为什么某人以小我顾大我呢?我要问:大我不给小我,精神和物质利益会不会产生以小我顾大我呢?
肯定这个问题的人,他们可举例:岳飞,文天祥,邱少云,……但是,他们头脑中非常强烈的光荣,耻辱感,不正说明了他是在追求他的精神利益的谐合(即使情况明知作无名英雄而牺牲,也是在追求他头脑中已形成的精神利益的谐合)吗?所以,这种追求者受到了不以他自己混乱的思想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支配——循环律:小我——大我——小我。
而实际上发生的,还不只这个简单循环,还在于这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的环循。因为,一经循环之後,大我要顾他,给他荣誉,地位。
所以除了诗人,宣传家说起一时的冲动之外,任何人的任何行动,在客观上不存在以小我顾大我的行为。
那么,以小我顾大我作为道德标准宣扬好不好呢?
不,不好!
因为,既然人的行为,以小我顾大我支配,宣扬者除了由于认识不清和完成任务外,不会去宣传。
以下还对三种宣传对象分析;
甲:完全不相信小我顾大我者:宣传不会产生效果,不值得讨论。
乙:半信半疑者:当他在某些事情下,处以小我顾大我,使他利益损失,年华不同,就必造成以小我顾大我观念之消毁。
丙:信仰者:当信仰者遇到一件事,使他身心败伤,青春消毁,那时他将从热情的追求者,变为厌世,自恨,恨人的人。
对三种人来说,都只能得到不良後果,不只是简单的不良後果,他还是引起社会不安宁因素之一。有人会反驳我:以小我顾大我不会遭损失也能得补赏,这是更单纯地符合了循环论,也就用不着在分析三种对象时讨论。还有,以小我顾大我常常使各种领导者有意无意地用来简化工作和放肆,是造成强迫劳动和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 (後面将详论)
③从顾小我来顾大我
完整的一句话是,从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来顾自己的利益,从顾小我来顾大我。道德和法律是实现这个途径的保障。
说从顾小我能够顾大我是矛盾的,这是只看到表面。实质上,正确的处理了从顾小我到顾大我的关系,就是正确的处理了小我和大我间的不可避免的矛盾。
应该从个人和团体的特点来考虑这个问题,容易证明:甲,从不损害他人利益来顾自己利益,就是以小我顾大我。
因为,集团是为解决个人矛盾的,当然,从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使自己的矛盾获得解决,对集团就会起好的,就是从顾小我顾到了大我。
乙,强求以小我顾大我,就会损害个人与集团自身。因为,对被强求的个人,他的发展难免不或多或少地受到限制,个人的发展受到限制,相应的集团的发展也就受到了限制。
如果被强求的个人或多或少的不服从强求,就不足使个人与集团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且使个人与集团遭受直接的损失。
以上两问题在劳动论中还要详细讨论。
外例:
甲,被俘,在敌人私刑,法庭前的以小我顾大我问题;如果暴露组织,结果是遭同道者的憎恨,生无立足之地,死後遗臭众人,所以,以小我顾大我来看是不暴露组织为佳。
如果放弃自己的世界观,向敌人投降,其结果是自己长期形成的精神利益遭到破坏,与周围人群的友谊,爱情关系遭到破坏,所以,从小我顾大我来看是不放弃自己的世界观,不向敌人投降。
乙.参加正义事业,也正是为满足小我的精神利益。
二、领导者个人与集团之矛盾
领导者有权力,这权力就形成了领导者个人与集团矛盾的特殊化。领导者除了与集团有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矛盾外,还能遇权力把个人的缺点,如性格,品德,知识情况,世界观,思想方法反映到权力中。领导者个人的权力愈大,性格,品德愈不好,知识愈少,世界观愈错误,思想方法愈片面主观,那么,给团体带来的损害就愈大。
如果领导者有不合理的精神利益的愿望,加上他品德世界观不好,他就会有意无意地用权力促使周围的人对他敬崇,这就是形成个人崇拜的根源之一。如果领导者世界观有错误,思想方法片面,主观,那么他用权力处理的事件中就难免不片面,难免不发生错误。如果某领导者性格粗暴,那么,他用权力处理的事件中就难免不轻率行事,一意孤行。
解决领导者个人与集团矛盾之途径。
甲,非领导论:
即取消任何领导,这似乎是很根本的办法,但这是不可行的办法。因为,人类社会是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社会要解决个人矛盾,就必然要组成集团,要解决集团矛盾,就必然要有领导。可以想像那一处学校,机关,工厂,军队……不要领导,那一处就要涣散,退化,消亡。
乙,好人论:
是说选好人作领导者来解决这种矛盾。谁也相信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是没有的,这就说明,好人领导者不是根本的办法,倒常常变为欺骗宣传家的手段。
但是。不可否认好人领导者比坏人惯导者好,所以,应该认为好人领导者是必要条件之一。
丙、监督制:
可以说是为补足好人论的缺点的。有集团领导制和集团监督制两种形式。我不愿多论证,好人论与监督制相结合最好的形式。问题是所以是如何实现好人领导者和监督制。好人论常常用选举制实现,监督制常常用代表会议,监察机关政府实现。
所以,解决领导者与集团矛盾的正确途径就是:
设法使选举的人充分地代表人民的意志。政府机关内与政府机关间的监督作用能充分地限制领导者个人的缺点反映到他的权力中。
第三节 矛盾的复杂性,互相渗透性。
个人与个人的矛盾,个人与某社会团体的矛盾,社会与社会团体的矛盾,阶级与阶级的矛盾,是复杂的相互渗透的。
常常在一件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不是表现出某一种的矛盾,而是很多不同的矛盾,最熟习的例子,匈牙利事件就是不只是存在着严重的人民内部矛盾,而且,也严重的存在着阶级矛盾,国际间的矛盾等等。不少人喜欢把一件事硬拉进某一范畴,比如他们说,匈牙利事件是反革命份子的阴谋,或者不是,二者必居其一,这种想法是没了解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没有了解到,不是反革命份子的阴谋(从人民内部矛盾的尖锐化看)又是反革命份子的阴谋(从反革命份子乘机捣乱看)。把矛盾格式硬套的结果,可能将很多人民内部的矛盾生硬地压制(斯大林就曾经这样作过)实际上,这种作法是慷慨地为反革命卖尽了不取报酬的义务。
所以,对历史事件,看到一种矛盾时,还要看是不是还有另一种矛盾存在,把历史事件硬装入某一种矛盾范畴是不对的。这就是社会中矛盾的复杂性,互相渗透性。
第四节 评对抗性矛盾
对抗性矛盾理论主要是说,阶级矛盾是对抗性的,是彼此间作殊死斗争的,就是说必须以武装对武装来解决。
这个理论不恰当之处是先把阶级矛盾硬装进对抗性范畴,肯定了武装斗争。没有首先声明:阶级矛盾必然是武装斗争,因此才必然是对抗性的。不是钻名词,说阶级矛盾是对抗性的就必须指任何敌对阶级存在的社会,却存在着大量的武装冲突,任何时候的阶级矛盾都只能用武装斗争解决,这当然不对。
但是,不可否认阶级矛盾能够引起武装斗争,所以,应该说阶级矛盾在极端尖锐化时是对抗性矛盾,在平时是非对抗性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没有引起武装对抗就说明了这一点。
紧接着的问题是:阶级矛盾是什么非对抗性矛盾?是不是可以与人民内部矛盾并列?显然,这就不是把矛盾划分为对抗,非对抗能解答的。
把矛盾划分为可调和的与不可调和的就是能解决这个问题,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是说,阶级间经济利益的矛盾只有到废除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後才能解决,但不一定需要武装对武装的革命战争。
人总不愿死,不愿战争,所以,战争是发生在简直没有办法来解决当时阶级矛盾的情况下,所以,武装革命是阶级矛盾由不可调和到对抗性的转化,也就是说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历史条件(论证从略)下都是对抗性的。
还要补充一点,这是难以原谅的误解,对抗性矛盾容易使人以为,凡是对抗性的矛盾必然是阶级矛盾,于是,社会以为匈牙利事件肯定就是来源于阶级矛盾,这就要造成非常不良的後果,其实,匈牙利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的,好像由一个家庭内的矛盾引起的一样,是由可以调和的矛盾向对抗性矛盾的转化。
第四讲 领导阶级,领导党,领导权,领导者。
第一节 领导阶级,领导党的实质
一、说领导阶级,它没有一般领导者的意义,因为领导就只能是少数人,不可能是一大部人和所有人。但是,领导阶级的意义,并不需要一般领导者的意义,领导阶级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例如,封建主领导的封建社会,实质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除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和奴隶的简单再生产外,全部归自己的耗费。资产阶给领导的资产阶给社会,实质上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夺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实质上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或者说,分配不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为准则。
二、说领导党,它也没有一般领导者的意义,因为领导者是人,领导党是指思想原则,是指政策的准则,政策的目的。所以,如果我们说什么党领导好,什么党领导不好,一定要从党的政纲,党的思想基础来考察。
比如,说台湾的国民党不好,资本主义社会不好,说共产党好,就是在说力图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好,就是在说社会主义好。所以否认了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在否认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在否认社会主义。
第二节 领导权,领导者。
说领导权,也没有一般领导者的意义。很简单,因为,领导权是权力,领导者是人。
领导权的实质是:领导权是保障执行某种思想原则,某种政策的力量。
领导是掌握领导权的个人;他力图符合领导阶级,领导党的意志,但是又不可能不与领导阶级,领导党的意志背离,背离可以因为领导者有意识地背离,可以因为领导者个人的缺点反映到权力中。 (参考第三讲第二节)
所以,仅是党纲好,不能保证领导者个人与群众,与党纲不发生背离现象。(还要在革命论中讨论这个问题)
第五讲 革命论
第一节 什么叫革命
我们熟悉的,封建社会的农民暴动叫革命,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运动叫革命,这是命名的方式,没有从概念的内涵来考察;这不是深入揭示本质的。
说革命是从旧的本质到新的本质的过渡,这是不够确切的,没有说出矛盾的实质。
如果把革命定义为解决阶级集团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注意:仅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包括其它矛盾)之方式,它就指出了革命的矛盾实质,又指出了革命的必然性,而且,否定了革命一定是武装暴动的论调,从这里也可以容易地了解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造。
并且,从这里还可以得出结论:匈牙利事件不是革命,因为,直接引起匈牙利事件的不是阶级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而是本来可以调和的矛盾在匈牙利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向对抗性矛盾(参考第三讲第四节)的转化,(这个问题我将在“矛盾的纯理分析”中最严格论证,——贝人)
第二节 革命史分析学
从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来分析革命历史的原因是不够的;这只提出了革命历史中的主要特点,没有全面地从社会中的各种类型矛盾来分析。
全面分析革命历史,不只要分析集团间的矛盾,也要分析个人与集体间的矛盾,个人与个人间的矛盾,不仅要分析阶级间利益的矛盾,也要分析非阶级间经济利益的矛盾。
关于暴动
暴动——凡不是以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暴发的统治集团与被统治集团间的武装行为。
暴动与革命有密切的联系,划分革命与暴动的标准是看其中是否存在有不可调和的阶级经济利益的矛盾。
所以,暴动史不具有革命史的原因;但革命与暴动常常是并行的,所以,革命史常常是有暴动史的原因。从这个明确的论点上可以说,匈牙利事件是暴动,不是革命。所以要全面分析革命史就要分析暴动史。
第三节 论武装革命
一、武装革命的必要性与不必要性何在?
武装革命问题是造成共产主义者内部分岐的根本问题之一,而在匈牙利事件之後,就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提出这个问题。从来,赞成革命者与反对者常常分裂为对立的两派。
很明显,对于那些没有从全面的社会矛盾来分析革命的人,胡凭经验或粗糙的理论提出要武装或不要武装,那是从上节对革命和暴动的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
革命不一定是武装革命(这一论点将在人性论中详细证明)但在革命只能与暴动结合才能成功时就必需武装革命。
我们国家的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国,那一个革命领导者(例如:陈独秀)没有认清革命必需建筑在巩固的武装革命基础上,那个领导者所领导的那部份革命事业就要失败。原因是:长期的封建统治,从来就是用武装来镇压人民,镇压暴动和镇压反革命,所以阶级间经济利益的矛盾在尖锐的情况下,必然转化为对抗性矛盾,还有,在我国所有统治者阶层和人民心灵中,形成了非以武力就不能解决集团间的矛盾的习俗和愿望。
第四节 革命武装分析
一、如前所述武装革命与暴力的结合,应该从革命和暴力两个特点来分析,革命一般说,参加武装革命的人不一定是由于阶级经济利益的矛盾,也是由于非阶级性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间的矛盾,前者是革命的动机,後者是暴力的动机。
所以不管革命武装的目的如何,因为是革命武装考查武装时,就不能忽视暴动对于革命武装的影响,对思想、组织纪律的影响,对武装成员思想状况的影响,但是,要说明,不管影响多大革命的目的通常是不会改变的。
暴动者的结合思想状况是复杂的,是涣散的,易于冲动的,这些特点对武装革命是不利的,例如:我国中世纪农民革命运动就是这样,在那时,这些不利的因素,是失败的主要因素,处理这个问题的胜败常常影响了武装革命的胜败。
因为反革命力量强大残暴,就要求革命的武装更高度的集中,更着重的是纪律特别是思想性、并且这个集中的高度与纪律的严格是随革命的发展越来越盛的,因为革命越激烈,反革命就越激烈,革命力量也需要迅速补充,革命力量也需要迅速扩大;这三个因素都要求集中更高,组织纪律更严,思想性越好,否则革命武装就会被激烈的反革命的烟火淹没。
第二回
武装革命年代当然是阶级矛盾极端的热化的年代,于是一个问题就提出来了:是不是这是革命武装内部就不存在新的矛盾了呢?这个问题常常是被人忽视的,或者革命武装内部没有什么起影响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尖锐化了的阶级矛盾冲昏了头脑,使他不去作具体的分析。
武装革命内部特殊尖锐的人与集团间的矛盾,特殊的意义主要是指这些矛盾的存在,成员们常常是认识不到或者不愿意认识到。
甲、革命武装中普通个人与集团间的矛盾:
一个革命的追求者为了解决自己精神和物质的矛盾,参加到革命武装中来,他可以在激动的情况下,放弃很多个人利益的追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成员在内心为革命激动之余,就会想到他个人的利益,就重追求他的个人利益,他在旧社会中生活给他教训,会更加促成这一点。
这种矛盾在革命武装中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
1.用以小我顾大我之理论和革命(不同于压制)这是最普遍的办法,但是,这种办法产生的原因不是单纯的。
因为在到处充满着损人利己的旧社会中,人们都幻想着建立一个人人都以小我顾大我的社会,以为这将是达到新社会的条件。这种观念是长期的存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且成为道德的标准。在第三讲第二节中我已经证明客观上是决不存在以小我顾大我的,所以,执行这种理论的结果是造成革命武装的成员思想苦闷,混乱、一起一伏的波动着。但是,也不可否认这种理论能吸起一些好作用,在战场上,尤其在战斗英雄那里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一点。但是,在漫长的日常工作中就将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
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革命中,采用了一个不恰当的补救方法,那就是加强了以小我顾大我的理论的命令作用,认为:绝大多数人自发思想是绝大参数人受了旧社会的遗毒,新的社会要清除它,是给很多人的要求以理论和权力相结合的限制。限制了很多人个性的发展,因而也限制了革命力量的发展,这就是造成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中不少的事业(明显的如苏联的轻工业、农业、我国的电影、文学艺术……)进步极慢的根本原因。所以总的说这是有害的,起了无为主义的作用。
2.适当的调和矛盾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只要你思想有进步,工作积极,组织上自然会提拔”你,差不多的人都没有(疑为“都有”——校者)提升的要求,但是不可能被提升,又因战争年代的需要,于是就给提升加下了功迹,工作年限等等限制。
这样一条对那些工作能力够(疑为“不够”——校者)但是有功迹的、工作年限长的就不得不提升了,于是:最初参加革命武装的人就会有很多人会得到自己工作能力极不相称的官职,当然不可否认从给那些人的光荣和地位的思想来看,是完全应该的,所不应该的就是提升到于他们工作能力不相称的官职,会造成很严重的後果,严重化了革命武装内部,个人与集团间的矛盾。
乙、革命武装中领导者个人与集团的矛盾,是特殊化领导者个人与集团的矛盾,特殊化是指这种矛盾被领导者用权力自觉地加强了,他也不自觉的用理论(错误的)加强了他促进这种矛盾的因素(参考第三讲第二节)。
1.愈来愈甚的权力集中
2.领导者个人缺点反映到权力集中
3.错误的理论(如以小我顾大我,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的加强作用)。
4.错误理论形成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如:人事制度中的命令劳动制,不分时期的使用)的加强作用。
5.普通的人与集团之间的矛盾,在上述原因下的加深。
第五节 论武装革命政府
革命武装成立了政府(或扩大)是革命政权的取得胜利(照列宁斯大林的意思),这是革命的主要的一个方面。是需要的但是严重的方面,是革命武装中个人与集团,集团间矛盾的加深,扩大。加深的原因是个人与集团和集团间矛盾更加特殊化和深刻化。
第一回
照前所说个人与集团间矛盾,可以采用适当调和的办法,这个办法在革命武装开展的初期是有效的,因为在武装蓬勃开展之上旧的伤死不少,新的补充更多提升当然是自然容易的事。
但在政府成立(或扩大)尤其革命基本上胜利之後,局势又稳定,而新的×更多,质量也可以大量选择,提升就难了。再加上战争既过,就有更多的人怀念顾虑自己的发展,就促长了矛盾。这种情况下自发的加强了以小我顾大我来自发宣传和命令;使人们又以为这是真理。已难于从命,既使某人放弃了个人利益,也感到内心恍然。
第二回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个人与集团间的矛盾加深了,更特殊化了,例如有很多(尤其是青年人)不安心工作,欲求自己物质精神之利益,全非小我顾大我的理论所能劝阻,就加重了命令的办法。大领导者成大领导者,也将受到同样遭遇。
第三回 怀疑气氛
在尖锐的武装斗争中,少不了有多少敌人要打入人民内部来破坏,造成不少损失,加上革命失败残痛难忘的教训下,特务活动的恐怖和危害就更容易深入人心,为此,在不少人头脑中或多或少的“草木皆兵”之感,并特别的领导人个人缺点反应到权力中,这个矛盾加深而加深了。这种怀疑气氛遍全国上下,形成了普遍的气流。
第四回
个人矛盾中作为主要战斗力的男人婚姻问题是能起严重影响的,而在武装革命条件下,又难于获得解决,(尤其我国)这个问题对个人矛盾的强化起了直接的巨大的作用。
第五回
革命者来源于革命理论,当然重视革命理论,但是难于获得发展。因为:
甲、在武装革命年代参加者建于热情的理论或虽是根本的,但不太完善,不太深刻,于是在激烈的武装斗争中就会少去研讨。
丙、武装斗争,矛盾极端尖锐复杂,不便于发展革命理论,也难于发展革命理论。
丁、由于过于施用了命令劳动制提升不当妨碍了新生力量的发展。
第六讲 斯大林式错误及其根源
第一节 概论
我想,要研究斯大林同志错误根源,必须回答两个问题:
甲、斯大林同志错误的根本原因;
乙、引起斯大林错误的暴发的原因。
只研究错误的原因;不研究暴发的原因,难免于不被复杂和某些方面有些惊人的现象的干扰;会产生对自己理解的怀疑;会过重地把错误加在某些原因(如制度、领导集团……)上,会形成很不好的和在某种程度上客观上起着一种煽动作用。更严重的是:尤其在国外的不少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和共产主义者那里,对整个共产主义世界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简单地把斯大林同志的错误归结为制度上的原因是不恰当的,(还不谈容易与生产资料公有制混淆这一点)首先,这种提法没有从社会内部各种复杂的矛盾来分析,没有注意到矛盾的复杂性,其结果是使人太多地怀疑制度而易于产生严重的骚动。
又有人干脆地说“历来的统治者都有共同点,爬上高位就忘了原来自己的人民”。我不否认有共同的地方,但我更要指出他们间的严格的质的区别。这个区别的基本的一点是产生于生产资料资本家所有制及其基础上所形成的统治的集团;或者生产资料封建主所有制及其基础上所形成的世袭的统治者集团;与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基础上所形成的统治集团,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而产生的质的区别。
尤其是,这一句混淆的话的作用,它会在部分人头脑中引起非常不良的作用,为什么不三思于此而一时与彼呢?
我的同年级谭天荣同学,从苏联坏境的相对闭塞,孤立,在寻找由此形成的“必然的由形而上学思想方法起主导作用”的结论,即一切错误的根源在于一切客观,主观条件的总汇,而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潮。
当然,这里形而上学的意思是指看问题片面、僵死、主观。在这一点上,我同意谭天荣同学;因为在一个因果者来看:人作任何一件事的错误,都可以把一切客观、主观条件汇总为思想对该问题认识的片面,僵化、主观。
但是,另—方面,正是因为片面、僵化、主观是导致错误的,最普遍的原因,所以除了非因果论者与因果论者之间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外,因果论者们就没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
还有,我们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中提出的带有原则性意义的理由是绝不容忽视的。“再论”是以富有经验的老革命家群的态度来观察问题,来提出问题;作为我个人的我,当然难于,也不再有必要从这里入手论讨,我将从“基”于前述各讲的理由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要说明:
甲、斯大林同志的错误的根本原因;
乙、引起斯大林错误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斯大林同志的估价
根据我前面论证的,其实,远用不着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承认,在我们革命史中,遇到过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所以我认为:斯大林在处理敌对阶级矛盾中有卓越的功绩,至小功过;但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犯了不小的错误,至少过功。
但是。现在已展开了斯大林同志错误获得根本改正展望的时代,需要的是良好的,恰当的善後处理,让每个公民都能去求得他的幸福。
从这里来看,让我们说斯大林同志过大于功吧!因为,现在我们国家、苏联……不是存在着严重骚动因素——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就不再需要扩大的正义的人民为他们的理想流血——这就是给现在的每个公民带来的幸福。想我们的未来吧!她会多好!幸福!狂盛的幸福!为什么有些人要被暂时情绪所蒙蔽而忘却了自己。那些无辜者,他们,我以为,不会嫉妒我们的,因为他们中很多都是非常善良、聪明、相信真理追求真理!如果能目睹我们的幸福,他们会含笑于心。
来源:北京大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委员会编印《北京大学右派分子反动言论汇集》,一九五七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