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达斡尔族的区域自治问题
黑龙江 卜林
1957.06.12


在黑龙江省政协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我对民族问题发表个人的意见,仅做为今後处理民族问题的参考。


一、达斡尔族的区域自治问题


区域自治是我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同时也是解决民族矛盾的唯一办法。特别是在一个向社会主义国家内、实行区域自治是既符合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原则,又能够通过区域自治激发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并通过它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按照自己本民族的情况和特点发展本民族的各项建设事业,逐步地与先进民族达到事实上的平等。

几年来,党的区域自治政策,渗透在少数民族的心里,少数民族对区域自治的要求越来越显得迫切了。居住在我省和内蒙两个地区的达斡尔族人民群众,普遍要求将两个地区聚居的达斡尔族统一起来,解除被分隔在两个省份的不合理的行政区划,建立达斡尔族的自治州,这是达斡尔族人民的普遍地要求和愿望。

一九五六年冬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将于莫力达瓦旗建立达斡尔族自治县,经该族人民代表大会的讨论後,一致不同意建立范围狭小的自治旗,认为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历史上造成的达族人民被分隔两个省份的不合理现象,因此,该旗人民代表大会否决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建立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决议。同年我省的达斡尔人民强烈地要求过区域自治,达族人民的愿望没有得到实现。目前存在的齐市达斡尔族区,不能满足达族人民的日愈迫切的要求,达族群众普遍地反映:“这个区挂上民族牌子,不做民族的事,挂羊头,卖狗肉……”“我们被市里欺骗了,当我们强烈地要求区域自治的时候,为了缓和我们的情绪,对我们的要求做了许多的许愿,如配备民族幹部,文工团、达族中学等,现在都落空了”。许多达族群众说:“不建立达斡尔衙门,我们在汉族中间活不了啦!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朝气顶天,真是达斡尔的天下,梅里斯区死气沉沉,达斡尔变为无娘之子。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达族人民越来越多的迁入内蒙古自治区的事实,他们离开自己肥沃的土地的时候,离开他们黑龙江民族故乡的时候,每个不感叹留恋自己可爱的故乡,这是什么东西使它们离开了黑龙江的呢?不是别的,只好从我们民族政策执行的怎样这个角度来一看深入检查的问题了。

目前达斡尔的区域自治的条件是否具备了呢?如果和国内各地的蒙古族已经区域自治的地区相比,这些条件不是没有具备“在某些条件还要超过它们”。当然中央照顾了蒙古的历史情况,但对达斡尔族的历史情况的估计认为达斡尔族新出生的民族,我们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而是被可恶的吃人的社会埋没了,同样现在索伦、鄂伦春等族也是被抹杀下来的,当蒙古族建立元朝的时候,达斡尔族人民未必是猿人时代吧!单从政治区划来讲,民国时代有达族办事处,伪满有过达族的兴安东省,解放後有过达族的纳文慕仁盟。

当到达族人民要求过分强调达族人民与齐市的关系。不否认达族区域自治上具有和其它地区不同的特殊情况,但某些汉族领导幹部将达族与齐市的依靠关系过分强调。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旧社会农民是个体的,个体农民在城乡的供求的价值法则紧紧地被制约着的,对城市的依赖性更大,现在也不否认这个现实,但这种依赖关系有所改变,他们可以通过,供销社得到日常用品,还可以推销他们的土产,不是人们想象那样子,更不是齐市某市长所说的那样达族区域自治的话,连鸡蛋,柴火、菜都不能买给齐市,马车得制到拉脚事实上不一定那样子,这是城乡之间供和求的价值法则所不约的客观法则,不是用以人为的办法割断这种的关系的。我认为达族建立区域自治不但不影响齐市的工业建设,相反的很好支援城市。我认为强调一方面不从民族政策出发,只注意帮助地区大,强调历史特点,人口多的而忽视地区小的,人口较少的,虽然少数民族中更少数的具备了相同的条件,而得不到区域自治得不到平等待遇,会给少数民族造成偏见的。

对于达斡尔族区域自治提出下列意见:

1、建议中央今年内召开两个省份达族代表座谈会,讨论达斡尔族区域自治问题。

要求中央考虑以过去的纳文慕仁盟为基础的,并入我省达族区、富裕、甘南、讷河一部分地区的第一个方案同时考虑第一个方案包括的地区外加上鄂伦春自治旗及黑河专区的呼玛,瑷珲等县组成达斡尔,额文克族联合自治州的第二个方案。关于自治州的领导问题。为考虑过去的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交通条件,达族与汉族的关系并与齐市工业基地的关系,以及考虑鄂伦春安排起见,听取两个省份达斡尔人民一致要求归并黑龙江省的呼声,应该划入黑龙江省为宜。这种区划和领导关系既解除达斡尔和鄂伦春等族被分隔在两个省份的不合理现象,便于安排达鄂、族的区域自治问题,同时扩大我省森林面积,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减少影响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建议两个省份的领导同志,考虑达族和鄂族的区域自治的时候,从民族政策出发,放弃只顾各自省份利益的本位主义思想,防止造成人为的障碍。

2、考虑建立达斡尔族自治州的同时,要求事先建立达斡尔族自治县。

3、建议中央组织调查组,深入了解达族人民的呼声以及达族人口分布情况。


二、关于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发表一点意见


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蒙古,达斡尔族的中学生人数比1946年解放当时增加了5—6倍,小学适令儿童就学率超过80%以上。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学校在物资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仅从民族中学培养出蒙古、达斡尔、鄂伦春、索伦、吉尔吉斯等族幹部共计800余名。这些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我们十分感激党和政府。

但几年来,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够迅速,少数民族的教师的质量不够高。省市县对于招生问题上往往与汉族同等比例发展,招生扩班抓的太死,少数民族学生因学资上学发生困难、大批中途退学的问题没有得到纠正,因而少数民族学生单从数量上来讲发展不快的。


1、民族中学的学资问题


民族中学是我省唯一一所的多种少数民族的完全中学,除朝鲜、回、满族学生而外的少数民族幹部都是由我校负责培养出来的,是我省北部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

近两年来,少数民族中学生因家庭困难中途退学的越来越多了,如五五年—五六年度初中新入生224名,不到两年因家庭困难丢队70名,五六年—五七年度学期初813名不到一年降到758名(实际在校数715名),丢队98名。在校学生因学资不足,免强坚持学习的不算少数,每天吃不上三顿的平均20—80人,个别学生无饭票成天挨饿约有2—10人,一部分学生几个合伙买一碗饭菜吃,个别女学生连续不吃礼拜日的细粮,留下前日的粗粮饭吃或者到街吃尖饼。入夏以後换不上夏衣的有二十一名,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杂费的占应交人数的70%以上。因为少数民族学生学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情绪。

这是因为少数民族中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几年来少数民族地区连年遭受灾害,庄稼收成不好:从农村每个劳动力平均收入来看,一般劳动力平均年收入150—300元。学生家长大部分一个劳动力平均抚养4—6口人以上的占60%以上,一个中学生一年的伙食、服装、学杂费、文具费、路费加在一起平均需要120元以上,绝大部分家长的收入不付支出,无力供给学生的学资;其次农业合作化後,都是集体生产集体收入,除秋收分配外,平常没有其它收入,由于社不予支,学生家长无钱供学生。

针对上述情况,要求省委及省人委采取有效措施,向各村社发出对少数民族予支学资,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就学的指示。对少数民族学生困难补助费进行合理的支配,既防止浪费又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困难的原则下,将结余部分返回国库,严格防止不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困难将此款当做增产节约的来源,并要求财政厅将此款公开起来,使用上防止层层下压的现象。要求省教育厅将少数民族学生的助学金与外省相一致起来,或者使其标准接近起来,如五六年辽宁民族中学标准是34%,内蒙莫旗26%,而我省民族学校11%,又如五七年内蒙莫旗中学42%比去年增16%,而我省仍然11%,内蒙的鄂伦春索伦族学生每月公费分发14元,我省鄂伦春、索伦族同样向厅提出过要求,厅里不负责任地向民族中学一推,我希望最好省厅去解答这一问题。关于助学金标准问题,各省自己订下的?还是中央规定的?学生总觉得为什么同一国度内在助学金标准上会有这种天地之别?我们没有令人心服的理由进行答复。


2、民族中学分校问题


蒙古和达斡尔族老乡要求分别建立蒙古中学和达斡尔族中学的呼声越来越迫切了。几年来,党和政府积极帮助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民族教师,学生数字不断增加,学校民族成分复杂不便于领导,蒙古和达斡尔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分校後对于民族形式化教学质量不受相互的影响,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政府给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考虑分校问题。


3、关于少数民族适令儿童入学问题


少数民族部落,大部分是30—70户较大的100户以上,由于部落小,适令儿童少,不合乎政府规定的编制人数,因而绝大部分地区的适令儿童推迟两年或三年後入学,到高小时,中途丢队人数增加,又不受编制的人数限制,又要推迟升入高小的年限,由于入学学习条件不便,中途退学率不断增长,严重的影响了我校的学生来源,为了妥善解决少数民族适令儿童入学起见,可否适当地增加教师的编制,如果国家无力担负时,采取村社的同意,由社担负起编制以外的教师工资,或者调配质量较高的民族教师担任初高两级复式教师。这种办法虽然对教师加重负担,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但比起失学好,还比旧社会的私塾先生轻微的多,符合中央教育部提出的识字比不识字好的精神。


三、进一步加强贯彻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特点


解放以来,达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几年来达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得到显著的改善,尤其是中央对达族成分的确定,帮助创立文字,对达斡尔人民给予很大的鼓舞。所以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工作中间是成功的,党和毛主席在少数民族心里具有崇高的威信。

但目前随着人民内部矛盾的尖锐化,而民族间的矛盾也随着显得突出了。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表现在汉族幹部不能很好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其特点,自觉地不自觉地表现出大汉族主义思想倾向(大汉族主义思想实质上是宗派主义)加上幹部工作作风上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使民族间的矛盾更加复杂化尖锐化了。解决办法是贯彻民族政策,批判大汉族主义的宗派主义情绪,克服民族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随着克服少数民族中间的地方民族主义。

下边简单的对于民族工作方面提出几点意见:

1、照顾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特点

达斡尔族人民非常爱好养牛,达族的饲养的牛体高力壮耐力强,不但以它耕种土地,而且日常饮用牛的奶。自从农业高级合作化後,牛的死亡率达到惊人的数字,引起了达族人民的不满。牛的死亡率增加是由多方面造成的:①合作化由个人饲养变为公有饲养,饲养员及车夫对牛的使用和饲养不当,②外地移民迁入,占用达族部落的草甸子,打不着足够的羊草,③市场价格过低,饲料贵,养牛的积极性不高,④民族联合社中汉族幹部重视农业,忽视牧业的愿意使用马的不愿意使用牛,⑤由于饲料不足,牛的抵抗力退弱牛瘟死亡率相对地增加。如果这样继续下去的话,不久,牛从动物界里被淘汰,不过几十年後,只好到博物馆看到牛了。达族人民的奶牛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部分地区的村社限制达族打羊草,社的羊草高价出卖给养牛户(每车羊草成本原来是2—3元,社卖给养牛户按市价核算14、5元),个别汉族农民故意捣乱,向社里提出喝马奶,这种变象的限制达族人民养母牛现象仍然存在。农业合作化以後,达族人民叫苦吃不着稷子米,不能随便打秋草,不能随便打鱼,因而他们的生活习惯得不到保证达族群众要求分社,杂居在汉族部落里的达族迁居内蒙的越来越多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希望政府考虑解决下列矛盾:

(1)达族人民习惯养牛,需要一定的草甸子和牧场和国家大力进行开荒之间的矛盾;

(2)达族人民习惯搞付业(打鱼、养牛、打柴、打猎)和国家大力进行粮食生产之间的矛盾;

(3)达族人民顽强保持民族风俗习惯及语言和国家大力进行汉族移民迁入达族部落之间的矛盾。

究竟如何使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密切地相结合,做到既符合国家利益又符合达族的生产和生活特点,主要依靠党和政府在今後工作中加以周密地考虑解决的问题了。如果解决的不恰当,达族人民只好是越来越多地离开自己肥沃的土地,逃亡到贫瘦的大兴安岭里求生了!

2、培养少数民族幹部不够,少数民族幹部有职无权

如齐市达族区挂上民族牌子,而达族幹部不占十分之一。富裕县不但不积极培养民族幹部,整顿幹部时把乡幹部一律派回乡村参加生产。齐市达族区十名民族幹部中间,担任区、科的领导都是付职,群众说:民族幹部说了不算,办事不能做主,非得汉族幹部下令有效。

3、制止对民族幹部粗暴的打击

个别汉族领导幹部不愿意听取区域自治、分社、民族问题等字眼,谁谈论民族问题,不分民族的正常感情与否,一律扣狭隘民族主义或者扣上思想有问题的帽子,更严重的是民族幹部不随其心愿地进行公开打击,暗中报复。如齐市某一民族幹部坚持不懈的主张区域自治,市的部分领导在党员大会上就扣上有历史问题政治问题,煽动人心的罪名,暗中组织人力调查该幹部的材料,又如达族某幹部受到达族的拥护,大家一致选他做区长,但因为他过去主张过区域自治,认为他思想落後不肯做为候选人。又如某县民族县长在县委会上为民族问题发生争论,该县委书记不但在县委会上批评,而且带到全县幹部大会上进行批评。再如泰来县汤池乡韩书记,高乡长,率领公安局、法院的人员,到大巴袋屯威胁和限制达族老乡分社,达族老乡向高乡长指问:国务院秋收分配指示中的第四条指出少数民族分社问题为什么不叫我们分社?高韩答复说:那是指着朝鲜族来讲的,群众又反问,既然少数民族字眼指着朝鲜族为什么条文不直截了当的写上朝鲜族呢?可以不可以凡少数民族概意解释成为朝鲜族呢?还据当地群众反映,该乡韩书记有意挑拨达族吴乡长(新提拔的)和村支书吴德山的关系,经常打击吴德山,并以党籍问题威胁的口吻说:你的党籍问题需要考虑……。再如齐市郊区雅尔塞乡原支书石凤海(汉族),听到达族党团员谈论区域自治,公开的提出开除他们的党团籍。

另一方面,汉族领导幹部使用和提拔少数民族幹部问题上,不考虑该人在其本民族威望如何,首先一条考虑是否对汉族领导幹部顺从这是选拔民族幹部的先决条件,如齐市达族区老乡对该区民族区长普遍有意见,又如讷河县某乡达族幹部郭成库是小土地王、打人骂人无恶不做。

4、正确处理民族间的纠纷

民族间的纠纷,分社以後显得更突出了,各级政府处理的不够及时也不够公正,因而部分地区民族间的纠纷争执不休。如泰来县丰收社分社时分配投资不当,达族群众对于蔬菜社及网房的处理上有意见,汉族和达族老乡相互见面不谈话。又如齐市郊区新光社分社时,无故占用达族部落的网窝子、鱼船,鱼网不肯退回,故意扰乱达族土章子的鱼口子,红火屯达族老乡说:“我们算受不起这个气了,再不退回网窝,再扰乱我们打鱼,只好和他们动武了!”新光社分社前,汉族幹部将母牛全部收回,不准达族饮用牛奶,母乳不足的婴儿喝不到牛奶,活活饿死了,引起了达汉族的摩擦。又如杜尔门沁供销合作社把新货留在本社,将积压品及烟酒尽力向达族部落进行推销。

诸如类似的问题,不胜例举。建议政府进一步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发现民族矛盾,分析其原因,立即进行解决。在汉族幹部和少数民族幹部中间展开讨论周总理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中主要几个论点,既能帮助克服大汉族主义思想,又能纠正地方民族主义思想。同时要求汉族领导幹部将正常的民族感情与狭隘民族主义的概念区别开,今後给少数民族幹部分尺寸上类似的帽子,少数民族幹部同样对汉族幹部也要分尺寸地防止一律扣上大汉族主义的帽子,不论少数民族幹部和汉族幹部戴帽子戴个符合头部的帽子,乱扣帽子更使民族间伤害感情,对于民族间的团结不利的。


来源:《反卜林右派集团材料汇编(第一辑)》,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195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