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使万座高炉铁水齐流
《贵州日报》社论
1958.06.21
经过7月分的建炉高潮,我省今年建立炼铁土高炉的任务完成了,有些地方并已突破生产关,我们的工作成绩是十分巨大的。现在摆在生铁战线上的任务是:全面掀起生铁生产高潮。
在生产生铁高潮来临的时候,传来了金沙、遵义等地的捷报。金沙县在7月底基本结束土高炉的基建工作后,由于全面推广了无烟煤炼铁,半个月内,就使90%以上的高炉投入了生产,并且全部推广使用无烟煤进行冶炼;遵义县8月2日开展以土高炉技术改革为中心的生产运动以来,十天中已出铁二千一百四十五吨,是目前我省产铁量最高的一个县。但是,从全省看,目前已建成高炉投入生产的数量依然是少的,生铁产量的增长速度还是不快的。总的说来,由于前一段对炼铁生产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一旦转向抓生产,技术力量跟不上,焦炭和白煤不能广泛应用,以及劳力紧张的问题,在各地都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对于工业基础比较落后的我省来说,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它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大多数同志研究和分析了这种客观现实,在下达生产任务的同时,通过辩论,找出了炼铁生产进度缓慢的原因,打破了推广白煤炼铁等方面的右倾保守思想和迷信观念;在组织参观、学习先进的基础上,县、区领导人都深入“试验炉”,从实践中解决了技术的推广和指导问题。而劳力问题则跟技术革新运动的开展一起来解决,从开采到运输,从碎矿到装料,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人的体力劳动减轻了,劳力的数量减少了。凡是这样做的地区和单位,开始的时候,虽然看起来困难重重,但由于政治挂了帅,大家的干劲越鼓越高,办法越想越多,各种困难在这些具有坚强革命意志的人们的面前,无不纷纷退却。于是出现了高炉青烟袅袅,铁水沸腾奔流的动人局面。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出现了另一种局面:在开始时,领导干部的干劲也很高,一连几天搞试验,但由于学习先进经验和掌握冶炼技术不够,结果没有炼出铁来。这时候,“铁矿品位低”、“煤质量不好”等客观困难就强调起来,完成生产任务信心不足,少数人甚至想打“退堂鼓”。于是,土高炉建成了,依然是青烟不冒,铁水不流。
从上面讲的情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克服困难、使高炉出铁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两种不同的作法。一种是不怕困难,有困难就千方百计去克服;一种是怕困难,对困难作了一定的斗争不能克服时,就动摇起来。本来,炼铁比建炉就要困难得多。我们许多同志在过去几个月中,在建炉上费了很大的力气,克服了不少困难。现在,跨上新阶段,碰到比过去更大的困难,如果不拿出比过去更大的勇气,花更大的精力进行顽强的斗争,炼铁这一关是过不去的。但是,这个难关必须过。同时,先进的县、区已经突破了难关,并创造出了很好的经验。现在,我们应该总结推广这些现有的经验,使全省万座高炉都长流铁水。
从现有的材料证明,克服冶炼生铁难关的头一条,就是必须干劲十足。这种干劲不是八分九分,硬是必须十分。干劲能出粮食,干劲也能出铁。难道金沙、遵义等县在炼铁中就没有困难吗?困难是一样有。首先是全省没有一个县在历史上有过这样大规模的炼铁经验,也没有多少技术力量,也没有用白煤炼过铁。金沙等县自然不能例外。其次是无处不是劳力紧张,既是工业,又是农业。在农业上既要抓三秋,又要搞半机械化。其他方面用劳力的地方还很多。难道有一个地方可以绕开这方面的一些困难么?不能。怎样对待这些困难,这是最尖锐的问题。用冲天的干劲去冲,失败一次再来,失败两次还是再来,这是革命气魄,革命风格,叫作干劲十足。只要干劲十足,失败一次就得一次经验教训,最后必然能夺得胜利。反之,碰到困难冲一下,失败了就灰心,或者失败第二次就灰心,这叫有一点劲头,但还不足,革命的毅力不够,自然就过不去关。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干劲十足,是百折不挠的精神。
克服冶炼生铁困难的第二条,就是面向群众,学习先进,推广先进。多数高炉还没有出铁,这就说明我们多数地方还没有掌握住冶炼技术。怎么办呢?一曰“找”,二曰“推”。以全省来说,先进的经验已大量涌现出来,到处可以找到。本来,在任何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英雄人物和先进经验总是很多的,到处有“宝”,到处有“经”。领导的责任是找到他,也就是发现他。这就要求领导者面向群众,深入下去,发现“经”,找到“宝”。找到以后,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喊好,但是碰到有些人说:那种先进经验还有缺点,不是完美无缺。于是,思想动摇,喊了一下就算了,困难还是依然如故。另一种是“推”。就是找到以后,立即推广。并且用最坚决的态度去推广。这样,一人的创造,成为全民的则富;一地的经验,可以遍地开花。结果是:困难克服,办法是用不尽,取不竭。因为群众的创造是时刻都有,先进的经验是到处发生的。我们应该采取后一种态度,推广现有的先进经验,使所有的高炉都流出铁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