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江苏省委对于官僚主义主要形态的分析
1963.10.25


本刊讯 江苏省委在“关于县以上机关‘五反’运动的情况报告”中分析了官僚主义问题。

报告中说,对官僚主义问题,开始多数同志认识不足,看不清楚,总认为“官僚主义,人皆有之”,是一般作风问题,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因而检查起来“不脸红”,轻描淡写,不痛不痒,激不起义愤,说来说去是“高高在上”,“辛辛苦苦”,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下去少,蹲点少,触不到痛处,挖不到根子。后来通过排本地区、本单位的突出问题,排官僚主义表现,查危害,找根源,使大家认识到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是一种最危险的官僚主义,它造成政治上的麻木,思想上的闭塞,组织上的松驰,经济上的巨大浪费,工作上的严重损失,它在某种意义上,比之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给我们事业带来的危害,还要严重得多。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与之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斗争。

报告对近几年来官僚主义作风在新情况下的主要形态,作了如下分析:

有些领导干部在大城市住长了,在机关蹲惯了,生活环境安定舒适了,逐渐怕进行艰苦的思想劳动,怕做艰苦的实际工作,怕过艰苦的生活,满足于臃肿重叠的机构,醉心于开会听汇报,热衷于滥发文件报表,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深入基层,不蹲点,不调查研究,不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即使到基层去,也是转一转就走,几乎很少有人在生产队、工厂、商店、学校等基层单位住过一天半月,因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下情一知半解、疑惑不解和不求甚解。有个地委的几个书记,在去年一年中,下去最多的是六十九天,最少的只有十一天,最少的只有十一天,没有一个人在生产队住过一夜。许多市委负责干部下厂,一般都是汽车接送,早出晚归,甚至一日三餐,都要回家去吃。有个县的领导干部在去年迎战十四号台风时,有的坐汽车下去转一转,有的蹲到公社里找干部汇报汇报,有的甚至还在下面大吃大喝。

有些领导干部职位高了,权力大了,架子就越来越大,脾气就越来越坏,狂妄自大,蛮横专断,互不尊重,互不团结,不执行民主集中制,不以平等态度待人,“有时严肃过分,有时浪漫出格”,顺耳之言听得进,逆耳之言顶回去,使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原省委农村工作部一个副部长,对处长以至厅长和地委的负责干部,都不分场合地乱加批评,说:“象你这样能当厅长吗!”“你这个地委部长是怎么当的!”前大丰县一位县委书记,经常骂人,有一次到公社去,只有公社党委书记硬着头皮接待他,其他几个副书记都闻风走掉。这些单位上下关系很紧张,干部心情很不舒畅。

有些领导干部,在长期和平环境下,阶级斗争观念逐渐淡薄了,对阶级斗争嗅觉不灵,“在伏的时候感到迟钝,在起的时候感到突然”。在工作中见物不见人,只抓生产斗争,不抓阶级斗争,“只抓粮棉油,不分敌我友”。这种非政治倾向,不光成了经济部门的“职业病”,而且在一些党委部门和政治思想工作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徐州市委宣传部在全党组织干部重新学习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时,却编印了《中国古人修身格言汇集》,宣扬封建主义的“仁义礼忠信恕”的修养标准;并且邀请政治历史很复杂的旧人员,到党校讲解历代封建帝王“用贤纳谏”的历史故事,结果变成借古喻今,颂古非今。有的同志说:“没有听见枪鸣炮响,社会主义思想阵地已不知不觉被敌人占去了一部分。”

有些领导干部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对社会主义事业却缺乏高度的责任感,既不抓政治,又不钻研业务,“当家不理财,管物不爱物”,正是“负责干部不负责”,糊里糊涂,浑浑沌沌,工作层层下交,责任层层下放,满足于一般化的所谓原则领导,认为“出不了大乱子”。不少干部对国家财富的严重损失,漫不经心,对物资资金的大量浪费,满不在乎。省物资局由于管理不善、验收不严,以致几年来有六万多立方米木材流失、沉水和被偷走;省冶金局由于对铜井铜矿的选金设备问题未重视解决,几年来使近两万两现金夹在黄铜中不胫而走。对于这些难以容忍的现象,有些领导干部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见而不改。

少数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求进取,革命意志逐渐衰退,在工作上疲疲沓沓,学习上松松夸夸,思想上停滞不前,对政治生活不感兴趣,对现实斗争漠不关心。有的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有的小病大养,养身保命;有的不上班工作,在家种自留地;有的好逸恶劳,游山玩水;有的好古成癖,玩物丧志;有的生活堕落,道德败坏。省文教系统有一个负责干部对政治学习越来越感到没有兴趣,说是“马列主义真没有研究头”。他从好古画碑帖发展到现金石、端砚、铜器,甚至不过党的组织生活,到夫子庙去掏古玩。还有一个负责干部是“怕”字当头:怕矛盾、怕斗争、怕碰钉子、怕得罪人、怕别人记帐、怕担政治责任、怕别人抓住小辫子、怕犯错误、怕处于尴尬地位,为自己立了一个“勤思、明辨、谨言、慎行”的座右铭,只图个人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做官混饭吃。(据《华东通讯》编)


来源:1963年10月25日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


来源: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