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样板田”是农业科学为生产服务的主要阵地
《人民日报》社论
1964.10.25
科学研究为生产服务,是我们党在科学工作方面的最重要的方针。在农业科学工作中认真执行这个方针,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也有利于发展农业科学事业。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把农业科学研究同农业生产很好地结合起来呢?为解决这个问题,多年来人们曾经从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出经验。近几年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农业科学领导部门积累了很多组织科学工作者很好为生产服务的经验,科学工作者也逐渐有了参加生产实践的经验,人们开始摸索出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切实有效地为生产服务的具体途径。这就是:各地领导干部、科学工作者和有经验的农民三方面相结合,根据当地当前生产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下,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在较大面积的土地上种“样板田”,一面总结和推广农民群众中的增产经验,一面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和进行综合试验。
三结合的“样板田”是从试验田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各地都办了多种多样的试验田,其中有不少是干部、技术人员、农民三结合的试验田。试验田和“样板田”有什么区别呢?一般说来,试验田的任务,主要是进行还不能肯定其效果的一些增产措施的单项的或综合的试验,一般地说大都是对比试验,如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不同肥料、不同播种方法、不同管理措施的试验,等等;试验田的面积较小,参加的人数也较少。“样板田”则是检验有关增产措施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对农民中的先进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大田条件下的适应状况的较大规模的试验,这是在大面积土地上进行的综合试验,是群众性更大的科学试验,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先进经验)的推广。它把试验研究、总结群众经验、示范推广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了起来。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已开始摸索着一些样板田的经验,特别是从一九六三年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决定建立农业十大综合样板(即十大综合试验研究中心)之后,北京、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太湖流域、广东珠江三角洲、海南岛、西北地区等都先后建立起来各种类型的综合性的大样板田。有些地方也根据这种精神办起不少样板田。这些“样板田”,虽然任务各有不同,面积大小各有不同,有的以生产队为单位,有的以公社为单位,但是,都采取了领导干部、科学工作者和有经验的农民三结合的方式,在共同总结和提高当地群众增产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贯串全部生产过程的具有灵活性伸缩性的技术纲要;并且为便利科学研究积累数据和资料,都建立了系统的档案记录。各地经验证明,采取三结合方式种“样板田”,是用科学的方法试验和推广稳产高产先进经验的有效措施。
三结合的“样板田”,可以使科学研究工作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便于把科学研究同推广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成果,有不少不能迅速推广,重要原因之一是脱离了具体的生产条件。这些成果虽然在实验室里试验成功了,一拿到大田生产中去就不灵了。因为在实际生产中情况非常复杂,各地的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在实验室里比较单纯的条件下试验出来的成果,很难适应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实际需要。采取三结合的“样板田”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就比较容易适应实际的生产条件,科学成果也可以比较迅速地推广。由于在“样板田”中会遇到在实验室中遇不到的各种各样复杂的生动的情况,科学工作者就可以得到更丰富更具体的研究材料,使研究成果更加充实。
三结合的“样板田”,可以使科学研究机关的专业研究工作和广大群众的科学实验运动密切结合,互相促进。专业研究有了群众的科学实验运动作雄厚的基础,内容更加充实了;群众的科学实验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方法更加精确了。这样,更有利于形成群众和专家的统一的强大的科学实验运动。在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中,有发展科学的取之不尽的养料和源泉。农民群众有丰富的感性的生产知识,这些知识是极其宝贵的,但是,在还没有经过科学化的总结,没有上升为理性的知识的时候,对于发展生产能起的作用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在“三结合”种“样板田”的过程中,就能从“知其然”提高为“知其所以然”,更好地总结和整理已有的生产经验。农民群众参加种“样板田”,还可以从亲见亲知的事实中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接受新的科学成果,扩大眼界,提高思想。这不但有利于发展生产,也有助于发展农业科学事业,使它成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的革命事业。
三结合的“样板田”,有利于使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更加切合实际。大家知道,如果关起门来编制科学研究题目,是很难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按计划发展的要求的。科学工作者同群众结合不够密切,对于当前生产的具体情况和问题了解不充分,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参照外国的资料提出研究项目,就难免会使研究计划中的一些项目与生产脱节。辽宁省有些农业科学工作者,过去以为当地群众使用的间种套种办法,同实现农业机械化有矛盾,没有认真研究。等到他们下乡参加“样板田”工作以后,才了解间种套种是提高单位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农民发展生产的迫切要求,因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参加北京郊区小麦大面积丰产科学实验的一些科学工作者说,和群众一起种“样板田”,科学研究的路子越走越宽;过去只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工作,路子越走越窄。他们的体会说明了一个真理:只有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科学研究工作才能有广阔的天地。
三结合的“样板田”,可以使单项的科学研究和综合的科学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各个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在自己的实验室和小块试验田上进行研究,有的只管试验土壤肥料,有的只管试验水利灌溉,有的只管试验选种育种,有的只管试验防治病虫,有的只管试验栽培方法,不容易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在“样板田”里,为创造稳产高产的样板而采取综合性的科学措施,各个专业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就便于共同提高。
三结合的“样板田”,对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来说,作用也是很大的。农村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地领导生产,积极而又稳步地推广各种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既要有高度的革命精神,又要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经过试验。干部同群众和科学工作者一起种“样板田”,就可以通过运用科学研究成果的实践来解放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使自己的主观认识更加切合客观实际,克服领导方法一般化简单化的缺点,使领导思想和领导方法更加革命化,更加科学化。
“样板田”要能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必须按农业区划来设置,一块样板要能代表一定类型的地区。农业区划是分级的,样板田也应分级设置。
“样板田”是在试验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它不能代替试验田。在小面积的试验田上试验成功的事情,才可以拿到较大面积、较多地点的“样板田”上去,一面扩大试验,一面起典型示范作用。“样板田”上发现而未能解决的新问题,也可以再提交小面积的试验田去再作试验。总之,各式各样的小面积的试验田,今后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只是由于集体经济生产项目的扩大,由于农业科学为生产服务的方针的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及广大群众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的不断提高,光有试验田就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样板田”便应运而生了。当然“样板田”还将有进一步发展。“样板田”是试验田和大田之间的桥梁;今后,它还会发展成为各种作物全部稳定高产的基地,和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的基地,它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途。
除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农民群众的“三结合”以外,还有第二个“三结合”,即研究室、试验地和基点相结合,也是应当大力提倡的。在大中城市里的农业科学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可以随着农业科学家到农村去,建立科学实验的基点,并且在基点建立临时研究室,密切配合“样板田”的工作,完成一定时期内特定的试验研究任务。从这里着手,逐步把远离农业生产的农业科学研究机关移到农村去,就便于使农业科学研究机关更接近实际和深入实际,既有利于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又能直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村的知识青年越来越多了,他们中间有许多是既能从事生产劳动又能从事科学实验的新型劳动者,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领导干部和下乡的农业科学工作者都要善于运用这一支力量。可以吸引和吸收他们参加“样板田”的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工作,让他们做科学研究人员的助手,热心地耐心地培养他们。这样做,将来必然会从他们中间产生出来一批新型的农业科学工作者。
三结合的“样板田”的出现,对于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来说,是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情。它把农业科学研究为生产服务的道路具体化了,它把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农民群众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了。适应各地群众当前的生产条件和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更多三结合的“样板田”,必然有利于我国农业科学事业的成长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新的农业生产高潮的迅速形成和健康发展。对于这个新事物,各有关方面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对于各地创造的种“样板田”的经验,应当全面地系统地加以总结,积极地稳步地加以推广。特别是对这一新事物,在管理制度上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应当以革命的精神,克服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促进这一新事物的顺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