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满城县检查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发现的问题
1954.01.23
【河北分社二十三日讯】河北省满城县已完成粮食统购工作,统销工作亦将完成,为了更好地结束粮食统购统销工作,该县县委派出四个检查组分赴各区进行检查对粮食政策的贯彻及转向生产的情况。
满城县的粮食统购工作,基本上是正确地贯彻了政策,但部分村庄,尤其是粮食统购工作开始较早的村庄(有五十四个村),买了售粮户数约百分之十的口粮。具体情况及纠正结果如下:
一、征收和统购粮食占总产量的比例,据四个区三十三个村的统计,共产粮一千一百一十三万斤,征、购共计二百四十一万斤,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在三十三个村中,比例最大者占百分之二十五点七,最小者占百分之十,一般为百分之二十左右。由於该县是半山区,土地少,产粮少(且有部分非粮食作物区),把征、购粮占总产量比例掌握在百分之二十上下较合乎实际。
二、根据三十七个村统计,余粮户数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四十六点四。其中余粮户占总户数百分之二十到四十者五个村,百分之四十到五十者十二个村,百分之五十到六十者十八个村,百分之六十以上者两个村。由於该县任务稍重,消费额留的偏低,留的时间又多计算到麦收(指种有麦者),余粮户数占百分之四十六点四的比例,确是较实际情况大些,根据该县分析,余粮户大约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才较合乎实际。
三、关於留消耗粮的问题,粮食统购工作开始时,县委曾确定每人留三百二十斤到三百六十斤原粮(牲口、猪的消费粮在内)作为掌握标准,且多计算到麦收,因而留粮有限,群众意见很多。该县发觉这一情况后,要求上级减低了任务,并将消费定额一般控制在每人平均三百六十斤左右,对牲口则按当地实际情况,留下必要的消费粮,对每人还格外“留一点”——每人约二十斤至四十斤,执行结果,一般群众表示满意。但仍存在问题。据五十一个村不精确统计(其中有四十三个村在减任务前已完成统购任务),在四千一百八十七户售粮户中,能吃到大秋者九百六十户,占售粮户数的百分之二十二点九;吃到麦收以后不到大秋者,二千六百四十三户,占售粮户数的百分之六十三点一;吃不到麦收者五百八十四户,占售粮户数的百分之十三点九。以上统计虽不完全确实(不少村干部、群众为表示卖粮彻底,有故意夸大缺粮的现象),但实际有程度不同的买了群众口粮的现象。
根据上述情况,满城县委认为:任务重固易发生买群众口粮的现象,但有些干部政策思想不明确,对余粮缺粮情况不了解,工作方法简单,则是造成违反政策的主要原因,如没有明确的政策思想与正确工作方法,即使任务恰当,也会发生违反政策的错误。任务重应该减必须减下来,买了群众口粮的现象也必须进行适当纠正。对此领导上要很好掌握,如动员不好或减得不恰当,就会造成各村相互观望,使工作不能前进,形成被动,反之如不实事求是地把应减的坚决减下来,就不能使政策与任务一致,造成更多的买群众口粮的现象。满城县委根据这种情况,按照不同村庄的工作进展采取了不同的纠正办法:已全部完成入库的村庄,切实加以检查,对确实被买了口粮的户,要说明原因,发给其购粮证,保证从统销中解决;粮食已集中一部的村庄,则暂停入库,对已售粮户进行检查,确实被买了口粮的,根据实际情况,坚决退回一部;对已自报尚未入库的村庄,则对自报者加以审查,保证留下合理的消费粮。这样做了以后,一般工作顺利,群众满意,生产情绪高。
此外,该县在计划收购完成的基础上,随即转入了计划供应工作,截至一月八日,已结束的有九十八个村,据五十二个村统计,总户数一万零九百三十九户中,有三千一百七十三户缺粮,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二十九,共缺粮一百一十一万斤(平均每户缺三百五十斤),占五十二个村共购余粮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点五,估计这个数字比实际情况高些。缺粮户最多的村,如北厂,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七十点五,最少的占百分之十四。
由於对“统销是粮食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意义认识不足,在统销工作中走了一些弯路:第一、没有在摸余粮底和自报余粮的同时结合摸清缺粮的底,把统购和统销机械地划成两个阶段,因而费了手续,拖长了时间。第二、在开始进行粮食统销时,不少村庄党内未作讨论,没有摸底,即让缺粮户自报,加上政策交待不清,以致普遍造成缺粮户增多、缺粮数增大的现象。如翟家佐村共卖余粮五万斤,缺粮户自报缺粮二十万斤,寺角村卖余粮两万多斤,缺粮户自报缺粮七万多斤,石井村卖余粮五万六千斤,缺粮户自报缺粮二十万斤。造成上述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工作组干部重统购轻统销,在完成购粮任务以后,有松一口气的思想,乡村干部则有本位主义思想,怕得罪人,“多报点免得以后遭难”;群众思想较普遍的是宽打窄用,宁多勿少。县委对这一偏向及时作了纠正。(袁立成根据省“粮食通讯”编写)
来源:1954年1月26日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
来源: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