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安徽省委地委第一书记会议记要
1961.08.18
(一九六一年八月十八日印)
省委于八月十七日到二十日召开了地委第一书记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各地委第一书记、省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这次会议,根据曾希圣同志在石关会议和这次会议期间的几次讲话,检查了石关会议以来一个多月的工作,着重讨论了粮食安排、生产救灾、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贯彻“六卞条”推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和轻工业、手工业生产问题。现将会议讨论的意见记要如下:
一、粮食安排问题
(一)今年秋季粮食产量
根据各地回报,秋季粮食的预计产量为九十五亿七千六百万斤。其中:阜阳专区十七亿六千九百万斤,宿县专区十三亿一千万斤,滁县专区七亿七千二百万斤,六安专区十五亿八千万斤,无湖专区二十亿零八千六百万斤,安庆专区十五亿斤,微徽州专区四亿九千一百万斤,淮南市六千八百万斤。各地报的产量,有的包括了超产粮,如把超产粮剔除,全省产量约为九十三亿斤。
各地认为,这个产量是留有一点余地的,如果灾情没有新的发展,预计秋季粮食产量可能收到九十九亿斤,因旱减产约三十多亿斤
(二)自力更生,保证自给
由于灾害的影响,今年全国和全省的粮食都很紧张,省内的粮食安排,必须本着自力更生的原则,以丰补歉,保证自给。在灾区,要大力开展生产自救,不能完全依赖国家供应;在非灾区,要把丰年当歉年过,并在可能条件下,多卖一点余粮给国家。
(三)调整上调任务
由于灾害的影响,在这次会议上,对石关会议决定的秋季粮食包干上调任务,作了部分的调整。阜阳专区由一亿四千六百万斤,调整为一亿三千万斤,减少一千六百万斤;宿县专区八千一百万斤未动;六安专区由一亿四千五百万斤,调整为九千万斤,减少五千五百万斤;无湖专区三亿五千万斤未动;安庆专区由三亿五千万斤,调整为三亿二千万斤,减少三千万斤;滁县专区和徽州专区自保。调整以后,各地一共上调省里九亿七千一百万斤,比石关会议定案数减少一亿零六百万斤。以上调省的粮食是保证八个市最低限度的需要,绝对不能再减少。各地表示按调整数保证完成。各地区城镇供应和农村调济粮均由各专、县自行安排。
(四)抓紧做好秋粮的征购和调拔工作
会议认为该购的粮食必须及时收购上来,该调的粮食也必须按期如数调出。现在有些干部在批判了卖过头粮、调过头粮的错误以后,产生了另一个偏向,就是该购的粮食也不购,该调的粮食也不调,不是统筹兼顾,而是只顾一头。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今年秋粮征购和调拔任务顺利完成。当前,特别要抓紧做好早稻和早秋什粮的征购入库和调拔工作,早秋粮食调出任务,无湖、安庆、六安专区,必须在九月五日前完成,阜阳、宿县专区,必须在九月十五日前完成,以保证城市供应。
(五)切实做到收好、管好、用好粮食
现在有些地方收打粗糙,用粮无计划,吃过标准的现象相当严重。为此,必须加强领导,做好粮食管理工作。所有生产队都要切实做到细收细打,颗粒归仓。在实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的地方,要坚决执行“三统二分”的办法,即统一割,统一运,以作业组或生产队为单位统一设场;分户脱粒,分户过称。种子由生产队或作业组集中保管。要坚持低标准、瓜菜代的方针,提倡节约备荒,瞻前顾后,细水长流。口粮标准要有差别,丰收的社队,提供商品粮多的,适当高点;受灾减产,粮食不能自给的,应该低点,但差别不能过大,上下只能差一、二两。从收早秋起到接上明年午季止,在这十个月中,各地根据预计分配的产量,自报的平均口粮标准是:阜阳专区六两三钱,(新秤,以下同)宿县专区七两,滁县专区七两五钱,六安专区七两七钱,无湖专区九两四钱,安庆专区八两,徽州专区九两,合肥市、淮南市郊区八两,全省平均八两原粮。
(六)实行以工业品换余粮
为了以丰补歉,计划在征购任务完成以后,用价值五千九百万元的工业品,向余粮队和余粮户交换二亿斤粮食。(包括超产粮和自留地、开荒地生产的粮食)在交换时,必须坚持自愿和等价交换的原则,防止硬性摊派和强迫命令。换回的粮食,省、专区、县按比例分成,省百分之五十,专区百分之三十,县百分之二十。专区、县动用这部分粮食必须报省批准。
(七)对城市供应要贯彻既要压又要保的方针
压,就是按计划压缩城镇人口,保,就是按最低需要切实保证供应。城镇人口今年计划压缩六十六万人,秋收前要保证完成,力争超过。城镇口粮标准,一般不动,个别必须调高或调低的,应报省批准。
(八)切实解决城市必需的食油供应
会议商定从九月开始到明年午收以前,由阜阳、宿县各调出食油五百万斤,六安调出一百万斤。凡是调给省里的豆油,八十斤油补助一百斤粮食。
明年的油料,按生产指标打九折计算,购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包产包购。社员的食用油,用借地种油料的办法解决。
(九)初步确定了明年的粮食包征购和包上调任务
各地自报明年包产指标初步定为一百四十五亿三千二百万斤;生产指标初步定为一百七十三亿一千三百万斤,争取一百八十亿斤。
按包产一百四十五亿三千二百万斤计算,除去种子需要十六亿二千九百万斤(按复种面积计算,每亩平均十六斤),饲料五亿九千九百万斤,国家征购三十五亿六千万斤,农村尚有口粮八十七亿四千四百万斤,每人全年平均三百二十八斤,每天平均原粮九两,合成品粮七两五。如按生产指标一百七十三亿一千三百万斤计算(包括超产粮),除征购、留种、留饲料,尚有口粮一百一十五亿二千五百万斤,每人全年平均四百三十四斤,每天平均原粮一点二斤,合成品粮一斤。
国家征购三十五亿六千万斤(不包括农村调济粮),打算用于城镇供应二十五亿二千万斤(维持今年水平),上调中央二亿五千万斤(合贸易粮二亿斤),省留专用粮二亿七千万斤(包括救灾粮、预备种子、大豆榨油补助、省办大型水利补助等),蚀耗五千万斤,留库存四亿七千万斤。
分地区包产、包购和上调任务:(亿斤)
地区 | 生产指标 | 包产指标 | 征购 | 上 调 |
全省 | 173.13 | 145.31 | 35.6 | 17.2 |
阜阳 | 36.13 | 29.00 | 5.8 | 出3.0 |
宿县 | 24.27 | 22.43 | 4.3 | 出2.3 |
滁县 | 17.79 | 14.19 | 3.7 | 出1.7 |
六安 | 31.49 | 25.00 | 6.5 | 出3.4 |
无湖 | 28.12 | 25.00 | 8.0 | 出3.8 |
安庆 | 26.39 | 23.15 | 6.0 | 出3.0 |
徽州 | 7.22 | 5.7 | 1.3 | 自 保 |
八市 | 1.72 | 0.84 | | |
在各地上调省的十七亿二千万斤粮食中,上调中央二亿五千万斤,调给八个市十二亿斤,省留专用粮二亿七千万斤。
二、生产救灾问题
今年我省农业生产连续遭到霜、风、虫、涝等自然灾害,其中以霜灾和旱灾最为严重。午季作物遭到两次霜冻,受灾面积达一千五百三十万亩。秋季作物从栽种起就遭到严重干旱,特别是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区受灾程度更加严重,全省受旱面积达三千八百二十五万亩。今年全省因灾减产很大,成灾人口约有五百万人左右。
为了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省和有灾的地、县,要抽派得力干部,深入灾区,调查灾情,帮助工作。既要摸清成片的灾情,又要摸清插花的灾情。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帮助社队安排生产和生活,订出积极可靠的生产自救计划,教育群众树立信心,积极投入生产自救运动。省委决定抽调二百五十名干部,组成三个工作组,到肥东、肥西、庐江三个重灾县帮助工作。其他重灾县由各地委分别派出工作组。省、地、县以前派出的工作组,如在灾区,也都要帮助当地社队做好生产救灾工作。
(二)要多想办法,多找门路,解决灾区群众的吃、烧、住、穿问题和耕畜饲料饲草问题。首先是解决吃的问题,主要办法是:搞好晚秋管理,力争多收粮食;大种胡萝卜、秋菜和越科菜,大量收晒干菜;把地上和水中一切可吃可用的野生植物适时地收起来,多种早熟作物(蚕豆、豌豆、早大麦等),以便明春早接口。对于困难户的生活,社队要负责安置。同时必须加强灾区的医疗工作,防治疾病,保护灾区人民健康。
(三)省委和有灾的地、县委,都要有书记负责抓生产救灾工作(省委分工由王光宇、彭宗珠同志负责),并要设立生产救灾办公室,配备专门干部,经常掌握灾情,及时解决问题,切实把生产救灾工作搞好,保证不饿死人。
三、农业生产问题
(一)当前生产
今年秋季作物遭受严重干旱,为了弥补受灾损失,非灾区要继续开展超包产运动;轻灾区要争取保产,做到自给有余;重灾区要大力开展生产自救。为此,当前必须:(1)加强秋季作物的田间管理,争取多收一些粮食。(2)发动群众积极护青,做好秋收工作,做到及时收获,精打细收,颗粒归仓。(3)大种葫萝卜、秋菜和越冬的高产菜。农村要按照省委提出的要求,抓紧季节,多种种好;城市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等单位,也要充分利用空隙土地,种植萝卜蔬菜。(4)抓紧时机收晒青草,收好管好各种作物稭草和豆叶,以解决饲草和燃料的不足。
此外,当前还要切实做好秋种准备工作。制订秋种计划,作为茬口安排,搞好包工包产,备足基肥,修好农具,及早做好种子的调剂和检验工作,以便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秋种任务,为明年午季丰收打下基础。
(二)明年生产
全省现有耕地七千五百九十三万一千亩,除去自留地五百三十一万亩,包产耕地为七千零六十二万一千亩。具体安排是:粮食作物六千一百三十二万二千亩,各地计划生产指标一百七十三亿一千三百万斤,争取完成一百八十亿斤,包产指标为一百四十五亿三千一百万斤;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六百一十七万五千亩,计划生产皮棉六十八万六千七百担,生产油料三百九十万三千四百担。各地的产量指标如下:
地 区 | 粮食 (亿斤) | 棉 花 (万担) | 油 料 (万担) |
生产指标 | 包产指标 |
阜阳专区 | 36.13 | 29 | 13.34 | 32.83 |
宿县专区 | 24.27 | 22.43 | 19.2 | 21.5 |
滁县专区 | 17.79 | 14.19 | 4.6 | 51.79 |
六安专区 | 31.49 | 25 | 6.4 | 81.5 |
无湖专区 | 28.12 | 25 | 11.52 | 100.5 |
安庆专区 | 26.39 | 23.15 | 13.3 | 66.64 |
徽州专区 | 7.22 | 5.7 | 0.14 | 24.05 |
淮 南 市 | 1 | 0.84 | 0.17 | 8.93 |
蚌 埠 市 | 0.35 | | | 0.99 |
合 肥 市 | 0.22 | | | 1.62 |
马鞍山 铜 陵 | 等五市 | 0.15 | | | |
全省明年午季粮食作物计划种四千万亩,各地自报产量为三十二亿九千二百万斤,油菜计划种二百九十三万五千亩,产量二亿零四百零四万斤。各地的计划是:
地 区 | 午季粮食作物 | 油 菜 |
面积(万亩) | 总产(亿斤) | 面积(万亩) | 总产(万斤) |
阜阳专区 | 1285 | 9.68 | 3.5 | 280 |
宿县专区 | 1010 | 8.11 | 10 | 400 |
滁县专区 | 500 | 4.16 | 20 | 1172 |
六安专区 | 515 | 4.64 | 63 | 4095 |
无湖专区 | 300 | 2.74 | 100 | 7000 |
安庆专区 | 250 | 2.65 | 70 | 5600 |
徽州专区 | 60 | 0.54 | 25 | 1750 |
淮 南 市 | 37 | 0.3 | 1 | 55 |
合 肥 市 | 6 | 0.04 | 1 | 52 |
蚌 埠 市 | 7 | 0.06 | | |
要完成明年农业生产任务,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搞好作物布局和茬口安排
1、根据不同地区进行作物布局。丘陵地区水利条件差,对于“望天收”的高岗田和高塝田,可实行水改旱,改种山芋、高梁、花生、芝麻等耐旱作物,以避开旱灾。淮北平原一般采取一麦一秋的一年两熟的办法;在地多人少的地方,可适当扩大高梁和午季早熟作物的种植面积,实行两年三熟;在湖洼地,实行一水一麦,水利条件好的应适当改种水稻。沿江两岸地区的水田和灌南丘陵地区的冲田,一般可实行一稻一缘肥、一麦一稻或一油菜一水稻的一年两熟的办法;有些劳力多、土地少、水源好的地区,可实行两季稻、一缘肥的一年三熟的办法;圩区低宕田,因长年积水,收成不保,可实行一早稻一藕,或者放藕栽菱。山区一般实行一麦一稻的一年两熟的办法,并要普遍推行山地林粮间作,在不妨碍林木发展和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应积极开展“打火子”。
2、合理调整春、夏、秋播作物的面积。为了避免夏种面积过大,农活集中,影响适时播种,春、夏、秋种的面积要合理调整。一秀的要适当扩大午季早熟作物,如大麦、仁麦、三月黄小麦、豌蚕豆、缘肥等;并要扩大春播作物,淮北平原和丘陵山区要适当多种一些高梁、春山芋、早玉米、马铃薯等,沿江水稻地区要适当扩种早稻。
3、实行套种、间种、混种。旱粮作物单产不高,各地可因地制宜实行高杆作物和矮杆作物、豆科作物和非豆科作物套种、间种、混种的办法,这样可以提高单产,调剂茬口。
4、要作两套打算。在安排全年生产计划时,要根据不同地区易旱易涝的特点,看冬春季雨雪和蓄水情况,作出两套安排,有水栽秧,无水种旱粮,力争主动。种子也要作两套打算,多准备一些绿豆、荞麦、晚玉米、寒谷子、晚稻等种子,以便遇到干旱时,及时进行改种。
(2)大力积肥造肥
要继续贯彻“养、种、积、制”的积肥方针,目前应着重种缘肥和积农家肥。沿江圩区和江南地区,要扩种红花草;丘陵地区要多种蓝花草、苕子和紫花豌豆;淮北地区的歇茬地,要尽可能种一季苕子、豌豆、大麦等缘肥。此外,还要注意套种短期缘肥。为了发展缘肥,要鼓励生产队和群众多留缘肥种子,留种田要减少粮食包产任务,种子可抵作粮食统购任务。要合理制定积肥的劳动定额,实行超额奖励。对社员个人所积肥料,实行按质论价,现金收购。
(3)认真做好种子工作
目前在种子工作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品种单一化,影响茬口安排和因地种植;二是种子混杂的情况相当严重。为此,(一)要根据生产需要,做好品种搭配。(二)要严格实行自选、自繁、自留、自用的办法,做好选种留种工作。
(4)切实解决劳力、畜力、农具不足的问题
在劳动力方面,要继续压缩城镇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战线。农村中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保证绝大多数劳动力用于粮食生产;要加强生产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政策,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要认真实行劳逸结合,及时防治各种疾病,恢复和增强劳动力的体制。
在畜力方面,要继续实行专人用、专人养,养用合一的办法,养好、用好现有耕畜;要加强配种繁殖工作,认真贯彻繁殖耕畜的奖励政策;有条件的山区,要建立耕畜繁殖场,在目前缺牛的情况下,可允许有条件的社员私养耕畜,以补充不足。耕畜特别缺少的地区,要设法从牛多的地区购进一部分,并积极推广绞关犂。
在农具方面,要继续抓紧小农具的制造和修理,切实解决修制小农具所需的原材料。农村铁、木、篾三匠要迅速归队。有条件的山区,要建立农具制造厂和加工厂,制造成品和半成品,供应其他地区。
(5)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增产,要恢复各地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要认真调查和总结群众的生产经验,特别是老农的经验;要坚持推广已经成功的农业技术,在推广时要和群众商量,逐步实行。
四、兴修水利问题
搞好水利建设,是恢复农业生产的关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据气象部门分析,最近太阳大爆发,将对地球上的气候发生龙活虎定的影响,今后两三年仍可能是旱年。因此,今后的水利建设必须从总结抗旱经验出发,全面做好安排。
今后水利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极易干旱的丘陵区,出售商品粮一亿斤以上的县或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出售商品粮在二百斤(淮北地区)、二百五十斤(淮南江南地区)以上的高产区。对省会周围一些历来受旱的县也要适当照顾。在工程的确定上,应该优先安排有水源、有电源和尚未配套的、兴修后能很快收效的工程。在这个原则下,不同地区又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丘陵地区应着重搞小水库及塘坝等灌溉工程,同时应尽可能地多建一些灌溉站。江河两岸和湖泊,水库周围有水源有电源的地方,要兴健电灌站;山区主要修建塘坝、小水库和拦河坝;圩区以修建除涝工程为主,兼做一些引水灌溉工程,做到排灌两用;淮北地区要继续修建沟渠工程,采取船上装机、流动抽水的办法,并充分利用沟渠的蓄水。经过这样治理,第一步要求在一般旱情下能够保收,第二步在特大干旱情况下争取保收。
为搞好水利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各地、县要立即成立水利规划小组,抽调有水利建设经验的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专业队,进行实地勘察,分县作出规划。在规划时,应把三年内争取做到旱涝无忧的水利工程和今冬明春的水利工程分开规划。今科明春的工程也要分别按劳力和经费的可能条件作出两种规划。要求各县的规划在九月中旬省水利会议前订好,以便制订全省规划。
(二)要合理安排劳力。原则是只能有利于当年生产不能影响当年生产。今科明春县以上工程(包括区办工程)上工人数,以专区计算,一般可占农村劳力总数的百分之四,最多不得超过百分之五。上工时间一般为两个月超过两个月的要报经省委批准。对安庆、无湖、六安、滁县等地的一些重点工程,由省水电厅抽调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机械、调出一批劳改犯予以支援。在水利施工上,必须集中力量,打歼灭占,搞一个是一个,解决一块是一块,避免分散使用力量。
社、队自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在不妨碍秋种、科耕、积肥、田管、搞小秋收等项生产的原则下,自行安排适当劳力予以修建。
(三)要搞好民工生活。一是要吃饱。县以上工程,每人每天要吃到一斤半成品粮;社队自办工程,每人每天要吃到一斤以上成品粮。二是要劳逸结合。县以上工程,每天劳动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上工的劳改犯吃粮标准每人每月五十二斤半,劳动时间每天最多不超过十小时)社队自办工程,每天劳动六小时,早出晚归,不搭工棚。三是要防治疾病。集中的工地,都要有工地医院和医生。四是要给报酬。县以上工程都要发工资,其标准由各地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规定。社队自办工程,要认真评工记分,或作为基建工分,或参加当年收益分配,由各社队根据各自经济状况,由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决定。
(四)要解决经费问题。除中央投资的一千四百七十四元以外,各专县可自筹一部分投资,用于受益较大的县以上重点工程,并注意节约使用。丰产地区经过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同意,可以由社、队出粮、出钱,自办一些小型工程;穷队和劳力减少过多的队,由县从中央拔给的六二年支持穷队款中给予支持。
(五)要加强领导。大小水利工程,都要由各级负责同志出马;县办的工程县长要出马,公社办的工程,公社主任要坐在那里干;省里办的工程,要有主管厅长和副省长来管。
五、贯彻六十条的问题
会议一致同意省委八月十七日“关于全面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意见”向华东局的报告。
六、推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的问题
会议一致同意省委七月二十四日关于试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向中央、主席、华东局的报告,并对目前试行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讨论。大家到致认为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在实践中已经显示很多好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现在全省实行这个办法的生产队,已占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四点八。没有实行这个办法的生产队,有不少群众要求实行这个办法。为了更好地推行这个办法,会议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以县为单位开办训练班。
各县在秋种以前,应由县委分工掌握,分片分批训练公社三级干部(重点是生产队干部)和工作队干部。每个生产队要求训练两个人。每期五天到七天。首先宣读六十条,并结合当前工作加以重点讲解;然后详细讲解和讨论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的教材,应以省委七月二十四日向中央的报告为基础,结合本地情况,由县委编写,报告委审查。训练的方法,由县委负责同志作报告,然后组织干部讨论,最后再解答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在讨论中,应发动大家联系实际,敞开思想,提出不同意见,介绍不同的做法,以便交流经验,提高认识。通过训练要使每个干部真正估到思想通、政策通、办法通。
(二)以生产队为单位召开社员大会,由受过训练的干部主持宣传和讨论这个办法。已经实行这个办法的生产队,要总结经验,检查和解决试行中存在的问题,把不符合省委规定的做法改变过来。没有实行这个办法的生产队,要向社员讲清这个办法的具体做法和好处,如果多数社员要求实行,就要坚决领导他们按照省委规定的政策去办,不要走样子;如果多数群众不愿改变原来办法,就不要强迫他们去改变,但应进一步加强生产责任制,克服生产无人负责和窝工混工的现象。
(三)机关、学样、工厂、部队要组织干部学习座谈,组织专门的报告会,由负责干部向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师生、工厂职工、部队官兵讲解。通过学习和报告,使大家对这一办法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四)各级党委对于这个办法要经常地议一议,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加以解决。
(五)对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
1、大农活包工到组的问题。
大农活的项目,除七月二十四日省委向中央的报告中所指出的以外,还应当包括领用商品肥料、种子,出外采购物资,以及生产队必需用的其他零杂工,这些用工一定要包工到作业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安排大农活,避免对大农活的争先恐后,便于统派工,能够更好地照顾困难户,能够更好地贯彻按劳取酬的原则,能够加强社员的集体观念。目前大农活没有包工到组,采取工换工办法的,要向干部和社员讲请大农活包工到组的好处,克服思想障碍,迅速改变过来。
大农活的用工,应按照社员的劳动底分,分段落实到人,使每一个社员知道他必须完成的大农活的劳动日数,以便作业组统一派工。在派工时,要照顾到社员的技术特长,做到因人派活,因活派人。
对大农活的质量要加强监督,尽可能避免因大农活做的不好造成减产。监督的办法,除了作业组要经常抓紧检查以外,可以分段把大农活的工票发给承包责任田的社员,由作业组按大农活的实际需要统一派工,由承包责任田的户检查验收,按做大农活社员实做大农活的数量和质量发给工票,在一段生产结束后按工票记分。某项大农活做得不合规格的应返工重做。
2、关于耕畜的饲养和使用问题。
耕畜要固定专人喂养,专人使用。没有固定专人使用,采取轮换用牛的,一定要改过来。所谓专人使用,并不是一个人使用。一般说,一头(或一犋)耕畜,应当固定两个到三个社员使用,其中要有一人负责。这样,既便于建立责任制,又便于培养新的犂田手。使用耕畜是一个技术活,又是一个辛苦活,工分应当高于一般农活。
3、关于承包田间管理责任田问题。
田间管理责任田一般可以按社员的劳动底分来划分,但是,对于以下几种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少包一些责任田:(1)固定使用耕牛的社员(在田少牛多的地方,如果可以管得了,也可以不少包);(2)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3)半农半工和半农半商的社员。
对于困难户,不仅要少包责任田,还要给以照顾,包给他们近田和好田(不能做水田的应包给旱地),定产指标适当降低一些,使他们多得一些收益;不能承包责任田的,可以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副业工,或多给一些自留地。
对于离村过远、不便管理的田地,可由作业组集体种植,不包给社员;有些耕地多、劳动力少的生产队,可以把一部分耕地作为责任田包给社员,另一部分耕地由队、组集体种植花工少的作物,如黄豆、洋薑、麻等,或者把产量定得低一些,包给社员管理。
4、关于作业组问题
作业组是承包大农活的单位,又是具体安排大农活的单位。因此作业组的规模应当根据大农活的需要来划分,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在划分作业组的时候,要注意把领导骨干、劳动力和困难户搭配开,不能兵对兵、将对将,把困难户丢开不管。
较小的生产队,下面可以不设常年固定的作业组,由生产队根据大农活的需要,组织季节或小段的作业组,实行季节或小段包工。
5、关于奖赔问题。
(1)社员承包的田间管理责任田,应当全年一次定产,归户计算,午季预奖预赔,秋后统一结算,不应分丘分作物计算奖赔。
(2)必须坚持统一收打、分户计算产量,随收随交产的办法,不应分户自收自打。对于某些适合于分户自收自打的作物(如茅豆、山芋、零星的棉花等)可以允许社员自打自收,但事先必需加强教育,具体确定该项作物的交产数字,防止瞒产。
(3)超产奖励一定要兑现。这是提高群众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政策。不要看到社员超产多了就眼红,该奖的一定要奖,不能少奖或不奖。
(4)大小农活超产奖励的比例,各生产队应当按照大小农活实际需要的用工数量,事先确定,不要硬套四六的比例。干部补贴工和集体用的杂工,都应计算到大农活内。大农活应得的超产奖励部分,一般应在定产时加到承包责任田社员的交产任务内,除了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以外,一般不作变动。小农活(即田间管理农活)对增产的作用很大,而且极其繁琐,不可能全部计算清楚。因此,在确定大小农活用工比例的时候,可以酌情提高小农活的用工比例。提高多少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一般可以提高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以鼓励社员加强田间管理的积极性。
(5)减产要具体分析原因,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赔产,以及赔多少。对于因灾减产的,或者因为畜力不足贻误了季节而减产的,应当调整定产指标。对于大农活做得好坏,主要依靠承包责任田的户平时监督,承包大农活的社员做得不好,承包责任田的社员应及时提出,由作业组责令返工重做或扣减工分。如果承包责任田的户对大农活平时没有提出异议,减产则应由承包责任田的户负责赔偿。赔产要以不影响社员的基本口粮为原则。
七、轻工业和手工业生产问题
为了增加商品供应,回笼货币,增加收入,换取社员余粮,必须大力发展轻工业和手工业生产。
轻工业和手工业战线,总的是要拉长,但应区别对待,有长有短。(1)凡不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产品为原料的产品,要大力发展;(2)凡市场需要又有原料的产品和传统产品,要积极发展;(3)凡受原料、技术、设备限制或者质量差的产品,应充实提高;(4)凡原料暂时不足的产品,要根据原料情况,调整压缩。
轻工业和手工业今年全省总产值计划调整为十一亿二千六百万元,比原计划九亿三千三百万元,提高百分之二十点七。增加计划的主要品种有:代用品酒、铁锅、饭碗、铁制小农具、膠鞋、布鞋、土纸、水泥棺材、羽绒被以及高档纱布和高档针、棉织品等等。
为了完成增产计划,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从多方面解决原材料。
(1)属于国家统一分配的原材料,已安排的,要保证按质按量按时供应,尚未安排的,要积极组织货源,在九月底以前安排下去。
(2)属于三类物资的原材料,除由商业部门供应的一部分外,允许工厂自行收购一部分;以完成统一收购任务以后的二类物资也允许工厂自行收购。
(3)充分利用野生原材料、边材角料、废品旧料和代用品。如山区要大量利用菝葜根酿酒。
(4)节约原材料,扩大综合利用。
(5)实行产品换原料,如以酒换料、以肥皂换野生油料、以煤换草、以纸换料或采取来料加工等办法,扩大原料来源。
(6)有条件的厂建立原料基地。如安徽造纸厂在颖上唐垜湖和普济圩农场、东方纸版厂在白湖农场各建一座纸浆厂,所需设备、技术人员由厂负责帮助解决,投资、劳力由县、场解决,收益全部归县、场。
(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目前轻工业、手工业部分产品质量不好,必须迅速改变。有关部门应组织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了鼓励提高产品质量,对产品质量好的厂,要优先保证原料供应;产品收购要按质论价,对那些不合规格质量的产品,商业部门可以拒绝收购,并禁止在市场自行销售这些产品。
(三)安排好劳动力
轻工业系统要在完成精简任务的前提下,对人员进行余缺调剂。今后各个工厂都要根据生产任务实行定员定额,把人员固定起来。
(四)加强企业管理。
各个工厂都要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至少要配备两个领导骨干(一个党委书记、一个厂长),以加强领导核心。目前轻工业系统有半数以上的企业赔钱,除受原料的质量和价格影响外,主要是企业管理不善。应当通过整顿建立经济核算制度,加强生产责任制,努力降低成本,逐步变亏本为盈利。如果个别产品确因出厂价格偏低而亏本的,可以适当提价,如果提价影响到市场物价的,则不宜提价,其亏损可采取财政补贴等办法解决。原材料价格不合理的,也要适当调整。调整价格,应按规定上报批准。
(五)大搞修补业务。
一切工厂企业都要积极开展修补业务,做到生产什么,修补什么,销售什么,修补什么。各个车站、轮船码头、娱乐场所、电影院、剧院附近,都要设立修补站,并要组织流动修补串街下乡,做到立等可取,方便群众。市场专业修补所需的材料由商业部门负责供应,工厂企业的修补材料由工厂企业自行解决。
(六)在手工业方面,应把手工业“三十五条”在手工业全体干部和工人中进行广泛宣传,并组织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目前,省、地、县都要进行调整手工业所有制和开展供销业务工作的试点,取得经验,作好全面开展的准备。
(七)加强领导。
各级都要加强对轻工业、手工业生产的领导,第一书记要亲自抓,工业书记要全力抓,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级手工业机构要迅速建立与健全起来,人员不足的要充实。
发:各地市委,省委常委,省委各部委,省人委办公厅,省直各党组(委),各大专学校党委,军区党委,新华分社,安徽日报社,广播电台。共印五○○份。
来源:安徽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