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小麦产量冲天高”
中共商丘县委会
1958.07.02
小麦高额丰产红旗高高插在商丘县李瓦房乡双楼农业社赵庄生产队。这个队的党员队长杨圣伦,社团支部书记杨广居领导搞的一亩二分九厘五毫小麦试验田,亩产4,412斤。
破除迷信一定要搞试验田
去年冬播小麦的时候,乡党委会,社党支部号召干部搞试验田,以生产领导生产。以杨圣伦、杨广居为领导,积极分子们响应了这一号召,决定要在庄南一块“两和土”地里搞丰产麦,计划单产八百斤。消息传出后,遭到以杨广德、李学才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坚决反对。
李学才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农,祖宗三代种地,在农业上是老“把式”。他各方面都好,就是有点守旧,事非经过,总不相信。他听到一班青年要搞亩产八百斤丰产麦时,就找生产队长杨圣伦说:“圣伦!咀不歪,别想吃瓢里食啦!你扬场连把都不会换,腰也弯不下来;要说开会啦!讲话啦,这些新规矩,老哥没有你时‘派’,要说搁在种地上,你还是,离把头(指外行的意思),得叫一辈子老哥。”六十岁上下的杨广德也说:“小麦古来都是低产,要想一亩见八百斤,除非连秆都算上,就干部会出洋点子。”
在保守思想的障碍下,不少积极分子灰心丧气,怀疑动摇,向圣伦、广居提山放弃这块试验田的建议。圣伦是去年才从部队转业回来的,今年才二十七岁,在部队被评过两次模范,转业后工作积极,劳动好,能联系群众,执行党的决议最坚决。他回想到转业的时候,向党表示的决心,又想到先进与保守的斗争是永远存在的,困难是有的,只要听党的话,不畏惧困难,终于会胜利的。他的劲头起来了,他给一班积极分子打气。斗争的结果:一定搞试验田,一定搞丰产小麦。
打破陈规,大胆采用新技术
以圣伦、广居为领导的一班积极分子,对这块试验田,从种到收象爱护自己的眼一样,注意加强管理,大胆改革旧的耕作方法,采用新技术。
这块丰产田是一块被水淹没的高粱茬。播种前,去年6月底,圣伦、广居领导着一班积极分子,用双铧犁深耕六寸,细耙十二遍,晒起了垡头;8月下旬又用抓钩,板镢深翻一尺五寸,锁耙四遍;9月10日又进行了第三次犁耙,犁五寸深细耙六遍。播种时,选择了最优良的“碧蚂一号,小麦良种。用簸箕簸了又簸,除去杂籽;进行了温汤浸种和药剂拌种。9月21日,种子下地了,比一般小麦播种期提前八天。播种时,先普遍撒播,然后又用五寸耧条播一遍,翻耙*(扌翁)了一遍。每亩下种三十二斤。在施肥方法上,学习了外地的先进经验,采取了双层施肥法。第一次亩施底肥有三千五百斤,人粪和猪杂粪四千斤。这是8月中旬,深翻土地时撒的;第二次亩施底肥有:草肥四千斤,老房子土九千五百斤。这是在第三次犁耙地前撒的,耕后翻入地下四至五寸。这就使肥料更均匀的分布在耕作层里。在播种时每亩又混播十斤硫酸铵。追肥时采取了“五攻法”:第一次追肥在10月底,每亩追草杂粪四千斤,不久下了大雪,促使了小麦盘根分蘖,增加了地温,保证了麦苗的安全过冬;第二次追肥在今年2月底,每亩追人粪四千斤,促使了小麦返青,有效地增加了分蘖;第三次追肥在3月中旬,每亩上颗粒肥料一百五十斤;第四次追肥在3月底,追尿肥两千斤,促使了秆高秆粗,穗大;第五次在4月中旬,追草木灰一千斤,使秸秆健壮。
这块试验田南头有眼井,安装一部加重型水车,在平坦的畦田里,10月底就透浇了一次盘根水,2月底浇了返青水,3月底第四次追肥后又浇了一次拔节水,不久下了透墒雨,代替了灌浆水。保持了土壤的适度水分。
小麦吃饱了肥,喝饱了水,麦苗一天一个样子,旺孜孜的往上长。这时党支部又提出防止病虫害,防止小麦倒伏的号召。这又引起以杨圣伦为领导的积极分子们的重视。他们除先后两次扑灭红蜘蛛、吸浆虫以外,着重研究了防止小麦倒伏的办法。这一点是有教训的。1951年本村杨广训用菜园地种的五分小麦长的好,有经验的老农都说,每亩能收一千多斤,但后来倒伏了,粒未长饱,结果只收二百五十斤,每亩合五百斤。这在这村群众心目中印下了“小麦不喜稠,稠了要倒塌和不结籽”的印子。因此,他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小麦倒伏。结果,这块丰产田,虽然麦棵高,穗大,产量高,但没有一棵倒的。队员们分析认为,没有倒伏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深翻了土地,根系发达,能使麦根深扎牢固;二是施追了房土、草木灰,这种肥料多含钾质元素,能促使小麦秆秸健壮;三是畦田平坦,防止灌溉时冲刷洼处的麦根;四是适时灌溉,特别是拔节水,不宜过早,以防小麦发细倒伏。
奇迹出现,保守派丢盔卸甲
小麦丰产试验田采取的每项措施,都遭到了保守思想者的反对。李学才看到圣伦一伙人在播种前深翻土地,说开话啦:“我种一辈子麦,也没深翻过地,我看白费工夫,麦后才看你们的哩!”杨广德看到播种量下到三十二斤时,恼火开啦:“我看这些青年人,简直不知道咋种地,麦种恁稠,长不起来,情割掉喂牲口啦!”麦苗刚出土,六十三岁的生产能手杨全贵,到这块小麦丰产田边绕了两圈,看到麦苗几乎遮掩着大地的情形时,回来就找广德、学才在一块咕噜:“我种地主四十年的地,从来没见过恁稠的麦苗,弄死也长不起来,等着吃他们的丰产粮,牙也能饿掉。”广德象抓着理似的得意说:“我早就说啦,人家不听。”“干部种的麦苗岂敢不长,辩论嘛!”圣伦、广居等一伙没有理会这些,为了促使小麦长起来,他们决定采取“五水”、“五攻”法。“五攻”追肥很费事,有保守思想的人编了一首快板来讽刺他们:“分期施肥不算好,浪费劳力真不少,粮食见的不算多,秋后丢人打家伙。”这些话并没有使他们灰心,他们劲更足了。按照广居、圣伦他们的话说:“任你咋样说,我们还按我们的干。”水一次一次浇,肥一次一次往地里施,麦一天一个样。真的是:麦浪滚滚,撒土不漏。这时,李学才那一班人又风言风语的估计着说:“每亩八百斤,一千斤,古来有没。”他们还是怀疑,从思想上是不服输的。
在收割之前,评产算帐的时候,干部和社员对这块丰产地非常关心,评产算账很细致。他们选“方”数棵、数穗、数籽。大家推算的结果是:每斤一万四千粒,每棵平均分蘖率为三点六六个,每亩一百六十三万九千余棵,每穗三十九粒,每亩可收四千五百六十七斤多。这一消息传出后,不少老年人说:“快把咱村的牛都牵外庄去,别叫他们给吹死了。”由于他们不相信这个产量,这班老年人和不少社员对这块丰产田的收割、打场,时刻不离,直到产量过秤以后,李学才、杨广德等这班人,才呆呆坐到场边上认输了。
人人歌唱共产党
这个梦想不到的高额丰产记录,极大地鼓舞了赵庄村的人们,人家欢唱着:“共产党毛主席的好领导,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社的力量大,小麦产量冲天高。”就连这块丰产田的对立面——一班老头也在歌唱:“老头活到一百三,没见过小麦收几千,这是共产党的好领导,这是毛主席的办法鲜,这是合作社的力量大,保守思想要丢完,只要老头在一天,党叫咋干就咋干。”过去曾经被人讽刺嘲笑的圣伦、广居两个干部,现在也吃香了。连反对最很的李学才也和圣伦同志说:“您真是毛主席的好干部,以后听你们话没错。”现在圣伦、广居只要在一块咕弄咕弄嘴,群众也要到跟前听听说的啥。特别是宣传总路线以后,达村里社员们更敢想更耿作更敢干了。计划1959年全队小麦单产一万斤。现在,全村社员斗志昴扬,精神焕发,生产热火朝天,正在深翻红芋地,扒旧墙土,挖路基,改造自然面貌,大搞积肥,为争取今年秋季和明年麦季更大丰收而奋斗着。
来源:(原载1958年7月2日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