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关键在于做好教育干部和发动群众的工作——河北农村“四清”运动的经验
河北省政策研究室 供稿
1963.06.19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供稿 河北省委最近总结了农村清账、清工、清财、清库的“四清”运动。省委的体会是:搞好“四清”工作的关键是两条:一是做好干部的教育工作;一是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运动中采取专门班子搞“四清”、放手发动群众、整党、整干三结合的方法,正确处理了干、群关系,正确处理了人民内部矛盾。群众称“四清”为“踏着石头过河,步步前进,步步落实。”“云彩不多,下雨不少。”干部说:“‘四清’是个很好的政治学校”,“洗了温水澡,打了防疫针”,“声势大,压力小,既认真严肃整得疼,又顺顺当当整得痛快”,“要不是‘四清’,就会越陷越深,党员也当不成了。”

省委深深体会到,解决各级领导对“四清”的认识问题,是做好“四清”工作的首要关键。各级领导对于“四清”重大意义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起初,省委提出普遍贯彻“六十条”,通过抓紧贯彻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的方针,来解决干、群关系问题。后来,保定地区的同志在蹲点中发现,许多生产队的账目、工分、财物、仓库不清,是干、群关系的主要矛盾,社员迫切要求进行“四清”工作。保定地委根据群众的要求认真地进行了“四清”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省委总结了保定“四清”工作的经验之后,在2月中旬向全省普遍部署了“四清”工作。此后,有的地委很快蹲了点,抓得比较好。有些地区对“四清”工作有顾虑,“怕出乱子,伤害干部的积极性”;“怕陷住了,纠缠不清,影响生产”;甚至有的“怀疑‘四清’是否有必要!”因而这些地方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认真地把“四清”工作抓起来。直到3月上旬省委召开的十四次全会上,贯彻了中央2月会议精神和主席的指示,交流了“四清”的经验,才明确了革命和建设的关系,认识到“四清”工作是社会主义教育更为深入的阶段,是又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省委要求把“四清”工作当作一次革命运动来领导。由于情况明了,决心大了,方法对了,各地才进一步抓起了“四清”工作。在工作进行中进一步发现,农村“四不清”的问题,与公社以上干部手头干净有密切关系,脱产干部不首先革命,“四清”工作。在工作进行中进一步发现,农村“四不清”的问题,与公社以上干部手头不有密切关系,脱产干部不首先革命,“四清”工作就不容易搞好,因此各地先后召开了县三级干部会、或区三级干部会,或公社三级干部会议,县、社干部“洗澡”。由于县、社干部带头洗了澡,进行了经济退赔(县、社干部洗澡退赔并不代替五反),一方面使县、社干部放下了包袱,轻装前进了;另一方面也大大促进了基层干部的洗澡,使农村的“四清”运动迅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到村搞好“四清”工作,关键是两条,一是做好干部的工作;一是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做法分三步。


第一步,做好“四清”的准备工作


在学好“六十条”的基础上,领导机关提出开展“四清”运动的问题。广大群众对此热烈拥护,但也有顾虑,主要是“不相信能解决问题。广大群众对此热烈拥护,但也有顾虑,主要是“不相信能解决问题”,怕“敲山震虎”,“干部打击报复”。有一般缺点的干部认为,“‘四清’无非是嘴边上的事,吃喝浪费点算不了什么”,“怕丢人”,“四清是专找干部的毛病”,“当干部没好下场”。错误严重的干部思想紧张,“怕斗争”,“怕处分”,有的甚至“封锁消息”,“制造事件”,企图动摇领导决心。地富反坏分子蠢蠢欲动,企图混水摸鱼。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极少数组织烂掉的和地富反坏四类分子掌权的地方,需要发动贫、下中农夺取领导权以外,必须相信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干部是好的,通过党的组织,依靠贫、下中农,可以解决“四不清”的问题。开好党、团员会,干部会,贫、下中农,可以解决“四不清”的问题。开好党、团员会,干部会,贫、下中农积极分子会等,说明“四清”的目的和意义,教育干部端正态度,敢于革自己的命,敢于放手发动群众,主动洗澡放包袱。动员贫、下中农帮助干部洗澡。有的地方针对干部的思想,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比如,要不要社会主义要不要革命?要真威信还是要假威信?什么样的干部没好下场?如何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经过讨论,大多数干部端正了态度,认识了“四清”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民主讨论纪律,共同遵守。然后,召开群众大会,说明“四清”的目的和意义,领导表示不搞好“四清”工作决不收兵的决心,支部书记表代干部,表示虚心诚恳欢迎群众提意见,宣布干部应当遵守的纪律,号召群众大胆提意见。对地富反坏分子,则约法三章,不准乱说乱动破坏“四清”工作。

成立“四清”班子,进行“四清”工作。群众选举的结果,在有贫、下中农组织的地方,一般是大队贫、下中农委员会就是“四清”委员会,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小组就是“四清”小组。在党政组织蜕化变质或四类分子掌权的地方,一般是经过访贫问苦,扎根串连,找土改根子,在组织贫、下中农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四清”班子。


第二步,开展“四清”运动,揭开“四不清”的盖子


通过“四清”工作解决干、群关系问题,主要的方法是,专门班子进行“四清”,发动群众揭发,进行整党整干三结合。三结合的具体做法是:群众自由结组,背靠背地给干部提意见;“四清”班子搜集群众的意见,经核实后转给支部;支部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四清”班子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整党整干,在党员中、在干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三结合的方法,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深入,逐步使“四清”运动和整党整干的思想革命运动达到高潮。

在“四清”运动的第一段,一般是先解决大多数干部的洗澡问题。从总结工作入手,一面发动群众提意见,一面整党整干,教育启发有缺点、错误的党员、干部,使他们主动洗澡、放包袱。群众提意见的方法多种多样,自由组织议论,贫、下中农积极分子串连发动,登门拜访,可以在小组谈,也可以找干部直接谈,可以个别谈,也可以写条子,不拘形式。党员、干部洗澡,一般是先领导干部,后一般干部,层层带动。除了在会议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外,对顾虑较多的还要个别谈话。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回忆对比,翻心忆苦,以激发阶级感情,提高阶级觉悟。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中,贯彻了实事求是具体分析的精神。既要批评干部的缺点、错误,也要肯定干部的工作成绩,防止片面性。有批评别人的自由,被批评的人也有申辩的自由。一方面要向干部讲清政策,说明有缺点、错误的,一定要诚恳作自我批评,彻底检讨,坚决改正,积极退赔。这样才能取得群众原谅,得到群众拥护。另一方面,也要向群众讲清楚,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帮助干部整风,干部有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只要他们认真检讨,坚决改正,还是好干部。同时,有些问题牵扯到上边要负责的,领导上要“担担子”,“搭梯子”,帮助干部“下楼”。

干部的检查如何与群众见面,必须先在党内通过,再在贫、下中农积极分子中通过,然后和群众见面。和群众见面的范围,要根据问题的大小和群众意见而定,有的向部分社员检讨,有的向全体社员检讨。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一般性的铺张浪费、多吃多占问题就解决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就可以基本过关。群众的意见,自然就集中到错误比较多、检讨不深刻和犯有贪污盗窃、技术优势错误的少数人方面来。

“四清”运动的第二段,绝大多数“洗过澡”的干部轻装上阵,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四清”。经过前一段工作,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问题被揭发出来了。群众揭发的问题,交“四清”班子清理;“四清”班子清出的问题,告诉群众,进一步揭发;支部根据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四清”班子清理出的问题,教育犯错误的干部主动坦白交代。这样,循环往复,群众情绪越来越高,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犯有严重错误的干部思想斗争十分尖锐。有的根据老经验,说什么“三月黑,九月红”(历年是冬三月搞整风,开春转生产)幻想拖拖拉拉,蒙混过关。有的怕“群众扭住不放,不原谅”。有的怕“零花整退,退赔不起”,怕“受处分,坐法院”。也有的干部自己思想通了,但怕家属的思想不通,自己作不了主。等等,这时,党支部和贫、下中农委员会,根据干部不同的思想情况,进行思想工作。向他们反复交代政策,说明早交代比迟交代好,说明广大群众起来进行“四清”,是蒙混不过去的。充分运用掌握的材料,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个别谈话,培养典型,阶级忆苦等方式,启发他们自觉地坦白交代。并认真做好家属工作,动员家属和犯错误的干部通力合作,纠正错误。

实践证明,贫、下中农能不能发动起来,是广大群众能不能发动起来的关键。群众对干部“四不清”的问题是心中有数的。只要贫、下中农挺起腰板,敢于斗争,不管是多么复杂的问题和多么隐蔽的问题,都会一一查对清楚。邯郸县张策前大队,“四清”工作开始,支部书记王云三、会计王步霄,为了隐瞒贪污,办酒席一桌,要宴请贫、下中农农委员会中的积极分子。贫、下中农委员会当即开会讨论怎么办?大家一致认为,他们问题严重,拒绝吃这一桌酒席。为了查清一笔账,贫、下中农委员会派代表王延田同会计一起到邯郸劳改队查对账目。贫、下中农委员会在计会计可能要玩圈套,因此对派出的代表进行了立场教育,嘱咐他不要上当。果然不出所料,走到半路,会议对代表说:“不要去查对了,我坦白了吧,贪污了五百元”。代表回答说:“贪污多少,不能凭一句话,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是多少就是多少。”后来,会计又要请代表到和平餐厅去吃饭,代表说:“你们去吃吧,我带着三个窝窝头,吃了就行了”。查对结果,只这一宗他们就贪污了一千零八元。代表回村向群众回报了这个情况后,大家的“四清”劲头更大了。

“四清”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清“摊账”,向群众报“摊账”。所谓“摊账”,就是一宗一宗,一摊一摊的进行清查,把来龙去脉、单据凭证都查对清楚。然后向群众公布。这样,社员听得清,听得懂,容易找出漏洞。高阳县季朗大队第二生产队,向社员报棉花的收支账,群众用摘棉花挣得的工分算账,查出有近千斤棉花没有下落,当场就提出质问,经手人也站出来进行对证,在事实面前,队长刘松柏和会计胡秋池承认了在黑市高价出售籽棉八百六十斤,售价七百五十一元,装了腰包。账目混乱,或者没有账目的,就发动群众对收入,想用项,查线索,找证人,对单据。“四清”的重点,一般是“黑账”、“黑物”、“黑库”,储备粮,奖售物资和票证,救济款、物,副业摊子,干部的补贴工分,等等。


第三步,切实做好经济退赔工作


“四不清”的问题不但要揭露出来,而且还要处理好,这是关系到“四清”成果能不能巩固,干部、社员能不能团结生产和共同对敌的大事。在具体进行退赔时,有的干部不认真进行退赔,有的社员对退赔要求过严过苛。这两种偏向,都不利于团结生产,不利于正确地经验教训,。经济退赔,要本着过去从宽,现在从严;思想批判从严,经济处理从宽;既要使群众通得过,又要使干部生活过得去。根据这个精神,掌握的政策界限是:凡属1961年以后的一般性的铺张浪费,主要是进行检讨,认识和改正错误;多吃多占的,要检讨和退赔,一般不给处分;数量较小,检讨深刻,群众谅解的,也可以不退。贪污盗窃和投机倒把,必须一律退赔和按规定补税罚款,一时退赔不清的,也要作出退赔计划,由贫、下中农委员会和公社监督执行。其中数量较少,情节较微,检讨深刻,退赔较好的,可以不戴帽子,免于处分;数量较多,情节严重的,要给予一定的处分。对于干部的退赔,必须因人因事制宜,既要掌握政策,又要有灵活性。一方面要教育干部向群众作深刻检讨,认真退赔,另一方面要向群众交代政策。每个干部退倍多少和退赔计划,要先在党内和贫、下中农代表会讨论通过,取得一致意见,并经公社批准,然后发动贫、下中农代表向群众做工作。只要做好了干部和群众这两方面的工作,问题就可以解决得好。

在弄清经济问题的基础上,发动党、团员、干部和贫、下中农以及广大社员,总结“四不清“的经验教训,算“四不清”的危害账,对比“四清”前后的思想变化,畅谈心得,追查“四不清”的根子。这样,透过经济,谈制度,谈思想,谈政治,使干部和社员受到了一次实际的社会主义教育。通过总结“四不清”的经验教训和清算“四不清”的危害账,使干部、社员进一步认识到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的重要性,改进了财务管理和民主管理的规章制度,规定了干部“定工生产、定额补贴”的办法,堵塞了漏洞。通过对比“四清”前后的思想变化,畅谈心得,使干部认识到“四不清”发展下去的危险性,把“四清”提高到阶级斗争、防修反修的高度来认识。通过清查“四不清”的根子,使干部认识到参加劳动的重要意义,不参加劳动是产生“四不清”的根子,也是产生修正主义的根子。同时,也进一步清查出地富反坏的破坏活动,在内部团结一致的基础上,转向了一致对敌。在清查敌人破坏的基础上,以活人、活事进行一致对敌的阶级教育,展开对敌斗争。


来源:根据1963年6月19日新华社《内部参考》。


来源: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