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中共中央转发中央科学小组、科学规划委员会党组关于十二年科学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
1958.10.08


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各党组,人民日报、新华社:


中央同意中央科学小组和科学规划委员会党组关于《十二年科学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望各地区和中央有关各部门,切实动员和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为实现“苦战三年,基本改变我国科学技术面貌,争取提前五年,即在1962年完成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赶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任务而奋斗。关于今后科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各项具体措施,应根据今后工作发展的情况,由中央科学小组作必要的新的安排。

兹将上述报告发给你们。


 中央
1958年10月8日

十二年科学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


中央并主席: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经过反右派斗争和整风运动之后,更受到目前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促进,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各种惊人的成就在极短时期内大量地出现。特别是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和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号召,要求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实现《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地赶上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这是十分庄严的任务。全国科学技术界受到极大的鼓舞,技术革命的形势风起云涌,全国科学技术也正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前进。科委党组根据八大二次会议的精神,检查了十二年科学规划进行的情况,现在将检查结果分五部分报告如下:(1)检查经过;(2)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3)正在进行的17项重点研究工作;(4)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经验;(5)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我们的意见。


(甲)检查经过


这次检查首先由科委32个专业小组按原来规划的57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基础学科的规划进行,取得有关部门的党组同意,经过中央科学小组和科学规划委员会党组联席会议讨论并作出总结。检查工作用了约两个月的时间,检查中一般都贯彻了政治挂帅和群众路线的原则,即有党员负责干部主持,同时有老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工作者参加。方法上一般先务一段虚,解放思想,对过去的工作肯定先进的、正确的,批判落后的、错误的,特别支持青年人革新的倡议。对于原来的规划并积极加以补充和修正。已经跃进的目标,都已吸收在规划之内,使规划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高的水平。

检查的结果一致认为十二年科学规划的方针、方向是正确的,基本上是合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这一个规划大大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科学必须为生产服务,我国科学技术必须“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思想指导下,通过科学规划的制定,使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比较系统地了解了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我国十分薄弱甚至于完全是空白的各种尖端科学技术的内容和发展趋势,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同时,通过规划的制定,不仅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协作,并且促进了生产部门、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促进了科学技术力量的迅速成长。

十二年科学规划执行以来,到现在只不过两年光景,但是到了1957年冬季,随着工农业的大跃进,在农业、冶金等方面已经开始出现了提前实现十二年规划的可能性。1958年3月科委第五次扩大会议上就作了“十二年科学规划有可能提前实现”的估计。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宣布后,排山倒海的技术革命的形势,使我国科学技术以远远超出我们原来预料的,超出任何国家所达到的发展速度前进。

检查中也发现了原来规划有不少缺点:(1)政治挂帅不够,有一部分项目的研究目的不明确,有些为研究而研究的学院式的味道,有些题目是迁就科学家的个人兴趣规定的;(2)当时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科学技术也可以走群众路线,只看到少数专家的力量,没有看重广大群众的力量,也没有看重地方的力量;(3)有些措施不够适当;(4)文件的形式太冗长、复杂。这些缺点,在当时来说,由于经验水平的限制,有些是不可免的。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加以这次的检查,这些缺点已逐步得到改正。


(乙)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总的说来,十二年科学规划可以提前在1962年完成,即提前5年完成。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还可以在1960年完成,即提前7年完成。只有极少数项目,要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才能完成。到1962年,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英美比较,基本上可以赶上,部分的可能超过。如果我们工作得好,还可能提前一些。总之,到1962年时,我国的科学技术,可以赶上世界上科学技术先进国家的水平。

为了保证这一规划的实现,我们打算提出“苦战三年,基本改变我国科学技术面貌,争取提前5年,即在1962年完成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赶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口号,更进一步鼓励全国科学技术界和全国人民的战斗精神。

兹就七个主要方面情况分述如下:


一、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


(1)原子能科学技术。十二年规划大约在1962年完成。到1962年时,主要方面已经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在原子堆方面,1960年完成热元件试验堆①,1962年以前制成潜水艇用动力堆、发电站、增殖堆②和其他的堆,就可以赶上英国。

在高能加速器方面,1962年建成一座120亿电子伏特的质子强聚焦加速器③和一架10—20亿电子伏特的电子直线加速器④,英国1961年才能造成70亿电子伏特的质子加速器。另外我们还预备寻找新的制造加速器的原理,使得粒子能量更高,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

在可控制热核反应方面,1958年开始准备实验条件,并且在1962年做出一定成绩。

关于地区原子能科学机构的发展,准备分批在1961年到1962年建立各省市的原子能科学基地,比原规划提前五年,规模也更大了。

①热元件试验堆:

专门为考验反应堆元件工作性能而设计的一种反应堆。

②增殖堆:

目前一般反应堆的“燃料”主要是铀233,铀235和钚239,任何能量的中子都可引起它们的分裂,而发生链锁反应。但在天然铀中,含量最多的铀238(比铀235多140倍),却不能被一般能量的中子引起分裂。但铀238俘获中子后,最后可以变成钚239。因此,可以作适当安排,使反应堆在工作过程中,由铀238变成钚239(新产生的“燃料”)的数量,比分裂掉的铀235或钚239等的数量还要多,这种反应堆就叫做增殖堆。

③强聚焦加速器:

这是根据最近3——5年提出的强聚焦原理设计的加速器,它的环形磁铁是由很多节磁铁节组成的,磁铁的总重量只到普通的同步加速器的几十分之一,因而有可能建造几百亿电子伏特的加速器。

④直线加速器:

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推动粒子直线前进的一种加速器,是目前很有发展前途的加速器。它不用磁铁,但所用的微波设备是比较复杂的。

(2)无线电电子技术。1962年完成十二年规划,并在实用和生产的技术水平方面赶上美国。在1960年以前制出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所需要的耐热、耐震的超小型电子管和零件,观测人造地球卫星及多路通讯用的成套超高频电子管,各种先进的铁淦氧和陶瓷绝缘介质材料,合成树脂薄膜绝缘材料,还要做出高灵敏度的接收器件——量子放大器①,无线电天文望远镜②和各种航空、气象、测绘雷达。1962年以前要生产出毫米波电子管、超大功率超高频管和完整系列的无线电电子仪器500——700种。

①量子放大器:

这种放大器是借助于原子中电子所处能级的变化(以量子为单位)而达到放大的作用,它能把很微弱的讯号放大。

②无线电天文望远镜:

一般的天文望远镜是通过光学系统来观测天体的,无线电天文望远镜则是一种利用各种星所发出不同的无线电波来进行天体观测的仪器。

(3)半导体技术。1960年完成十二年规划,1962年超过美国。要加速掌握高频率、大功率、高整流效能和高发电效能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技术,广泛开拓半导体技术应用的领域。在1962年半导体晶体管和半导体器件的年产量可达到2——3亿只。

(4)计算技术。1961年完成十二年规划,1962年赶上美国。快速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1958年达到每秒1万次,1959年到1962年达到每秒10万到100百万次。1959年完成利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进行数学文献俄译汉的研究工作。

(5)自动化技术。1962年完成十二年规划,并赶上国际水平。1961年完成三峡水利枢纽水电站的综合自动化。


二、工业科学技术


(1)采选矿和冶金。许多研究项目现在已经完成,其余绝大部分项目在1960年完成,少数项目在1962年前完成。

在采矿方面,水力采煤已在生产中应用,创制了300公尺扬程的煤水泵,以废材胶合和玻璃钢支柱代替原木坑柱的试验效果良好,并计划在1962年前建成一个试验性的地下气化站。采矿技术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末,一般可以达到国际水平。

在选矿方面,重介质选煤①已初步解决,改善金属氧化矿回收率的湿法冶金和选矿联合流程都已经解决。在解决包头、大冶、个旧、攀枝花等多金属共生矿的选矿问题后,我国选矿技术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①重介质选煤:

利用比重大于水的介质(如用磁铁矿粉和水做成的浆)来分离不同粒度的煤。

在金属冶炼方面,高炉利用系数1959年就可达到0.55以下,试验高炉要达到0.3以下,这就远远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发展转炉和电炉混合炼钢法,将使生产效率提高4倍;侧吹碱性转炉①是我国创造的一种特别快的炼钢方法,我国并独创性地研究了酸性顶吹转炉,预计到1962年采用转炉炼钢的钢产量可以占总产量的60%以上。

①侧吹碱性转炉:

是从炉旁吹风、炉衬为碱性的一种转炉。

1958年夏季已创制了72种非镍铬的合金钢,1958年底将达到100种,1960年前要求在品种上满足各部门的需要。年内可完成铁基镍基高温(900℃)合金多种。耐震、超高温(3000℃)的金属陶瓷已经初步成功。1958年8月已全部掌握64种有色金属与稀有金属,今后的任务是研究解决这些元素的用途和更高的提纯问题,解决多金属矿的综合利用问题,以制成具有各种性能的合金和各种精密型材。

(2)动力和机械。将提前在1960年至1962年完成原规划任务,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60年前完成有关全国电气化的一系列工作(如电机、电器、水轮机系列化,中小型电站的典型设计和施工方法,最合理的电网结构和联结方式)。

燃气轮机,在1961年可接近英美水平。轧钢机,1959年内赶上英国,1962年前赶上世界水平。化工机械中的有些高压反应筒,最近已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估计1959年都可以完成。水压机的试验研究工作,1961年以前可以完成。

材料加工、机械加工、金属防腐等技术在1960年到1962年都可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

(3)重化工和石油炼制。绝大部分规划项目可以在1960年前完成,其中部分理论研究项目将在1962年完成。

重化工方面最近大量涌现了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如活性染料、玻璃微量肥料①、七塔法制硫酸、联合制碱等。氮肥,无机酸碱一般已接近或超过国际水平,化学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硼化合物、氟化合物等基础较差,五年内可以赶上国际水平。

①玻璃微量肥料:

将农作物需要的某些微量元素(如镁、硼等)熔在玻璃内,制成玻璃肥料。特点是加一次肥料,肥效可以维持2——3年。

石油炼制方面的很多重大问题将在1960年前解决。如煤炼油工业遍地开花的关键——煤焦油加工问题在1958年可以解决,粉煤和粘结性煤(我国最多)的低温干溜方法在1960年以前可以解决,油页岩的低温干溜及其炉型改进的研究已获得了巨大成果,使有些地方的页岩油的采油率从65%——70%提高到85%以上,超过了美国水平。

(4)水利工程。在1960年到1962年可以完成规划任务。

我国已经创立了许多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治水经验和理论。关于在大规模治水情况下,对水文特性、河流泥沙等问题的研究是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工作。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上,软土和岩石地基处理、轻型坝结构、管柱围堰①、通航建筑物,特别是不用导流直接在水下筑坝及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筑坝等问题,将通过大型水利枢纽的建造,分别于1960年到1962年做出重要的成就。1959年完成减轻塘沽新港回淤的初步方案。

①管柱围堰:

在做主体水工建筑物之前,必须在施工地区的外围先筑临时性的挡水建筑物,将水流截断,存水抽出,以便清理地基,浇筑大坝。这种临时性的挡水建筑,就叫围堰。管柱围堰,是应用长江大桥的管柱施工方法来处理围堰的水下基础。即把管柱打入水下,做成围堰,再在管柱内清理地基,或在管柱间隔上板桩,清理地基。

(5)建筑和硅酸盐。1962年以前可以完成全部规划任务。

在建筑方面我们已经学会了各种复杂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并且设计和施工的速度,已经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在新结构的应用上如预应力混凝土的桥梁、轨枕、高压电杆、压力管道等已经赶上国际水平。城市规划工作,实行了群众路线的方法,大大加快了规划速度。

硅酸盐方面,水泥窑的单位面积产量已超过世界水平,水泥的品种到1960年可以达到世界水平。玻璃纤维的技术我们基本上已掌握,1959年要做出耐600℃高温的玻璃纤维,1960年达到耐1000℃以上的高温。玻璃钢的制造已获得初步成果。

(6)轻工业和纺织。全部提前在1962年前完成,其中大部分将在1960年前完成。在这些项目完成以后,我国的轻工业和纺织科学技术将列居世界前茅。自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甘蔗渣制人造丝浆已试制成功,其质量已达到德国特级人造丝的质量。高效率梳棉机的研究成功,使每小时产量可达10公斤,赶上了美国的水平。毛纺机的50——100倍的牵伸已研究成功,打破了过去认为不可能超过30倍的理论。


三、交通运输和通信广播


(1)交通运输各项任务,可以在1962年前基本完成。

铁道电气化方面,已解决了电流制与电压标准(2万伏)、隧道限界①等几个基本问题。今后将加速实现铁路电气化、内燃化,力争两三年内赶上世界水平。要求1959年完成两种电力机车,1960年设计制造3000马力液压传动内燃机车,1961年制成3000马力自由活塞式燃气轮机车等,都将分别超过法国和英美水平;研究采用世界各国还未能采用的35000伏高压作为电气铁道供电电压标准,1959年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特殊地质所产生的坍方和沉陷,已获得丰富的防治经验。1961年前将铺设1000万根钢筋混凝土轨枕,超过世界上铺设最多的西德(700万根)。焊接长钢轨的研究1960年就可超过英国。

①隧道限界:

指建筑隧道时,隧道内部不能小于规定的最小尺寸。这与国际联运有关。

航运方面,目前已完成了优秀船舶线型的选择,部分船舰性能已接近或超过英美水平。1960年完成万吨级13000马力蒸汽透平远洋干货轮,设计建造18000吨、25000吨、45000吨的超级油轮。1959年完成18000马力的原子能万吨远洋轮的设计。1962年前完成远洋巨型潜水轮船的设计,速度每小时50——60海里。

汽车运输方面,1958年开始研究大工程修建需用的40——60吨自卸载重汽车。1962年前在汽车制造技术和理论上达到世界水平。

(2)通信广播与导航。1960年完成全国四通八达的通信广播网,初步完成主要城市区域长途电话的转接基本自动化。1961年可以试制出1920路微波接力通信①、1920路的载波②设备和1000千瓦广播发射机。1960年左右可试播彩色电视。1962年微波接力通信可以达4000路,载波设备达3000路。1960年解决海底电缆多路通讯的遥远控制、遥远供电、遥远测试的增音站。1962年前建成完备的海航和空航的导航设备,保障航运安全。

①微波接力通信:

微波接力通信是多路通信的一种。使用微波波段,中间设中继站转接,以达到远距离通信的目的(微波是波长为0.01——1公尺的波段)。

②载波:

在无线电传输中,把低频讯号用高频电波带到受讯台去,叫载波。


四、农、林、水产


(1)全国农业生产大跃进,大大发展了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多超过世界上所有别的国家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成就。这些成就是:

小麦亩产达到7320斤;早稻亩产达到36956斤;油菜亩产达到1310斤;人工授精猪受胎率为83.5%(英国只是60%——70%)。制成54—III系兔化猪瘟弱毒疫苗,已广泛应用,比世界各国的这种疫苗都更为安全。以磺胺结合中药治疗马鼻疽,疗效已达90%——95%。以六六六药粉处理麦田土壤,消灭了小麦吸浆虫95%——98%,并同时消灭了多种地下害虫。水田拖拉机、水稻插秧机和电耕犁都已试制成功。在灌溉技术、盐碱地改良、洼地和涝地治理和水土保持等方面也具有世界最高水平。

十二年农业科学规划按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有关增产措施的要求,均可于1959——1960年前完成。

(2)林业科学研究大部分在1960年可以完成规划,少部分在1962年完成,并且在主要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赶上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3)水产科学研究规划,在1962年可以完成。


五、资源考察


(1)地质矿产。一般都可提前于1962年前完成,某些项目要稍迟一点。

在地质理论方面,如矿产分布规律、大地构造、成矿预测、地层古生物及工程、水文地质等我国现有水平并不弱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有些仅次于苏联。

在勘探与普查方法方面,如组织方法、勘探网的布置、工业类型、储量计算与采样方法的研究和利用新技术综合勘探矿体等,都是苏联首创的,而英美因受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尚未有这种工作,也不可能做。我国经过解放后几年来的工作和向苏联学习,目前仅次于苏联,部分工作已达到苏联水平。

在勘探技术方面,如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钻探等工作,一般说来,目前我们已经超过英国,井下电测已经超过苏联和美国水平。但是在部分工作上目前还落后于苏联和美国。在磁测①、放射性测量②及各种类型地震仪器等,还落后于一些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在1962年前赶上世界水平。

①磁测:

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磁性强弱,利用一种能反映磁性强弱的仪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②放射性测量:

根据岩石和矿物的放射性强弱进行测量的方法。

(2)区域考察。热带地区特种生物资源的考察可以在1960年前完成。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地区的综合考察可提前5年于1962年完成,其中新疆部分可于1959年完成。今年将完成对祁连山冰雪资源的考察,并举行第一次人工降水试验。西藏高原和康滇横断山区的综合考察,如条件许可,拟在1960年派出考察队,1964年完成,较原规划提前3年。

(3)海洋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原规划的海洋调查及建立海洋水文台站网,将提前在1960年前完成。目前已建立了55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站。1957年进行了黄海、渤海的同步观测。1958年开始研究海洋资源的开发,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水化学、海潮发电及海洋地质勘探等。


六、医药科学


医药卫生方面的研究规划,绝大部分可以在1962年完成。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在若干方面,已经赶上或超过了国际水平。

中医对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效果显著。血吸虫病到晚期西医无法治疗,而中医用中药和针灸,能消除腹水直至恢复劳动力如常人,而此种晚期病者,约占总发病人数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脊髓灰白质炎(即小儿麻痹),西医也没有好的治法,中医的药物和针灸对早期患者的治愈率在80%以上。对于治疗乙型脑炎、肝炎、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痔瘘等病的经验和针灸、正骨疗法,都有比较有成效的研究。

血吸虫病的锑剂治疗,由原来的20日疗法,缩短为1日疗法,最近更缩短为4小时疗法,已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平。

胸腔手术的治愈率、心脏手术二尖瓣分离术、大面积烧伤治疗、外科骨关节结核的病灶清除疗法等都已赶上或超过国际水平。

主要抗生素均已试制成功。青霉素的发酵用玉蜀黍粉、花生饼粉或棉子饼粉代替培养基中的全部乳糖和葡萄糖,在国际上还是首创。某些重要而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甲、乙12、丙等已试制成功。


七、基础学科


数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地学等基础学科,都可以在1960——1962年完成规划任务。

(1)数学、力学、天文学

微分方程、应用数学和运筹学、化学流体力学、物理力学、射电天文学这些原来空白或薄弱的学科,已经开始进行了工作,建立了基础或得到了充实和发展。数学和力学的研究,要求能够配合和解决科学规划各项任务中所提出的计算、设计和理论问题。天文学授时工作中的标准频率①要在3年内赶上美国当时的水平,1960年制出最新型的原子钟或分子钟②;射电天文学要在1962年超过美国赶上英国。

①授时的标准频率:

旧式授时台只发播几点、几分钟,分与分之间的间隙不再报告。现在根据国际统一的标准,除了发播几点、几分钟之外,再发播分与分之间的标准间隙,称为新型时号(与旧式授时相对),分与分之间的标准间隙,称为标准频率。

②分子钟(或原子钟):

一种分子(或原子)因它本身固定不变的振荡而发射出电磁波的频率非常稳定(误差不到十亿分之一,科学家认为还可降低到百亿分之一,千亿分之一以内)。利用这种不变的频率,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钟,称为分子钟(或原子钟)。

(2)物理学、化学

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开展了工作。低温设备已经可以制备液态氦(绝对温度4度);辐射化学,波谱学等空白学科开始进行了工作。物理学和化学,要求围绕原子能利用和喷气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并且开展其他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在研究条件方面,要在最近期间内赶上世界水平。如等离子区物理①,目前美国、英国所能达到的温度是500万度,我们要在二三年内赶上。又如高压物理目前的国际水平是10万大气压,我们要在明年内即完成10万大气压的设备。

①等离子区物理:

物质在几千度、几万度的高温之下,一部分分子分为原子,而一部分原子分为阳离子和电子。此时这个高温区域内阳离子的正电荷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所以称为等离子区。

现在各国科学家加紧研究等离子区物理的目的,是想获得温度高达几千万度到几亿度的等离子区。因为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可以引起热核反应。

(3)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蛋白质生物化学等学科都开始建立或展开了工作。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应当结合生物资源的调查和利用,农、林、渔、牧等方面丰产经验的总结和新的丰产方法的探求,中国医学(包括药学)经验的总结,原子能在生物方面的运用和防护等任务来进行。

(4)地学

地质学与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包括地震、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地理学等学科都作出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地学的研究,要围绕我国大自然的改造、资源考察、流域开发、自然灾害的预防等任务进行。气象工作要在1960年解决一个季度的天气预报问题,1962年解决一年的天气预报问题。地震预报的工作将开始探索。编制全国百万分之一地形图和国家大地图集的工作可以提前于1962年完成。

以上7项主要方面的研究,一般说来,都可以提前5年或7年完成规划任务。当然,要保证这些任务的实现,还须做巨大的努力,必须鼓足干劲,战胜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坚决走群众路线,加强情报工作,及时总结和交流经验,以保证跃进计划的实现。


(丙)正在进行的17项重点研究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们正在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中有17个重点。这些重点都是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中带有巨大意义的课题。如果重点抓着了,不仅建设中的问题解决了,而且大部分科学技术都带动起来了。这17个重点是:1.原子能,2.人造地球卫星,3.无线电电子学技术和半导体,4.国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5.三峡水利枢纽,6.机械制造和自动化,7.地质矿产,8.可燃矿物的综合利用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9.稀有金属的充分利用和合金钢系统的建立,10.建筑和硅酸盐,11.交通运输,12.农业大面积高额丰产,13.农产品和野生植物的综合利用,14.西北干旱地区的改造,15.海洋的调查和开发,16.中西医合流消灭主要疾病,17.基本理论问题。兹分别简述如下:

(1)原子能

原子能的利用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强大的能源。现在已经看到的是3个方面。目前可以利用的第一是由重原子核的裂变而产生动力,每公斤的铀裂变产生的能量约等于2000吨优质煤产生的能量。第二是轻原子核的聚变,也就是热核反应,现在引起可控制的聚变的高温度和聚变发生以后的控制问题还没有解决,尚待探索研究。这种方式释放出的能量比重原子核的裂变还要大好几倍。第三是原子核内基本粒子①内的潜能,即某种基本粒子转化为另一种基本粒子或者基本粒子转化为射线时发生的能,在理论上这种能是存在着的,一旦解放出来,这个能量比上述两种更加巨大。因此必须建立高能加速器作为研究基本粒子的有力工具,为进一步利用巨大的潜能创造条件。

①基本粒子:

构成物质的到目前为止本身不能再分的粒子叫做基本粒子,现在知道的基本粒子总数至少有22种,如电子、正电子、中微子,质子、反质子、中子和各种轻介子、重介子、超子等。

原子能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科学技术的支持,它向这些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

除去在国防方面的应用外,原子能为动力开辟了广大的远景,现在在国际上已经可以制造原子能发电站、轮船、潜水艇,不久将来可能制造飞机和火箭等。原子能的另一方面的应用是放射性同位素和原子堆与加速器所产生的射线对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它为各门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和方法,创造了新的条件,促进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跃进。例如它对于资源勘探、炼钢、粮食储存、肿瘤治疗、蛋白质的合成等都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放射性物质和射线也将大量增加,因而放射性防护和监督使用以及放射病的预防和治疗就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射线对于生物的作用,特别是射线对于遗传的影响需要大力进行研究。

对于原子能科学技术的研究,也应采取中央与地方并举,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

(2)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将使尖端科学技术加速前进;开辟新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领域,为导弹技术动员后备力量。同时,大型的卫星上天是洲际弹道导弹成功的公开标志,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向高层空间发展不可少的工具。

围绕人造地球卫星的研究,一系列工作将被带动起来。其中包括:高能燃料(包括原子核能)、耐高温合金和精密机械加工的技术的发展、利用能源发电的新技术、无线电电子学、应用数学和电子计算技术等。

人造地球卫星首先成为高空物理研究工作的一个有力工具。掌握稀薄空气层的分布特性;了解宇宙线和可见光、不可见光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了解高空电离层的结构及其形成的规律,从而更可靠地掌握无线电波传输的规律;从外层空间测定地磁的分布特性等科学研究工作,将为高空中生物研究和开展星际航行探索工作的前奏。

实施的步骤:首先发射探空火箭,展开高空物理研究工作,解决遥控和遥测技术和观察中的一系列问题。

(3)无线电电子学技术和半导体

无线电电子学技术已经渗入到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部门,特别是最新的科学技术部门。目前这门科学技术还正在突飞猛进,不断扩展它的应用范围。必须大力发展我国无线电电子学技术,主要任务如下:

(一)建立防御导弹的新防空体系,必须解决自动化情报通信和指挥的无线电电子设备。包括超远程警戒雷达,高速电子计算机,微波多路通信设备,测位、瞄准、远距离控制和导引设备,有色电视设备等组成。

(二)围绕人造地球卫星来发展无线电电子学技术。必须解决物理及生物参数测量,测量数据的存储,数据的高速传发、接收、处理及分析,卫星发射控制和导引,雷达观测,测向、测速,卫星轨道计算以及耐高温元件和耐高温电子管等无线电电子科学技术问题。并以人造地球卫星为基础来形成环球通信转信站和导航信标站。

(三)发展新的可利用的电磁波频带,掌握亳米波、亚毫米波①以及更高频率的电子器件,解决相应的传输方法和这些频带的新运用。

①毫米波、亚毫米波:

波长在1毫米到1厘米之间的电波叫做毫米波,波长在1毫米以下的叫做亚毫米波。

必须以最大力量先行加速发展电真空和电子器件、电子仪器以及无线电元件等有决定意义的基础技术,以保证上述任务的完成。

半导体技术对于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和超小型化有极大的作用。在半导体原料能够供应的条件下,电力工业可以大量使用半导体整流,日光电池及热电器。由于半导体原料锗是稀散元素,硅的提纯很困难,大大地妨碍了这项重要技术的推广。1957年全世界锗的产量不到100吨,硅则更少。我国目前已创造了简易的提锗方法,便于遍地开花,克服了资源分散的困难。硅的提纯,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只要继续改进提炼的技术,解决新的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开拓新的利用途径,我们就能很快地成为世界上生产半导体材料最多、使用半导体器件最广泛的国家。

(4)国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

(略)〔1〕

(5)三峡水利枢纽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主体工程,初期装机容量达1825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1210亿度,送电范围远及上海、四川、河南,将来有可能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合动力系统。在防洪方面,三峡水利枢纽的兴建能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配合其他防洪措施,能解除荆江大堤所受的威胁和洞庭湖及其他广大地区的洪水灾害。在航运方面,基本消除川江险滩急流,增加通过能力,并可降低运输成本8%。

为了保证三峡水利枢纽早日兴工和工程质量,1960年前必须根据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提出大用电户的布置、季节性电能利用方案,确定在全国统一动力系统中三峡电能合理分配和输送范围;研究长江航运发展规模;研究南水北调方案以及对水产的影响等问题。

在水工、地质方面,研究用管柱法修建深水围堰,大坝的装配式结构,高压灌浆,用高压水开挖水下岩石基础,定向爆破开挖岩石,改进低温水泥及利用当地风化砂制混凝土,简化混凝土降温及连续浇筑混凝土的新技术。

在动力、机械方面,就三峡输送的电量和距离考虑,初步估计需用60万伏上下超高压交流或直流输电,这是世界上还刚开始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在1962年前研究解决。必须研究以最先进的理论设计和制造体积小、重量轻的30——60万千瓦以至100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同时通过4只3000吨船舶或2只5000吨船舶的提升设备,2000——2500吨的门式起重机,3.5——5公尺直径的钻机,高效率短臂挖掘机以及研究各种大型高效率施工机械等一系列复杂技术问题。

(6)机械制造和自动化

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的研究是我国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课题。大跃进以来,各个国民经济部门需要的机械装备,特别是重型装备,数量激增;如明年的机床产量要求增长5到6倍,电站设备的产量要求增长10倍,重型机械的产量要求增长7、8倍。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机械研究工作首先要从技术上来保证实现这个增长速度。

重型机械的毛坯生产,按照常规必须有重型的冶炼和锻压车间。但是因为我们的发展速度极大,不可能短期内建成这样多的重型车间,增添这样多的重型装备。必须研究复合工艺,把若干较轻的铸件、锻件、板材和型材用电渣焊接或其他焊接方法拼焊成所需要的大件。必须研究用球墨铸铁、高级铸铁代替大的铸钢件和锻件。研究用混凝土、塑料和其他非金属材料与钢铁材料结合的结构。同时,还应当研究这些结构强度理论和计算方法,改进这些结构的尺寸外形,使设计合理化;并研究采用高强度材料和新的铸、锻、热处理工艺。

在切削加工方面,研究用轻型的设备做重活——例如蚂蚁啃骨头的加工方法,用粗设备做精活,用热轧压加工代替冷加工,用少量的组合机床和简单的专用机床来代替大量的繁复的万能机床。研究程序控制机床,促进万能机床走向自动化,减少辅助时间,简化模具的生产,对航空工业更有特殊意义。

在电机制造方面,加强研究重型电机的内部水冷却、新型绝缘材料、新型磁性材料和导体,减轻重量,加大功率。

机械的研究,还要为冶金工业、动力工业、燃料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等创制适合我国自然条件、技术发展需要的,新型的,简便的,高效率的,大型的各种机械设备。

所有这些研究工作的目的都是促使重型机械制造工业轻装化,促使繁复的设备简易化,使机械工业的生产能力在短期内飞跃发展。

为了大力促进我国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保证国防科学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工业生产的多、快、好、省,必须加强仪器和自动化的研究工作。首先要保证人力控制所不能及的尖端技术和国防科学的需要,使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在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其次要研究生产高度集中部门的自动化,如电站电网控制等的自动化,研究自动化的最大经济效果。同时,要加强综合自动化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和具体技术装备,如自动分析仪器、计算技术装备和应用新技术的仪表等。

(7)地质矿产

由于我国工农业的全面跃进,现在探明的矿产储量,已不能满足工业建设高速度发展的需要。若干矿产储量的地区分布还不够平衡。发展尖端工业所必需的稀有金属及某些缺乏的矿种,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我们必须在今明两年内探明第二个五年工业建设所必需的主要矿产储量。第三个五年所需要的各种矿产储量,也须在1962年基本上探明。冶炼各种特殊钢及发展尖端工业所必须的一切有色、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保证最迟于1959年都能求得一定的储量。

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另外也有大量的炼油煤和远景在数千亿吨的油母页岩。在今明两年可以为年产6000万吨石油,准备好一定的矿产储量,并准备在1967年以前勘探出50亿吨原油储量,超过美国。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应大力加强。

争取三两年内努力改变各省主要矿产的不平衡状况,大力为中南和东南沿海缺煤省份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寻找煤矿资源,并尽可能满足中、小型企业遍地开花对矿产资源的要求。对发展硅酸盐工业所需的原料,如石英、铝矾土、云母、水晶、石棉等,应在1962年以前加强普查工作,并尽可能地根据工业要求,求得足够的储量。

为完成上述任务,须进行以下工作:

(一)统一规划,开展综合性地质研究工作。第一,结合普查勘探,开展区域地质测量,并在全国范围内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给成矿规律研究打下基础。第二,开展全国及各地区的成矿规律研究,特别着重富矿分布规律,编制不同比例尺的矿产预测图,提出找矿方向,作为探寻隐伏矿体,解决矿产不平衡及缺门矿种的科学依据。第三,开展浅海及沿岸成矿规律的研究,对浅海海底石油及沿岸稀有元素砂矿的研究工作应特别注意。第四,加强地质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地壳物理、地球化学等。第五,扩大新技术在地质科学工作上的应用,如同位素、航空地质测量等,尽快地使野外室内装备和工作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在探矿技术上广泛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水化学方法,勘探各种矿产,寻找隐伏矿体;研究利用各种自动化勘探机械,采用各种新技术,如超声波钻探方法,提高精确度,特别应搞清稀有金属的物质成分;按矿床类型,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勘探方法,提高地质勘探经济效果。

(三)加强水文及工程地质的研究工作。在水文地质方面应着重干旱区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地质、水化学及地下水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工程地质方面,应着重重要坝基工程地质,黄土区和溶洞的工程地质、土质土力学及岩石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此外,还应完成全国水文及工程地质调查,编制全国及各地区不同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

(四)加强地质部门的加工试验工作和采冶部门的选冶试验工作。

(8)可燃矿物的综合利用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我国可燃矿物(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固体或液体矿物)资源丰富,分布普遍,应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利用。

我国煤炭估计藏量为1万亿到15000亿吨,可采的储量在1958年底将达到3亿吨。天然石油储量预计1962年勘探出16亿吨,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原油储量可以赶上美国。天然气就四川一地大致的估计,储量为500——600亿立方公尺。油母页岩储量很大,仅河北一省估计就有几百亿吨。

目前这些燃料除了在冶金、化工、煤炼油等方面综合利用了一部分外,绝大部分是停留在低级形式的直接燃烧,不仅热效率低,还把大量宝贵的油品和化工原料烧掉了。在煤炭综合利用方面应注意研究将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煤炼油工业、动力燃料、工业燃料、民用燃料等方面密切结合起来。

石油化学工业还很薄弱,今后必须大力进行研究。增加石油品种,提高产量,改进质量,大量发展石油化学产品,使我国有机合成工业能有相当一部分建筑在石油工业基础上。

天然气除了供燃烧及制炭黑以外,还应该综合利用气体中的碳氢化合物合成液体燃料和化工产品。这方面的工作刚刚开始研究,今后必须加强。

油母页岩炼油的技术,我国水平较高。世界各国都用富页岩炼油,我国还可以用贫页岩(含油率平均6%左右)炼油,成本也低,并且已提取出硫氨和锗,还准备回收酚和吡啶①。页岩渣粉碎后与石灰混合制造200号以上水泥,即将普遍采用。

①吡啶:

一种有机溶剂,可作为染料,药物的原料。

可燃矿物的综合利用可以制造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涂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能,如绝缘、耐腐蚀、耐高热、耐油、易塑和强度大等等。在一般工业方面,使用塑料做成的高级绝缘材料可以使电机电器的体积缩小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大量节约铜和矽钢,并延长寿命,使高容量发电机(100万千瓦)成为可能。塑料可以做耐磨的机械零件和玻璃钢等。耐油的合成橡胶可以做输油管。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的许多构件都可以用塑料做成。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例如,制造火箭、导弹、人造卫星需要含氟塑料、有机硅油①、环氧树脂②以及能耐500℃以上高温及零下183℃低温的增强塑料等等。原子能、航空工业、电子工业和自动化技术也都需要具有独特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还可以为社会提供众多的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有机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

①有机硅油:

在工作温度差别很大时,粘度变化很小的一种润滑油。它的绝缘性很好。

②环氧树脂:

粘结力强,电绝缘性、耐水、耐热、耐寒、耐腐蚀等性能都很好,硬化时体积变化很小,因此是一种优良的粘结剂。另外,环氧树脂塑料硬度大,不变型而且容易加工。

(9)稀有金属的充分利用和合金钢系统的建立

我国稀有金属很多,有些藏量也很丰富,例如,独居石(钍矿、稀土矿),从东北海城直到海南岛的沿海一带、湖南、云南各地都有。新疆的锂云母及铁锂云母都含有铷、铯,其中含铷0.4%——1.1%,铯榴石中含铯也很高,达25%——28%,这是世界特有的资源。

江西、湖南、广东、四川等许多省都有绿柱石(铍矿)。所有的铅、锌矿中都有铟和铊,生产1万吨金属锌就可以同时生产100——200吨铟。所有的铝矾土中都有镓,山东、河南、贵州、湖南及西北各省都有大量的铝矾土,其中含镓平均0.005%。

现在稀有金属的提炼方法已全部掌握,今年年底和明年各种稀有金属的中间工厂或大型工厂将相继建立,大量的稀有金属就将生产。但是,对稀有金属的用途还缺乏很好的了解,因为不久前我国稀有金属产量很小,甚至没有。这个问题,国外也没有完全解决。应该广泛研究稀有金属的用途,加强对稀有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把我国能大量生产的某些稀有金属广泛地用于冶炼各种合金钢及配制各种合金,以便从根本上改善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适应各种特殊条件的性能。因此必须迅速建立以某些稀有元素为基础的合金钢系统及特殊合金系统,扩大我国合金钢及特殊合金的品种。对已经用于尖端工业的某些稀有金属,则应提高其纯度,进一步采用新的工艺,使能更加适应尖端工业的要求。

(10)建筑和硅酸盐

建筑是国家基本建设的关键部门之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筑安装工作量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62%。因此,加快建筑速度,提高质量和降低造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为此,必须研究高效能的材料、轻质材料和耐高温的胶结材料,两三年内做到充分利用各种工业废料(如矿渣等),并贯彻就地取材原则。大力发展预应力结构,因为预应力结构比普通钢筋混凝土可以节约钢材三分之二,降低成本10%——40%,提高质量、减轻结构重量、代替部分金属结构。同时还要研究其他新型结构形式,加强结构理论的研究工作,在三五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研究解决我国地基基础(如黄土、软土等)和其他重要的自然条件,保证工程质量,合理地降低造价。

为了加速我国建筑工业化,必须研究施工机械化、工厂化和设计标准化中的问题。对群众性的改良工具、技术改革等,应加以研究总结。

迅速地大力开展农村规划和建设的研究工作,由建工、农业、卫生等有关部门组织研究力量,总结群众经验,依靠群众,研究解决农村居住问题,要求在农村规划中预见农村人民公社发展的方向。对于乡村的工业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福利、交通、道路要全面地合理安排。并要因地制宜地提出若干适用、卫生、安全、经济、美观的标准设计。

结合工业发展,研究现有大城市的卫星城市和中小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问题。

硅酸盐工业制品包括玻璃、玻璃钢、玻璃纤维、水泥、水泥制品、陶瓷、耐火材料等,最新的也是最重要的是玻璃钢和玻璃纤维。玻璃钢同一般钢的强度相近,重量只是钢的四分之一左右,并且绝缘性高,在国防上有大用处。玻璃钢做的登陆艇及扫雷艇,可加速航行速度,不易被海水浸蚀。玻璃钢也可以广泛地使用在机械、化工、建筑等工业上。玻璃钢还可以代替木材,可做矿井中的坑木和支架。用玻璃钢代替钢铁做的火车车厢和船舶可以增加自重量的三分之二的载重量。玻璃纤维具有耐高温、机械强度大、化学稳定性大和绝缘性高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各项工业,例如用玻璃纤维做电机的绝缘材料,可以使电机体积缩小三分之一,节省巨量的矽钢片等贵重材料。玻璃除日用玻璃外,还需要对特种玻璃和光学玻璃进行研究。

快硬水泥、防γ射线水泥、无熟料水泥及高标号水泥也非常重要。快硬水泥可以加快混凝土的硬结,缩短工期六七倍,我国已有这种产品,应继续研究改进。

耐火材料是冶金工业、硅酸盐工业的重要的材料,应该扩大高铝与碱性耐火材料的品种,提高铝镁砖、矽砖,电铸莫来石砖①的质量。研究熔化纺织玻璃纤维用的钼铑合金坩埚的代用品。

①电铸莫来石砖:

莫来石是含二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矿物,利用电炉熔铸成砖,是供玻璃熔窑、炼钢炉等用的耐腐蚀的高级耐火材料。

我国陶瓷有悠久历史。现在除日用瓷外,已新制出各种机械,如管道、水泵、鼓风机、离心机、蒸煮罐、蒸镏塔等产品。根据陶瓷的特性,研究以陶瓷代钢铁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措施,高度发扬我们“瓷之国”的崇高荣誉。

(11)交通运输

我国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事业的大跃进,要求在最短期内建成具有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运输网。

在铁路方面,今后新线建设规模之大,客货运量之多,运输密度之高,各种技术问题的复杂,将超过世界各国。大量的新建铁路要通过许多高山、巨川、沙漠、泥沼、坍方、溶洞、黄土陷穴等地质复杂的地带。要加快铁路建设速度,必需解决快速修建大桥、长隧道的技术问题。除了进一步发展世界最先进的管柱沉桩的技术,缩短建桥工期(一座大桥不超过一年半)以外,要在两三年内创造世界最高的隧道掘进纪录,达到每一进口每月500公尺以上。沙漠、泥沼、坍方的处理,已取得了重要经验,应进一步作理论研究。在溶洞地带筑路的技术问题需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为了加速新线勘测设计,除了进一步推广和改进航测、地球物理探测以外,应迅速采用电子计算技术来解决选线、牵引力计算等问题。

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首要关键是发展重量大、速度高的列车,为此就需要强大的牵引动力,自重轻、容量大、结构坚实的车辆以及灵敏精确的控制设备。除了迅速试制和成批生产新型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包括燃气轮机车)以外,必须立即着手原子能机车的研究。在一两年内试制出高速度、低重心、薄壳结构和设有温度自动调节器的客车。为了满足长大快速列车的控制需要,应迅速完成电空制动①与电磁制动的试制和推广。在1962年前,旅客列车最高速度要达到每小时200公里,货物列车在牵引4000——6000吨的条件下,速度每小时达到120——140公里。除了广泛发展自动闭塞、集中调度以外,要在1962年以前,采用电子计算技术来自动远程控制列车运行、列车编组和无人操纵的列车,并采用微波通讯和电视等新技术。

①电空制动:

火车是利用压缩空气的力量来制动的。过去控制压缩空气要用手搬动阀门,而电空制动则是由揿动电钮用电来操纵阀门,因此比之用手搬动来得快而准确。

我国有优越的河海航运条件。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效能,目前正在试造远洋、沿海及内河现代化船舶。在1960年以前,轮船速度将达到世界水平,远洋轮每小时16——20海里,长江轮船24——30公里。1959年还将建成长江下游水翼船,载客66人,速度每小时60——70海里。轮船动力,远洋以蒸汽透平与低速增压柴油机并用,沿海及内河轮船实行内燃化。在航道方面,我国现正开发南北大运河,1962年前开发京广运河、松辽运河,引汉济黄,结合农田水利渠道,使全国水运网四通八达。

在公路方面,我国现在正发展黑色路面、混凝土路面和块石路面的筑路技术。提高公路行车速度,在中、高级路面的公路上每小时达到80公里以上。大力发展汽车拖挂运输,使汽车运输列车化。同时发展适合我国农村、边疆和热带地区的汽车,并研究国产汽车材料的结构性能。

民用航空是最快速、最灵活的交通工具,在1962年前设计一种较苏联伊尔—18型喷气螺旋桨客机耗油量低、航速高的新型客机,设计适合我国广大农村需要的多种用途的小型飞机。自动控制避免撞山设备,将于1959年试装出来,这将是航空界的创举。

最后,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综合利用,在全国范围各经济协作区以至各省、市都应加强研究和规划。

(12)农业大面积的高额丰产

农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农业大面积高额丰产,二三年内要求在更多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

我国农民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已创造了许多农作物高额丰产的“卫星”,这就证明了中国农业科学水平是很高的。但是我国的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和农业科学工作者,却没有系统地总结农民所创造的这些先进经验,创造出中国的先进的农业科学理论,科学研究工作远远落后于劳动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因此,农业科学研究机关除在自己的试验田创造“卫星”和帮助农业社建立研究工作外,更重要的任务是系统地总结农民高额丰产经验。这对我国和全人类将是一项重大的贡献。总结方法,应当组织农业科学有关人员同农民一起劳动,共同创造“卫星”,从头到尾地熟悉农作物生长的全部过程,系统地观察和记录,掌握丰富的科学资料,然后才能作出科学的总结。像过去那样只是收割前后访问一下,缺乏系统的资料和周密的分析是不行的。同时还应当鼓励全国五亿农民开展农业科学研究,以农业社为基础,建立全国农业科学研究网。这是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方面的多快好省和群众路线。

根据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上述方针提出以下的重大研究项目。

1.研究高产、节约用水的灌溉技术,研究大规模水利建设、灌溉与土壤变化的关系,系统地总结在不同的土壤上和对不同的作物的灌溉经验。

2.创造新的化学肥料;研究氮、磷、钾各种肥料的需要比例;研究有机肥料(绿肥及各种厩肥)和无机肥料混合使用的作用;创制更多、更好的细菌肥料、抗生素、微量元素,并研究它们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分层分期施肥的规律。

3.研究深耕的作用和土壤熟化的方法;研究盐碱、涝洼地的改造和瘠薄低产地的改良;二三年内完成我国土壤普查;建立中国的土壤科学。

4.选育高产、抗病虫和抗倒伏的优良品种,二年内拿出300个水稻良种、200个小麦良种、50个棉花良种和70个油料良种。

5.研究各种主要农作物在不同的水、肥、土、种的条件下密植的程度和方式;系统总结出农作物密植后一套田间管理的措施;创造性地运用中国农业遗产和吸收外国经验,创造中国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科学。

6.研究农业耕作的机械化和电气化,一二年内制定机械化方案,特别是水田地区、丘陵山地的机械化方案;创造深耕50——100公分的深耕犁、电耕犁、水稻收割机和高效力的防治病虫机械。

7.创造高效率的合成农药;广泛利用野生药物;研究综合防治病虫的方法。

8.选育优良种畜;研究加速增产肉、毛、乳、蛋和生畜达到四全(全配、全怀、全产、全活)的方法。

9.中西兽医合流,创造消灭畜禽主要疫病的防治方法(猪喘气病、仔猪病、口蹄疫、马鼻疽、牛结核等等)。

10.研究同位素、超声波、电波及各种射线、刺激素、除莠剂在农业上的利用。

(13)农产品和野生植物的综合利用

农产品和野生植物有很大用途。含淀粉的可以酿酒制糖,含脂肪的可以榨油,含纤维的可以织布、造纸、做人造纤维,含单宁的可以做鞣料;有的还可以做糠醛、染料等许多有用的化工产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涂料、药物等。畜牧业产品也有许多种用途。

粮食丰产,除吃外,还必须寻找综合利用的途径,利用粮食做饲料,发展畜牧业增殖牛羊,可以多供给肉类、乳品和皮毛等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粮食还可以制造酒精。酒精和油脂可用作化工原料和液体燃料。砻糠经干馏后,可得到甲醇、醋酸、糠醛、高级酚油等许多贵重化工产品。草秆可以制造人造纤维和造纸。

农业的副产品,同样有很大用处。如甘蔗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蔗渣、废蜜等,全部加以利用,可以生产60——70种以上的产品。以1亩地甘蔗,按综合利用生产糠醛、纸浆、食用酵母、蔗腊、酒精、鸟头酸①等7、8种产品,就超过主产品糖的价值34%。

①鸟头酸:人造橡胶的一种原料。

野生植物,如野生橡子,我国各地山区产量都很丰富,估计全国约460万吨,如利用一半做酒精可以年产60万吨,等于1957年酒精产量10倍,还可以提炼5万吨单宁等产品。许多农产品和野生植物还可以用作药材和香料的原料。过去我们对农产品和野生植物的综合利用已经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从充分综合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来看,仍有待各方面,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作更大的努力。野生变家生,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

(14)西北干旱地区的改造

西北干旱地区大体可分为黄土干旱地区和沙漠、草原地区。黄土干旱地区的总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需要进行水土保持,截至今年止已完成40余万平方公里。沙漠、草原地区包括陕西北部、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新疆等地,面积约200余万平方公里。这个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工矿区之一,农牧业的前途也很大。因此,改造这个地区的气候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意义。这个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最近刚刚开始,甘肃民勤县等地群众已经创造了一些较好的固沙经验。

今后我们一方面应继续进行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一方面应该开始以解决半荒漠地带、草原地带的防沙、固沙和改造利用沙漠等问题为中心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

研究解决西北干旱问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1.研究引洮工程问题。引洮可灌溉陇中、陇东1500万亩土地。

2.研究修建大柳树水坝。水坝建成后,可容水300亿立方,发电205万千瓦。水位高达1400公尺。可增加耕地2500万亩。灌溉地区包括:宁夏同心、盐池,陕西三边、榆林,甘肃环县、庆阳一带。并可在洪水期蓄水引灌巴音淖尔、腾格里和伊克昭盟南部沙漠地区,变沙漠为牧场、良田,并对改变陕北、陇东、内蒙古、宁夏地区的气候和干旱面貌有极大意义。

3.研究利用祁连山及天山等冰雪资源。按现有资料估计,祁连山常年冰雪面积为6000平方公里,厚度从几十公尺到200公尺不等。估计把这些冰雪全部融化成水,可灌溉生荒地3000万亩达10年之久。与此同时,必须研究增加高山冰雪储量,今年8月准备在酒泉附近祁连山边上举行小型人工降水试验。

4.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寻找水源,研究解决水的蒸发、渗漏问题。

5.研究恢复植被,造护田林网,在不同地区分别用飞机播种梭梭树、沙蒿、草木樨等。草原地带和局部森林地带应加强森林和草原的保护和抚育更新。

6.研究引通天河、嘉陵江的水灌溉西北地区的问题。

(15)海洋的调查和开发

我国海洋辽阔,资源丰富,据初步估计,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水产年产量可能达到2000万到30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海盐年产4000万吨,另有1000万吨的副产品。海水中含有40多种化学元素,现在已提取的有钾镁混合肥料和溴素、硼、氯化镁、氯化钾等化学制品,到1962年将提取30种以上,其中包括几吨铀、锶等稀有元素。对于海底的油田和其他矿产至今尚未进行勘探。目前我国的海洋科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为迅速开展对海洋的普查,有重点地开发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水,今后应着手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进行全国海洋普查,建立沿海水文气象台站网,开展系统的、全面的调查研究,编制海洋图表及水文气象调查报告,争取1960年开始海洋水文气象预报,以保障沿海农业、渔业生产和航运的安全。

2.系统地搜集我国海洋动、植物资料,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3.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提取稀有元素。

4.研究浅海及沿岸的矿藏分布规律,探测及开发海底石油及其他矿藏。

5.利用潮汐发电,使渔村、岛屿电气化。

6.为发展远洋渔业、航运,应着手准备开展远洋综合调查,拟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做好准备工作,如条件具备,争取1963年把五星红旗插到南极去。

(16)中西医合流,消灭主要疾病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逐步创造的向疾病作斗争的武器,有学理和经验。近三四年来由于党的中医政策的鼓舞,祖国医学得到重视,许多西医难以治疗的疾病,用中医方法治疗常见奇效。我国具有这份丰富遗产,必须认真继承和发扬它。西医是近百年来传入我国,已被我国人民所掌握运用了多年的保健工具,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两种医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保障人民健康,都是必需的。只有中西医药并举,才能满足人民需要,也才能提高我国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大放异彩。它主要的方向和目标是:

第一,限期消灭我国主要疾病。在全民性的除四害讲卫生运动的基础上,3年内要达到基本消灭5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等),5年内基本消灭或控制流行危害最大的10余种传染病与地方病(流行性感冒、痢疾、梅毒、沙眼、大骨节病等)。

第二,积极防治工业中的职业病(如各种金属和化学中毒、机械性外伤、烧伤、放射伤病、砂肺等),5年内必须找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第三,对人民健康威胁极大的恶性肿瘤、心脏血管疾病等,5年内应找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第四,为了实现上述方向和目标,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大力组织中西医进行相互学习和合作研究。首先是西医学习中医,利用各种形式(如脱产、在职学习和带徒弟方式)将中医学术继承下来。3年内使广大的西医,特别是青年西医能掌握和运用中医学;广大中医除提高本行业务外,青年中医也应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使中西医学术从交流逐步到合流。

2.在西医学习中医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各地已发现的中医各科良好疗效,一方面加以普遍推广,一方面研究其科学基础。如针灸既简便、又经济,效果迅速,在3年内须得到科学的阐明。对其他中医各科的疗效要求在5年内作出100种病的科学说明。

3.总结群众除四害、讲卫生和防治各种疾病的丰富经验,及时评比和推广。

4.抗生素和药物是消灭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在5年内必须生产出适合我国人民需要的抗生素(现在国际上已经生产和应用20余种,我国到1962年拟生产16种),还须继续寻找抗肿瘤、抗病毒等更有高效的新抗生素。西药生产从现在的200种到1960年要达到400种以上。1959年完成全国植物药的普查工作,其中包括常用中药,总结各地药农栽培和挖采经验,提高其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动物药的繁殖和加工,也须总结研究。

5.把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新成就(如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技术、放射生物学等)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上,创造新仪器和新技术来研究人体的活动规律和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如人工心肺、人工肾脏、复活术、肢体再植、长寿等),使医学得到更高的发展。

(17)基本理论的研究

上述16项重点研究任务中,都包含着一系列的为解决这些任务所必需进行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围绕着解决国家建设的重大实际任务来进行基本理论的研究,就使基本理论的研究目的性更加明确,同其他方面的研究联系得更加紧密,从而获得最大的推动力和迅速的发展。

实践是理论的泉源。对于我国人民群众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重大创造和实践经验,对于为解决国家建设任务而进行的各项研究工作中积累起来的资料和经验,进行总结,就能大大推动基本理论的发展。

同时,现代科学发展到当前阶段,还提出了一系列根本的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的提出,或者将动摇某些科学部门现有的基本概念,提出一些崭新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使这些科学部门的发展跃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或者将开拓一些科学上未曾接触过的处女地,创立一些新的科学部门,或者提出一套崭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这些理论问题多数是和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着的,有一些虽然暂时同国家建设任务还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些根本问题的解决能使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大大深入一步,从而为生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和前景。对于后一类的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必须给予重视。

总之,为了顺利地解决已经提出的重大的国家建设任务,为了在这些任务解决之后接着提出新的任务,都必须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随着我们迅速掌握外国现有的科学成就,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加强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日益显示出来。

各门基础学科已都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根本理论问题。例如:数学中的偏微分方程理论、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理论;力学中的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燃烧和爆炸理论;物理学中的原子核结构、等离子区的研究;天文学中的天体射电及其传播的研究;化学中的催化理论、酶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的研究;生物学中的遗传及其变异的研究;生理学中的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地学中的高空大气物理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项目。各门科学中基本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现在研究得还不够,需要另行专门讨论。


(丁)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经验


我国有计划地发展科学事业的时间还短,经验还没有很好地总结,但有一些基本经验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眉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正在形成中。过去几年中已有些人在议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问题。如有些人主张从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出发,不主张从生产出发;有些人主张先发展“基础”(即一般的工业技术和基础理论),然后才发展“尖端”科学(如原子能、导弹等);有些人主张先要仿效然后才能研究独创。总之,有些人强调理论,忽视实际;也有些人强调实际,轻视理论。有些人强调今天,忽视明天;也有些人强调明天,忽视今天。有些人只看到重点,忽视一般;有些人只着重一般,忽视重点。所有这些争论,许多人过去都是以外国经验为根据的。经过几年来的实践,特别是经过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从科学技术空前未有的大跃进的实践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们已经有了一些重要经验,概括起来是:1.解放思想、破除迷信,2.从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出发,3.全面规划,4.群众路线。而最根本的保证,则是党对于科学技术的领导。

毛主席关于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的启示,对于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有无可比拟的巨大意义,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近百年来受到殖民主义和国内腐朽势力的侵袭,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停顿了。对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的科学技术,许多人很容易产生神秘的感觉,因而也就很容易发生“怕教授”的心理,而资产阶级的学者专家们更故弄玄虚,把“学术”垄断起来,显示得高不可攀。经过反右和整风运动的结果,一部分恶劣的“学者”的真相被揭露了。特别是工农业生产上的大跃进,出现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亩产几千、几万斤的事实和工业交通方面、尖端科学技术方面许许多多过去不敢设想的事实,使中外许多教科书中的论断都被推翻了。过去认为中国人不能做的事情现在做了,而且做出成绩了,过去认为只有大科学家才能做的事情,现在普通工人、农民、青年做了,而且做得很好。科学技术的神秘观念基本上被打破了。人们开始普遍地认识到:自然科学主要是人们生产斗争的总结。人们既然天天都在作生产斗争,在掌握科学技术问题上,就不应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外国已有的科学技术,凡是我们需要的,当然可以迎头赶上。外国没有的,只要我们需要,也完全可以独创。现在看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获得的成就,虽然已经不少,但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本领还是很差的。人类真正可以自由创造的伟大时代,是社会主义时代和共产主义时代。这个时代现在才刚刚开始。只要不再受资产阶级思想的束缚,不迷信,不自卑,敢想敢做,我们就可以干出无数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来。因此,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应当是自力更生。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应当争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并注意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成果。搞科学研究可以比经济建设更大胆一些。一项研究工作即使失败了,经济上的损失很小,如果成功了,作用就很大。而且科学试验的失败,往往是以后成功的条件,不应当在这方面有所顾虑。

其次,发展科学技术应当从发展生产、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出发,要用“任务”来带动“学科”。例如,农业科学方面应当从提高产量出发,来带动土壤学、植物生理、植物保护、水利灌溉、植物栽培等学科。自然科学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一方面是进步现象,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相反的作用,使某些科学家在狭窄的科学领域中孤立地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很容易把这些科学家引向脱离实际的道路。客观的事物是复杂的,不综合地进行研究,就不可能全面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综合研究和分科研究应当结合起来,在综合研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分科研究的作用。研究任务明确了,有关各门学科就有了战斗的目标,大家才容易鼓足劲头,使工作做到多、快、好、省。两年多来,新技术和结合生产的学科发展最快,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还须看到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一般地说,是先行的工作。技术政策的抉择,生产计划的制定,往往要以这些先行工作的成果为依据。因此,除了从当前生产发展迫切需要中提出的研究任务应当优先进行以外,某些从生产的观点看来似乎并不十分迫切但能为生产发展开辟新途径的研究工作必须及早进行。对于科学研究工作应当看得更远一点,活动范围应当更宽一些,以便探索更多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对生产发展起指导作用。只看到眼前生产的需要,而轻易地取消某些新开辟的生产途径的研究工作,是不对的。

第三,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有全面规划,这也是两三年来我国科学实践中基本经验之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和它的生产一样,不可能有计划地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生产是有计划的,但科学是不是需要而且能够有计划地发展呢?这是长期没有明确回答的问题。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国家中,科学也必须有计划地发展,而且是能够有计划地发展。因为科学如果不实行全面的规划,就不能有效地为生产服务。科学技术的全面规划中应当正确地解决这样一些问题:(1)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关系,(2)理论和实际的关系,(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4)尖端和基础的关系,(5)普及和提高的关系,(6)学习和独创的关系等。这些问题就是科学工作中一些矛盾。规划就必须尽可能正确地解决这些矛盾,使有计划的科学技术工作和有计划的生产结合起来。我们也必须看到科学规划和生产规划有不相同的一面,科学规划的变化性比较大,应根据国内生产和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不断加以修改。当然这种不断的修改,并不降低科学规划的重要意义,相反地说明了制定规划来促进科学事业的必要。过去,我们只作了一个全国性的规划,有些省、市、自治区也作了规划,今后各专署、各县、各乡、各合作社、各厂矿、各学校(包括中、小学)、各企业、军队以至某些机关都应当逐步做到有自己的科学技术规划,作为完成生产规划或其他技术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基层单位的规划应当简单一些。科学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生产上或工作上必须解决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这种规划除少数有保密性质者外,都应向本地区和本单位的群众公开宣布,切实组织力量加以实施,并且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规划中,地区间和部门间进行相同的研究项目是不能避免的,但这并不是坏事。除极少数全国性的特殊研究任务在一定时期应集中力量进行、不能过于分散外,多数的问题,在许多地方同时进行研究反而可以起互相促进的作用。在这里就必须注意加强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协作。我们必须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互通声气,互相支援,互相竞赛,共同提高,坚决防止有害的资本主义式的“自由竞争”。

第四,我们党在一切工作中都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是群众路线。但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能否用在科学技术上,也是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公认科学也必须而且能够走群众路线了。资产阶级在科学工作中的旧传统被打乱了,“翰林院”式的规章制度也站不住脚了。技术革命是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的要求,要进行技术革命,必须全党全民一齐动手,工、农、兵、学、商,人人都要搞科学技术,采取遍地开花的办法。在统一规划下,中央与地方并举,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要在全国形成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又有重点安排的科学工作网,科学工作也应形成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在一定时期内应当发动广大群众集中突击一定的任务,普遍开展群众性的竞赛,发扬群众的革命英雄主义,高度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两个群众运动高潮之间应有休整时间,总结经验,提出新的战斗任务,准备更大的战斗。要在科学事业中形成一浪推一浪,一浪大一浪,不断翻新,不断跃进;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规划,又有发展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在推动群众运动方面,应当用典型示范的方法,要经常进行评比、观摩,不能像学院派那样死气沉沉、慢慢吞吞,当然也不能用强迫命令。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应积极加以培养,并迅速提到领导岗位上来,不能让一些墨守陈规的人永远占着领导岗位。

迅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根本保证是党对于科学技术的绝对领导。党能不能领导科学技术?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不仅党外有这个问题,党内长期以来也有这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批判,始终没有彻底解决。是“专家”领导,还是党的领导,是科学工作中两条路线的斗争。只有“专家”才能领导科学的思想,一方面来源于资产阶级思想,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教条主义。有些教条主义表面上是学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实际上还是资产阶级思想。例如有些人关于“学术领导”的观念、“学术评价”的观念、“培养研究生”的观念等等,是右倾的。在上述这些的观念中主要偏向是把“学术”放在“政治”之上,不是“政治”作统帅,而是所谓“学术”作统帅,“学术”高于一切。因此,有些资产阶级科学家以“学术大师”自居,把“科学”视为他们自己的地盘,不服从党的领导,不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而我们党员则被排斥于“学术领导”之外,不让党去管科学。1957年反右派斗争时,党反复批判了党不能领导科学的反动言论。八大二次会议再次明确了“政治挂帅”、“以虚带实”的原则。这一问题的实质是:是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自然科学,还是资产阶级思想领导自然科学的问题。自然科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它必然为一定阶级所利用,自然科学家必然受一定阶级思想的支配。因此,必须在科学事业中插起红旗,拔掉白旗,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来战胜资产阶级的思想。同时在组织上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一切科学技术的组织和活动中去。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有管科学技术的机构,一切重要的研究小组和研究项目都应有党员负责。有些省、市和部门已经这样办,我们认为是必要的。


(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我们的意见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已经比较看得清楚的,有以下几个:

(1)如何更大规模地鼓舞群众发明创造的积极性问题。现在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学校、厂矿、合作社以及军队等都已经出现了群众创造发明的高潮,但还不平衡,必须把群众性的创造发明运动推向新的高峰。建议明年国庆十周年前召开一次全国创造发明积极分子大会,并且从今年起即开展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运动。如中央原则同意这一建议,当另提具体方案。

(2)地方科学工作问题。各地科学工作的开展是很迅速的,已摸索了一些经验,但各地都感到经验不足,特别是县、乡、合作社如何开展科学工作,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同时实行遍地开花的方针后,协作问题也更加突出了。协作精神现在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好,但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地方与地方之间,还有加强协作的必要。为此,我们打算在今年11、12月间召开一次地方科学工作会议,交流各地科学工作经验,并解决协作问题。

(3)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科学技术情报的交流。科学研究成果如何推广,已经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现在不少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没有人认真抓起来,有些研究工作也只开了个头,没有能够做到可以推广的地步。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面普遍注意。科学研究机构设立中间工厂,对于科学成果的推广是有好处的。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定出推广研究成果的规划,并认真贯彻执行。研究成果不容易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情报不灵通。现在各地已经采用的展览会和现场观摩等方法,作用很大,但还很不够。我们正在和准备采取以下的办法加强情报的交流。1.建立全国科学情报系统,即在中央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之下,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方都建立必要的情报工作机构。这个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在进行具体工作。2.出版公开的主要反映群众创造发明的刊物——《创造与发明》,由国家技术委员会负责,这事也在进行中。3.在北京建立科学馆,汇集和展览全国科学技术最新的成就。这个展览馆是固定的,不是临时的,在适当保密的条件下作为全国观摩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的场所。建馆方案已经上报中央。

(4)关于科学骨干的培养问题。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技术革命中出现的大量积极分子,应定出积极培养办法。培养问题主要是国内培养,同时也要派大批的青年到国外去学习我们所缺乏的东西,关于派遣1000人到苏联学习的计划,中央已经批准,各地方都很积极,这一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内科学骨干培养方案也正在拟定中。应当肯定,过去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不论在国内和国外,都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不少缺点。主要问题是时间太长,学得太少,把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花费在作副博士论文上去了。今后必须改变培养办法,使之合乎多、快、好、省的要求。科学队伍的成分,今后应注意加以改变。不久,我们将另拟方案报中央。

(5)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装备问题。要迅速赶上世界科学最先进的水平,对于最基本的实验用的装备(如巨型的风洞和高级的计量设备等),应不惜工本地建设起来,否则尖端科学难于进行。加强这方面的设备,是科学工作中的基本建设,并且是紧急任务,希望有关部门予以支持。

(6)关于1962年以后,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任务主要抓什么问题,现在虽然不急,也应加以考虑。我们准备在1959年第一季度或再迟一些时间,对这些方面提出初步意见。

(7)关于科学规划委员会的任务问题。在科委机关务虚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同意这样的看法:科委有两个任务,一方面是国家的科学技术计划机关,仍应执行科委原来的任务,一方面是中央科学小组的办事机关,党政不分。

以上报告,是否有当,请批示。


 中央科学小组科学规划委员会党组
1958年8月20日

注释

〔1〕此处为原件省略。


来源: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