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揭露王毓瑚先生的“客观主义”立场的反动本质
卑圣模 陈爱身 常明莲
1959.00.00


资产阶级的学者们,在贩卖资产阶级的反动货色时,总是喜欢给自己戴上一顶“客观主义”立场的帽子,把自己伪装成站在“唯一正确”的立场上。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毓瑚就是其中的一个。王毓瑚先生一向是以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的“元老”和农业史的“权威”自居的。他宣扬他是站在“客观主义立场”上来研究农业史,是站在客观主义立场讲话的。他认为,只有客观主义立场才是最科学的。假如不按照客观立场来分析问题,就感到“对不起良心”。王毓瑚先生站在他的“客观主义”立场上,在中国农业史的讲授中散播了许多反动的论调,大大地发挥了他的“客观主义”立场。为了更好地解剖“客观立场”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我们在这里揭发王毓瑚先生在农业史的讲授中所散布的一些反动论点。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农业史“权威教授”所标榜的“客观主义”立场究竟是个什么立场!

王毓瑚先生在讲到历代农民起义的时候,都是作出了所谓“客观”的“科学”的结论,例如他竟然说:“农民起义造成人散地荒,生产遭到破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他说:“战国时代,因战争颇繁,为了作战就发展了农业;然而秦末的农民大起义,却影响了农业生产。因为秦末到处都发生了农民起义战争,“农民起义”影响了农业生产”。这就是他的“客观立场”!他又说:“汉光武16年时,到处都发生了暴乱,但很快地就被政府镇压了,从此以后,东汉只能苟延残喘,农民起义也越来越多。从公元107年到179年,这七十二年内,共发生了七十次,平均每年一次。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因而最后暴发了全国的农民大起义。当时的地主政权又用很大的力量,把它镇压下去,但汉帝国也衰亡了。以后就是大暴乱,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破坏,粮食缺乏,形成了千里无人烟的惨状。在这种情况下,土地问题解决了;但这是自然地解决了,这是很惨痛的。”王毓瑚先生在讲到汉末的农民起义时,说道:“汉末大乱后,地荒人散,农具及耕畜损失很大,农作技术趋于粗放”。在讲到五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时,王毓瑚先生说:“五代时,长江尚安定,农业发展。北方兵乱,农业衰退。在战乱当中,森林破坏相当严重,北方战争(就是指五代时的农民起义)特多……”。

王毓瑚先生对当时的情况还作了一段“出色”地“客观”地描述。他说:“当时的情况是森林破坏,造成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一直影响到现在”。在王毓瑚看来,农民起义的“罪恶”真是太大了,它甚至要对几千年后的气候负责任。此外,王毓瑚先生还要农民起义对水利事业也负严重的责任。他在强调水利事业的决定意义时,曾不只一次地说:“水利建设必须有一个安定的局面。只有太平盛世才能搞水利建设。”什么是封建时代的太平盛世呢?这就是封建统治相对稳定的时候。王毓瑚先生的论点是明确的,在他看来,农民起义破坏了太平盛世,破坏了水利建设,从而就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但如此,王毓瑚更开门见山,赤裸裸地把农民叫作流寇。他说:“当农民被迫离开土地以后,便成为流民,以后则形成流寇起义”。同志们!这是什么观点?什么人才这样称呼农民?难道这都是“客观”的吗?不!这恰恰证明了王毓瑚先生在“客观主义”立场的幌子下,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作辩护的真面貌。

王毓瑚在农业史这门课的讲授过程中,还向学生歌颂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手段,他帮助封建统治阶级总结了镇压农民起义和剥削农民的手段,并且大加赞赏,认为这些办法是“理想”的。

王毓瑚先生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维持了他的领导,把全国划成中、小地主,使他们闹不团结,制造矛盾。这样就能维持他们的统治地位,使农民不造反。”讲到汉文帝、汉武帝如何巧妙地统治人民,维持了其统治地位时,王毓瑚先生认为这种办法是“理想”的。他又说:“在隋文帝时,农民生活比较安康,实行了‘轻徭减赋’政策,收到了一定效果(意即统治地位能坐得住);至隋炀帝后期,大大增加了徭役,结果就发生了许多农民起义。唐代的统治者,接受了这一教训,对农民的剥削减轻了一些,结果一百多年就没有农民起义;同时国家也强盛了。表明农民问题解决了一部分。”

王毓瑚先生在讲授中国农业史一开头,就声明他主要是讲古代农业史,而不讲近代农业史。因为据他说古代史料多,便于讲授,近代的史料少,没法讲授。王毓瑚先生又说,他之所以说农民起义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他所掌握的只有说明农民起义破坏生产力的资料,而没有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资料。在这里,不难看出,自称是农业史料权威的王毓瑚先生所标榜的“客观主义”立场究竟是什么立场了,难道我们竟然没有近代史料,没有说明农民起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史料吗?当然不是。我国历史上关于农民起义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史料是异常丰富的。而且毛主席已经作了精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这是王毓瑚先生早已知道的,但是他不愿找到而且干脆不承认这些史料。他的反动的阶级立场决定了他在真正的客观史料的面前不敢承认客观存在的历史真实,当然,更不敢承认毛主席的科学分析。

我们要问王毓瑚先生: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帝王将相的统治手法“理想”呢?还是劳动农民向封建统治阶级和自然长期作斗争的结果呢?我国四千年的历史上,农民起义不曾间断,而我国社会生产力为什么没有倒退,反而发展了呢?对一个搞“农业史”的人来说,首先必须正面回答这些问题。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编《我国农业经济科学战线上两条道路的斗争》,农业出版社,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