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安徽进一步改正“责任田”的情况
汪伟民
1963.03.01
新华社合肥讯 去年一月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安徽实行“责任田”办法是方向性错误以后、安徽省委积极慎重地改正这种作法,到去年秋收以前,全省共改正八万六千多个队,使实行集体经营的生产队,由原来占全省生产队总数的13.9%上升到42.2%。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省委作出了进一步改正“责任田”的决议,改正“责任田”的工作就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共要改正十万零三千五百多个生产队,目前已改正三万九千多个队,正在改的有五万三千多个队,其余一万多个队即将进行改正工作。预计在春耕前完成第三批改正“责任田”的工作。那时,坚持集体经营的生产队将占到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0%左右。
一年以来,安徽各级党委一道把改正“责任田”工作,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积极进行。省委遵循“积极谨慎”的方针,特别注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去年10月,省委在召开的省、地(市)、县三级干部会议,传达和讨论了党的偏私届十中全会决议之后,为了提高干部思想觉悟,加强巩固集体经济和改政“责任田”工作的领导、在合肥、芜湖、蚌埠三地办了训练班,训练全省区、公社两级主要干部;县、公社也开办了训练班,分批短期轮训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两级干部。到目前为止,全省经过训练的干部已达六十八万二千多人。与此同时,各地还通过冬学形式,向群众广泛进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进一步宣传了“六十条”。在进行改正“责任田”工作中,各地还抽调了一万二千多名公社以上的干部,到领导力量比较薄弱的社、队帮助工作的同志,检查了前一个时期改正“责任田”的情况,逐县调整了春季计划,以便把今后改正“责任田”的工作,纳入更加健康的轨道。
目前已改正“责任田”的生产队中,90%左右的都改得很好或比较好。但少数地区部分干部产生了急躁情绪。他们主张,一次改完,不留“尾巴”。各县今春改正“责任田”的计划一般都超过省、地委的控制计划,打算留待秋后改的队只占全省生产队总数的3%。有些地方简单粗糙,没有做好思想工作。如有的群众对改正“责任田”,思想不通,干部就叫群众举手通过;有的甚至只是干部宣布一下,就算改了。有的改水田,不改旱地;改秋季作物田,不改夏季作物田;改农业,不改副业。有的改后扩大自留地,以孬地换好地。有的对改了以后,如何组织集体生产,不加解释,干部只笼统地回答说:“还像1958年那样”,群众怀疑又要大呼隆,又要办食堂了。此外,有的地方不适当地缩小规模,把生产队划得过小,成了“父子队”、“兄弟队”、“富裕队”、“光蛋队”。还有省数地区对个别生产队何批何期改,没有及时说清楚,引起社员思想动荡,影响了当前生产的正常进行。
根据前几批改正“责任田”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省委最近发出通知,再次强调要切实贯彻“积极谨慎”的方针,并要做好下列工作:(1)做透思想工作,做到多数群众真正愿意改的才改;只由干部决定改的不算;(2)以公社为单位,逐队发析改正“责任田”的条件,制定改正“责任田”的具体计划。一定要有区或公社干部直接去领导改,并要和当前生产密切结合进行,保证做到改一批巩固一批,改一个巩固一个。(3)要按照标准,逐队做好检查验收工作。标准是六条:群众真正愿意改,生产积极性高;接“六十条”规定,初步处理好各项具体问题;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领导核心,建立和健全劳动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集体生产费用,包括种籽、饲料、饲草和生产资金都集中在生产队里。合乎这个标准的,由区委或公社党委批准,县委抽查,才能最后结束;不符合标准的,不宣布结束;要做好补课工作。(4)在春季不改的生产队,要很快定下来,及早向社员宣布,以安定人心,并领导他们多搞集体经济,组织必要的集体生产。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现有集体经营的生产队的领导,要求在一般整顿提高的基础上,选择一指办得较好的生产队,按照柯庆施同志在上海市公社党委书记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办好公社的几条标准,进一步把这些生产队建设好,树立集体经营的标兵。(汪伟民)
来源:根据1963年3月1日合肥讯,新华社《内部参考》。
来源: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