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安徽改正“责任田”情况的文件
1962.12.11; 中发〔62〕679号〔机密〕


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国家机关各党组:

此件作为情报,发给你们一阅。


 中 央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发至省级)


据最近统计,安徽省已改正“责任田”的生产队有六万零一百多个,占实行“责任田”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其中在中央八月工作会议以后自动改过来的有二万三千五百多个队。已改的队连同原来坚持集体生产的队共有十万零二千一百多个,占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三点—七四。据调查,在已改的生产队中,有百分之九十左右是改得好或基本改得好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改得差,需要加工补课。

从改正“责任田”过程中揭发出来的大量材料,和近一时期各地的调查材料来看,省委“关于改正‘责任田’办法的决议”对“责任田”的实质和危害所作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许多材料说明,实行“责任田”虽然不到两年,但是已明显地暴露出许多严重恶果。

(一)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已逐渐转移到个人手里,生产资料所有权也发生很大变化。很多社员在“责任田”里盖房屋、立界石,还有的转让、典当、买卖和私分土地。集体所有的耕牛、大农具,有的折价归户,有的平分到户。社员为了抓季节,多超产,只顾争先抢用,不加爱护,致使公有的耕畜伤亡很多,大农具损坏严重。生产队由于集体收入很少,无力添置耕牛、大农具,而有些富裕社员则筹资购买耕畜、大农具,准备单干的本钱。

(二)在生产上不能统一计划,不能统一使用劳力。由于土地的支配权由集体转到私人手里,作物的种植也都由社员个人决定,生产队很难统一安排种植计划。由于产量包到户,从种到收,全部农活都由户负责,取消了必要的分工和协作,原来的集体劳动变成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生产队的“五统一”成为空谈。

(三)统一分配受到破坏,集体和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实行“责任田”以后,富裕农民在生产中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甚至用削弱、瓦解集体经济的办法来达到个人发财致富的目的,能完成的包产指标也尽量压低,超产部分全部拿走,包产部分瞒产不交。很多认集体副业搞不起来,有的队把集体副业分到了户,大大减少了集体收入,许多地方出现个人增收、集体减产、个人收入大于集体收入的畸形现亲。据宿具专区的典型调查,有些社队集体分配部分只占社员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四十。太湖县马龙公社童冲生产队,集体分配部分只占社员收入的百分之十七点九。

(四)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少数富裕农民劳力多,劳力强,分田多,资金足;一部分思想不好的干部利用职权包好田,包近田,包产低,并且优先使用耕畜、大农具;因而这些人超产多,收入大,有的超产几千斤,甚至上万斤,成了暴发户。他们在农村中构成了既得利益阶层,是“责任田”的积极拥护者。有些贫农、下中农,特别是“五保”、“四属”和困难户,由于劳力少,劳力弱,分的田土质孬、数量少,加上资金不足,赔产的很多,生活更加困难。在收入悬殊的情况下,富裕户越来越富,困难户越来越穷,雇工、放债、出租土地、投机倒把等剥削行为随之滋长起来。

(五)农民中个人主义、自私观念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逐渐削弱。有的家在农村的战士,顾虑家中无人种“责任田”,生活不好过,思想发生波动,甚至开小差回家;有的工人不想再当工人,要离厂回家包“责任田”;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只顾埋头种“责任田”,一心发家致富,不愿再为社会主义集体事业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商业和机关生产中也出现了不少类似“责任田”的单干倾向,甚至有些干部因被腐蚀而蜕化变质。现在要求改正“责任田”的人大大增多,不仅贫农、下中农、“五保”、“四属”、困难户积极要求改,许多基层干部由于受到党的教育和群众的压力,也积极要求改了。最近许多地方都发现群众自动地把“责任田”改了过来。太湖县最近改正“责任田”的生产队,群众兴高采烈,鸣放鞭炮庆祝“重新走社会主义道路”,周围生产队也派人来祝贺。

今后改正“责任田”工作的要求是,在一九六三年春耕生产以前改正一批生产队,其余部分在一九六四年春耕以前改过来。至于分几批改,改多少,由各县制订具体计划,报地委审查,省委批准。

在改正“责任田”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执行“积极谨慎”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强领导,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另一方面要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改,把思想工作做透,坚持自愿原则,不能强迫命令,一哄而起。




已发: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各党组。共印三、八二○份。

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发出


来源: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