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中共云南省委批发“楚雄县白土塘生产队停办公共食堂的情况调查”
1961.05.13


省委批语:


现在把楚雄下白庙公社停办食堂的两个典型材料发给你们。请你们十分注意这个人民群众的生活大事。办不办食堂?要办该办什么样的食堂?怎样办好?要不办该什么时候停办?应该解决停办以后遇到的什么问题?都必须由群众民主讨论决定,决不可以由哪一个人下命令。白土塘的干部,同群众商量,一个食堂继续办,一个食堂停办也停得有准备、有秩序,社员各得其所。李家庵的干部,不同群众商量,“限三天散伙”!造成公共财富的损失,特别是造成一部分困难户的困难。鉴于这一经验,目前对于食堂问题,必须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充分放手让群众讨论,分别处理:

一、有些食堂,群众确实要求继续办下去的,应当帮助他们,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办好。

二、有些食堂,虽然今后难以维持下去,但是,还无碍于当前生产生活的,应当给群众说清楚,现在维持下来,农忙过后再有步骤地停办。

三、有一部分食堂,目前确实难以维持下去的,必须讨论清楚如何停?那一天停?停办之后,一部分困难户的问题(如:锅灶、粮食加工、吃菜、烧柴、以至孤儿和个别人不会过日子等)如何解决?公共财产如炊具、房屋、菜地和现存的油、盐、柴、菜等如何处理?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后才停,不然不能停。

四、不论办不办食堂,群众的口粮必须切实安排好。特别是停办食堂之后,口粮是集体保管定期发给,还是一次发给,必须经过充分讨论;必须定期检查每队、每户的用粮情况,不可疏忽。

五、县委要检查到大队,公社要检查到食堂,帮助他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防止任何自流现象。


 省委
1961年5月13日


楚雄县白土塘生产队停办公共食堂的情况调查

中共云南省委工作组中共楚雄县委工作组



白土塘生产队是63户305人的两个自然村,一个是白土塘村,全村54户,258人,一个是马家坝村,全村只有9户,47人。村与村之隔约一华里,居住比较集中。在此次贯彻“六十条”中,生产队的规模又适当划小,分为三个生产队,白土塘村为一、二队,马家坝村为三队。公共食堂,经过群众酝酿讨论,白土塘村的一、二队,在作了四五天的准备后,已于5月5日停伙,由各家各户另自起伙;对有困难的一些社员也作了适当的安排,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对要求办农忙食堂的马家坝队,仍然还继续办食堂。

这个生产队的工作基础很好,又较为富裕。生产队长罗光灿是个老贫农骨干,领导经验和生产经验都很丰富,群众威信很高。去年战胜了严重干旱,获得了丰收,大春粮食产量达到38.7万斤,平均每人1270斤。超包产45000斤,平均每人有140斤。这是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社员的生活水平也较高,口粮是按每人每天8两留(贸易粮、新称),加上队的超产粮的一部分,平均每人每天就吃到9两,农忙时吃到1斤多,逢年过节还增加了一部分口粮,社员家中有婚丧嫁娶,每户还补助9——13斤粮食。这个队不仅粮多,而且猪也多,肉吃的也多。全队去年养了93头猪,完成国家派购任务32头后,还吃了22头猪(平均每户0.4头),2只羊,3头老牛,平均每人吃肉全年12市斤。今年1——4月底,又先后宰吃了肥猪10头。食堂油水一直未断过,到食堂停伙时,还剩有猪油7斤。蔬菜吃得也多,经常能吃到1——2斤以上。食堂还储备各种酱咸菜70多罐分给社员食用,到停伙时还有20多罐。曾经常受到地县委和公社党委的表扬。

在最近学习和讨论“六十条”中,干部和社员对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反映很强烈,主要是在食堂上没有核算,很多东西吃了用了都不算帐,浪费很大。大家都承认:公共食堂在过去这几年中对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白土塘村这个食堂,去年先后修建灶炉五次,以及添制食堂的用具共支出1153元,柴煤费964元,蔬菜籽种费296元,以上四项共计支出3260元(去年一年这个队的两个食堂的总支出达12359元,占去年分配给社员部分的53%,所发的工资只是10622元,只占45.6%)。由于管理不严,责任不明,各种家具实物损坏和遗失惊人。如菜刀,先后添制了11把,到现在只剩下2把;各种盆盆罐罐共118个,现在只有52个,铁锅有44口,现在只剩下5口了。另方面,食堂服务人员太多,浪费很大,这个队有305人吃饭,只有全半劳动力152个,但是经常服务于食堂的就是25人,其中:事务长、炊事员6人,种莱的12人,打柴的3人,粮食加工的4人。这些人占全队全半劳力的16.5%。如果参照去年食堂的开支,进行核算,那就是:全年支付服务人员的劳动工日13911个,每个工日0.35元,折合人民币4868元(其中:炊事员工日2246个,运柴的工日1312个,种菜的工日6750个,粮食加工和其他杂工的工日3603个)。支付食堂购买家具实物的现金共1482元(其中:购买烧柴18万斤, 420元;食盐5900斤,737.5元;食油514.6元;农药、化学肥料22元;灯油费140.4元;磨损费277.14元;其他杂项开支77.8元)。以上两项共支出6350元,平均每人全年合20.8元。如果按吃粮等级分摊,一级每月2.02元,全年24.24元;二级每月1.59元,全年18.08元;三级每月1.39元,全年16.68元;四级每月1.1元,全年13.2元;五级每月0.65元,全年7.8元(粮食未算在内)。一个一个地揭出了这些现象以后,大家都感到问题大。

于是,讨论还办不办公共食堂。有三种意见;一种是主张不办。这类大都是家里养着猪,又有人煮饭,属这类的有43户,占68.2%。他们的理由是:(一)不办食堂,社员各家煮饭,对发展家庭副业生产有利。他们说:有了米汤、泔水和米糠,就有猪有鸡也有肥。这个队从3月以来,就有计划的放了一部分小猪给社员养,到现在全队121头猪中,私人的占54头;没有养猪的户只有11户,这些又都是单家独人或五保户。(二)不办食堂,可以节省25个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三)不办食堂,可以节省蔬菜地28.5亩,用来栽稻谷,平均每亩产800斤,可以多收将近23000斤粮食,够全队每人2个半月的口粮。(四)不办食堂,可以节省燃料11万斤,合人民币275元。(五)不办食堂,可以克服平均主义,也可以保证吃足定量和热饭热菜。

还有一种是主张办农忙食堂。这部分人往往是劳力少、孩子多家中无人做饭。如赵文光家,全家6人,男的在外当工人,女的在家带着4个孩子,拖累很大。她说:“要忙生产,要管娃娃,又要煮饭,顾不过来”。有的又是劳力多,孩子小,无人做饭。如王锡芬,一家3口人,2个强劳力1个小孩。她说:“退了食堂我们拉着娃娃,又忙生产,又忙做饭,栽起秧来就是麻烦”。办食堂要核算,只要积极干生产,多挣工分,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谁也不亏谁”。属这类的有14户(占22.2%)。

也还有一种是主张继续办食堂。属小部分人又都是五保户和困难户。他们说:“我们是沾了毛主席的光,享了公共食堂的福”。不办食堂他们的困难的确很大。这一类有6户(占9.6%)。

队委会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了研究,认为白土塘村既然大多数人不同意办食堂,是办不下去了。但是必须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以达到散而不乱,各得其所,人人满意,有利生产。这个村在54户中,除2户(一家是困难户,一家是地主“单身妇女”)没有小锅小灶外,其他家家户户都有,只是普遍都缺一些烧柴,除此就没有其他大的困难。因此,同意这个村自5月5日开始停办食堂。在停办之前,还放了两天假给社员去挑了两天的烧柴,以解决社员缺柴的困难。对于缺锅的2户,也由社员之间互相暂借使用。对有困难的这6户:赵王氏,贫农,77岁(五保户);贾中信,贫农,2口人(大的70岁,瞎子;小孩14岁);范朝相,贫农,32岁,不会过日子,带一个7岁小姑娘;范正兰,贫农(憨人);蔡富运,贫农,两老口,50多岁;吕华荣(瞎子),一家4口人,贫农。不办食堂确实带来很多困难,队委会研究,经群众酝酿讨论,原来打算将这6户9人组织起来伙吃饭,由队安排一个副带劳力(老妇人)给这些人做做饭,工分由队负责开支。但是,队干部和他们个别征求意见时,都不愿意,怕吃不到给他们的定量,愿意自己领米回去煮吃,只要求解决一点烧柴和蔬菜。后来队里决定:他们的烧柴由队负责卖给,所缺蔬菜,每10斤3个工分,由队上的商品蔬菜解决,这些工分可以从每年补助他们的工分中扣除。真正需要解决的,只有3个人,一个是范正兰,自己煮吃是煮的生就吃生,煮的糊就吃糊,这个人安排在第二小队长范朝先家吃;赵王氏就在社员范正松家煮吃;范朝相家的小姑娘,因母亲已死,范朝相又是继父,经常虐待其女,并把其口粮也吃了,如不妥善解决,势必被他弄死,因此,由队上托一老妇人代教养,口粮,蔬菜由队负责供给,每月补助代养户45分。这样处理,大家都满意,说:“共产党的政策是既有老又有小,大家都有父母儿女,多做好事是社会上的道德”。

对要求办完农忙食堂的马家坝队,还是继续把食堂办下去。因为这个小队人口少,劳动力又少,全队47人,有全半劳动力22个,9户人有5户家中无人做饭,有3户是无小锅小灶;而且现在食堂服务人员不多,它只有一个炊事员,一个半劳力种菜,加上有一匹驴子一个半劳力驮柴,集体做比分散做困难更少,更节省人力。特别是农忙栽秧,大家都出工,无人做饭,如分给各户自己起火,就要影响生产,他们对生产队长说:“不办食堂,我们完不成任务不要怪我们”。

在做停办食堂的准备的同时,对食堂的公共财物也进行处理:

(一)粮食,分小队后按各队人口的吃粮标准分到队,由各队各选一人共同保管。社员的口粮10天发一次。由于这几年舂米的碓损坏的很多,群众加工有一定困难。因此,目前由队统一运去用打米机加工,加工费由队负责,口粮按标准称给社员,米糠给社员60%,留40%作队上的养猪之用。待栽插结束,再装上四五张碓,以解决社员加工的困难。

(二)生产队集体的猪,除小猪如社员需要按价卖给社员外,其他架子猪、肥猪仍由生产队负责饲养。

(三)集体的菜地,全部用来种稻谷,按人口搭配到各小队。对目前尚未成熟的蔬菜,分给那个小队,由那个小队负责管理和收入。这些菜由各小队卖给有困难的社员,以解决目前社员缺菜的困难。

(四)集体的烧柴仍暂时保管,由生产队按成本价卖给缺柴的社员。

(五)食堂的酱咸菜,按社员的工分分配给社员,不再收钱。

(六)食堂的家具,诸如菜刀、锅、缸、水桶、盆罐、灶炉等,分到各生产小队统一保管,不得损坏和出售,以备万一需要。

食堂停办,由于事先经过群众充分讨论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因此,没有由于停伙造成混乱,或大吃大喝,乱分乱拿集体财物的现象。对生产也没有影响,社员都作了做饭的安排,出勤率很高,工效也高。也没有发现浪费粮食的情况,社员一般都是能计划用粮的,把米量好后吃一顿煮一顿,不敢一次煮,怕多吃粮食,社员家吃的菜也不少,吃得也满意。

但是,分到各家各户做饭之后,也反映需要继续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粮食加工的工具,原来有12张碓,现在只有6张,要求把碓支起来(要五六张才够),以便社员农忙后加工粮食。

二、普遍缺乏筛子、簸箕和甑子,要求商业部门组织供应。

三、有一部分社员缺装粮食的用具,如木箱、桶之类。他们说,过去的箱子有的坏了,有的烧了,现在10天发一次口粮无法装。据一队统计,全队25户有13户缺乏这些用具。


 1961年6月10日

来源: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