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选择重点大搞炉群力争炼铁丰产
《广西日报》社论
1958.09.10
当前,在全区范围内掀起的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工业的群众性运动,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不用多长的时间,高炉遍地开花,铁水到处奔流的局面,就会在全区形成。
各地在发展钢铁生产中,首先注意了遍地开花,大量建设小高炉,这是必要的。因为小高炉的建设简易一些,可以就地取材,大量兴建;技术也较简易,群众容易学,也易于推广。采取遍地开花的作法,使成千成万的小高炉都出铁,就能积少成多,加速炼铁生产的发展。所以,应当肯定这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办法,是一个赢得速度、赢得时间的办法。但是,在大量建设小高炉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把小高炉的遍地开花与选择重点建立炼铁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既要遍地开花,又要建设重点。最近,桂林地区各县由书记挂帅,选择矿源、技术、燃料和交通等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力量建立一个至几个小型的钢铁基地,统一指挥生产;来宾县委为了使建炉工作进行得既快又好,采取划分基地、重点突击、处处建厂的领导方法和措施,将全县三十六个乡划分为七个据点,平均每五个乡集中一个据点,统一建炉;邕宁县委决定以八尺江为基地大搞示范性炉群,由各乡派钢铁大军五千人前来训练,边学边做,然后抽调50%真能熟练地掌握技术的人分散在五塘、南阳、老口、苏墟、良庆、长塘等地再建六个炉群。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值得重视。
选择重点地区,建立炼铁基地,大搞炉群,集中生产之所以值得我们重视,是因为它具有许多好处。首先,便于统一领导,可以把原材料、设备、技术力量进行高度集中和统一调配,充分发挥它的最大力量,克服分散生产所不能克服的困难。例如来宾龙南乡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作量大小,把全乡集中搞工业的七千六百七十三个劳动力分出一部分搞运料、施工、建炉,一部分挖煤炼焦,一部分采矿石,三天中就建成日产铁两吨的高炉二十六座,挖煤一千六百吨,炼焦二十五吨,采矿石一千一百多吨,这就是一个使建炉、采矿、挖煤、炼焦、运输等工作齐头并进的最好的例证。其次,便于推广技术。因为成群的高炉集中生产,就可以及时发现和交流先进经验,促进和提高其他高炉的生产。当然,高炉分散生产,并不是不能互相促进和提高,但互相促进和提高的过程,毕竟是要缓慢一些的。如果在一个基地内,发现了先进经验及其他问题,及时总结,以点带面,指导其他,就可以变缓慢为迅速。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与训练技术工人与技术干部,为继续发展钢铁工业准备新的力量。第三,选择基地主要是靠近煤铁资源及交通运输较方便的地方,也便于运输,对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也有很大好处。第四,这些基地发展起来,还可成为专区和县全面发展工业的基地,对推动其他工业的发展也有好处,将来实行机械化和技术改造也有许多有利条件。
显然,如果我们都能这样做,铁的生产就能够更加迅速。目前各地已有很多高炉投入正常生产,有些还是相当长寿和日产量较高的,但我们也要看到,现在大部分的高炉生产还不正常,出铁率低。因此,要完成今年钢铁生产任务,分秒不让地和时间争夺钢铁,还须要使遍地开花的小高炉全部正常生产的同时,通过建立基地,大搞炉群,充分地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做到停炉不停产,人息炉不停,才能争取高炉全面丰收,胜利完成任务。
我们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万分谨慎地注意工作方法。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领导钢铁生产,也要随时注意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前一时期我们拿出了最大的干劲,也获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很好的。但是,为了切实保证完成今年的钢铁生产任务,当前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采取既遍地开花,又集中力量建设重点保证重点,点面结合,并以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方法,也就是建立基地,大搞炉群的工作方法,创造克服一切困难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把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更高度地发挥出来,才能多出铁,快出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