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
1958.08.29


(一)近十个月来农业生产高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夏季大丰收和即将取得的秋季更大的丰收,已充分证明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挂帅,是作好一切工作,完成一切任务的根本保证。五亿农民在全民整风和反右派斗争,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总路线宣传教育运动等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政治觉悟愈来愈高。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个人主义或只顾本队、本社、本乡、本县的本位主义,已经大大削弱了;城乡协作,工农业协作,大公无私,互相支援的可歌可颂的共产主义行动,已经大大发展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最可珍贵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基础。为着及时地总结经验,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保证一九五九年夏季和全年全面的更大丰收;为着就农业社的收入如何分配问题和是否建立人民公社问题进行鸣放辩论。今冬明春在农村中进行一次广泛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运动,是必要的。

(二)这个运动的内容应当是,总结和宣传一年来农业生产大丰收的成绩,具体生动地宣传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宣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胜利,总结和宣传从去年冬季以来的农田基本建设、水、肥、土、种、密和田间管理等各项农业增产措施的经验,总结一年来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经验,以及在生产和生活力面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的经验,广泛宣传这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要宣传工业、文教和其他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空前大跃进,宣传丰农足食的规划,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幸福的前景。

在这个运动中,要充分发扬“拔白旗、插红旗”的共产主义风格,以无数大增产的实例,来大讲特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彻底批判一部分富裕农民残存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在人们的思想上继续破除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大立共产主义。并且,引导群众回忆三年来“马鞍形”的历史教训,彻底批判“靠天吃饭”的“条件论”和“照着前人脚印走路”的“习惯论”,大破右倾保守、甘居下游的思想,大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思想,使“观潮派”和“秋后算帐派”不仅在大丰收的事实面前哑口无言,而且在思想上彻底破产。应该把一切“白旗”以至“灰旗”统统拔掉,把红旗普遍插起来,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更加深入人心。

(三)农业社的收入如何合理分配?如何由农业社转为人民公社?是当前农村中人人关心的两大问题。在农村中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时候,应该发动所有的农民,就这两个问题展开鸣放辩论,并且引导农民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今年的农业生产大发展,农业社的收入大增加,社员的个人收入一般也应该略有增加,但是不宜增加过多,主要是增加社的公共积累。公共积累要有一部分用来发展集体的文化、福利事业,但是,首先应该用于农业和社办工业的基本建设,扩大再生产,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社的公共积累,除了用来发展本社的生产事业和福利事业以外,还应该有一部分由县以上的机关统筹举办地方性的和全民性的生产事业和福利事业。应该通过鸣放辩论,发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神,反对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

工农商学兵合一,乡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好的一种组织形式,也将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应该通过鸣放辩论,使广大农民充分了解人民公社比原有的农业社具有更伟大的优越性,自觉自愿地把农业社转为人民公社,并且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神,来解决与转为人民公社有关的各种经济问题,反对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

(四)在广泛宣传大跃进、大丰收、大胜利,群情兴奋,干劲冲天的局面中,结合进行党员团员的整风工作和整社工作,扩大农业社和生产队的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坚持干部种试验田、同社员一起劳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制度,广泛吸收社员参加社务管理,特别是田间作业管理,在办社工作中更加发扬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大大表扬跃进中涌现出来的成批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把其中的优秀人物选拔到各个领导岗位上来,组成一支坚强的社会上义建设的骨干队伍,并且吸收其中的先进部分到党内来,增加党的新鲜血液。至于个别地方,少数乡社,整风反右不彻底,“五气”还没有扫除,则必须认真整顿,对屡教不改和严重右倾保守思想还居于领导地位的,必须坚决撤换,保证全面大跃进。这样做,比孤立地整风整社,更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也更有利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运动的积极作用。

(五)运动自始至终,都应该按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现场会、展览会等等形式,做到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使这个运动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自我教育运动。应该在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解放、觉悟提高、干劲更足的基础上,在一九五八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九五九年农业生产更大跃进特别是夏季更大丰收的增产计划,以及水、肥、土、种、密、工具改良、田间管理各顶增产措施的实施计划,划定出比较长期的包括“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的全面的远景规划。通过这一切,掀起一个比一九五七年冬季以来更大的冬季生产高潮,争取一九五九年夏季更大的丰收,争取一九五九年全年粮、棉、油全面跃进,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来源: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一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