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右派分子龙研生的反动言行
中共云南省委整风领导小组
1957.09.03
简历:
龙研生,男,40岁,湖南常宁人,家庭出身官僚地主,本人系旧职员,国民党员,1944年在昆明美军供应处情报科任雇员、探员。解放后,在革大学习时曾捏造参加军统参与杀害李公朴、闻一多;后留直属班审查。1952年分配至六工程局工作,又伪造历史,后送政训大队审查,今年二月又回六工程局,现是六工程局职员。
整风中,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
明目张胆叫嚣右派分子越多越好 右派分子是“血性朋友”
右派分子好不好呢?我认为很好,并且可爱。有右派集团好不好呢?我认为越多越好。象章伯钧提出“设计院”、罗隆基提出“平反委员会”、龚自知说:“一边大丰收,一边饿死人”,还有我的成立各种委员会和小组,值得你们虚心学习。你们把这些人当右派来反,我坚决反对。
右派是朋友,是血性朋友,他们敢说敢讲,不是敌人,没有什么敌我之分。……右派是大大的好人,象左派一样,都为人民负责认真。
我希望明目张胆大喊大叫的右派人出来越多越好,不喊不叫不出气的人越少越好,才好叫你们清醒得越爽朗越清楚明白。右派人士出来作不平之鸣,你们还反对,真是不虚心,还想再麻木下去,不肯清醒,真正岂有此理。
右派分子的“建议”应该采纳
我认为右派言论就是好。罗隆基的平反委员会,作为帮助检查工作说,没有什么不好,应当采纳这个建议……。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作为帮助党加强工作的改进和监督,作为提出建议,请求上级考虑研究,这没有什么不好……。
龚自知的“一边大丰收,一边饿死人”……,你们对龚自知的提法一来就反对,不动脑筋,你们是非不分,你们谩骂也不解决问题,你们还不懂得问题。我坚决反对。右派言论好,是我们的主张。
为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做具体计划
我想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最好设计成民主党派参加的中央人民政府和共产党,人数1/4提高到1/3甚至1/2,这才算走向高度民主,免得一党包办,没有把事情办得更好。
政治设计院把中央人民政府更好的充实一下,象议会政治多党专政一样。左派和右派同坐在议席交椅上,唱对台戏,才好互相监督,长期共存。副总理也要有民主党派人士,最好有右派人士,因为他们敢说敢讲,作不平之鸣,而且鸣得够,才叫人清醒。
章伯钧一设计定会设计一直下达基层,尤为他是我局的高级领导人,他们一定会这样做,把右派也送到基层充实联合政府,由国务院各个部、会到各个生产单位企业单位里面来,所以我才提出来我的一套改革方案,主动带头来大变动一番,兔得你们把人民的事情办糟下去。我的改革方案,你们党委书记不会报上去,那末在场有血性的人也应当起来督促,如不改革不变动,再糟下去。我会一直写报告到国务院直接上告状。
认为共产党一党包办 现在是毛病严重了才整风
由于中国共产党打垮了国民党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权在人民民主专政的运用之下走向高度集中形成一党包办,党员人数发展到一千二百万人,没有及早整风,直到现在才整风我认为发展太快了,毛病严重了。……定是党内整风整不了整不好才叫党外人士来帮助提意见……。我认为党组织在全国发展太快又没三查三整才三大主义犯大了。有些新入党的新党员,由于高度集中一党包办便对非党员神气十足,好象一登龙门,身价十倍,象这份党员争取入党确是宗派主义的萌芽。
国民党不是完全由于共产党在外面把它打垮的,也有由它内部职员分化开始的,上级官僚主义,下级猜忌隔阂,对老百姓残酷,国民党内部腐化失去民心开始的。
我认为一党包办就会出问题,会发生上下脱节,会发生上级官僚主义,下级个人主义。
反对划清思想界限和敌我界限
五大运动三大改造是在立国以后进行的,是解放斗争的继续,有炮火气味,是枪炮式的斗争,雷厉风行排山倒海之势,给人在思想上有分敌我,划界限的敏觉感,也有见人即划界限的神精习性和彼此都存在戒心的习气。搞不好真诚的团结。
鸣放中的思想改造工作就不能用过去的战略战术了,要采取群众的战术,因为这些思想敌人,他们很细心存戒心,这对团结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反对划清思想界限和划清敌我界限。……过去分清敌我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改造,是钢铁战,炮火战,猛冲、猛打、猛追,有了大战果,……但是那些思想敌人是表面投诚,思想不见得完全缴械。……所以,我奉劝你们,接受我的公开鸣放,接受我的教训。
诬蔑思想改造、肃反、镇反是党员整非党员——有“五追”“五扣”
我认为过去思想改造及肃反镇反是党员整非党员,有“五追”、“五扣”,追思想、追交待、追关系、追活动、追根源;扣年纪、扣历史、扣疮疤、打击积极性、拍桌子打板凳。
共产党人对付我的那一套办法,大会轰来小会哄,大会打来小会追,使用了“五追和五扣教育”,并掌握实际材料对证,来帮助进行改造思想。……但是你们的工作马虎粗暴,缺点严重,即是雷厉风行之中,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尤为对高级知识分子,使他们思想上留下一些猜疑隔阂的敏锐性,即是有强烈的彼此界限感,……一遇运动或大会,最怕大帽子乱飞,一听到思想界限,就“杯弓蛇影”,以为又是一场对敌大轰大斗,不先大家冷静头脑,分清是非,动不动拍桌子打板凳,破口谩骂,对我来说作用不大。
主张多党专政,实行议会政治
人民民主过去一阶段是一党包办,走向高度集中,现在新的阶段是加上一个多党专政,走向高度民主,实行议会政治了。
高度集中太厉害了,把民主党派和非党员群众搞得太老火了,事情又糟,所以才有民主党派右派人士出来作不平之鸣说公道话。我认为右派人士没有什么不好,我很同情。要这样才能加上一个高度民主,来一个多党专政。……。
诬蔑三大主义的根源是马列主义
除三害的方法,要细细的引,细细的导,细细的抽,细细的断,假如猛打、猛攻、猛碰,三大主义就藏到后面去了,这个毒根是细根,主根是马列主义。
把苏美民主相提并论
我认为苏美民主没差别,我在昆明才参加美军打法西斯,因为罗斯福不搞独裁,还算一个进步分子,比流氓国民党好得多。
诋毁抗美援朝的提法有毛病
抗美援朝是行动口号,是政治宣传的有力武器之一,但我们提出口号,有时缺乏深刻研究,作用也便不深刻。
只提反美、仇美、蔑美是没有分清是非,就不能团结朋友。
抗美援朝和仇美、蔑美的提法同样有好处,但是有毛病。抗美援朝应该是‘援助朝鲜金日成,反对美国法西斯杜鲁门的侵略’,或简写‘援助金日成,反对杜鲁门运动’,也可以写成‘援助民主朝鲜,反对美帝法西斯运动’,这样在国际上宣传的政治力量即大多了。在政治宣传工作上及思想教育工作上,我奉劝亲爱的共产党员们,你们有些人是毛主席的老憨兵了,有些人更是毛主席的懒兵。
诬蔑肃反“一团糟” 要成立“肃反工作清理委员会”
你们肃反一团糟,六局斗了很多历史问题的人,象阿Q一样,手执钢鞭将你打,没有打准,打击面很宽,老虎山还有很多人未回来,逃跑了反革命,平均每月自杀一人,肃反中把人打得半死不活,以前还私设法庭。
拿我在民主改革及参加肃反中来说,帽子来了,包袱上了身,认为一切完蛋。
我对六局感到恐怖,我很戳气,糟了就要清理,不清理就是不公平,因此要成立肃反清理委员会,由九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其中有民主党派三人(民盟、民革、民建各一人),最好有右派分子参加,省政协一人,正副主任委员由大家选举产生;人事科、保卫科各一人为候补委员,没有表决权,因为他们把事搞坏了,他们是被检查的,是要他们列席学习一下,为什么要有民主党派省政协参加呢,就是让他们起监督作用。常委下分十个组:历史材料组、对证材料组、调查材料组、结论撰批组、结论审核组、启发交待组、纠错清理组、检查起诉组、政工组和保卫组。清理对象有四类人:老虎山放回来的要清理;斗错了的人要清理;工作粗糙的要清理;挪用老虎款打了人的要清理。六局必须接受清理委员会的监督。斗错的人要平反,要在原有场合向他们道歉,在肃反中犯了错误的工作人员,能自己主动承认的或错误较轻的,要作检讨,严重的或不承认错误的由检查起诉组提出依法处理。
排斥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要成立“民族工作组”
六局过去民族工作作的不够,整个路线都违反民族政策,平时对职工没有教育,如杨玉清可能和少数民族乱搞男女关系,发生了就斗争,真是“不教而诛谓之虐”,因此要成立民族工作组。
认为人事工作是党包办 要成立“人事体制调整委员会”
六局人事安排不当,是党包办的,我是党外人员得不到温暖,真是用人不当等于“慢性自杀”。拿我来说,真是养老闺女,越养越丑,你们强调服从组织调配,全无协商余地。罗林对干部是恶婆婆对新媳妇,见一根头发也是眼中钉,看见旧人员就是“无名烈火三千丈”,不是“五扣”,便是“五追”,你们的教育是“一切否定说”。中国人对中国人不如美国人对中国人,中国人人事科长对中国人龙研生,就不如美国人人事科长对中国人龙研生。我对六局是不佩服,因此要成立人事体制调整委员会,让民主党派参加,最好要右派人士来担任。委员会有权处理人事体制的一切工作。并成立各种委员会来代理六局这一套行政机构。
人事体制是关键问题,我煽动罢工请愿,首先就是钻你们人事制度方面的空子,你们不会,应请请专家,你们不懂,可请民主人士来教教你们。
狂妄地叫喊要“以毒攻毒”
因为你们有“三大主义”,我不教育你们,谁来教育你们。假如罗科长(注:人事科长)要报复,就请你来吧!曾育民说他,以往是“大衙门”,徐世昌是“小衙门”,我不怕,但顶多牺牲我自己,也是为了反对你。我在旧社会早是共产党的对头小冤家。地主家庭的坏子女,还有其他情况。
老实告诉你,那里有右派分子,那里就有“三大主义”。
我的劣根性,用圣经上的话表达,那就是“顺良象鸽子,灵巧象蛇”,你们肃反一团糟,我咬你们一口是有好处的,我以“三小主义”之毒,来攻你们“三大主义”之毒。这叫做“以毒攻毒”。
公开叫嚣反对共产党 要掀起罢工、罢课、请愿、游行
我反对你们,是因为你们有了缺点,“物必有腐,然后虫生之”。我要否定你们的成绩,让你们大吃一惊,我要大喝一声,我要掀动罢工、罢课、请愿、游行。
来源:《揭穿右派分子的丑恶面目》(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中共云南省委整风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1957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