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中共中央关于半农半读教育工作的指示——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的报告
1965.07.14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务院各部、委党委(党组),军委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总、妇联党组:
中央同意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的报告》,现在发给你们。报告中关于今后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请你们根据具体情况研究执行。
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是努力促进文化革命,逐步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大事情,必须引起全党重视。
农村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的比重很大,抓好半农半读教育工作,对改变我国教育事业面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由教育、劳 动、工业、农业和其他有关部门,与共青团、群众团体通力合作,积极主动地做好这项工作。在工作中,除了要抓好方针、政策和思想工作以外,还应该进一步研究 并妥善解决半农半读学校的学制、课程、教材和师资等重要的实际问题,使这种学校能逐步定型,逐步形成体系。社、队办学,需要开支公益金和记工分的,原则上 应当允许,具体办法请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目前,各地办学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复杂的,要始终注意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地做工作,并且不断总结经验。在大好形势下,要作冷静的促进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站稳脚跟,敢于坚持原则,战胜困难。
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的报告
(一九六五年五月十四日)
中央:
一九六五年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三日,我们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厅、局长,部分专、县的 教育局长、学校领导干部和优秀教师,还有中央农林部门的同志,各中央局宣传部的同志,部分地、县委宣传部长、公社党委书记、大队支部书记,共一百四十人。 这次会议是在各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召开的。会议上学习了党中央、毛主席、少奇同志关于教育工作和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交 流和总结了经验,分析和研究了当前农村教育革命的形势,提出了今后的任务,并就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期间,少奇同志听了汇报,并接见了与会同志, 定一同志向大会作了报告。大家感到上有指示,下有经验,方向更明了,办法更多了,决心更大了,一致认为这是一次促进农村教育革命的会议。
一
一九六四年以来,随着全国工农业生产的全面高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教育战线同各个战线一样,呈现一派大好形势。各地在党委的领导下,高举毛 泽东思想红旗,认真执行中央和少奇同志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从调查研究入手,依靠群众,发扬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精神,冲破旧的条条框 框,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半农半读学校。这种学校,根据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所改进。学生既读书,又劳动, 花钱不多,上学方便,大大提高了贫下中农子女的入学率,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政治思想好,联系群众好,而且具有革命精神,能够实行半农半 教的新型教师。这不仅使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多快好省地普及小学教育和发展中等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取得了初步经 验。
目前,全国耕读小学学生已达一千三百六十多万人。全国学龄儿童的入学率,由一九六三年的百分之五十九增长到百分之七十一。有五百七十多 个县(市)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中一百七十多个县(市)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农业中学学生已达一百一十三万多人,与一九六三年比较,增加了三倍半。 各地还试办了近百所半农半读中等技术学校。随着整个形势的发展,教育战线上还将出现一个大革命大发展的局面。但是,目前全国青壮年还有百分之四十多的文盲 没有扫除,近百分之三十的学龄儿童没有入学,百分之五十的高小毕业生和百分之七十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这些人主要分布在农村,今后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二
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和各地经验,经过学习和讨论,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于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 制度的政治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从当前看,可以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从长远看,可以逐步消灭三个差别,为过渡到共产 主义社会创造条件。从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看,又是培养革命接班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根本措施之一。因此,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本身就是一种阶级 斗争,就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各地反映的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深受广大工人和贫下中农的拥护,认为是“三伏天送扇,三九天送 炭”。普遍赞扬“耕读学校是枝花,香风传遍千万家”。但是,也有一些人对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抱着怀疑、非难或抵制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类学校“不正规”、“质 量低”、“不像样子”、“兔子尾巴长不了”等等。这里有政治立场问题,也有思想认识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就多数人来说,是受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对新生事物缺乏认识。今后除了继续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地开展教育战线上两条道路、两种教育思想的斗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扎扎 实实地把这种学校办好,用事实来说服大家。
(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如何定型和建立体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关系到以毛泽东思想为指 针,逐步建立我国新教育体系的问题。不定型,学校就不能稳定,教育质量就不能提高。不建立体系,就不能满足学生升学深造的合理要求,也不能适应三大革命运 动发展的需要。定型和建立体系,不能强求一律,不能机械搬用全日制学校的一套,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在定型和建立体系的过程中,必 须正确处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目前,着重抓好普及,大力发展耕读小学,先解决贫下中农子女的入学问题,多办一些技术性的农业中学,满足农村迫切需要的各种 技术人才。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和生产的不断发展,提高的工作必须紧紧跟上。不仅要提高耕读小学的教育质量,还要办一些能升学深造的农业中学,相应地发 展中等技术学校以至高等学校。这样,就会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教育体系。定型主要是解决学制、课程、教材以及生产劳动的安排等问题。半农 半读学校的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适应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体现半农半读教育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定下来。 学习年限暂时可以长短并存。课程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学好必要的基础知识。教材可以先由各地区、各业务部门动手编写,满足当前需要;然后,我们会同 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综合各地教材的优点,尽快地编出耕读小学的语文、算术和农业中学、农业中等技术学校的基础课教材。教学、生产劳动和假期,要根 据农忙少学或不学、农闲多学的原则和当地实际情况,妥善地安排。
(三)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必须正确处理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和全日制学 校的关系。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制度,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长远发展方向,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来说,将来要成为我国教育制度的主体。 对初等教育来说,由于我国有一亿一千万儿童要入学,由于我国山地多,偏僻的地方多,要普及初等教育,光靠全日制学校是不够的,还要长期地扩大地办耕读小 学。全日制学校,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但是,这类学校还有不少缺点,仍需大力进行改革,使之更好 地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两类学校还要同时存在,都必须办好。过早地否定全日制学校的作 用,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不利的。两类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应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继续 发扬大寨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勤俭办一切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条长远方针,办教育也要坚持这条方针。耕读小学和农业中学大都 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由群众和师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自垒桌凳、自盖教室创办起来的。创办时要这样,学校有了“家底”以后也应当这样。在强调自力更生 勤俭办学的同时,国家可以根据情况给以必要的补助。今后国家增加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教育事业。耕读小学和农业中学应以民办为主,国 家补助为辅。《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没有明确规定公益金可以用来办学,有些地方已经用了,有的地方不许开支。我们建议,应当允许社、队,根 据实际可能,用记工分和开支一部分公益金解决办学经费。具体办法,请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规定。有些社、队确有困难,可不勉强。也可以酌情收些学费,但不 宜收得过多,对有困难的贫下中农子女,应该减免。“谁上学,谁出钱”的做法要逐步改正。同时,学校要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以利于增加收入,逐步减轻国 家、集体和学生家庭负担。
(五)正确贯彻阶级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半农半读学校,首先应该千方百计地使贫下中农子女入学,所有的 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强烈的阶级感情,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对地、富子女,也应当允许他们入学,通过半农半读可以更好地教育改造他们。地、富家庭和其他剥削 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应该看他本人表现,凡是愿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可以吸收他们当教师。目前,有的地方,不许地富子女入学,不根据地富家庭出身的知 识分子的本人表现,只是根据他们的家庭出身就不让他们当教师,是不符合党的政策的,应当注意纠正和防止。
三
今后农村教育的任务 是: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进一步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学习大寨、学习解放军的革命精神,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大力 普及小学教育,扩大试办农业中学,积极试办半农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用革命的办法解决师资问题,努力促进农村教育革命更健康更深入地发展。具体任务是:
(一)大力普及小学教育。发展耕读小学或耕读班,办好全日制小学,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现在已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目前,全国还有三千万儿童没有入学, 他们大都是生活比较困难的贫下中农子女和深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解决他们的入学问题,要做更艰苦更细致的工作。但我们设想,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在 全国范围内普及小学教育,是可以做到的,要早下决心。具体要求:一是采取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建成一个为贫下中农和广大群众服务的小学教育网;二是百分之 九十以上的学龄儿童都能入学。普及小学教育,一般先要普及四年制的初小教育,然后进一步普及五年制或六年制的完全小学教育。还不能普及初小教育的地方,也 要设法使儿童读书识字,不再产生新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方,主要是做好巩固提高工作。
(二)扩大试办农业中学。 农业中学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的新型学校。它既能解决高小毕业生就近升学的问题,又能为农业生产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后备力量。对 这类学校应该采取扩大试办的方针。由于经验不足,必须是边试办,边巩固,发展一批,巩固一批。农业中学的形式,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多种多样。 一般应以分散走读为主,集中住校为辅。总之,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
(三)积极试办半农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半农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培 养出的学生,在农村更顶事更有用,必须采取积极试办的方针。目前,各地有教育部门或业务部门办的农业、林业、渔业、畜牧、兽医、财会、卫生等类学校,也有 由农、林、牧、渔场办的各类学校。经验证明,凡是由国营或地方农、林、牧、渔场办的学校,或者由有关业务部门密切结合现有农、林、牧、渔场、农业技术推广 站、拖拉机站、农业机具厂、农村医院等单位办的学校,其基地、设备、师资、经费等,都能比较妥善地得到解决。今后要充分运用这些经验,根据需要与可能,进 一步有计划地积极进行试办。专区可以办,县也可以办,农、林、牧、渔场以及规模较大的农技站、农机厂、农村医院等单位,凡是有办学条件的,都可以试办。也 可以试行场校合一制度。至于目前试办多少,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四)进行全日制学校改制的试点工作。农村全日制中学改半农半读,应该选 择全日制中学较多的地区,经过省、市、自治区领导批准,有计划地进行试点。其余的全日制中学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教学改革,把它办好,使之更适合三大 革命运动的要求。全日制的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和一部分师范学校,应该经过试点,分期分批地改为半农半读或半工半读。
(五)用“志愿兵”的办法组 织革命的教师队伍。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革命的教育,要有一批志愿献身于革命事业的教师,他们必须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与工农群众相结 合,积极参加体力劳动。目前教师来源,主要是就地取材,能者为师。有些地方动员一批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边劳动,一边教书。有的全日制学校,抽调了一 些教师予以支援。有的还聘请基层干部、当地技术人员、老农等担任兼课教师或辅导员。这些办法都很好,可以推广。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到第一位, 并且要有计划地举办一些半农半读的师范学校,开办各种训练班,采取业余进修、函授等形式,培养一批革命化的半农半教的新型教师。
(六)抓好业余教育工作。业余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发展,大力办好。首先要集中力量,尽快地扫除基层干部和青年中的文盲。同时,采取各种形式,灵活多样,积极发展初等和中等业余教育,继续提高群众的政治、文化和技术水平。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农村学校占全国学校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农村学生占全国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抓好农村教育工作,不仅对改变整个教育事业面貌起 着决定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全党的重视。为着胜利进行这项工作,我们建议:各级党委要对半工半读 半农半读教育工作加强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委要有一位负责同志主管这项工作,并能定期研究讨论。目前,有些省、市、自治区和县,成立了半工半读半农半读 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对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教育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安排。有些社、队,在党委领导下实行干部、教师、群众三结合的办法,组成教育委员会,管 理所属的学校。我们认为,这些办法各地都可以试行。同时,教育部门还必须与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密切配合,一齐动手。坚决改变过去只依靠教育部门、只依靠少 数人办教育的冷冷清清的局面。
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革命化。大学毛主席著作,在实际工作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反对 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上山下乡,亲自蹲点,总结经验,指导全面。 同时,要接受过去的经验教训,在工作顺利的时候,防止要求过高过急,贪大求全;在工作困难的时候,认清方向,坚持到底。我们相信,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 下,鼓足革命干劲,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不断地取得新的胜利。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转发各地参照执行。
来源: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