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挑拨歪曲工农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 王文彬 房文斋 贾岩 王殿彪 岳文伯 杨维新 王铁生
1957.05.00


“在革命建设中,农民有很多功劳,不能把功劳全推到工人阶级身上。党的政策有很多缺点,以改良主义办法纠正缺点。农民思想问题未解决,更谈不上生活问题,对农民看法有些过低。如农民有组织的话,早就造反了。52年共产党员雇工、放高利贷,引起农民很大不满。农民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待遇上与工人很不公平。甚至婚姻上(农村姑娘不愿嫁给农民)对农民采取愚民政策。人民日报报导工人生活,愚弄农民,是欺骗性宣传,这是党政策错误。……要解决,除彻底执行这些政策,要交给农民去讨论……报纸没有如实反映出来(林希翎在报纸上也找到了)人民代表和有些记者骗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学生 王文彬)


“农民比解放前好,但也可说农民生活苦。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人生活提高33%,农民提高购买力一倍。前者是在原工资的基础上提高,而后者过去的购买力本来就低。工人农民的吃饱穿暖是根本不同的,农村文化生活也是没有或很少。我不服气工人生产率高,因用机器、用电,如一个农民到工厂去几年后也可成为熟练的工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房文斋)


“工农生活问题,有矛盾,不能说有矛盾就是反对共产党。关于工农问题毛主席的报告对我启发甚大,农民目前是苦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教研室教员 贾岩)


“你是工人,我们革命时,你还在城市里给敌人做工呢,有些工人在我们打伏时正在为敌人生产呢,可是现在怎样,同样上学吧,70%工资照发,比贡献吧,才几天!我看到工人出身的同志,要有毛病就更不满了,整天讲,工人优点这、那的一大堆,讲到农民总是这个短见、狭隘、自私等等,为什么不着重讲讲优点呢?

……

人民生产的东西,

你们回答到那儿去了?

农民必须取得天下,

才能保证自己生产发家,

谁的劳动果实,

谁就可以自由的享用它,

…………”(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学生 王殿彪)


“统购统销是城市剥削农村的具体表现,城乡对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很严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岳文伯)


我对党的政策有怀疑……工人与农民待遇相差太远,工农业品差价太大,太不平等。……

“农民愿干体力劳动,也不一定要白手白脚的人去劳动,但不应大吃大喝,生活豪华,把农民忘在一边……

我觉得农民与工人待遇相差太多,工农业品差价太大,农民生活很苦,农民吃不饱,想去讨饭干部还不叫。农民生活与干部生活无法比,农民平均每月二、三元,我觉得太不平等。工人工资是否可降低一些,农业税少收一些?我出身农民,对农民关心。

说农民创造价值低,我不知怎样计算,工人掌握机器,农民如果掌握了机器也一样,为什么不节省行政开支给农民买拖拉机?

农民最实在,再有两年灾荒,农民不起义才怪呢!要反你一下,你也受不了。当然国家政权有强大的军队镇压。什么都是从农民那里生产来的,收购农民的茶、糖……等,工人创造了什么?我看就是拿农民的钱为城市一小撮人享福。……”(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学生 杨维新)


“美国工人与农民的生活相差几倍,而在苏联和中国相差几十倍。”(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助教 王铁生)


“农民生活是否贫困,拍拍共产主义良心吧!工人就是比农民富裕,我是很不满意这一点的,农民对城市也是有反感的。山区农民都知道:‘城市工人过得好,我们穷’,‘谁到城市去工作,谁就获得了莫大的幸福’。农民吃得那么坏,穿得那么苦,这就是民族的耻辱,当然,这是蒋介石留下来的,但党不能没有责任。以远景代替现实,这就是不正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岳文伯)


社会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工人阶级,农民是两种所有制的体现,他们的长远目标是一致的,但具体利益有矛盾。工人阶级大权在手,生活提高很快,农民过得还是原始生活,处于半饥饿状态。工农在利益上有冲突,他们之间存在着阶级斗争,而不是如苏共党史所说的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一点应该补充进阶级的定义中去,共产党代表农民利益是不称职的,党进入城市后忘了本,脱离了农民。

我要为五亿农民呼吁,国家政治舞台上应该有代表农民利益的政党,应该有为农民说话的知识分子。国家应该少利用农民的弱点,多赞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潘俊民)(大字报)


“工业产品价较高,农产品价较低,交换时农民吃亏”,并说:“工人创造价值多,只不过是因为产品价格高造成的”,否认工人有比农民更高的生产率。他对工业化政策的另一攻击就是:农业投资太少,工业投资过大。他说,“农业投资太少了”“共产党不听农民的话”“工业化解决不了农民生活苦”,又说,“中上工人生活太好了”。

“工人坐享革命果实”,言下之意是剥削农民。脑力劳动的革命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和其子女在他眼里是“王子与公主”,整天“歌舞”,他们“剥夺了别人的辛苦劳动,供儿女享福”。说什么这是“特权阶级”“为人民服务是口头谈”。于是他就得出结论说,“没有平等和自由”;他在“大雁之死”一诗中,把今天的社会曾描绘成恐怖,没有自由的情况:“乌鸦说到:少唱世道,叫人听道,怎样逃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学生 王殿彪的材料)


“为五亿农民呼吁。人民生活水平平均都不高,这是与国民经济计划中消费与积累的比例的不恰当是有直接关系的,消费与积累的比例为1:5。

人民中最苦的是农民,其次是干部、工人、教师(中等知识分子),最不合理的是高级军官及高级知识分子。

‘人民日报’用了许多官方数字(大可怀疑)来说明农民生活不算苦,这都是人们戴了有色眼镜去调查来的。北京郊区、中原地区的农民,是农民中的上层分子,拿四川来说,30—40%的农民过着非人的生活,每天吃两顿白薯,我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用命令主义的办法执行了统购统销(这是政策本身的错误)。许多农民处于半饥饿状态,而官方消息从不报导这些,却在国际舞台上大喊什么‘六亿人民’,其实六亿中有五亿过着这样痛苦的生活。

农民每个月每人不到三元钱,而报纸上却说每月有60—70元。

讲农民生活不要向解放前比,这是没有意思的。现在要研究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民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大的,农民上缴达全部国民收入的50%。工人每周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8小时,而农民没有时间休息,每天起码干10小时,所以说农民比工人轻松这是毫无根据的。

农民创造财富少的原因:(1)工农业品剪刀差太大,(2)农业技术落后。

我们要根据现在的情况来考虑过去一切理论,‘小资产阶级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目前可以考虑。

按劳取酬的法则是客观的,但不是自发的,政府可以控制它,实际上,按劳取酬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我们为什么要死拉住不放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潘俊民)


1.强调工农业之间剪刀差,说农民生活苦,劳动强度大,但收入少得很。工业产值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的劳动,这意味着工人剥削了农民。不能全记在工人的帐上。

2.说我们缺乏对人的关怀,农民苦,没粮食吃,拿人奶喂猪;劳动强度厉害,把人当牲畜,如叫瞎子推磨。

3.他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是否正常?粮食的统购统销、合作化的速度、农民产品的价格、工农知识分子之间的分配关系,都是值得考虑的,要同学们大量揭露其中的问题。

4.他认为工农之间矛盾大,说前些日子有人提出农民生活苦;工农生活水平相差太远,这的确是无法掩盖的矛盾。但“人民日报”和谭震林都写文章,作调查报告,借以证明农民生活提高很快,工农矛盾并不大,当然,这是企图缓和一下。如果说问题真的不大,还写文章干什么?(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助教 章奇顺的材料)


“土改后最初几年农村确是呈现家家有米,户户余粮,欣欣向荣的‘盛唐’景象,但是这几年来农民生活越来越紧张,打了粮食吃不饱,种了大豆没豆腐吃,种了花生没油吃,摘了苹果没苹果吃……美丽的远景不能代替现实问题的解决。”“一个部长在办公室坐上八小时能等于一个农民十天到二十天‘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的劳动吗?”又说:“高级干部一家住一座楼,忘了露天茅屋人的苦,坐在汽车上忘了行路人的艰难,……有闲人坐在电扇旁边,还喊热的时候,怎么能理解‘农夫心内如汤煮’”?并最后用屈原:长太息以掩涕令,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来描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吴元富的材料)


“高级干部生活太高,应把工资降下来。老党员、老教授穿呢子服和农民谈话,农民会拥护我们吗?我们党有错误,农民不会起义吗?毛主席领导湖南农民革命起义,就是因为农民没有吃的,现在人民吃不饱也一样起来革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公务员 张诚)

“新社会虽然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但财富的分配还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军官为什么工资那么高?补贴那么多?难怪农村姑娘这样说:‘嫁个军官天天过大年’。有些地区如柴达木,虽然环境苦,但工资比北京多一倍,有的人在那里工作,一千块一千块地往家寄钱,待遇太高了。翻译一面拿工资,一面工作中译的东西又拿稿费,甚至稿费比工资多,一月几百元,比司局长级干部还多,实在不合理。去年工资改革上升幅度太大,结果有钱买不到东西,物价上涨,没提级的人实际上工资下降了,苦的仍旧是小干部。提级也有问题,如我校出版社陈强工作不好,群众对他意见很大,上学前?还要提到十五级,为什么?今天社会,仍然苦乐不均,高级干部坐汽车上百货大楼、上戏院、上公园,怎样提意见也改不了。托儿所里大干部的孩子可以欺侮小干部的孩子。我认为,共产党干部如果不与人民同甘共苦,不接受人民的监督,在新社会同样可能出现既得利益的特权阶级,他们养尊处优,颐指气使,骑在人民头上,挥霍先烈流血斗争和人民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 曹达夫)


“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农民生活平水提高较慢,干部与群众的生活过分悬殊,甚至相差百倍,而军官的待遇更高,好像党已不是依靠工农群众,而是依靠干部、军官和少数社会名流。

消费不合理,多数半饥寒,少数酒肉臭,粮棉统销中,对农民卡得太紧,对机关干部放的太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生 卢镇)


“平等问题。平等:过去一切查皇历,现在一切查历史,查级别、找关系(党?团?群众?落后?积极?)农民和坐汽车的老爷们的水平差多少?彭真是市长,参加体力劳动三小时,我很受感动;据说他是总理级,每月工资四五百元,我衷心拥护他参加体力劳动,这是他联系群众的好方式,党中央这个指示完全正确,但如果仅这样而实质上不改就不行,他每月四五百元,每个农民40—60元,这是平均水平,还不是灾区的水平。高级干部坐汽车,四个弹簧嫌少,要六个的、八个的,这是平等吗?(本人高声大喊),过去统治阶级才是这样,军队校官以上的老爷,孩子比人特殊,农民的孩子不能上学,不应该平等吗?(本人高声大喊)。

一般干部,政治上、经济上,平等不平等?共产党员吃苦在前还是吃苦在后?享乐在前,享乐在后?他们为所欲为,骑在你头上拉屎,不准你说臭。有批评人的平等,没有被批评的平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助理编辑 齐俊成)


对统购统销政策也大为不满,进行污蔑,什么统购统销“有害于国家”“国家市场上……这也缺,那也紧张”,进一步又说:“报纸上说这也增产,那也增产,而货又缺,那里去了呢?”于是他就得出结论说:有人“剥削了别人的幸福和劳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学生 王殿彪的材料)


“国家行政和军费方面的开支不合理,特别对高干的照顾很多,如汽车、宴会等等,老百姓饿肚皮。”(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生 陈丘民)


“——大鸣我国分配:农民是我们的妈妈,可是他们生活比我们低的太多了,不信请看下列统计:

一、生活水平(57·1)

高级将官:每月5、6百元。最低干部(19级)56元。最低建筑工人66元(实际工资),农民最好的13元,中等的每月5、6元(京郊农民),最差的每月2、3元(通州区)。

二、生活增长情况(53—57)

高级领导干部增加一倍左右。

一般干部增加50%左右。

建筑工人增加60—70%左右。

农民增加10%左右(估计)。我们希望举出详细材料!难怪妈妈要骂我们,我们是不孝的儿子!这是国家关系中重要问题——分配问题,希大家来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何士芬)(大字报)


 来源:《高等学校右派言论选编》(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195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