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为“三脱”干部叫屈
甘肃 王景超
1957.06.05
(王景超:《甘肃日报》编辑)
所谓“三脱”,就是脱离组织、脱离领导、脱离群众。
没有一个同志(注意这里说的是同志),是不想靠拢组织、接近领导的。但在不少单位,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被视为“三脱”之类人的,这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了。这些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些人呢?平心而论,他们只不过嘴上不大讨人喜欢罢了。如果说他们“仗义执言”,未免夸之过分;但是,如果说他们是由于看不惯工作中或某些领导人身上的缺点,而偏爱“发发牢骚“、“提提意见”,却倒真是事实了。当然,这些人不可能不和一般人一样,自己身上也多多少少总有着某些缺点,如“偏激”、“片面”、“不讲究方式方法”、“小资产阶级情绪”等等,因而往往“言不中听”、“出语刺耳”,这就招了某些领导人之忌。在某些单位里,要求盲目服从领导的风气,是确确凿凿存在着的,这些领导人只承认一个“道德标准”,那就是“盲目服从”。凡是不合乎这个标准的人,便被列为“改造对象”,直到你合乎了那个标准!试想:百花尚野谷争艳,何况人乎?即历千秋万代,人们也不会合乎一个模子,更不会合乎“盲目服从”的模子,所以这“三脱”类人,实质上是被某些领导者当作“外人”而排斥的人!
或曰:“君何危言耸听耶?!”当然,这些话在某些人听来,是会感到刺耳的。但,刺耳由它刺耳,当说我自说之:在这次大鸣大放的民主浪潮里,许多党外同志对组织上、领导上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许多意见就直接关系到这个问题。人事部门一般既代表组织,又代表领导;人事干部本来应该是革命同志倾心倒肚的知己,帮助、教育、团结党外同志的长上,但许多意见都说人事部门是个“特殊组织”、“独立王国”,令人心存戒意,敬而远之!何以党的威信齐天,而某些人事部门的威信却“平地”呢?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恐怕与那个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道德标准“不无关系吧?以一个模子要求人的人,是不可能不偏听偏信的,于是经过他们的手,终于画出了“亲生“与“后养“的界线。尽管“亲生”的未必个个争气,但他们是贯彻“领导意图”的依靠,是“领导威信”的维护者,思想“进步”,所以处处顺利,事事如意。“后养”的即便勤勤恳恳地作了工作,敢于本着革命良心,大胆提出工作中的弊病与改进工作的意见,但终因隔着一层肚皮,领导者绝不容许他们在自己脸上拂灰尘,到头总难免不落:“从个人情绪出发”、“劳动态度不好”、“和领导上讲价钱”之类的责骂!于是,犹如风助火势,“亲生”排斥“后养”的现象,在下边便愈演愈烈;未必作了工作的人,可以指手画脚地骂人;而真正作了工作的人,倒忍气吞声地挨骂,哪里还能分出是非,辨明黑白?组织上这种不是“相引“实乃“相斥“的态度,让人怎么去“靠拢”呢?!
一旦被扣上了“脱离组织、脱离领导”的帽子,是急切翻不了身的!对组织上、领导上犹靠之不拢,遑论群众?领导上影响群众,让群众卑视他、冷淡他,他们再也找不到知心人,听不到知心话,或由自卑而消沉,或由气恼而孤傲,被禁锢在精神囚牢里,岂能不脱离群众?!
应该说,这些同志绝不属于所谓“消极因素”,其所以外表消极者,盖因含冤受屈故也。写到这里,我要“反话”“正说”了:这些同志并非真的脱离了组织和领导,而是组织和领导上脱离了他们!所以我才敢于为“三脱”干部叫屈,并吁请以“盲目服从”的道德标准要求人的领导者,抛弃这个标准,而以马列主义的是非观点对待所有的同志!
来源:原载1957年6月5日《甘肃日报》,文章作者署名王京。见和凤鸣《经历:我的一九五七年》(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赵旭《夹边沟惨案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