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农村“四清”运动的若干问题(草稿)(节录)
1965.07.11


[注:此文稿广西区党委以桂发(65)154号文件下发。①指玉林、武鸣、苍梧、兴安、融安、靖西等6个县。]


我区在6个县①进行的农村“四清”运动试点已胜利结束。这批试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摸到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区党委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南地区农村“四清”运动试点的基本经验(草案)》,一致认为这个总结是适合我区情况的。为了使工作队加深对这个文件的理解,也为了总结我区农村“四清”运动中的某些具体经验,特再着重提出如下的具体意见。


一、一定要把“四清”运动进行到底


试点证明,这次“四清”运动确实是土地改革以来又一次极为深刻的革命运动。凡是运动搞好的地方,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农村三大革命运动存在的问题,包括一些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重新组织了坚强的阶级队伍,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和社会主义觉悟,打下了生产建设的基础,不论在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产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通过试点,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四清”运动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经济上各个方面的基本建设,是改变农村面貌的根本关键;同时,在目前形势下,“四清”运动又是做好备战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搞好“四清”运动,备战工作才有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们最重大的任务,就是要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队员,更进一步明确“四清”运动的伟大意义,下最大的决心,排除外部、内部可能发生的某些干扰,坚持打歼灭战,以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为纲,三大革命一起抓,把“四清”运动进行到底,务必争取全胜。


二、坚持高标准


四清运动一定要坚持主席提出的六条标准。

有了《二十三条》,有了点上运动的影响,有了面上“四清”的基础,又有了试点的经验,今后的运动,完全有可能搞得更好一些,也可以快一些。在战略部署上,在运动的具体安排上,应当根据新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抓住重点,保证质量,节省时间。但是,在战术上,在一个公社和生产队,在每一件具体工作中,必须扎扎实实,搞好搞透,决不能简单图快,偷工减料。

同试点的时候比较,目前农村的“四清”运动,情况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一般来说,干部自觉革命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的顾虑减少了,今后运动可能开展得更顺利一些。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之下,有些同志可能把搞好运动看得轻而易举,以为“一切都好办”,因而工作不扎实,不深入,不细致,发动群众敷敷衍衍,解决干部问题马马虎虎,抓生产建设松松夸夸。防止这种倾向,是保证运动达到高标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发动群众


放手发动群众,是搞好“四清”运动的根本关键。而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则是“四清”运动最重要的成果。必须把发动群众的工作,贯串到运动的整个过程当中,运动中每一个具体行动都要充分发动群众。发动群众的重点是发动贫下中农,确立贫下中农的阶级优势,组织一支坚强的、有战斗力的阶级队伍。

发动群众一定要深入细致,扎扎实实,要造成革命声势,形成真正的群众运动。既不要简单化,一般化,也不要烦琐哲学,神秘化。既不要冷冷清清,也不要大轰大嗡。

发动群众的基本方法,是从群众的迫切要求出发,从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出发,从群众的既有经验出发,实行个别发动与集体发动相结合,实行思想教育、组织串连和实际斗争锻炼相结合。要适时地运用公社、区、县各级贫下中农代表会议的形式,推动工作。

发动群众的武器是《二十三条》。工作队一进村,就要高举“四清”和依靠贫下中农两面旗帜,召开大会,向群众、干部宣讲《二十三条》。以后还要结合每一段的工作,组织干部、群众有重点地进行学习。

思想发动是发动群众的灵魂。在运动中,一定要把群众的思想觉悟,提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水平上来,提到反和平演变的水平上来,提到党的政策水平上来,真正把资本主义搞臭。这是衡量群众是否真正发动起来的主要标准。

发动群众应力求广泛。要注意发动中间层,落后层,发动干部家属,发动中农,同时还要做好地富子女的工作,真正做到团结95%以上的群众。


四、干部问题


干部的“四不清”问题,必须充分揭露,认真解决。要着重解决两条道路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干部的“四不清”问题,凡是过去已经交待,已经解决了的,一律算数。

对干部实行区别对待。把好的和比较好的干部尽早解放出来,并分别吸收他们参加领导核心。做好区别对待的关键在于充分发动群众,把政策交给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

运动一开始就要“两手抓”:一手抓发动群众,一手抓干部自觉革命。促进干部自觉革命的主要方法是:发动群众,造成革命声势;交待政策,提高认识;进行阶级教育,激发阶级感情;典型带动,典型处理。

“三结合”,要有一个过程,要随着群众的发动和干部的分批解放而逐步实现。

解决干部经济不清问题的方法是,发动群众揭发,教育干部自觉交待,算帐查证。三者结合进行,以发动群众为主。解决干部经济不清问题要同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既要把经济不清问题搞彻底,又要使干部和群众政治思想得到提高。

在定案和处理的时候,强调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照政策办事,合情合理。允许补充交待,允许更正不准确的事实,允许申诉。做到群众满意,干部认为理所当然。

解放干部一定要经过群众,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搞清问题,才能深刻教育干部,才能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觉悟,使群众当家做主,敢于监督干部,才能真正改善干群关系。那种因害怕损伤干部感情而不敢让群众面对面地批评干部的做法,是不对的。对干部的问题,搞过了头固然不好,但搞不彻底,也不能使干部心悦诚服,正确接受教训,认真改正错误。

在解决干部“四不清”问题的基础上,要教育干部正确对待群众运动,教育群众全面看待干部,进一步划清是非界线,做好干群团结的工作。


五、夺权


对领导权确实是由阶级异己分子或蜕化变质分子把持的社或队,要坚决夺权。性质一时难以判断的,可以先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对待。

夺权斗争不要简单化。夺权的过程,是发动群众进行斗争的过程。在夺权斗争中,对不同的对象,要作具体分析,实行区别对待,各个击破,把最坏的人,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在进行夺权斗争中,要向群众进行生动的阶级教育,使他们懂得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懂得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

反革命案件,由公安机关侦察破案,不要在群众大会上追查。


六、登记阶级,对敌斗争


登记阶级,主要是抓“两头”:一是划出依靠力量,一是清理专政对象。

贫下中农的户数,以公社为单位计算,一般的应当占农村总户数的70%左右,以扩大依靠力量。

在登记阶级时,要注意对群众,特别是对青年,进行“三史”教育。

在评审“四类分子”时,要发动群众揭露阶级敌人的各种破坏活动,特别是用和平演变的方式腐蚀干部和群众的罪恶活动,进一步对干部和群众进行反和平演变的教育。对“四类分子”要实行区别对待,分化瓦解;有严重破坏活动的,予以坚决打击;表现好的,可以摘掉帽子;已经摘掉帽子的,如有严重破坏活动,应该重新戴上。


七、领导核心


建立一个好的领导核心,是“四清”运动中一项最重大的战略任务。运动能否搞好,运动成果能否确保,集体经济能否巩固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核心。

新的领导核心一定要过得硬。在公社,要有一个坚强的、团结的党支部委员会。在生产队,要有3—5个领导骨干,其中要有一个能扛得起大旗的人作为中心。在领导核心的周围,有30%左右的社会主义革命积极分子,使领导核心能够通过他们密切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并受到广大群众的监督。这样的领导核心,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

在“四清”运动中培养领导骨干,应当达到以下的几条要求: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办事公道;作风民主;能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一定工作能力。

新的领导核心,应当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来挑选。它的构成应当是新老结合。


八、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不只是运动第二阶段的事,而要贯穿于运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中心是整顿和建设党的支部。“四清”运动的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整党运动。必须深入发动群众,在群众中公布党员“十条标准”,公开讲党课,开门整党,开门建党,以便取得广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和帮助。在确实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党员,争取做到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生产队,建立起党的小组,一般的生产队,也尽可能有党员。

除党支部外,贫协、队委,以及民兵组织、共青团支部也是整顿和建设的重点。同时要整顿好其他各种组织。

对各种组织的骨干人选,要统筹兼顾。要注意把政治上比较强的人配在贫协的领导岗位上。


九、生产建设


“四清”运动一定要落在生产建设上面。“四清”运动要打歼灭战,生产建设也要打歼灭战。“四清”地区不仅精神面貌上要有一个大的飞跃,在生产建设上也要有一个大的飞跃。

自始至终都要一手抓运动,一手抓生产。生产建设,要尽早筹划,尽快动手。

生产建设中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也存在先进和落后、革新和保守的两种思想的斗争。必须充分发动群众,树雄心,立大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社队的生产建设,要有一个具体的规划。既要搞好当前的生产,使当年获得一个较大幅度的增产,又要尽可能进行生产的基本建设,尽可能多搞一些劳动积累,为根本改变面貌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产建设,主要依靠发扬“大寨精神”,自力更生。国家的财政支援也要适当集中使用,优先用到“四清”地区。要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讲究实效,少花钱多办事。


十、文化建设


文化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学习文化,是广大群众,特别是贫下中农青年的迫切要求。文化建设,对实行“四大”民主,树立贫下中农优势,破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影响,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运动中,应积极兴办耕读学校、共产主义夜校、识字班、文化室,占领农村的文化思想阵地。当前特别是要把文化室搞好,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

应当在运动中注意培养,训练一批贫下中农财会人员。

搞好农村的卫生工作。对严重影响农民健康的风俗习惯,如人畜同居等,必须动员教育群众,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改革。


十一、并队


队太小有条件合并的,要合并。抓住“四清”运动的有利时机,解决生产队规模过小的问题,对发展生产,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树立贫下中农优势,建立领导核心,有重要的作用。

并队要群众自愿,但必须积极地做好动员说服工作。

并队中处理经济问题,要贯彻互利政策,努力做到大公平小不争。


十二、总结、验收


“四清”运动结束时,采取群众、干部、工作队三结合的方法,对运动进行一次群众性的总结,让群众和干部对运动进行全面的鉴定验收。通过总结,进一步教育干部和群众,进一步解决运动的遗留问题。工作总团、工作团、分团要派人帮助工作队做好总结、验收工作。


十三、留巩固组


“四清”运动结束以后,农村的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仍然存在。这次“四清”运动,解决了三大革命运动中的一批重大问题,但没有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巩固和发展运动胜利成果的问题。事物总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斗争发展着的。没有发展就没有巩固。“四清”运动的成果只有随着三大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而得到巩固和发展。

这批试点在运动结束后,要以公社为单位留下一个精干的巩固组。


十四、领导方法


整个运动分为“四清”和建设两大阶段。前一大段,以“四清”为主,结合建设,后一大段是前一大段的深入发展,以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搞好运动。在两大阶段中,各个时期的工作,又各有重点,同时结合做好其它工作。这样才能使运动搞得有节奏,有高潮,有生气。

领导干部要坚持蹲点。点面结合,以点为基础。

运动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要不断地检查、排队,发现落后的社队,要加强领导。对于问题较大,有夹生危险的生产队,要及时调整力量,进行补课。

加强调查研究。除了运动本身的问题以外,还要尽可能就农村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做典型调查。


十五、工作队


工作队必须革命化。要敢于彻底革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坚持“三同”,艰苦深入,工作扎实。要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创造性地进行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包办代替。工作从必须是党的优良作风的传播者,处处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在骨干和群众中带出一种好作风来。

工作队要定期进行整训,实行开门整风,严格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严格纪律。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改正缺点。

工作队必须带着运动中的实际问题,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特别是要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学会在多种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在矛盾的两个侧面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善于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相互转化,以便正确地解决矛盾,克服工作中的片面性。


十六、县、区机关“四清”


农村“四清”,要上下结合,县、区、社一起搞。

县、区机关“四清”,应在面上“四清”的基础上进行。有些干部的问题已经搞清了的,运动一开始,就可以实行“三结合”。在运动中,好的和比较好的领导骨干,要尽可能早一点解放出来,以便参加对运动的领导。

县、区机关“四清”,除了检查个人的“四不清”以外,要着重检查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方面的问题。在对干部排队的时候,要看本质,看主流,抓住大是大非的问题,着眼在鼓励干部搞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通过“四清”,要大力精简机构(县级机关和企事业的人员精简1/3,先在“四清”试点的6个县试行),整顿领导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改变干部的精神面貌,实现机关革命化。


十七、今后部署


整个农村“四清”运动,从1965年算起,三年基本搞完。

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搞完“四清”运动,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这样,时间充裕一些,对搞好生产建设,培养提高领导核心,保证运动的高质量、高标准,巩固和发展运动的胜利成果,均有好处。

在铺开的方法上,允许两种方法并存,以区为单位铺开,或者采用“一带一”的办法,都可以。

工作队的组织,地委成立工作总团,县成立工作团,区成立工作分团。以公社为单位组成工作队,按片组织工作组。各级工作团下设的机构不宜多,并且要加强领导。第一批入村前,在总团统一领导下,以工作团为单位集训工作队。集训时间半月左右,8月中旬入村。


十八、面上干部自觉革命


尚未铺开运动的地区,号召干部开展自觉革命,放下“四不清”的包袱,自觉改正错误,特别是要鼓足干劲,振作精神,树立雄心壮志,把面上生产搞好。


来源: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