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青年中的资产阶级幸福观
新华通讯社
1963.04.19


本刊讯 中国青年社收到部分青年读者的来信来稿,从这些来信来稿中,反映出他们对幸福观问题的资产阶级的看法。现将这些看法摘刊如下。

一、 认为有个美好的物质生活,即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就是最大幸福。

“什么是幸福呢?依我看,就是物质生活好。因为人生在世,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都是物质,离开了物质生活,很难谈什么幸福。我们今天建设共产主义,就是为了明天的更大幸福。到了共产主义,产品更丰富了,我们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可见,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是人之常情。”(上海延安中学陈浩)

“生活的好坏,是幸福的标准。生活好,肯定是幸福的。比如住洋房,坐小汽车,吃得好,穿得好,工作轻松,待遇却很高。相反,一年到头做重活,大热天在阳光下干活,在高温炉边炼钢,在天寒地冻的腊月里,还要破冰挖泥,工作这么艰苦繁重,收入却很低。我以为这样的生活算不得幸福,而只能说在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这一点上是光荣罢了。”(上海白鹤公社孙锋)

“我活着就是要过高级生活。我曾幻想,要能在蓝色的海滨,有一所被菩提树环绕的别墅,屋里有雪白的整套沙发,有自动电话……外面有银灰色的小汽车;我可以打开窗户,对着大海朗诵普希金的抒情诗;我可以打开电视机看到首都剧场的节目;我可以……如果能那样生活一天,立刻叫我死去我都干。”(北京医学院刘传明)

二、 认为物质生活是第一性的,离开物质生活一切都是空的。

“物质生活是第一性的。使肉体的感官得到满足的生活才是幸福。离开了物质生活的享受,来谈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谈伟大的革命志气,谈艰苦奋斗,那是一种菲薄肉体生命的虚无主义,是从根本否定物质生活的第一性,是完全排斥了物质生活的合理性。”(不第师范学院杜晓庄)

“物质生活的好坏,是幸福与否的第一标志。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如果很不好,那么他的精神生活也就无法好起来,正象一个饿着肚子的人,你怎么叫他发笑呢?”(上海延安中学陈浩)

三、“为什么不能为自己求幸福?”

“如果我们每一氏都是为了后代而不顾及自己的话,那末就好象栽了一盆美丽的花,只能够让人看着它,赞美它,而不能去吃它、用它一样。因此,我认为既要顾到将来,更应该顾到今天。”(福建南平造纸厂郑维多)

“为了别人,苛求自己,甚至对自己生活上应得的享受也放弃掉,这对别人来说,的确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但对自己来说,却很难理解怎么会感到是快乐和幸福的。革命者应该是现实主义者,毕竟不是苦行主义和禁欲主义者,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去苦苦苛求自己呢?”(一青年)

四、认为有爱情才有幸福

“生活少不了爱情。离开了爱情,生活就变得没有多大意味。爱情,它是生命的主流,也是产生力量和幸福的源泉。一个革命青年的理想生活,首先就是爱情生活。”(上海华山路邹华)

“爱情生活是最个人的,有它的特殊形式和要求。如把爱情、家庭生活放在社会生活的海洋,那是沧海一粟;如放在个人生活领域里,则是主要的内容了。因此,爱情、家庭生活,对个人来讲,是幸福与否的关键。谁没有真正的爱情,谁就是不幸的,痛苦的。”(江西公羽翁)


来源:1963年4月19日《新华社内参》。


来源: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