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全国牧区会议的三个文件
1963.06.17


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党委、人委,并告华北局、东北局、西北局、西南局:

现将农业部党组和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关于全国牧区会议的报告,以及乌兰夫同志在全国牧区会议上的讲话和廖鲁言同志所做的会议总结〔1〕,转发给你们,中央和国务院同意这个讲话和总结,请你们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研究执行,争取广大牧区畜牧业生产更大的发展。

对于牧业人民公社畜群生产组的生产责任制问题,中央和国务院同意全国牧区会议总结所做的说明和提出的办法,《关于少数民族牧业区工作和牧业区人民公社若 干政策的规定》(草案)第十三条原规定为:“生产队对畜群生产组实行包产包工、超产奖励的生产管理制度”,同意将“包产包工、超产奖励”改为“定产定工, 超产奖励”,请各地照此执行。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一九六三年六月十七日



关于全国牧区会议情况的报告



谭副总理、总理并报主席、中央:

根据中央书记处指示,农业部和民族事务委员会,于四月二十五日到五月十四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全国牧区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四个中央局 (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十五个省、区(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二十四 个盟(自治州、专署)、七十三个旗(县)、四十二个科学技术单位(院、校、所、站、场),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共二百五十人,其中科学技术人员六十二人, 占四分之一。除汉族以外,蒙、藏,维、哈等十一个兄弟民族一百零一人,占五分之二。

这次会议认真地学习了中央批准的“关于少数民族牧区工作和牧区人民公社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着重地讨论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畜牧业生产的方针、政策、增产措施以及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总结交流了各个地区的先 进经验。大家一致反映,会议开的及时,也开的好,一致认为牧区四十条,正确地解决了牧区工作的任务、方针、政策和畜牧业的生产关系,又开了这次会议,集中 研究解决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畜牧生产上一系列的重要问题,这对于牧区、半农半牧区的畜牧业生产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现将乌兰夫同志向会议所作的报告和廖鲁言同志为会议做的总结送上,评审阅。如蒙同意,请批转各有关地区和有关部门。


 农业部党组
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
一九六三年六月三日

在全国收业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一九六三年五月十日)


我们这次牧业区工作会议,主要是讨论有关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问题,这是为争取我国国民经济新高涨早日到来的一个重要的会议。也是为国家进一步建设畜牧业基 地,发展畜牧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从中央到县、旗主管畜牧业工作的党政干部,有基层的畜牧兽医和草原工作者,还有全国知名的专 家。半个月来,大家一起反映了情况,学习了政策,交流了经验,认真讨论丁有关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由于会前中央农业部做了认真的 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由于会议期间到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

内蒙古自治区参加这次会议的同志,学习了不少经验。这次会议对内蒙古自治区牧业区工作和畜牧业生产有很大的推动;经过这次会议,还检查出内蒙古自治区牧业区工作和畜牧业生产方面存在许多缺点和问题,会后,我们要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解决。

会议的总结由鲁言同志讲。我只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当前牧业区形势和牧业区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几个问题;

三、关于牧业区人民公社的几个问题;

四、少数民族牧业区的阶级斗争;

五、在牧业区普遍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六、加强党对牧业区工作的领导。


一、当前牧业区形势和牧业区


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当前全国形势大好,三年大发展,两年大调整,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过去几年中,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团结一致,信心十足地 高举三面红旗,为争取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争取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涨的早日到来,势如破竹地一个一个地克服了暂时的困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些伟大成就, 大大地增添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来之不易。我们要珍视这些成就,巩固这些成就。可以这样说,当前我们正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涨 到来的前夜。

(二)牧业区的形势也是大好的。

牧业区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牧业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四川牧业区大多数牧民组织了畜牧业生产合作社,西藏牧业区也实行了民主改革,并且已经组织了一批畜牧业生产互助组。

牧业区人民公社经过几年来的种种考验,证明它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好像初升的太阳。经过整顿,绝大部分人民公社更加巩固了,绝大部分畜牧业生产合作社 也是办得好的。人民公社和合作社都有了一定的领导骨干,有关各级领导部门和广大干部也有了办社的经验,特别是中央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最近中央又批 转了牧业区工作四十条,今后牧业区人民公社的工作已经有了共同遵守的原则和章程,走上更加健全发展的道路。

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党的 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牧业区的生产建设事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大大改变了旧社会贫困落后的面貌。畜牧业生产是不断发展的,是连年增产的,成就 是伟大的,速度是快的。少数民族牧业区已经成为祖国的畜牧业基地。这几年,牧业区人民依靠人民公社和合作社集体经济的力量,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使牧业 区的牲畜继续向前发展。西藏在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以后,牲畜也是有发展的。个别牧业区由于反革命叛乱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是最困难的时期也已经过去,牲畜 头数正在回升,情况一年比一年好。

畜牧业生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牲畜头数的增长上面。十三年来,全国大小牲畜(不包括猪)由一亿零二百三十多 万头增加到二亿多头,增长百分之九十六。牧业区牲畜的增长比例,比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大些,十三年来有的增加一倍,有的增加一倍半,增加最多的是两倍多。 据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和甘肃、四川两省牧业区的统计,一九六二年牧业年度共有各种牲畜八千七百五十五万头(只)。除了西藏以外,其余五省区 共有牲畜七千五百四十二万头(只),比一九四九年的三千一百七十七万头(只)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三十七点四;从一九五○年到一九六二年十三年中,平均每年递 增百分之六点九。牲畜的质量也有了提高。

牧业区畜牧业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牲畜和畜产品。据统计,从一九五○年到一九六O年十一年间,国家 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五省、区(主要是牧业区)收购的耕、役畜有一百三十万头以上(其中一九五九、一九六○两年收购的有七十三万头),收购的 肉畜有二千五百四十二万头(只),收购的皮张、毛诚、肠衣等畜产品价值达十三亿九千多万元。牧业区对国家的支援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年增长的,今后必将越来 越大。

牧业区的基本建设,以及在经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广大牧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党和毛主席在牧业区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党的政策在广大牧业区人民中扎下了深根。各民族人民亲密团结,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

广大牧民亲眼看到了十几年来祖国的伟大成就,亲身经历了十几年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革,亲自看到草原上牛羊遍地、驼马成群的欣 欣向荣的情景,亲自受到了党的三面红旗和党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广大人民带来的幸福,亲身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和集体经济的无比优越性,阶级觉悟和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关各部门、各行各业支援畜牧业的工作正在广泛开展,不断加强。

这一切证明了,党在牧业区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成功的。贯彻执行的情况是很好的。个别地区出过一些问题,解决了,又成为我们的经验。

目前各地方、各部门对发展畜牧业生产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要求,证明我们的事业正在不断发展。预示着畜牧业生产的新高涨将要到来。

(三)牧业区工作的基本任务

牧业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全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少数民族牧业区的基本任务是:

(1)巩固祖国的统一,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国防,加强工农联盟,加强民族团结,保障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实现各民族的亲密合作、友爱互助,培养各民族的共产主义干部,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2)巩固民主革命(包括宗教中的封建压迫和剥削制度的废除)的胜利成果,逐步实行对个体牧民经济和牧主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办好人民公社和畜牧业生产合作社,办好国营牧场和公私合营牧场,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展社会主义畜牧业生产,实行畜牧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实现畜牧业的半机械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和繁荣牧业区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改善人民生活。

(4)广泛进行阶级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牧业区的干部和人民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警惕性,坚决同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的破坏活 动进行斗争,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反革命破坏活动进行斗争,防止封建势力复辟。

这次会议所讨论的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各项问题,就是当前牧业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中的重要任务。


二、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几个问题


(一)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1.畜牧业的发展,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1.畜牧业的发展,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畜牧业是农业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毛主席说过,国民经济中如果没有畜牧业,就是不完整 的国民经济。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指出:“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努力发展棉花、油料和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业和其他副业”。大力发展畜 牧业生产,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畜牧业生产发展了,可以以大量的耕畜、役畜、肥料支援农业区的农业生产,有助于逐步解决我国的粮 食问题;可以以大量的肉类、乳品、油脂、肠衣、皮毛等畜产品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出口物资的需要,并且还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特别在当 前,大力发展畜牧业还有助于我国的粮食“过关”。具体说来:

(1)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耕畜、役畜。在农村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前,牲畜仍 然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就是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以后,一部分不能使用机械的地方,仍然需要使用牲畜。农村中的运输力量也主要是牲畜。当前,我国农村中的 耕畜、役畜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据了解:内地一些省份耕畜很缺,一头耕畜负担耕地面积四、五十亩,七、八十亩,有的达到一百多亩,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 的发展。要尽快解决我国缺少耕畜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每一头牲口都是一个小型肥料工厂,牲畜粪便是种植业不可缺少的有机肥料,要大量提高种植业 的单位面积产量,就必须大量发展畜牧业。

(2)目前,我国人民肉食的标准仍然很低。就是按照这种低标准来推算,肉类的需要量同当前畜牧业生产的状况也相距很远。

(3)畜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比重,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物资。

(4)牲畜和畜产品是许多轻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原料。例如牛或羊,除了毛绒为纺织工业的原料,皮是制革工业的原料,肉是食品工业的原料,奶是奶粉、酪 胶、制药工业的原料以外,肠衣和五脏六腑等,都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碎皮、蹄、角等,是制胶工业的重要原料,即使那些平时丢掉不要的骨头,还可以熬出骨 油作为肥皂工业的原料,熬出的骨胶也是有用的工业原料。可以说,牲畜全身是宝,没有一点是没用的。

总之,畜牧业对促进和支援工业、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畜牧业的发展,是建立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使少数民族发展繁荣的重要问题。

畜牧业是牧业区少数民族人民经营的主要经济,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传统经济。长期以来,牧业区广大牧民就依靠畜牧业经济而生存和发展。发展畜牧业是他们的切 身利益所在,是关系到这些民族发展繁荣的重大问题。解放前,牧业区畜牧业生产很落后,人民生活非常贫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很不发展。解放后,畜牧业生产有 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牧业区的经济,改善和提高牧业区各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牧业区的社会主义建 设,逐步改变牧业区各民族人民在经济、文化上的落后面貌,有助于牧业区民族问题的彻底解决,还必须继续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3.发展畜牧业生产,做好牧业区工作,对巩固国防,反帝、反修正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牧业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大都地处边疆。当前,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处心积虑地加 紧对我国进行破坏活动,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斗争,教育人民提高政治觉悟和革命警惕性,揭露和反击敌人的造谣破坏。我们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做好牧业区的 工作,对于巩固国防,进行反帝、反修正主义的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畜牧业的意义十分重大。那末,我国发展畜牧业的条件究竟怎样呢?我认为,我国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

有广阔丰美的草原。据统计,牧业区的草原面积约有四十三亿三千多万亩,除了尚未开发利用的十四亿亩以外,利用的约有三十亿亩,将近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二 倍。在已经利用的草原中,有将近一半的面积未被充分利用,今后加强草原的基本建设,注意合理利用草原,载畜量就会大大提高。可见,我国草原的潜力是很大 的。

牧业区约有六千多万头牲畜,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优良品种,约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有繁殖能力的母畜,这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雄厚基础。

我国牧业区经营畜牧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并有二百多万人,他们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不但熟悉了畜牧业生产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而且对畜牧业生产具有深厚的感情。广大劳动牧民的生产热情,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强大的力量。

这些优越的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党和国家对畜牧业生产的领导和关怀,党制定的一整套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改变贫困和落后面貌的方针政策,是畜牧业生产得以全面、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

上面说发展畜牧业具有优越的条件,是不是没有不利的因素呢?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譬如说:牲畜是有生命的东西,牲畜的繁殖,受自然规律的制约。畜牧业的 发展,又容易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影响,当前还具有相当大的不稳定性。这是发展畜牧业的不利因素,也是畜牧业的落后的一面。但是,这种不利因素,不仅经过人 的努力可以逐渐改变,而且,由于牲畜能够适应牧业区较差的自然条件得到发展,所以,在不适宜发展农业的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又显得比发展农业有优越条件。 因此,我们既要正确认识畜牧业的不稳定性,也要肯定牧业区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不偷当地夸大畜牧业的不稳定性,把它看作很落后的经济,认为终究要被农业 代替的看法,是错误的。

鉴于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所以,完全有必要有可能把牧业区建设成 为祖国强大的畜牧业基地。过去十几年来牧业区牲畜有了很大的发展,支援了国家大量的牲畜和畜产品,牧业区的社会财富也有很大的增加,但从国家建设发展的需 要来看,还差的很远。十几年来,我们的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当然是快的,但是,现有牲畜的头数和畜产品还远远跟不上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 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同牧民要求更多地发展牲畜的理想,还距离很远。为了满足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不断地增 加社员收入,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必须稳定、全面、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把牧业区建设成为祖国强大的畜牧业基地,源源不断地提供更多的牲畜和畜产品, 支援国家建设的需要。在牧业区,千条万条,发展牲畜是第一条。现在,有的地方草原有些退化,劳力不足,有些困难,这是事实。但就整个牧业区的情况来说,有 利条件很多,潜力很大,畜牧业生产大有发展前途。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有利条件,正视困难,敢于同困难作斗争,敢于胜利,防止那种在困难面前畏缩,看不到有利 条件,看不到我们自己有力量有办法克服任何困难,因而丧失信心,干劲不足的偏向。我们必须鼓足更大干劲,千方百计地发展畜牧业生产,为建设祖国强大的畜牧 业基地而努力。

(二)草原建设问题

为把牧业区建设成为我国强大的畜牧业基地,必须加强草原的基本建设。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 础,没有水草当然就谈不上发展畜牧业生产。建国以来,畜牧业生产有很大发展,牲畜头数成倍地增加,这是与我们国家有广阔而丰美的草原分不开的。今后要稳 定、全面、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天然牧场仍然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加强草原建设,解决水草问题,就成了首先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水的问题,是缺水地区的 中心问题。有关地区的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草原建设问题,水草问题,作为发展畜牧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就牧业区现有牲畜数量和草原利用情况看,尽管有些地区已感草原不够用,但是,就总的情况来说,草原载畜潜力还很大。如内蒙古和新疆,还有一半以上草原未被充分利用。现在,草原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有些地区,由于使用草原缺乏计划,有些草原放牧过度,逐渐退化,产草量下降;有的地方草原使用权没有固定,出现了乱牧抢牧的现象,引起草原纠纷,影响民族团结,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2)近几年来,许多牧业区想发展农业,开垦了一些草原。用意是好的,想多生产些粮食。但是,挤了牧场,尤其是冬春牧场,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有 些地区,事先没有认真调查研究,盲目开垦,由于有的自然条件不好,不适于农作物生长;有的土层很薄,引起沙化,结果不但没有打粮食,反而破坏了草原,影响 了畜牧业的发展。青海前几年开垦草原五百多万亩,其中有三百多万亩不适宜发展农业而弃耕。

(3)缺水草原面积很大。就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省、区的材料看,牧业区共有八亿四千万亩草原因缺水不能很好利用;已经利用的草原,许多也是饮水点不足,如内蒙古东部草原,冬春牧场普遍缺水,影响草原的充分利用。

(4)有些地区草原鼠、虫为害严重,对草原破坏很大。有的地区因老鼠咬断草根,使牧草不能再生。

(5)近几年由于牲畜发展很快,草原的基本建设跟不上,改良培育草原的工作进行的也很少。

为了适应畜收业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今后必须因地制宜地加强草原的基本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天然收场,集中力量解决水草问题,特别是干旱草原,应大力进行 草原的水利建设,打井开渠,扩大水源,解决牲畜饮水问题,并逐步做到灌溉草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防治草原灾害,改良培育草原,有条件的地区种植牧草和木 本饲料;加强草原的管理,有计划地合理利用草原,逐步改变放牧过度和草原退化的情况,提高草原利用率。牧业区的水草问题必须很好解决,也是能够解决的。只 要我们认真去研究解决,就可以作到。就是干旱草原也是有地下水的,可以打井利用,“人定”可以胜天。

再讲一讲畜牧业技术改革问题和八项畜牧业 增产措施问题。四十条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畜牧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实现在主要生产项目方面的半机械化、机械化和继续推行“水、草、繁、改、管、防、 舍、工”八项畜牧业增产措施,这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重大问题。会议集中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是必要的,适时的。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进行技术改革和推行八 项增产措施,都必须从牧业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照顾畜牧业的特点,注意总结牧民的经验,因地制宜地进行。例如,目前供应的挤奶器是根据荷兰牛的体型设计 的,牧业区就不适用。今后,在技术改革中,一方面要根据生产的需要,自己设计、制造、供应一些牧业区真正适用的半机械、机械工具,同时要注意现有生产工具 的改革。

(三)畜牧业生产中的总增、征购、消耗和纯增问题。

计划畜牧业生产,必须在继续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前提下,考虑国家和广大人民的需要,以及自然规律对生产的制约,合理安排总增、征购、消耗和纯增的比例。

总增率是畜群除去在繁殖、放牧和饲养管理等生产过程中的损失以后,较上年度牲畜总头数增加的比例。它表现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水平和收获量。有了总增,才能 够有纯增。而总增率的高低,虽然在相当大的程度内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但是,人的努力还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如果加强和改进牲畜的放牧和饲养管理,合理调整 母畜在畜群中的比例,抓好畜膘,防治好牲畜疫病,就能适当提高仔畜的成活,减少成幼畜的损失,总增率就能得到提高,牲畜头数就能大量增加。

纯增率是畜群在总增数内除去征购数和食用消耗数以后,较上年度牲畜头数增加的比例。它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只有保持一定的纯增,才能在以后进一步扩大总增。 纯增率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内为国家和群众需要所制约,如果征购和消耗过少,牲畜的纯增率过大,应该淘汰的牲畜不淘汰,既不符合牲畜淘汰的自然规律,也 影响国家和广大人民的需要,影响牧业和农业、工业之间的相互支援,对增加公社的积累和多搞一些生产性基本建设,对增加牧民的收入,换回牧民需要的工、农产 品,提高牧民的生产积极性,都是不利的。如果征购和消耗过多,牲畜的纯增率过小,就会影响以后牲畜的总增率和纯增率,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发展速度,甚至还会 出现牲畜质量逐渐下降,或一遇灾年就吃老本的现象,这一点,也值得注意。因而不恰当地过大或过小地安排牲畜的纯增率,对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都是不利的。

因此,掌握牲畜的总增率和纯增率,要注意当地的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例如有些地区几年来牲畜有很大的发展,而且由于基本建设跟不上和草 原、劳力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一些困难,就有必要适当控制纯增率,多出卖一些牲畜给国家,这样,既有利于畜牧业发展,也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牲畜。又 如有些地区几年来牲畜发展不快或遭到某些损失,牲畜头数有所减少,这就需要大力提高牲畜总增率,牧民应当少吃少用一些,国家的征购也应该考虑到这些地区的 情况,适当减轻一些,使牲畜纯增率能够适当提高,以利于畜牧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从这次会议上反映的情况看来,许多地区的牲畜总增率都比较 低,很值得各地同志注意。今后,我们还必须号召牧民并同牧民一起积极地想尽一切办法大量增加牲畜头数,增加畜产品产量,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水平,保证畜牧业 的发展。尽力作到从牧业区交售更多的牲畜和畜产品,不断增加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不断增加对广大城市和农村的支援。这样也就更加发展了牧业区的集体 经济,增加了牧民的收入。同时,必须因地制宜地确定牲畜的纯增率,一方面为扩大再生产奠定基础,保证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把可以处理的牲畜,自己 少吃一点,少用一点,多拿一些出来支援国家的建设。

过去强调了发展牲畜数量,今后还必须继续强调,小牲畜要发展,大牲畜也要发展。在强调增加 牲畜数量的同时,必须强调提高牲畜质量。为此,需要根据牲畜繁殖的自然规律和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具体条件以及牧民的经验,有计划地逐步调整畜群构成,使畜牧 业更要获得全面的发展。譬如牲畜的淘汰、出卖的比例;适龄母畜、种公畜以及幼畜和不同口齿的犊牛、骟马和羯羊等牲畜在畜群中的比重,根据合理的畜群构成, 我们就不仅应该出卖、处理需要处理的母畜,其他牲畜和幼畜、仔畜,还可以适当出卖处理一部分适龄母畜、其他牲畜和幼畜、仔畜等。有关的畜牧部门和科学研究 部门,对这个问题应当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办法来。

为了提高牲畜质量,增加毛、肉、乳等畜产品产量,必须重视牲畜的改良,目前,良种牲畜的发展 还很差,毛、肉、乳的生产量也很低。当前国产原毛不仅质量不能适合毛纺工业的需要,在数量上,也只能满足需要量五万七干吨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今后牲畜的 改良,不仅要引进外国的良种,还应当强调国内良种的选育。有关农业和科学研究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四)农牧结合问题。

四十条规定牧业区的生产方针是:以牧为主,围绕畜牧业生产,发展多种经济。并且规定了:在牧业区还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济,逐步实现畜牧业和农业、副业、林业、渔猎相结合。这里解决了牧业区的农牧结合问题。

半农半牧区的农业和畜牧业怎样结合,由于这种地区和牧业区差别很大,四十条草案规定:“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半农半牧区,或畜牧业比重小的半农半牧区,都应 当合理规划农田草场,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都应该制定发展畜牧业和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全面规划,合理安排。”譬如,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可能有一些公社主要 是经营畜牧业的,而另一些公社则主要是经营农业的;在一个公社中的各个生产队,也会有这种情形。因此,在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公社和生产队当然应该集中力量发 展畜牧业生产,同时也要搞好农业生产;在农业比重较大的公社和生产队,当然应该着重搞好农业生产,同时也要发展畜牧业生产。

(五)畜牧业和各行各业都应该互相支援。

1.毛主席说:“苏联伟大土壤学家和农学家威廉氏强调地说,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这是完全正确的。我认为农、林业是 发展畜牧业的祖宗,畜牧业是农、林业的儿子。然后,畜牧业又是农、林业(主要是农业)的祖宗,农、林业又变为儿子了。这就是三者平衡地互相依赖的道理。”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畜牧业同各个经济部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之间必然要互相支援,才能得到共 同的发展。任何一个部门要独立地得到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拿种植业和饲养业来说,我们从来认为它们是农业的两个主要部门,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互相依存的 辩证关系,而且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上和地区上有所分工,各有重点。因此,农业和畜牧业应该互相支援,工业和畜牧业应该互相支援。

2.各行各业都应该支援畜牧业的发展。牧业区的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过去都是依靠农业和城市工业供给的。十几年来,国家在财政经济、交通运输、卫生、文化教育和技术等方面,对牧业区的支援是巨大的。今后仍将继续给予支援。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牧业区,还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牧业区的经济、文化基础都很薄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很低,需要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援。在这方面,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畜牧兽医、科学研究和技术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3.做好牧业区的商业工作,组织好对牧业区的商品供应工作和畜产品的收购工作,就是国家对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最大的支援。

贯彻执行等价交换的原则,逐步规定工、农、收业产品的合理比价。过去几年中,牲畜和畜产品的收购价格,已经进行了一些调整,当前畜产品和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基本是合理的。至于各种畜产品之间的比价问题,各省、区可以加以研究。

各个部门支援畜牧业的过程,也是本部门的业务不断发展的过程。

4.牧业区人民应该积极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棗支援工业、农业,支援城市人民需要的肉食,支援对外出口。这种支渠是极为重要的。过去,牧业区人民对国家 支援很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今后我们应该鼓励牧业区人民公社、合作社、公私合营牧场和牧民更加努力发展生产,积极完成国家收购牲畜和畜产品的计划,热烈 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六)牧业区人民公社生产中的基本建设,要由社、队自己投资,国家主要在公社无力办到的地下水源勘测、大型水利工程、机械和药物的生产、商业以及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应该在社、队干部和牧民中建立勤俭办社、队,依靠自己的积累和自己的力量进行基本建设的思想。

毛主席说:“生产长一寸,生活长一分。”在目前情况下,应该教育牧业区人民努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社、队收入,多积累,多搞点生产性基本建设。这样 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也是完全符合牧业区人民的长远利益的。随着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牧业区人民的生活,自然会逐步有所改善,但是, 生活的改善只能是逐步的。


三、关于牧业区人民公社的几个问题


要稳定、全面、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必须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办好人民公社、合作社、国营牧场和公私合营牧场。

关于牧业区人民公社的工作,在牧业区工作四十条规定草案中,已作了原则规定。这个草案,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是牧业区各民族人民发展和繁荣的唯一道路,社 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所有牧业区都必须整顿和办好现有的人民公社和合作社。特别是实现人民公社化的地区,必须有计划有步 骤地进行巩固工作,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稳定所有制,改进和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我简单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四十条是根据中央指示草拟的, 是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的补充规定。为了使各地能够因地制宜,照顾不同民族的特点,对许多问题没有作具体规定,只把对各个牧业区具有共同性的问题和有关方 针、政策写了进去,并且重申过去中央的若干指示。各省、区可以根据四十条的原则,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作出某些补充规定,报中央备案。

这次会议上,各省、区的同志在学习讨论四十条时,提出了一些意见。从内容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属于建议修改的意见;一类是属于各省、区要作些补充规定的意见;一类是属于认识方面的问题。属于修改意见将来再考虑。各省、区需要作些补充规定 的,由各省、区加以研究。属于认识方面的问题,经过会议讨论,有些已经解决;没有解决的,还可以讨论,以后逐渐解决,但我们大家要本着四十条规定办事。

(二)牧业区人民公社的体制

讨论中提到了公社的体制问题。四十条的第七条规定,牧业区人民公社一般实行公社、生产队两级集体所有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鉴于各个牧业区的情况 差别很大,人民公社的体制和规模等可因地制宜,允许采取不同的形式。牧业区主要实行两级管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是根据牧业区居住分散,差别很大, 管理不便,以及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来确定的,实际上也是广大牧民群众欢迎,已经普遍采用的形式。根据一九六二年底统计,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牧业区共 有人民公社一千五百四十二个,其中实行两级管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公社一千一百九十一个,占百分之七十七。其余三百五十一个公社中,有的采取公 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制,三级制的人民公社,一般也是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少数是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个别是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形 式是四十条规定中提到了的。对于这部分人民公社是否还要调整,由各省、区根据四十条规定的原则自己去考虑。

(三)关于畜群生产组问题,四十条 的第十三条规定:生产队下可以划分畜群生产组和其他生产组。畜群生产组是生产作业单位,应该根据畜群的大小来划分,不要形成一级。所指的畜群生产组和打 草、副业、加工业等生产每一样,是放牧和饲养管理牲畜的生产作业单位,是一个劳动组织。畜群生产组是根据分群放牧的特点和生产任务,按照实际需要的劳动力 多少来划分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是:对畜群生产组采取合同的形式,规定一定的产量和用工量,按照合同,进行生产,超产的按合同奖励,没有完成任务的按合 同受罚。畜群生产组的放牧员都按照按劳取酬的原则,根据自己的劳动工分,参加生产队的统一分配。从这次会议反映的情况来看。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有些同 志,对畜群生产组的理解上还有些概念不清的地方,将畜群和畜群生产组相互混淆起来,一个畜群生产组有两个、三个畜群的,也有一个畜群的,还有少数是四个畜 群的。各地如何具体划分畜群生产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研究规定。

(四)自留畜问题

自留言还是要的。自留言是社员生活所必 需,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在不雇工放牧和不影响集体经济的情况下,允许其发展。允许发展,是指允许 繁殖的意思。有的牧业区,社员自留畜发展很快,所占牲畜总数的百分比,已经接近四十条规定的最高限额百分之十,今后如果继续发展,一定会影响集体生产。对 现在已经超过百分之十限额的,各省、区可以根据四十条规定的精神,适当征税和派购。是否当前就要征税和派购,或者看一看再办,也要各省、区根据各地的情况 去作决定。


四、少数民族牧业区的阶级斗争


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畜牧业生产,是少数民族牧业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实现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贯串着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敌人就会来破坏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

(一)去年以来,少数民族牧业区的阶级斗争是很激烈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修正主义在我国边疆牧业区进行颠覆活动,妄图破坏我们祖国的统一,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破坏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种颠覆活动是国际上反华大合唱的一部分。

在这场反华大合唱中,地方民族主义者已经堕落成为现代修正主义对我国进行颠覆活动的内应。

2.有些地区的反动民族宗教上层向我们猖狂进攻,搞反革命封建复辟。他们要翻平叛和民主改革的案,要翻废除宗教封建压迫剥削制度的案,要翻批判地方民族 主义的案,他们极力破坏集体经济。他们的进攻是同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现代修正主义的反华大合唱和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蠢动互相呼应,互相配合的。

地方民族主义、反动的农奴主(他们都是民族反动派)又提出早已臭名昭著的“反汉”这个彻头彻尾的反革命自号。“反汉”就是反华;就是反对祖国,反对民族 团结,反对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反对本民族的劳动人民,因而就是反革命。他们在现代修正主义的指使下,重弹 “反汉”等陈词滥调,更加暴露了他们的反革命的本来面目。

对于反动的民族宗教上层、反动的农奴主、地方民族主义者的反革命破坏活动,我们已经给了狠狠的打击。今后对他们的任何反革命活动,都必须给予坚决打击,彻底粉碎。我们的方针是“有叛必平,有反必肃”。

3.在牧业区也新生了一批资产阶级分子。他们违反国家政策法令,贪污盗窃国家资财,进行投机倒把,破坏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他们必须予以坚决打击。

4.在国内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有些牧业区也出现过单干风,经过工作,已经克服,但还要经常注意。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毛主席关于阶级、形势、矛盾的指示,非常英明正确,完全符合牧业区的情况,充分证明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 甚至是很激烈的。阶级斗争的规律对于任何民族都是一样,不可能有例外。对农业区是这样,对牧业区也是这样。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现代修正主义和民族反动 派的猖狂进攻被打退了;但是今后还会再来,斗争还会有反复,必须提高警惕,千万不可麻痹。

(二)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关系

上述少 数民族地区阶级斗争的状况说明,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是密切联系的,民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问题。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就是由阶级的存在和阶级斗争的长期性所决定 的。无产阶级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是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总任务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提民族问题。我们党一贯是这样认识的。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就是反对外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压迫。过去我们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就是反对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少数民族的压迫。民族压迫实质上是阶级压迫,是来自压迫 民族中的剥削压迫阶级。在民族压迫制度被彻底废除以后,就必须在少数民族内部进行革命。少数民族内部的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组成部分,也有两个阶段的革命。第 一步必须在少数民族中进行民主革命,消灭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帮助劳动人民翻身,否则他们受到本民族的封建主、奴隶主和地主的残酷压迫剥削,是绝对享受不 到民族平等权利的。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从民族关系方面来说,各民族之间在政治上的地位是完全平等了,我国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 义的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兄弟关系。但是,民族问题的根本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仍然要解决阶 级问题,解决各民族内部的阶级问题,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

至于有的地方,例如西藏,还没有消灭一切阶级剥削,还没有消灭私有制度,何时消灭,应该根据中央的方针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现在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就是为了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到先进民族的水平。十几年 来,党和国家以极大的努力,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以逐步消灭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看到,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也是从阶级社会的民族压迫和民 族内部的阶级剥削遗留下来的。要消灭事实上的不平等,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帮助少数民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途径。不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绝对不能消灭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

目前,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现代修正主义以及各民族的反动分子、地方民族主 义分子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总是千方百计地挑起民族关系问题,如提出“反汉”这个反革命口号等,妄图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对于这 种挑拨我国民族关系的阴谋和破坏活动,必须彻底揭露和坚决粉碎。还有少数民族中的民族、宗教上层、剥削阶级,为了他们的阶级利益,挑起民族关系问题,它反 映着人民内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对于这种挑拨民族关系的言论行动,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把它打回去。很明显,现在本来没有所谓民族关系问题,但是他们总 是妄图挑拨起来,这就是问题的来源。他们挑拨民族关系问题,正说明了我们同他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敌我矛盾和阶级矛盾。现在各民族之间,也就是各民族劳动人 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阶级利益相同,民族利益一致。人民内部的问题,比如说工作中的问题、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等,这是性质根本不同的 问题,决不能和前者相提并论,混为一谈。

从历史上来说,民族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民族压迫制度的存在。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挑起民族关系问题,有利 于它统治和压迫各民族人民;被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也极力利用民族的外衣,同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相对抗。现在,剥削阶级为了它们的 阶级利益,仍然企图利用民族的外衣,同我们进行阶级斗争。

党的民族政策也是阶级的政策。民族政策就是要帮助各民族劳动人民取得彻底的解放,帮助各民族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发展繁荣,都是从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我们观察民族问题、进行民族工作,必须注意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联系起来,根据阶级观点来看待问题,根据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否则,就不可能观 察和把握到问题的本质,辨不清问题的是非,甚至会导致敌我不分,迷失方向。只有我们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战线上不断取得阶级斗争的胜利,才能保证牧业区畜 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才能保证牧业区集体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不断巩固和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牧业区基本任务的顺利实现。

还必须充分认识,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民族差别、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还会存在一个很长的时期。我们在民族地区工作,领导少数民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建设,像过去一样,仍然要充分注意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照顾特点,照顾特殊需要,防止忽视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偏向。 五、在牧业区普遍深入进行 社会主义教育

必须在牧业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目前必须抓紧这项工作。社会主义教育,是保证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是巩固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在牧业区,经常地、深入地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同农村一样极其重要。在牧业区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中,要深入进行阶级教育,进行对敌斗争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 和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教育,进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关于牧业区工作和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方针、政策的教育,进行党 的民族政策和无产阶级民族观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途的教育。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密切联系当地实际,通过活的事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通过 社会主义教育,使牧业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地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观点,巩固国防,增强民族团结,推动牧业区畜 牧业生产和其他各项生产建设事业迅速发展;教育牧民正确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关系,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抵制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的 侵蚀,克服小生产者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和旧社会习惯势力的影响,鼓足更大的革命干劲,奋发图强,为进一步巩固集体经济,为稳定、全面、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而努力。

在牧业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时候,要进行党在牧业区的阶级路线的教育。在会议讨论中,内蒙古自治区有的同志提出了如何理解党在牧 业区的阶级路线的问题。现在讲一讲这个问题。牧业区的阶级路线,是根据牧业区的阶级状况规定的。牧业区有两个对立的阶级,即牧主阶级和牧民阶级。牧主阶级 包括封建牧主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牧主。牧民阶级包括贫苦牧民、不富裕牧民和富裕牧民。贫苦牧民、不富裕牧民是牧业区的劳动牧民。牧业区的阶级路线是: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劳动牧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工作中特别要依靠贫苦牧民和其他积极分子。在基层政权和公 社、生产队的管理机构中,必须树立贫苦牧民的领导优势。在牧业区,根据各地的调查,贫苦牧民约占百分之三十几到四十几,不富裕牧民约占百分之三十几,富裕 牧民大约占牧业区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几,牧主占百分之几。依靠劳动牧民,我们的依靠力量就占牧业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富裕牧民虽然自己参加劳动生产, 但是,他们占有的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多,有的还有剥削收入,因此,不能作为依靠的对象。可以团结的力量主要指的是富裕牧民,同时包括拥护党的领导、爱国守 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民族宗教上层和牧主等。牧主阶级是必须消灭的敌对阶级。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消灭这个阶级,但是 我们对牧主是采取赎买政策和争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来消灭这个阶级的。改造就是革命。

在牧业区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中,如何组织阶级队伍,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各省、区要深入调查,根据具体情况仔细研究。


五、加强党对牧业区工作的领导


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牧业区工作的基本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牧业区工作的领导,正确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牧业区工作和畜牧业生产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保证党对牧业区工作和畜牧业生产等方针政策的完全实现。毛主席说:“政策和策 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只有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团结各族人民做好工作,发展生产。

畜牧业生产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的有关牧业区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民族政策,学习牧业区工作四十条,学习畜牧业生产知识,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检查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定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

要切实加强牧业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我们党在牧业区的一切工作,都扎根于党在牧业区的基层组织。党的方针、政策能不能正确贯彻执行,各项任务能不能胜 利完成,关键在于党在牧业区的基层组织能不能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所以,切实加强牧业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关系极大。

第 二,要大力培养牧业区少数民族的共产主义干部。毛主席说:“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 的。”后来主席又一再说:自治地方要建设,就要有自己的干部,要有医生、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以及各方面的人材。没有这样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是不能建设社 会主义的。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共产主义干部,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最根本的工作。

各地都要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相当思想政治水平,懂得政策,又有畜牧业生产知识的干部。特别要注意培养熟悉当地情况,熟悉畜牧业生产,与当地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的当地少数民族干部。

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畜牧兽医、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技术人材和知识分子。同时要注意团结使用牧业区当地原有的兽医等人员,更好地为牧业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以适应牧业区畜牧业生产和牧业区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要不断加强各民族干部之间、党与非党干部之间、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之间的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汉族干部和外来的少数民族干部要更好地团 结本地干部,积极热心地帮助和培养本地干部。本地干部要热情欢迎汉族干部和外来少数民族干部,要积极帮助汉族干部和外来少数民族干部熟悉当地情况,做好工 作。

第三,要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和上层统战政策。

党的民族、宗教和上层统战政策都是阶级政策,都是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总任务服务的,必须正确理解、正确掌握和正确执行。

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其他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对民族、宗教上层的统一战线工作。对民族、宗 教上层的教育、改造工作必须认真进行,要在工作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教育、改造他们。对他们的改造,是根本的改造,是要他们脱胎换骨,如前面说到的改造就是革 命。对民族、宗教上层的错误,应该教育的要教育,应该批评的必须批评,不要迁就。这样做,是对他们的改造所必需的,对他们的进步是有利的。

第四,各民族干部都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在牧业区工作,必须正确贯彻执行 党在牧业区的阶级路线,充分照顾到牧业区的经济特点和民族特点,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认真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时刻注意和防止脱离实际、 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在我们继续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继续高举三面红旗,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鼓足干劲,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 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一定能够把牧业区建设成为:“牲畜发展,人口兴旺,人民团结,民族繁荣”的社会主义的新牧业区。我们的前 途无限光明。




注释

〔1〕 廖鲁言的会议总结,从略。


来源: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