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知识分子生活在暖和的阳光里——斥费孝通“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
总政治部 陈沂
1957.08.00



费孝通以所谓知识分子代言人的姿态,在今年三月发表了“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一文。费文发表后,据说得到了不少知识分子的共鸣,认为费代他们说了心里的话。有些青年看了这篇文章,也大表同情,认为党对知识分子不信任,把知识分子整得太狠了,使他们受了委屈、压抑,像个小媳妇似的。这种情况说明费文确是起了影响,迷惑了一部分人,达到了费孝通的罪恶愿望。

综观费文,我们得到一个什么印像呢?就是反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攻击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这在五月间他写的“早春前后”一文中,说得明白。他说:现在党和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的内部矛盾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党,因此,他要求检查党在贯彻知识分子政策中的“缺点”。

党对知识分子是不是信任的?我想从党一贯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看,从党和政府现在对知识分子的一些具体措施看,回答都应该是肯定的。

知识分子在今天中国的政治舞台、学术舞台上,都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得到了适当的安排,有的还身居要职。即以费孝通自己而论,他是民族学院副院长,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教授……,这地位还不高?类似费孝通的知识分子(不是讲类似费孝通的政治立场)无论在政治舞台、学术舞台上,他们都比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占得多,占得广;特别在学校里边,许多都是学校行政负责人。请问,还要什么样的地位?费孝通也可以去访问一下那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坐过十年、八年监牢的老共产党员,把他们对革命的贡献,他们的学问知识和经验同你们以及你们所谓的朋友比一比,又是如何一个情况?可能你们中有的家里住得挤一点,但比起我们部队来,恐怕还是要好得多;至于你们的政治地位、学术地位就简直没有法拿过去和现在比了。过去有几个教授能参与国家大事;而今天又多少个当选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职务?青年知识分子也同样得到了党的信任和培养。就以体育、艺术方面的成就来说,这次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中国代表团得了那末多的金质奖,正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内、在国外所享受的地位和荣誉,难道这些都只是因为自己努力,自己治学出来的?难道不是依靠党的培养、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而得来的吗?关于在生产战线上,青年知识分子更是受到党的重视。最近我参观了我国正在兴建的原子堆,那里有好几位刚从大学出来的学生,他们都负着一定的责任。

这些,都是我们党和政府珍贵和信任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些具体表现。一个并不为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六亿人定国安邦,发展文化科学以建设社会主义的党,怎能不重视知识分子呢?是谁不满足这些情况呢?是费孝通等右派分子!还要争什么地位呢?就是要争章罗联盟的险恶的阴谋的实现。费孝通本人在这中间,是表现了他的狼子野心的,不过他在他的“早春天气”里打扮的不是狼,而是“聊斋”上经常描绘的狐狸。

党和国家所以这样看重知识分子,就是为的要使知识分子能同党一道,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我们的六亿人民造福。许多知识分子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因此,他们即使工作在辽远的边疆的森林里,大山上,他们也知道“饮水思源”,他们也感谢党对他们的培养,使他们参加了历次的社会改造运动,使他们自己有了自己正确的人生观,逐步去锻炼站稳立场。所以他们工作愉快,身心愉快。

反之,也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并不是这样子,特别是那些过去养尊处优,出身并非贫寒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们现在上大学不要钱,当教授也并不比过去拿的待遇少,政治地位过去就根本不能和现在比。然而他们看不惯新社会,他们轻视劳动人民,讨厌无产阶级专政,讨厌计划经济,连统购统销,合作社,工商业改造等等都不满,怀念过去的剥削和特权,有的还为已死或正在劳改或已劳改好的父兄亲友抱屈,甚至仇视共产党。这些人平时也许只是想一想,但一遇机会,如大鸣大放,再加费孝通之流一点火、煽动,就暴露了内心蕴藏的一些东西。

对于这些明显的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的思想,怎能不整呢?在这方面是温情不得,也不好讲面子的。因为,这决不只是对于共产党一个党的问题,而首先是对六亿人民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地位的巩固问题。这里的关键在知识分子本身,绝不是什么天气问题。

费孝通在他的“早春天气”里,虽然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其中也包括知识分子)是处在春天,因为这是铁的事实,他没法否认;然而他却“逼近一看”,觉得“问题还是不少”。他认为:目前知识分子要求的是“一间房、两本书”,静静地做做功课,提高业务,而这就是政治。就是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知识分子应该治学,进行科学研究,提高业务,以更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肯定的,我们党历来也是这样提倡的。周总理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以后,我们各级党和政府的组织,就按周总理的指示执行,即时解决了知识分子的住房、时间、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等问题。其他可以解决或暂时不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也正在逐步想法解决中。过去,有哪个政府是这样说了就行的呢?

但是,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除了要求他们提高业务之外,还希望知识分子把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要求知识分子工农化,培养自己无产阶级的立场和思想感情,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总之,要改造思想。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业务就是政治,只是读书就可以把思想改造好。各人的学术思想工作的实践是改造思想的方法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在旧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有这样三种人:一部分是向当时的统治阶级卖身投靠的(就像费孝通之辈),一部分接受了先进的工人阶级的思想,他们投身革命,出生入死,如我们已死的先烈和我们党现在的一些领导人;大部分是抱着个人奋斗的目的,希望过着孤芳自赏、所谓自立的生活。可是无情的现实,使这些孤芳自赏的所谓自立幻灭了。中国革命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们欢庆解放,欢迎共产党。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党和工农还是有距离的,他们向往民主自由。但是他们心中的自由是没有纪律,甚至反对纪律的自由。他们心中的民主是没有集中的极端民主,甚至反对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就要求知识分子要进行自我改造,改变立场,和工农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才能,为人民服务。我们相信知识分子是愿意这样作的。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正是这样提出来的。周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仍然是阐明这个政策的基本精神,不过是更全面地总结了建国以来这个政策执行的情况,更加具体明确地提出了一套今天可行的办法。

可是,按照费孝通的说法,周总理的报告是知识分子的“再解放”。那末,这个“再解放”与原解放之间,总还有一段没有解放,至少是谁在限制了解放。那些对费文引起同情和共鸣的人,恐怕正是在这个地方扣动了自己的心弦。“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着重描述的就是这个“再解放”与原解放中间的一段。请看费孝通下面的话:

“前年年底,我曾到南京、苏州、杭州去走过一趟。我路上也会到不少老朋友。在他们谈吐之间,令人感觉到有一种寂寞之感:当一个人碰到一桩心爱的事而自己却又觉得没有份的时候,心里油然而生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意味。这些老知识分子当他们搞清楚了社会主义是什么的时候,他们是倾心向往的。但是未免发觉迟了一步,似乎前进的队伍里已没有他们的地位,心上怎能不浮起了墙外行人的‘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感叹。”

我们没有机会去会到这样多的老朋友,但我们同知识分子也还有过一些接触。特别是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期间,我个人接触得较多。当他们一和革命队伍、创造生活的人接触,他们感到自己身上真正有了热,感到自己实在渺小。他们觉得他们懂得的事情并不那样多。即以一个人的生死问题而论,教授们最初是很难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挥员、战斗员是那样的视死如归、不怕牺牲;把那种潮湿不堪、暗无天日的坑道作为自己起居饮食之地,更不谈以之去打敌人。教授们——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深深为这种景象所感动了,他们亲眼看到彭德怀司令员也是过的这种生活。当他们了解到志愿军的每一个战士所以在朝鲜战场英勇作战,其中就包括了为教授们可以在祖国安心教书、钻研学问之后,他们觉得他们是应该同这些战士们在一起,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就是回国上课堂教书,进实验室研究学问,也应该是为的支援他们。至于那些参加土改,到工厂、农村和边远地区、兄弟民族住地去视察和工作过的知识分子们,想来也有上面所说的那种感情,而且我深信这种感情是在不断地生长和发展。

我以为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主要、最多数的一面,就是我开头所说的那一大部分孤芳自赏、要自立的人,也是在逐渐获得这种同工农兵相结合共甘苦的感情,扬弃自己那种看不起工农兵、不愿同他们相结合、共甘苦的感情。这同费孝通上面所讲的心上怎能不浮起墙外行人的“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感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费孝通所说的那种心情,实际上是一小部分拒绝思想改造或者不满意思想改造的知识分子的心情。对于这样一部分人来说,无情的不是党和政府,而是他们。他们对党对社会主义太薄情了。他们自外于人民,同党两条心,怎能不浮起墙外行人之感呢?

费孝通尽量要人去了却“一间房、二本书”的心愿,这就是要我国的知识分子(包括他的老朋友)退回书斋,不要去过问政治。表面看,这是非常好的治学办法,实际上费孝通的意思是煽动知识分子,说他们“有力使不上”,还是回书斋去吧!掀起知识分子对共产党的各种社会改造运动不满,说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无用的。费孝通说:

“过去可以口头上复述一些心里不太同意的理论,现在心口不一致,连自圆其说都有难处了。过去可以根据权威对那些自己连原书都没有见过的异说,跟着大加驳斥,现在别人一追问就露马脚了。总之,现在没有点真才实学,教书这个行道是不容易搞了”。

这里可以看到费孝通的三点:一是污蔑共产党治学是强迫——强不知以为知。二是污蔑共产党的教育是教人说瞎话。三是教人不要听共产党的,去搞自己的真才文学。费孝通还美其名说这是反对教条主义、提高教学质量,这不是明明地在污蔑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吗?我们决不隐讳,我们共产党人是宣传唯物主义并必须宣传唯物主义而且要人相信唯物主义的。不过不是强迫人们相信,而要通过人们的自愿。但是,党和政府却有责任在全体人民中(包括高级知识分子)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且要求“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即使在宣传过程中有某些教条主义之处,在学校或学术团体中执行得有不够恰当之处,也只是一个工作中的缺点或错误问题,谈不到什么伤知识分子的心,使他们感到这是整得他们太狠,使他们有小媳妇的感觉。

我们中一些参加党有年的人,真诚地觉到,我们是在不断整党中成长起来的。当初整的时候,特别是整那些旧社会带来的东西:地主资产阶级的影响,小资产阶级的意识,个人主义,对组织的关系摆得恰当与否等,揭到痛处的时候是很难受的,而况揭的又不是一个人,而是好些个人,不只是在小会,有时还是在大会。这确是不好受的。但是经过若干次,个人就得到不断的改造;加之战争,群众运动,同自然斗争,就使得那些旧东西逐渐从身上脱去,虽未完全脱胎换骨,然而的确是受了重重的洗礼。我们都可以回想一下,什么忍饥耐寒,什么沐风宿雨,什么夜行晓宿,什么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穿不暖,吃不饱,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都不只是一些可堪玩味的文学词句,而是生活的现实。我们许多同志就是这样在经历着自己的思想改造的,也是这样胜利走过来的。但是即是如此,我们至今仍存在着一些毛病和缺点,还要继续改造。伟大的毛主席他在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时,还谈到他自己也在不断改造。那末中国知识分子的改造以及过去所参加过的历次改造运动又有什么不好的呢?这都是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提高,以便能和新社会适应,并参加新社会的创造工作。如果和过去革命队伍中的知识分子自身改造的情况相比,现在的历次改造对于知识分子至少基本上是和风细雨的。其中最明显的是改造的政策更加明确,领导改造运动的人水平更加提高,特别有毛主席规定的“团结—斗争—团结”的公式。愿意改造,觉得应该改造的人,他们有了改造的自觉时,就是狂风暴雨,他们也可以忍受;没有这种自觉,甚至有些抵抗的人,说话重点,就觉得缺乏人情味,就反感,当然会感到“没有好日子过”,“像个小媳妇”。愿意接受改造的人,越改造会越感到愉快;不愿接受改造的人,越改造他越对抗,最后还会堕落到反党反社会主义。

思想改造是为的更好地提高知识分子。我们个人就是深深感到我们自己是在整风思想改造中提高的。我相信许多人也是早已就这样深深感到了的。这个改造的浪潮费孝通之流是挡不住的。他虽然用了许多的弯弯曲曲的话来遮盖他的本来面目,而还要把他说成是知识分子相当普遍的现象,这正是费孝通向党进攻凶恶之处。看看他所列举的四条所谓知识分子普遍心理:

第一,是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想法,认为国家大事有贤能,自己可以不必操心。大家的确相信共产党的领导是错不到那里去的,很放心,只要好好跟着共产党走,把自己岗位工作做好了就是了。

第二,是很多人对自己也缺乏信心,不必等别人批评,自己常常会问自己是不是旧思想又在冒头,所以对于世界大事或是国家大事自己没有个看法和主张,等等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才动脑筋。

第三,对世界大势,自觉孤陋寡闻,不再说别的,连很多外国人的名字说起来都觉得绕口,情况不熟悉,要动脑筋也没有资料。

第四,年来养成了没有布置就不学习的懒汉习惯。

费孝通是如何在污蔑我国现在的知识分子呀!但他还要最后遮掩一下他的尾巴,以达到他更加巧妙,更加恶毒的向党攻击,所以他又继续说:

“我们想替这些思想配个帽子,但是配来配去头上都不很合适,说信任党,接受领导不对么?当然不可以这样说。但是怎么会信任得成了依赖了呢?虚心些也是好的,但是怎么搞得没有了主张了呢?

费孝通终于暴露了他自己知识分子的丑恶面目,他为自己写出了答案:“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原是早春天气应有的风光。

原来费孝通巧妙地描述的那么四大段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情,都是为的煽动知识分子,要他们和他一起反问,一起反叛:“怎么信任得成了依赖了呢?”“怎么搞得没有主张了呢?”

“草色遥看近却无”,共产党和它的一切只可以遥看,而近看则实际是什么都没有!当初有些人好像只是觉得费孝通摘引了一句绝妙好诗,然而现在一看,则觉费孝通真是十分凶毒!

费孝通还装模作样,说发生这些情况,是由于自己“水平不高,说不清楚”。那里是水平不高、说不清楚?费孝通煽动知识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水平是够高的了,说得也再清楚不过了。费孝通巧妙而又是他最凶毒的地方,就是他装着一付悲天悯人的样子,在为别人代诉衷肠,因而他在感情上也就很易俘虏别人,有些人就这样上了当。这倒是我们今后要警惕的。

然而剥开皮一看,我们只顺便把费文引了几点,就可以看到费孝通的“早春天气”为什么要“乍寒乍热”,因为他假造别人的真心话来发抒他自己的反动感情,即是不是早春天气,费孝通也会乍寒乍热的。

我国知识分子有革命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甚至反动的一面,这正是中国知识分子先天的特点——两面性。因而光认识前一点,就觉得知识分子没有什么可以改造的;但过多强调后一点,也就会觉得知识分子根本不可以改造。中国共产党充分估计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前一点,也从不放松后一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制订的根据和必须坚决执行的理由。经历过这个改造的人、并且在改造中逐渐在成长的人有时即使遇到改造有如酷暑或严冬,我们仍感觉是生活在暖和的阳光里。因为我们实实在在是在改造中成长起来的,并在继续成长中!

是不是只是我们呢?完全不是。我深信,全中国的知识分子,只要他们平心静气,善于上下、古今、中外、远邻近舍比较一下(我们必须学会这种比较),特别是同自己的经历比较一下,他们一定会觉得费孝通所说的乍寒乍热的早春天气的心情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实际是不存在的。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抚育、关怀和具体安排下,正在为人民治学,为人民创造生活,他们不是生活在乍暖乍寒中,而是生活在毛泽东的暖和的阳光里。


来源:《中国青年》第十八期,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