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中央批转李先念同志关于粮食问题的一封信
中发[61]540号:1961.08.02


[绝密]请阅后速退,甘肃省委办公厅文书科


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书记处(不下达):


现在把李先念同志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发给你们一阅。问题的关键是有些调入地区要求增加,而有些调出地区要求减少,因此调拨逆差扩大,已由今年五月工作会议时的三十二亿斤增加为八十亿斤。如再加上专项粮食支出八十八亿斤,差额即为一百六十八亿斤。此事需要我们及早注意并且郑重考虑。


发至省市委书记处


 中央
一九六一年八月二日

关于粮食问题的一封信


主席并中央:


向你反映一下粮食问题。

一九六零年(七月一日)至一九六一年(六月三十日),粮食日子过来了。为什么能够过来?五条原因:第一,主席和中央的“十二条”、“六十条”,解决了农村的根本问题,调动了广大职工农民的积极性;第二,各级党委极端重视粮食问题,认真贯彻执行了粮食第一、吃饭第一的方针。第三,工作抓得早、抓得紧,口粮实行“低标准,瓜菜代”,粮食过秤入仓,底子清楚,安排落实。第四,在一九六零年六月底的二百九十六亿斤粮食周转库存中间,挖了一百多亿斤,应付了急需。第五,中央下最大决心向外国订购了五百二十万吨粮食(四十三亿斤),用在“刃口上”,避免了京、津、沪、辽和重灾区粮食脱销的危险。由于这五条,今年二至六月的春荒季节,与去年同时期比较起来,虽然粮食底子薄弱很多,供应非常紧张,但是社会秩序比较好,人心安定,没有出什么乱子。

现在要考虑的是:一九六一年(七月一日)至一九六二年(六月三十日)的日子究竟怎么过。

中央的“十二条”、“六十条”贯彻执行以后,农村形势开始好转,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民主生活活跃,党和群众的关系密切,主席历来强调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的作风得到发扬;工业方面正在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城市人口正在缩减,各方面都在大力支援农业。所有这些,对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对于粮食问题的逐步解决,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恢复要有个过程,粮食产量暂时还上不来,同时为了让余粮地区农民比去年稍微多吃一点,粮食征购数量比上年度的八百三十六亿斤要有所减少。今年的自然灾害严重。夏季粮食产量四百六十多亿斤,比去年夏粮产量六百三十亿斤减少一百七十亿斤。秋粮已有好几个省发生了严重灾害。四川省受旱面积有三千多万亩;安徽省前些时候受旱面积二千一百万亩,现在发展到二千八百二十万亩;湖北省受旱面积二千八百万亩,有六百万亩中稻没有种上;山东、河北下雨过迟,旱灾超过去年,最近局部地区又发生涝灾;河南省黄河以南最近旱象有所发展,而且来得很快(如果最近六、七天以内下雨,减产不大);湖南、江西、浙江个别地区也有旱象;整个灾情如何变化,现在还预料不到。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度的粮食状况有的省比较好,有的省比较差,总的说来不会有多大好转,而国家粮食收支将比去年更为紧张。

根据各地粮食部门最近的反映,国家粮食收支计划的逆差还在扩大:(1)今年的粮食产量(不包括自留地生产的粮食)估计为二千八百亿斤左右,比五月中央工作会议的时候各省填报数三千一百二十亿斤减少三百二十亿斤左右。(2)由于产量减少,各地对于这个年度粮食征购计划打算由五月工作会议时候的八百三十亿斤,减为七百三十亿斤;销售计划打算由五月工作会议时候的八百七十二亿斤,减为八百二十八亿斤,虽然销售减少,但是征购减少得更多。(3)由于购销逆差扩大,调出粮食的地区要求把调出任务由五月中央工作会议的七十九亿斤减为五十亿斤;调入粮食的地区要求把调入数量由五月中央工作会议的一百一十一亿斤增加为一百三十亿斤。中央调拨逆差由五月中央工作会议的三十二亿斤扩大为八十亿斤。再加上中央专项粮食支出八十八亿斤,这样,中央粮食收支逆差就由五月中央工作会议的一百二十亿斤扩大为一百六十八亿斤。(4)各省购销逆差扩大,反映了各省的城乡不能兼顾的矛盾;这样,就必然把这个矛盾提到中央来解决,要求中央减少调出,或者增加调入。因此,中央粮食收支逆差就扩大了,城乡矛盾又同时表现为中央同地方调出高入不能平衡的矛盾。

一百六十八亿斤的粮食收支逆差无论从挖库存或者从进口方面都不能解决。

在库存方面,一九六一年六月底,全国粮食库存只有一百六十四亿斤,分布在全国十几万个粮站,仅仅是一些微薄的仓库铺底,没有什么可挖的了。

在进口方面,今年年初向国外订购了五百二十万吨(一百另四亿斤)粮食,六月三十日以前运到国内二百一十五万吨(四十三亿斤),已经用掉了。剩下的三百另五万吨(六十一亿斤)粮食,可以用来弥补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度的一部分逆差,其中,七、八、九三个月预计要用掉四十多亿斤。在弥补之后,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度的中央粮食收支逆差仍然还有一百另七亿斤,折合五百三十五万吨,这么大的数字要靠明年上半年的进口完全弥补起来,无论是外汇、粮源,都没有条件。

库存没有可挖的,进口又没有那么多,逆差到底怎么解决,这就是目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严重的迫切的问题。

现在看来,除了灾区以外,农村的粮食情况比上一年度要好。社员有自留地,有小片开荒,余粮地区农民的粮食留量会比去年多一些,日子比较容易过一些。问题在于城市工矿区,在于经济作物区和重灾区。这些地区几亿人口每天要开饭,要国家供应粮食,而国家粮食收支逆差这样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肯定保不住,会出大乱子。现在形势逼人,没有回旋余地,必须在秋收以前提出明确的解决方针。我们再三考虑,粮食分配必须坚持主席和中央历来所强调的从六亿五千万人口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要保证城市工矿区、经济作物区和重灾区的最低需要。具体说来有以下七条:

(第一)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国内所需要的粮食要依靠国内的生产来平衡。象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粮食工作必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暂时进口一些粮食是必要的,但它只能是一个临时措施,决不能把平衡差额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进口上。

(第二)一定要城乡兼顾、工农兼顾。对城市的方针应当是“既要减,又要保”。现在大家在粮食分配上注意安排农村需要,调动农民积极性,这是很好的事情。不少地方有包产偏低、征购任务过轻的现象。近几年来,粮食上出了一些问题,吃了苦头,干部着重照顾农民一头,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必须把城市兼顾起来。要把中央负责供应的城市工矿区兼顾起来。要按照中央既定方针坚决缩减城市人口,同时也要保证城市低标准的粮食需要。农民要吃饭,工人也要吃饭。要把农民碗里的饭,匀出一点来给工人吃。城市是工业化的基地,解放以来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是全国人民的命根子,是全体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教育干部和农民,支援工业,保住城市。保住了工业和城市,才能够有力地农业和乡村,逐步完成农业的技术改造。

(第三)农村粮食分配,要多劳多产多留,承认差别,也要以丰补歉,差别不能过大。应当在“低标准,瓜菜代”的条件下,实行多劳多产多留。要在可能范围以内让余粮地区农民多吃一点粮食,但是,目前粮食太少,要瞻前顾后,细水长流,农民的口粮标准只能逐步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要小一点。要在口粮标准上适当承认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只能是很小的。

(第四)国家粮食征购任务不能过轻。我们设想,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度征购七百八十至八百亿斤粮食。少于这个数字,日子就过不去。粮食是稳定市场物价的关键。如果国家不能征购到必需的粮食,就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过去粮食征购任务过重是不对的,应当减轻,但是国家如果片购不到必要数量的粮食,城市工矿区、经济作物区和重灾区就保不住,就很危险。

国家对于出售粮食的农民要优待供应一定数量的重要工业品,鼓励他们出售粮食。现在农民手上票子比较多(今年六月份农民手上的货币估计有五十五亿元,比去年十二月份增加近一倍),如果不用一部分工业品和他们交换,就很难完成征购任务。这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第五)坚决压缩产粮农村的粮食销量。为了缩小国家粮食收支逆差,我们考虑产粮地区原则上不销售粮食,主要保证经济作物区、农村非农业人口和重灾区的必需的粮食供应。把农村粮食销量从上年度的四百一十八亿斤,压缩到三百亿斤左右。对于产粮区的缺粮生产队,可以考虑由公社、生产大队或者由缺粮生产队和余粮生产队相互之间根据等价交换、自愿互利的原则调剂余缺。当然不能重复一平二调的错误。实行这个办法,农村少销一百亿斤左右,是关系重大的一着。如果行得通,对于平衡国家粮食收支逆差,稳定粮食局势,有很大好处。但是,也可能落空,搞得不好,农村也可能出大乱子。因此,需要再三斟酌,慎重考虑。

(第六)一九六二年要争取进口四百万吨到五百万吨粮食。其中要有二百万吨到二百五十万吨用于一九六二年上半年。现在外汇严重不足,粮源没有把握;加拿大、澳大利亚正在宣传自然灾害,放出卖粮食不能迟期付款的空气;可能还要涨价,敌人也可能捣乱。因此,一九六二年要进口那么多粮食,还是有困难的,要超过这个数字更加不可能。

(第七)要节约粮食,合理使用粮食。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特别在粮食困难的情况下要反对贪污浪费,反对浮报冒领,深入宣传教育,认真检查,严格纪律。

上面七条是不是可行,请主席和中央斟酌。

附带报告一下,今年七、八、九月份的粮食,已经作了安排,可以勉强过去,请主席、中央放心。


 李先念
一九六一年七月三十日

已发: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中央各部部长,国家机关各党组书记。共印四六零份。


来源:根据一九六一年八月四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文件


来源:根据文件的原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