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河南省贯彻执行《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规划(修正草案)(节录)
1957.12.29
(1957年12月29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
前言(略)
规划
二、大力提高粮食、棉花、油料和其它农作物的产量
为了争取提前两年到三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关于粮食亩产400斤、500斤、800斤的要求,全省粮食要求在1955年亩产238斤、总产257亿斤的基础上(包括大豆,下同),1962年达到亩产420斤、总产454亿斤;1967年达到亩产580斤、总产625亿斤。黄河以北地区,1962年达到亩产450斤,1967年达到亩产6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1962年达到亩产400斤,1967年达到亩产550斤。淮河以南地区,1962年达到亩产600斤,1967年达到亩产900斤。
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关于棉花亩产40斤、60斤、80斤、100斤的要求,全省棉花播种面积要求在1955年1,215万亩的基础上,1962年增加到1,500万亩,产量(皮棉,下同)要求在1955年亩产28斤、总产3.4亿斤的基础上,1962年达到亩产60斤、总产9亿斤;1967年达到亩产90斤、总产13.5亿斤。
油料。花生:在1955年亩产125斤、总产3.6亿斤的基础上,1962年达到亩产300斤、总产15亿斤,1967年达到亩产500斤、总产25亿斤;芝麻:在1955年亩产46斤、总产2.7亿斤的基础上,1962年达到亩产100斤、总产5亿斤,1967年达到亩产150斤、总产7.5亿斤;油菜籽:在1955年亩产29斤、总产0.26亿斤的基础上,1962年达到亩产100斤、总产0.6亿斤,1967年达到亩产150斤、总产0.9亿斤。木本油料。核桃总产量:要求1962年达到1,500万斤,1967年达到5,690万斤;油茶总产量:要求1962年达到900万斤,1967年达到5,300万斤;乌桕籽总产量:要求1962年达到700万斤,1967年达到1,900万斤;黄楝籽总产量:要求1962年达到350万斤,1967年达到500万斤。
各地都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粮食、棉花的大面积高额丰产。到1962年:粮食每亩产量达到2,000斤的50万亩,每亩产量达到1,000斤以上的600万亩,每亩产量达到800斤以上的600万亩,并且要求有3,000个亩产千斤社,三个亩产千斤县。棉花每亩产量达到150斤以上的40万亩,每亩产量达到100斤的县、市十个。到1967年:粮食每亩产量达到2,000斤的100万亩,每亩产量达到1,000斤以上的2,000万亩,每亩产量达到800斤以上的2,000万亩,并且要求有10000个亩产千斤社,争取全省出现亩产1,500—2,000斤的县三个,十个亩产千斤县。棉花每亩产量达到150斤的100万亩,100斤以上的600万亩,并且要求棉花每试运转产量达到100斤的县、市20个。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油料大面积的高额丰产。
在优先发展粮食、棉花和油料的条件下,各地应当积极发展农业的多种经济,提高烤烟、蔬菜、瓜类、药材、果类以及其他有销路的各种作物的生产。
烤烟。在1955年亩产145斤、总产2亿斤的基础上,1962年达到亩产250斤、总产4亿斤,并且要求亩产达到500斤以上的10万亩。1967年达到亩产350斤、总产5.6亿斤,并且要求亩产达到500斤以上的20万亩。
蔬菜。在1955年亩产2047斤、总产31.5亿斤的基础上,1962年达到亩产4,000斤、总产108亿斤;并且要求亩产达到15,000斤的3万亩,20,000斤的5,000亩。1967年达到亩产5,000斤、总产150亿斤,并且要求亩产达到20,000斤以上的2万亩,30,000斤的1万亩。
瓜类。在1955年亩产1873斤、总产15.6亿斤的基础上,1962年达到亩产2,500斤、总产25亿斤。其中西瓜达到亩产5,000斤、总产10亿斤。1967年达到亩产3,500斤、总产45亿斤。其中西瓜达到亩产6,000斤、总产18亿斤。
果类(苹果、梨、柿子、枣)。在1955年总面积85万亩、总产量4.3亿斤的基础上,1962年总面积达到325万亩、总产量10亿斤。1967年总面积达到600万亩、总产量25亿斤。
怀药(生地、山药、菊花、牛夕)。在1955年1,374万斤的基础上(其中:生地1,130万斤,山药215万斤,菊花8.8万斤,牛夕19.9万斤),1962年达到2,978万斤(其中:生地2,016万斤,山药640万斤,菊花162万斤,牛夕160万斤)。1967年达到3,584万斤(其中:生地2,385万斤,山药817万斤,菊花210万斤,牛夕172万斤)。
农业合作社应当鼓励社员在自留地上种植饲料和蔬菜。城市郊区和工矿区附近的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家的计划,积极地发展蔬菜,充分地保证城市和工矿区的蔬菜供应。
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实现水利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省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还未能根治水旱灾害,今后仍需大力进行。根据以往经验和当前情况,今后水利建设的方针和要求应该是:在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下,以兴修小型工程为主,中型工程为辅,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兴修大型工程;依靠群众,以社办为主,以国家兴办为辅;以蓄为主,以排为辅,上下游兼顾,各种地区密切结合;防旱与除涝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建设与使用并重,使水利建设与当年的农业增产密切结合,把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要求在今后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消灭水灾和旱灾。根据上述方针和要求,今后水利建设任务是;
第一,基本消除各河流10年一遇的内涝和50年一遇的洪水灾害;
第二,要求到1962年全省灌溉面积达到1亿亩至1.1亿亩,基本上实现全省水利化;
第三,要求到1960年将水土流失面积63,000平方公里基本控制起来;
第四,要求在今后10年内结合河道治理,使淮河、洪河、沙河、惠济河、卫河的航运得到改善和提高,发展航运线1,000公里,使内河航运和京汉、陇海铁路连结起来;
第五,积极兴修水力发电站,要求今后五年内修建大中型发电站5处,小型发电站1,000处,发电量达到40,000瓩。结合国家举办的大型水力发电,打下我省农村电气化的基础。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应该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措施:
山区和丘陵区,应该贯彻执行“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坡沟兼治,集中治理”的方针,采取以蓄为主,农、林、牧、水密切结合,一山一坡一沟集中治理和全面利用的办法,逐步实现坡地梯田化,梯田水利化,荒山森林化。要求一次降雨量在200公厘以内时,做到不产生径流,土不下山,水不出川;在特大暴雨的情况下,减轻洪水灾害。同时,要利用各种水源,发展灌溉,消灭普通灾害。在今后五年内水小库达到30,000座,塘、堰、坝达到80万个,鱼鳞坑21亿个,地连埂500万条,水平沟10万公里,沟头防护10万个,挖村塘25万个,修潭坑10万个,打水窖500万个,加上修梯田700万亩、谷坊200万个、植树造林2150万亩和种植牧草等水土保持措施,将山区和五陵区水土流失的面积63,000平方公里基本控制起来。发展水地1,500万亩,保种保苗面积1,000万亩,使山区和丘陵区基本上达到水利化和半水利化。
平原地区,要按水平线修成沟洫网,按等高线修建土埂。在一次降雨量150公厘时,做到就地吸收处理;在一次降雨量200公厘时,做到分割处理;在一次降雨量200公厘以上时,在大范围内做到分配处理。在五年内新打井30万眼,打机井20万眼,到1962年全省水井达到180万眼;利用地上水除了发动群众大量开挖修建小型渠道、塘、作物小水库?拦河闸坝、沟洫网外,国家补助兴办大、中型水利工程,使平原地区的井灌、渠灌面积达到9,000万亩,实现水利化。原有塘、堰、坝保证能力由40天至50天提高到60天至70天。
在平原低洼易涝区,要全面采取改变地形、改种作物和改善耕作制度的“三改”措施,把除涝和兴利结合起来。应该因地制宜大量种植水稻、旱稻、高粱、药玉米等耐水作物;利用高粱、药玉米耐水性强的特点,修建季节性的作物小水库,蓄水灌溉;利用深洼地区种植蒲、苇、藕等,修建常年性的作物小水库,既可蓄水灌溉,又能发展生产。做到一次降雨量200公厘时,水不外流;一次降雨量在200公厘以上时,能够分配处理,不发生径流。
今后除大量兴办小型工程外,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兴办一些大、中型工程,以便解决各河道的较大或特大水旱灾害。为此,在今后十年内拟在黄河、淮河、卫河、唐河、白河等水系上除大力支援三门峡枢纽工程外,修10座大型水库,3处凹地蓄洪,50条大、中河道治理,共约土、石方6亿公方。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还必须注意发展动力机械抽水灌溉。从1958年到1962年再推销水车80万部,动力水车12万部,锅驼机6万部,煤气机9万部;动力机械抽水灌溉面积占水地面积的40%左右。到1967年推广动力水车16万部,锅驼机8万部,煤气机12万部,电动机3万部;动力机械抽水灌溉面积占水地面积的80%左右。
各地要经常做好岁修防汛工作,以便结合群众性的除涝工程与国家兴办的大型防洪、排涝工程,逐年把水灾缩减到最低限度。
……
二十七、除四害
从现在起,到1967年,采取二年试点、五年突击、三年扫尾的办法,在一切可能的地方,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到1962年要求作到每个专区有二至五个“四无县”,每县要有二分之一的“四无农业社”。所有城市作到“三无”和“四无”(城市和林区麻雀可以不消灭)。
结合生产积肥开展经常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经常消除污秽,清理街道,打扫院落,勤洗衣服,常晒被褥,消灭虱子、臭虫、跳蚤等。
……
三十二、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从1956年起按照各地不同的情况,分别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扫除全省1,000万男女青年和壮年中的文盲,争取每个青年和壮年能认识1,500个字,都作到能看报纸、能写信、会记帐。农业合作社应该建立业余文化学校或识字班。
普及小学教育。从1956年起按照各地不同情况,分别在7年内,争取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够入学读书,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办学,除了国家办学以外,提倡农业合作社和群众集体办学,并且允许私人办学。各地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兴办隔日制、半日制、超龄班等小学。农业合作社都应该有一批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以适应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开展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勤俭办社和勤俭持家的原则下,采取多种形式适当地组织各种文娱活动。根据可能的条件,举办业余剧团,建立简单的俱乐部。较大的集镇或乡人委的所在地都应该建立起文化站。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应该在生产休闲时间,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适当地组织社员各种体育活动。
建立县、区、乡广播站,发展农村广播网。从1956年起,按照各地不同情况,分别在今后七年或十年内,健全县、区、乡广播站,使所有的农业合作社都能收听广播。
……
来源: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