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来领导农业生产
《人民日报》社论
1964.06.09


江苏省和其他一些地区,近年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农业区划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果。这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领导农业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

什么是我们所要求的农业区划呢?就是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农业生产地区分布的客观规律,划分农业区,把各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因素,逐步调查清楚。这些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水文地质、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以及农业经济条件(人口、劳动力、畜力、各种农作物和各种副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工业、农业技术装备、交通运输条件等);同时,也要把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生产的地区分布状况、经营制度和现有的生产水平等等,调查清楚。不仅如此,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界联系,经过系统的综合分析,正确地认识农业生产的客观情况。这样综合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和特点,发掘生产潜力,研究进一步发展生产的方向和途径,为因地制宜地作好农业生产规划和领导好农业生产,提供系统的资料和科学论证。

进行农业区划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按照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领导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领导农业生产必须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生产的对象都有生命,不论是种植的,不论是饲养的,它们的生存、成长和繁殖,无不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都是千差万别,加上各地垦殖历史不同,耕作制度极为复杂,农业生产水平和多种经营发展的程度也很不平衡。但是,这种千差万别的情况,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各个地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在一个地区之内,又有相对的共同性。这就决定了我们有必要有可能按照农业生产地区分布的客观规律,划成各种类型的农业区,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领导。

农业区划是不是一项完全新的工作呢?不是的。我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都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在领导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对农业生产的客观实际情况,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像江苏等省区这样成套的系统的农业区划工作,过去还没有做过。毛泽东同志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告诉我们:“指导农业,要依各种不同地区而采取不同方法,……不但在大的区域之间要有分别,就是在一县、一区、有时甚至在一乡之内,也要有这种分别。”毛泽东同志要我们“周密研究客观情况,根据不同地方与不同时间,提出确定的要求,解决增产的条件。”经过解放后十多年的经验积累,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有计划、大规模的科学调查,提出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准确的科学资料,来解决农业生产大发展的形势所提出的任务了。

认识客观是为了改造客观。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在管好种好全部农田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稳产高产的道路。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更全面更科学地了解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关键问题、生产潜力和发展途径,也就是必须进行农业区划工作,为分期分批地改造我国的农业,提供成套的系统的科学资料。进行农业区划,就当前来说,还有助于因地制宜地领导当前生产,有助于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来总结和推广群众的先进经验,更有目的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从长远来说,农业区划对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更有深远的意义。农业区划可以为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发掘经济潜力,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科学资料;为实行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建立合理的区域性耕作制度,为制定各地区的综合治理,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系统资料和科学论证。

开展农业区划工作,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毫无基础的。几年来,全国各省有关部门都曾经进行过不少有关的调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有些部门还进行了一些单项区划和局部地区的农业区划工作。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按农业区划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同时补充重点调查,就可以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拿出初步成果,为当前的生产服务。当然,也必须看到,认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需要一个由粗到细、逐步深入的过程,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大量的工作。因此,农业区划又是一项较长期的科学研究任务,决不是突击一下就能完成的。

做好农业区划工作,决定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农业区划工作必须根据党的发展农业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农业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广泛调动有关方面力量,通过协作,实行多方面的合作,特别要把有关的科学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除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成果,还必须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把群众的经验总结起来。

任何艰巨复杂的任务,总得有一个开端,早一些动手,早一些摸清情况,就可以早一些赢得领导农业生产的主动权。现在,正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农业高涨的形势,已经向我们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形势逼人,正是积极行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