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社会主义民主有名无实”
中国人民大学 章起 郎朗天 章奇顺 梁其璞 卢冕持 朱章瑶 李鹤亭 才达 陆戈
1957.05.00


“社会主义民主是有名无实”,“我想到人民代表投票时是不是自己感到有权利呢?没有,对自己一票的权利感情不浓厚。不实在”。“我们过去没走过资本主义社会,其实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有些方式是好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讲师 章起)


“……人大的领导与被领导就不同于北大,人大的领导是贯彻了民主集中制,有些军事化的现象,而北大虽也贯彻了民主集中制,但因马寅初先生的作风颇有新旧融合,兼容并包的状态,这种领导与被领导在人大表现是绝对服从,在北大表现虽也是服从,但在服从中就有些缓和商量的余地,具体到群众关系上说,北大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人大仅做到了从群众中来(据上文意可能是到群众中去——编者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教授 郎朗天)


“厂长负责制集中多,民主少,这样生命力就不强”。“高度集中在战争中十分需要,今后不能只有集中,民主少了不行。同学们考虑高度集中是否适合。”

“我国民主无保证,集中有保证,如你对评工资不满,提意见领导说‘考虑考虑’,他可接受,也可不接受。”(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助教 章奇顺)


“对敌斗争紧张情况下,必须强调集中,而今天则要求较多的民主,否则就不协调。例如保密制度过去是为了防敌人,今天再用防敌人的办法来防人民就不协调。”(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研究生 江绍钧)


“我们的会议多是形式主义的讨论。既然事先已开过预备会议,成品既定,何必还要走一个形式的大会讨论通过呢?如果不是多此一举的话,就是给它穿上一件民主的外衣。”(中国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地理教员 梁其璞)


“目前我国选举制度是有问题的,没有贯彻两个问题:(1)没有贯彻候选人对党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因此候选人片面的强调对党负责,而忽视了或脱离了对人民群众的联系;(2)没有把信任党和选举代表既统一又分开开来,因此实行选举时多是单纯信任党而不考虑代表本身,这就易产生官僚主义。‘哭声’提出实行竞选制等,我觉得这些形式可以考虑,这样做有好的一方面,如联系群众,不靠党吃饭等。也有坏的一方面,如张三为了当选,就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助教 卢冕持)


朱认为学校不民主,污蔑学校讨论计划,评薪,评奖等重大问题都是形式,不民主,是领导拿出成品,大家举手通过就完了。(中国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数学教员朱章瑶的材料)


“党团员有民主,群众没有民主;整风前没有民主,整风后才有民主。” (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员 李鹤亭)


“八大以后只是少数人上层领导,人民有什么权利?谈得上什么选举?应给人民充分权利,报上常说‘放宽’民主,民主应是人民享受的权利,为什么操纵在少数人手里来‘扩大’‘下放’呢?好象要‘放’一部分,还要‘收’一部在手里。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应是进步的,而且在政治上也要是进步的。”“选举问题我觉得党决定圈定谁,就选谁,这是一种形式的民主,觉得直接选举才是民主,觉得人民没有权利。”(中国人民大学俄文教研室助教 才达)


“看到波匈事件,我们的民主集中,太集中不能分散,领导偏听偏信或思想僵化,损失很大。”(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讲师 陆戈)


“对敌斗争紧张情况下,必须强调集中,而今天则要求较多的民主,否则就不协调。例如保密制度过去是为了防敌人,今天再用防敌人的办法来防人民就不协调。”(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研究生 江绍钧)


“集中太多,民主太少”,“现在是内部矛盾,应该扩大一些民主,不能以党团员的生活来代替全国的民主”。(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学生 唐廉)


他反对毛主席“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说法,说“人的生活有两部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二者同等重要,不能偏重偏轻,就物质生活来讲,民主自由的确是手段……而就精神生活来讲,民主自由的确是人们的渴望,人民不可少的要求,也是人们所要争得的目的,因此在精神生活方面,民主自由却是目的,不是手段”。(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张芝文的材料)


“我反对有领导的自由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我响往资本主义自由,去年反对侵略埃及游行时,我在日记上写道:这是党叫我去的,不然我不会去,这种自由束缚了我,现在搞墙报还得党委批准。

选举时,我没有感到兴奋和激动,今天的选举和过去的选举没有什么两样,提名选举是圈定。

党干涉我的自由和创造性,我起草一个报告要送到市委审查,这有什么必要呢?报告上非有这样的公式‘在党的领导下’,我工作中也没有党员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李之杰)


“现在形势变了,民主要多些,集中要少些,要给予人民更多的民主”,“党要使知识分子能够自由讨论、自由研究”,他反对计划学习,反对集体,要求个人自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研究生 白湜)


“我们国家没有民主。民主集中制是便于领导控制群众”,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说成是便于领导对群众“各个击破分而治之,象满清以十万人统治全中国一样。”不满意我国当前选举制度,说:“候选人没见过,划个圈就完了,是形式”。(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研究生佟骏的材料)


“少数人的集中怎么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呢?一集中就有困难就不好办了,就会犯错误”。他认为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提出了民主化的问题,认为我们国家集中多了,民主少,特权是有的,人民还没有民主习惯,群众的监督作用还没有发挥,说我们的整风就是党中央巧妙的向民主化的道路上转的,提出“委派干部,统一分配是不好的,可以选举的地方干部都要选举产作”,并说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民主与集中的矛盾,宣扬对南斯拉夫的工人委员会感觉兴趣,认为这种管理办法可以促进生产积极性,防止官僚化。对这种民主管理方法,党组织不直接管理企业等方面非常同意,并说:“我反对严格的组织,这会束缚一个人、也必然会使某些人过于集中,权力过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杨一枫)


“一个选一个形式主义,人民代表大会,什么东西都是举手通过,如果共产党提出的意见错了,人代会也就跟着犯错误。”“应该有激烈的争辩有通过也有否决,吵吵嚷嚷的。象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没有意思,县长乡长虽由人代会选举但没有落选的。犯了错误,只要党委提名仍然当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王犁刚)


“任何政权都阻碍个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阻碍个性发展。”“我国只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没有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即只有集中没有民主),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是人类灿烂文化的源泉。”“一个青年无论在党和领导面前不唯命是从,我认为是最有高度教养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傅铁城)


“国家机关、党内、群众团体等组织中过于强调集中,纪律、下级服从上级、使干部、群众不能自己真正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朱荣庭)


他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真正的权力机关,重大政策方针都是在政协商量好之后,才拿来人大作形式的通过,在政协中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不代表人民,只代表他们自己,所以真正的权利是握在共产党的手中,人民群众没有行使真正的权力,所以政权形式要改变,要实行南斯拉夫那样的公社工人委员会等专政形式。”又说,人大代表知识不够,特别是工人、农民来管理国家大事不称职,说我国不该成立象现在的联合政府,认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没有条件也不必要,民主党派头头最无聊,只是参加些欢迎会,人民不需要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参加政府不必要。政权机关没有真正权力,什么都俯首听党的分咐。党直接向人民发号施令,这样就“不民主”。

他怀疑中国,苏联专政的形式“是否最适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凌国星的材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起会来总是歌功颂德,不经过认真地讨论就通过一些‘对……表示满意’的公式化决议”。要求“改变选举制度”,所谓纠正“由党包办提名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 俞国亮)

“资产阶级国家的二院制有可取之处”,主张“实行自由竞选,允许向选人发表受选演说”。他说:“国民党选举时搞得很热闹,能吸引人”,而“现在的选举规格死板,简单得很”,是“形式主义”,“选出来的代表不起代表作用”,“这样的选举不如不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陈战生的材料)

“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许多问题,你看!农村选举还用举手的方式,谁要不举手还得强迫!就是咱这里(指东四区人民代表的选举——编者注),不也是那么回事吗?选谁早已规定好了,你只不过去划个圈罢了。我们认识谁啊?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东四区人民代表!

今后选举应该用竞选的办法、让各党派(包括共产党)都一起宣传,选上谁算谁。”

“各个阶级都应有自己的政党为代表,工人阶级由共产党代表,农民阶级由农民党代表,知识分子由民盟代表,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全国人民的愿望,才能反映全国各阶级各阶层的要求,这些政党在‘共同纲领’的约束下实现社会主义,在实现社会主义过程中,实行竞选执政。”

“如果当选的都是共产党员,那么这也好,这样他们(指民主党派——编者注)也甘心!”

“如果资产阶级执政也没关系,我们用宪法条文规定下来: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单思良)

“国家机构中也要用直接选举,各政党可以竞选,不是以政党名义来竞选,国民大会和政府机构中职务根据选票多少来分配,国家由国家银行和计划委员会来进行调配全国经济,军队中最好也要进行选举,这是自由的‘中华人民自由国’……”

“经济公有,法律保护公有制,法院由各民主党派参加,互相监督”。“行政机构人选需要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如不好,人民可以罢免”。“军队通过民主选举,可能进行改革,军队谁掌握要看选举,要看军队同意那个党来决定”。“通过报纸公开宣传理论就能到军队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 殷九如)


韩认为竞选、议会制度才是民主的,认为我国的选举制度纯粹是形式主义的民主,实际是党包办一切。(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学生韩枫的材料)


“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名额相同,事先讨论候选人名单,最后没有问题了再投票选举……是一种形式”。“在选举中党员投票只是向党尽义务,团员投票只是向团尽义务。”“人民代表的产生应自下而上,有些地方‘有领导的民主’实质上是强加在人民头上的民主外衣,人民多以履行义务,多以信任代替发言权、代替民主权利,而领导也多以‘信任’强加在人民头上。”(中国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地理教员 梁其璞)


“我们国家的选举制度根本没有什么民主,每次选举都是由党组织提出候选人名单来交下边讨论,人都没见就选了”。“在第一次普选时党要求团员必须选党已酝酿好的人,这叫什么民主?这只不过是形式上的民主”,“资本主义国家在选举时一定不会象我国这样。我要的是全民的民主,叫人民自己来选候选人,选代表,而不由共产党包办选举”。“我国选举上的民主是有领导的民主,有领导的民主就是不民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韩平希)


“改变国家选举制度,(包括党团工会选举)反对候选全部由领导提名,应让群众决定自己的代表或领导人,建议候选人除领导上提出外,群众提出的候选人如得到一定人数的支持后,应例为候选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一年四班 大字报)


“我主张今后党团干部应认真选举,条件成熟,不应从上而下提名……我主张不仅要开选举大会,也应该开罢免大会,这种权利我们应该利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伍士杰)


“党喜欢谁就选谁,党提出谁就一定能选上谁,我不同意定额选举”。“基层选举也是一种形式,到校后第一次选举,我们要有一个学生代表没得同意,这是何等民主!所以我选举时半负责半不负责”。(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生 于云鹏)


“我国选举也存在严重命令主义,有些农民不愿意选举政府事先提出的候选人,可是在干部命令下也选举了。”(中国人民大学 大字报)


“不是直接普遍选举不民主”。“人大开会代表们的发言稿一定要经过审查(?),我认为这种做法不适当,不能说这种做法是充分发扬民主,代表们是经过人民的选举,受到一定资格审查,那末为什么还要审查他们的发言稿呢?也不能充分发挥民主,主张在我国实行两党制、两院制,其结论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吸收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结合起来创立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张芝文)


“党政权力过于集中,好像下面只是执行,解决问题不及时,这是民主和集中的矛盾,一切权力都集中在党委,整风中千万条意见都集中在党委九个人身上。(原发言稿上还有,人民只是成为办事员,等待上级按排自己的一切。)应该把权力集中在最反映人民意见的形式中,如工人委员会、农民委员会、学生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等,不一定都要集中在党。所以权力应下放,使人民真正体会到当家做主的思想。

(原发言稿上还有:我们应采取能充分发扬民主、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形式。

(1)容易全面和从各个角度反映人民群众利益。

(2)容易使领导接近群众,减少领导和被领导的矛盾。

(3)易受人民监督,发现缺点及时纠正,有意见及时提出。

(4)容易从实践中体验群众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不称职可以撤掉,不易产生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过于集中不能发挥群众监督:

(1)会产生主观片面、独出心才,把个人意见当作党的政策。

(2)会产生个人崇拜(原发言稿上还有:和缩小人民群众的作用),苏联为什么产生个人崇拜?因为各方面最高领导都是斯大林,什么报告都要他做,但不一定是他写的。目前我们一个小单位的首长作报告都是秘书写的。这样会把他人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

(3)会产生干部思想腐化,随着地位的转化而不能反映人民的意见。(原发言稿上还有:我认为人们思想有两重性,一种是维持自己生存的本能,使自己如何生存得更好,因而产生个人主义;一是献身于世界与人类,怎样为大家多作事,因而产生集体主义。)如果个人利益战胜集体利益,就会有变质的危险,特别是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能作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往往单凭自己的工资收入不能满足的消费水平,有些近水楼台先得月,产生古语:‘饱暖思人肉’,所谓特权、优先权。有些人忘本,丢掉自己的养人,不奉养自己的父母。如过去许多干部在战场上、敌人的法庭上受得起考验,但却受不起糖衣炮弹,如三反、整风都得以证明。

(4)会产生宗派主义,官官相依,群众是遥遥相隔,不易接受群众监督,上台也不容易下台。”(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学生 李光济)


“在各种场合的会议上群众提了好多意见,结果领导一总结,群众意见就完蛋了。决议底稿是事先印好的,当场举手通过也不过是形式而已。如果大家有意见时,就来个原则通过,会后考虑。结果意见并没被采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讲师 侯大乾)


 来源:《高等学校右派言论选编》(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195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