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我们是怎样破除迷信的?——记批判游国恩先生资产阶级学术思想
北京大学 刘竹立
1958.00.00


迷信由何而来


游国恩先生的名字过去在我班同学中是很响亮的。许多同学还在中学时代,就听说北大中文系有位游国恩教授。入大学后又道听途说地得知了一些有关游先生的传闻,说游先生学识如何渊博,创见和发明如何了不起,这样就更加深了同学们对游先生的盲目崇拜。他的“楚辞论文集”一出版,有些同学就争先抢购,有人说“大学毕业能完全读懂这本书就很不错了”,更有人把游先生当作自己终身奋斗目标的具体对象。有个团员天天开夜车,放弃休息,整天埋在故纸堆里,搞训诂考证。他拚命干了一个暑假,写了一本毫无用处的所谓“诗经集注”。他对其他功课则从不过问,逃避一切社会活动;团组织批评他,他就指出游先生做挡箭牌,振振有词地说:“游先生在大学时代也是专攻一门的。”


白专道路走不通


伟大的双反运动和红专大辩论,明确了我们要走的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路。资产阶级专家学者的“光彩”,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开始暗淡下来。但是他们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在大多数同学中还有一定的市场。虽然有的同志早就蒙胧地感到老专家讲的东西里有不少问题,但由于自卑感作怪,一直没有从正面碰一碰老专家的学术思想的勇气和干劲。

自从党吹起了敢想敢说敢干的战斗号角,加上全国大跃进形势的鼓舞,在党的领导下,使我们有了要在学术领域中拔白旗、插红旗的雄心和勇气。我们组织了文学史批判小组,决心要闯入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去碰一碰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体系。首先,我们决定批判游国恩先生在楚辞研究中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


思想工作少不了


批判游先生学术思想的计划提出后,班上却引起了不同的反映。有人对它嗤之以鼻,有人讽刺我们说,“连游先生的著作都看下懂还想批判哩!”他们对组织各种学术小组也反感。还有一部分同学或者口头上支持,或者沉默不语、按兵不动。从不同的反映中,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人为数极少,他们勤勤恳恳地读书,希望经过几年的苦干得到一点“真才实学”,他们对老专家佩服得五体投地。第二种人没有读过多少老专家的书,他们被那些繁琐的考证和一大堆陌生的书名、离奇的生字吓倒了,他们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批判老专家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第三种人有热情、有干劲,决心苦干一下,但对我们战斗的胜负心里也是没有底的。这三种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迷信。于是我们和第一种人辩论了什么是学问、什么是知识,继续批判想走资产阶级学者专家老路的错误倾向。另一方面,我们决心打先锋,决心用实际事例,拿出点货色来破除对游先生的迷信。


用事实破除迷信


经过两天的努力,我们就在游先生的“楚辞论文集”里发现了好多问题。例如游先生在“屈赋考源”里关于屈赋四大观念的说法并不是屈原真正的世界观,也不是屈原作品中的真实思想内容,而仅仅是游先生根据屈原作品中所引用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把屈原表达思想用的材料加以繁琐的考据归纳出来的结论。又如一向被游先生视为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考据,情况又怎样呢?他在“论九歌山川之神”一文中,花了很多笔墨去考证河伯(“河伯娶妻”的河伯,神仙)有妻子、女儿、女婿和外孙。另外游先生还花了一万多字的篇幅,旁征博引,考出湘水、沅水、洞庭湖都在江南。在这些对理解作品毫无关系的问题上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去作“真才实学”的考据,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把这些问题拿到班上来讨论。经过讨论,对于有干劲有决心的人鼓励很大,感到大有搞头。对于迷信较轻的人来说,这是他们所料想下到的,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们的迷信开始动摇了,愿意参加到批判的行列中来。于是便组织了关于如何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学习和讨论。然后让大家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发现问题。而当同学们一旦把几年来戴着的有色眼镜扔掉,再去重读游先生的作品时,情形便完全改变了。大家愈看,发现的问题愈多,发现的问题愈多,干劲愈大。迷信也就逐渐破除了。


方向必须明确


战士们找到了作战的目标,士气也给鼓了起来,这场仗可以开始打了。但是这场仗怎样打呢?这是直接关系胜负的问题。有些同志由于受了研究古典文学中的错误倾向的影响,企图用游先生的方法和游先生争论一些考据上的问题。这本质上是用形而上学的考据来反对形而上学的考据。这样愈“批判”会愈糊涂,其结果必然是在众说纷云之中又加一说,而根本动不着游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所以这种方法完全是错误的。经过讨论,同学们抛弃这种方法,决定学习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来批判游先生的资产阶级学术观点和治学方法。

根据毛主席关于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指示及古为今用的原则并紧紧抓住文学的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研究游先生的某些研究工作有无价值。如上述游先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考证出河伯有老婆、女儿、女婿、外孙和洞庭湖在江南,对理解和评价屈原的作品毫无关系。因之不管他引用的材料正确与否,所得出的结论如何,都大胆地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因为这些都是无用的。

第二:研究其方法对不对。游先生在讨论屈赋人民性的文章中不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过科学的分析得出的必然结论,而是采用了简单化的贴标签的方法。如抓住“离骚”、“抽思”中几个有“民”字的句子大做文章,说屈赋有人民性。如果用这种方法,在胡适的文章中,也能找出人民性来。所以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必须加以批判。

第三:研究其观点。例如游先生在“楚辞起源”一章(见“楚辞概论”)中,夸大了继承性及风俗习惯、自然地理的作用,抹杀了楚国当时的现实生活、社会矛盾及屈原本身特有的遭遇、文学修养等根本原因。

第四:凡一时下不了结论的问题,采取慎重的态度,作进一步的研究,成熟之后再提出我们的看法。


方法必须对头


在进行批判的时候,我们采取了以下的办法:

第一:突破一点,全面开花,先抓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得出经验,再攻全面。比如我们头一下子是集中全力钻游先生关于屈赋四大观念(见“楚辞论文集”中之“屈赋考源”)学说的第一个观念(宇宙观念),从中发现了他用神话人物的事迹作考据的唯一证据。继而发现他夸大了继承性的作用,抹杀了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事实。我们突破了这一点,就从中取得了经验方法。再运用这些经验方法,就给展开全面的批判准备了条件。

第二: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第一步是就事论事。游先生写了“屈赋考源”,我们就批判“屈赋考源”。第二步是把各篇作品加以综合,找出其体系的规律和特点来批判。然后再上升到哲学理论的高度。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后两步的工作。

第三:干部带头,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首先,干部先看材料,作启发性、提纲式的发言,并提出题目,交大家讨论决定;然后按计划分成若干小组,分头看书,发现问题,并经小组辩论后得出初步结论,再拿到文学社大会来辩论;最后分头执笔,拟出文章草稿,选出优秀的作纲,吸收各家之长,写出小组文章,经社员大会逐篇讨论定稿。

采用了以上的办法,我们克服了读古书少和时间不多的困难。保证了初步胜利的取得。

我们对读什么参考书也作了研究。因为时间少,现代某些文艺理论书中有修正主义因素,乱看会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因之,我们只看经典著作。这些书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周扬同志编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及马、恩、列、斯论文艺的单行本。此外,参考书还有楚辞。

游先生有好多研究楚辞的著作,我们选择了他1957年出版的那本“楚辞论文集”,因为这本书最新,当然选择这本书最合理了。至于其他的著作,仅作参考。


初奏凯歌


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昼夜的努力,我们出版了不定期的油印刊物“赤卫军”。第一期“赤卫军”一经问世,马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游国恩先生自己也在“大跃进”上发表文章说:同学们对他的批评,“其中有许多是颇为击中要害的”,并诚恳地表示欢迎同志们对自己的楚辞研究提出批评。光明日报副刊文学遗产的负责同志对我们的工作极为支持,他们来和我们挂钩,并决定在文学遗产上转载“赤卫军”的三篇文章。这对我们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通过以上事例使同学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迷信破除了。过去讽刺过我们的那位同学也说:“游先生读了很多书,但他的学术思想问题不少。”其他同学斗志更加昂扬,决心要迎接新的战斗。

现在,我们正在党的领导下向新的堡垒进攻。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社编《怎样又红又专——做个共产主义劳动者》,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