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中共湖北省委转发王延春、吴德简同志关于麻城县万人大会的情况报告和关于棉花技术措施问题的意见
1959.03.30


武汉、黄石市委、宜都工委,各地(市)县委(恩施地委及所属县委电发):

现将王延春、吴德简同志关于麻城万人大会的情况报告和关于棉花技术措施问题的意见转发你们,××研究。

 中共湖北省委
1959年3月30日

麻城县万人大会的情况


任重同志并省委:

向你报告麻城县万人大会的情况……

这个会从3月23日下午开始,已经开四天了。他们采取县委的会议和公社的会议一起开的办法。到会者,除县里的干部外,有三百名公社干部,六百名管理区干部,二千五百名生产队干部,五千六百名生产小队干部,还有一部分社员代表和观潮派、算账派。开始,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来,有的只派几个代表,有的走到半路还想回去,有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们认为过去几次的会议,都没有解决问题,这次无非也是整一顿。但是,会议开始之后,这些人的疑虑立即就解除了。不安心的安下心来了,不愿意来的都来了。来得少的增加了。会议期间,有一部分人,来来往往,把会内会外联系起来,把干部开会和发动群众结合起来,这样内外呼应,连成一气。

会议开始,通过三级检讨、三个兑现,一针见血,解开了疙瘩。

县、公社和管理区三级党委,层层检讨,承认错误,使基层干部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做到人人心情舒畅,××团结×在检讨中,只要诚恳谦虚心平气和,讲知心话,基层干部就大受感动,许多人也纷纷检讨起来。有的说:“我的错误比上级还大,上级向我说好话,我要和上级讲和”。有个生产队的支部书记这样检讨说:“上次开会整我二十多天,思想没有通,布置的生产任务我根本没有贯彻。现在还对我们这样好,我这样做很惭愧,对不起上级,这回一定要干”。还有一个支部书记本想在会上要五万斤口粮,出出气。听了上级的检讨以后,他说:“我再也不要粮食了”。

认真检讨,承认错误,使上下级关系更加密切了。但是,只有检讨还不能真正地解开疙瘩,更重要的是强调兑现,认真解决“一平二调三收款”的问题。兑现什么?有三个:一是公社调生产队的钱和物资,立即退回。二是缺口粮的立即供应。三是穷队,该支援的立即贷款。这“三兑现”,干部称之为神方妙诀,能解人人之疙瘩。

首先是退钱退物。

不论县、公社、管理区,都必须这样做,县里以县长挂帅,成立个清理委员会,专门进行这项工作。退钱退物关键在于公社一级。公社党委书记虽然参加了全省六级干部会议,虽然口头上承认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错误,但是不承认有现钱,个别的公社,钱真是花光了。大部分的公社还有不少现钱,就是舍不得拿出来,有的只想退一部分,有的根本就不想退,有的还算倒账,把收入都算公社的,开支都给生产队分摊,结果是生产队还要向公社找钱。总之,自己想留一手。因此,必须继续打通公社党委书记的思想,强调算账,强调兑现。县委要说服他们,到底是要农民呢还是要几万块钱呢?同时,还要从经济上给他们撑腰,公社花钱了,要给予贷款。县里抽公社的钱和物资,要退

……[以下约4000字模糊不清]

 王延春 吴德简
3月27日下午于麻城大会


关于棉花技术措施问题


任重同志并省委:

今天,我们和15个劳动模范、积极分子座谈技术措施问题。


(一)

……(约850字模糊不清)

普遍搞宽窄行栽法。行距多少,要因土质而异。一般地说,油砂土宽行距2尺,窄行距1.2尺。白善土宽行2尺,窄行1尺。×地宽行2尺,窄行8寸较为适宜。

白田种春花,清明前后就可以播种。


三、深耕

棉地一般要深耕8寸,没了对生产不利。


四、施肥

多搞有机肥、杂肥,多施磷肥、钾肥,把底肥下足。看苗追肥,强调“少吃多餐”。苗子长到4寸高时,应当控制生长,及时磨地开叉,早长果枝,防止疯长。


五、整枝打叉

去年,早期整枝打叉没有跟上去,旁心、顶心打迟了,影响产量。大家认为,今年应当坚决地、及时地去掉疯枝。底层果枝以不超过三个桃就打旁心的好。立秋前打顶心较合适。打顶心后追肥一次,使顶层桃多桃大,也促进早熟。

为了通风透光,有利长大桃,大家同意进行分期打旁心试验。


六、防止病害虫

要早防早治,抓住要害。每个生产队都压迫培养一些“专家”,还要学会造“土药”。


(二)

为了防止重犯去年技术措施方面的错误,大家认为应当规定几条,向群众宣布。

第一、产量计划,技术措施,要分别经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通过。

第二、在三包范围内,各生产小队、小组和个人,在技术上可以机动,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三、检查评比、禾苗分类排队,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


(三)

大家认为原来“千斤皮棉县”的计划偏高了。今年一般天要求单产籽棉八百斤到一千斤,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高产田要求单产籽棉一千六百斤到二千斤,单亩籽棉万斤只做少量的试验,这样比较切实可靠。

以上意见,是否可行,望作指示。


 王延春 赵金良
3月27日于麻城

来源:湖北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