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体制问题的调查和探讨
新华社
1961.10.13
编者按:山东惠民县的一些基层干部主张把农村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以生产大队为基础改为两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现将这方面的调查材料刊出,供领导参考。
本刊讯 新华通讯社下放山东省惠民县干部于中干等同志,最近对农村人民公社体制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摘要发表如下:
一个矛盾
最近同许多基层工作的同志谈起来,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虽然经过去冬今春以来的整风整社,贯彻十二条、六十条政策,实行了生产权力下放,使人民公社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调动,但是从最近情况看来,在人民公社内部,特别是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之间还存在相当程度的矛盾,这种矛盾在目前集中在粮食问题上。从春天订三包合同起就开始了“顶牛”,大队的包产“框子”在小队总是定不下来,大队要一次又一次地“做工作”,小队一次又一次“摆困难”。最后虽勉强把三包合同承认下来,接着又是一系列的“调整三包”和“落实三包”,跟着而来的又是一系列的矛盾和“顶牛”。大队想维持原包产量,小队就要求降低;大队希望少降点,小队要求多降点。秋收分配时,矛盾更达到顶点。大队要左右照顾,小队要求多产多吃。有的小队为了达到多产多吃的要求,就干脆以多报少,瞒产私分。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最近结合秋收分配,我们在惠民县一些区里作了将近一个月的调查,召开了二十次以上的座谈会。接触的人当中有区委书记、区长、公社党委书记、社长、大队和小队各级领导干部以及一部分社员,同他们进行了座谈、讨论,共同追根求源,寻找答案。座谈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由于当前农村人民公社中在生产权与分配权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当前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生产队,主要的生产活动是在生产队范围内进行的,而产品的分配权却掌握在大队的手里。由于各个生产队生产条件的不同,经营管理的好坏、干部群众干劲的大小,因此生产上便有高有低,产量有多有烽。大队统一分配,便不能不造成队与队之间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穷富拉平的现象。结果,好队“多产不能多吃”,差的队“少产也不少吃”,好队对此表示不满和抗拒,引起生产队与大队、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矛盾加深,关系紧张。
“三包一奖”是否可解决平均主义呢?群众干部的反映是:“三包一奖光制造矛盾不解决问题,春天订了秋天变,订一次一次的矛盾,调一次一次的麻烦,大家你争我不让,吵得脸红脖粗,结果还是不能公平合理。”“不要说变来变去,就是不变,超了产还要上交,大队一半,小队再扣一点,剩下分到社员头上就星星点点的了。再多吃也不过多吃个一两二两的!”这就是造成矛盾的根源。
以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生产队实行独立核算的办法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热烈拥护。参加历次讨论的干部和群众有些是春天调整体制时已经实行了独立核算的单位,有些是仍然由大队统一核算的统一分配的单位,情况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大家的看法完全一致,认为这种办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大家提出它的好处有以下几条:
第一,能比较彻底地解决队与队之间由于穷富拉平而造成的矛盾。群众说,过去实行大队统一核算是“富队背着穷队走,穷队拖着富队的腿”。现在是“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多打了就能多吃,奔起来就有个劲头!”
第二,能更好地在生产队内贯彻按劳分配政策,有利于充分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座谈中大家认为,解决队与队之间的平均主义,是在生产队内部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政策,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前提和基础。他们说:“全队能不能多产多得这是个根子,根子不能解决,再宣传多劳多得群众也不相信。”
第三,有利于发挥和调动生产队的主动性,挖掘生产潜力。大家普遍觉得权力下放后生产队干部的主动性同过去大大不同了。过去是“孩子哭有他娘”,反正上面还有大队。好的干部是“听招呼”,叫干啥干啥,不好的就和大队猛顶硬抗,情绪不高就躺倒睡觉,现在是领导不去抓,自己就干得呼呼的。
第四,有利于保护、恢复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据调查,过去大队统一核算的各单位耕畜农具普遍损失严重,原因是所有权归大队,大队却管不过来,小队只有使用权,只使用,不爱护。今年权力下放以后,队上对耕畜农具的爱护和保管大大加强了,快要死的牲口又胖了起来,损坏了的农具修好了,购买和繁殖牲畜的生产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第五,便于民主监督。过去一个大队,几百户、一两千口人在一起核算,大队到底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社员根本摸不清。现在几十户一个队单独核算,队上有多少地就在眼皮子上,地里能打多少粮食,社员搬眘指头也能算得出来,干部想搞鬼也难以逃脱群众的眼睛。大家说:“这样的民主监督使干部没处躲,没处藏!”
第六,便于组织和安排生活,保证生产。过去生活要小队安排,粮食都由大队控制。小队什么事情都要管,又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主,只好推给大队,大队又管不具体,又要推到小队处理,小队干部说:“小队是当家不主事,大队是主事不负责。”结果上下往返,浪费了时间,影响了生产,增加了社员的麻烦。现在生产队自己做主,有了问题几个干部在地头一商量就可以决定。如果需要同群众商量,开起社员会来也方便。
生产队独立核算后公社体制要不要变?
大家认为需要作某些相应的改变,具体意见有以下几方面:
一、大队一级机构还要不要保留?大家一致意见不需要停留,理由是:权力下放以后,生产上的指挥权,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生产产品的分配权都下放给生产队了,这样大队一级机构就成为虚的。它剩下的任务就是:(1)通过生产队指导生产;(2)传达上级的政策方针;(3)抓党的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4)搞点副业。这些任务基本上同公社的任务相同,完全可以由公社统一担负起来。
二、取消大队后公社如何管理?意见是:大队取消后由公社直接领导独立的生产队。在公社内实行两级所有、两级核算,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大家认为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第一、真正加强了生产队这个基层组织,使它有职有权,能生产能分配,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生产队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第二、简化管理手续、减少公社的内部矛盾、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两级所有制以后,生产队可直接同公社定产定购,而不必要再实行“三包一奖”,这可以大大简化经营管理的手续,也减少了由于大队统一核算而引起的公社内部的一大堆矛盾。
第三、减少层次,精减人员,充实加强第一线。一般一个大队一级的领导机构都要有三四个主要干部,再加上一部分常委、会计、保管等人就有七八个乃至十几个。这些干部大都不固定参加生产劳动。名义上是非脱产人员,实际上已经变成“脱产”人员。一个公社如果有五六个大队,就会有五六十个这样“脱产”人员。如果取消大队的机构,这部分人就可以大部分下放到第一线——生产队。这是一支巨大的力量。而且由于大队一级干部大都是过去办社的老干部,搞农业生产一般比较有经验,他们下放后无疑将大大改善基层的领导面貌。
第四、公社领导能更加深入具体,贯彻政策迅速及时。很多公社的领导同志都认为实行两级管理,公社可以一抓到底,工作能够抓得紧,抓得具体,党的政策也能迅速同群众见面,不象这去需要一级级往下传,一拖就是两三天。
三、实行两级管理,公社和生产队的规模多大适合?
大家一致认为,考虑生产队的规模时应该照顾到能配起一个适合农忙生产的班子,要使队里的劳力、农具、牲口(牲口条件差的也不必强求)能适应较大项农活(如耕、耨、收割等)的需要。一个生产队的范围应该使生产队长能够“四到”:“一眼望得到、一声喊得到、脾气摸得到、事情管得到。”根据这个要求,生产队的规模一般以三四十户为宜,最多不能超过五六十户。
生产队可以根据规模大小,分三种情况进行生产:(1)一般不分组,采取田间农活包工到户的办法,这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队;(2)可以有领导地自由结合分组作业,这样的组可以固定任务、固定地片,也可以不固定,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中等的生产队;(3)固定常年作业组,实行四固定,并可实行定产定任务超产奖工分的办法。这种形式适用规模较大的队。
关于公社的规模:在平原地区,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公社规模一般以六七百户到千户左右为宜。这样的公社大体上包括十多个自然村(不太大的),二十个左右生产队,耕地万亩左右。地区范围大体上南北、东西各六七华里,方圆不过三四十华里。这样大的范围的特点是:“集合来的快,半天转大半(检查地区),前村后村都熟悉,来来去去很方便。”
实行两级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辫子”多了不好抓。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也正如一个提出这样问题的同志自己所解答的那样:这是属于工作方法的问题,只要工作做好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这种看法是对的。基本问题是不是对生产有利?如果对生产有利,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抓“辫子”的问题也就随着解决了。
二、干部水平跟不上。有些同志担心,核算单位划小后干部水平跟不上,搞不好会影响生产。大家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1)过去许多单位所以未搞好,主要原因不是干部水平问题,而是由于两个平均主义影响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2)权力下放到队,管理手续简化,这种情况也能同目前干部水平相适应;(3)实行两级管理,取消大队机构,可以把一大批有经验的干部下放到基层去加强领导;(4)公社可直接抓领导力量薄弱的队。
三、关于困难队和困难户的问题。有人认为体制下放后,困难队的困难不好解决,困难户掉到“后娘”手里去了。可是大多数同志认为这样看法不够全面。他们认为解决困难队的问题主要办法是要自力更生,而不能躺在别人身上。过去统一核算,穷队虽然多吃了几两粮食,但年年受穷,情绪也不高。更主要的这种情况容易使困难队养成一种依赖富队的思想,而不是自己振作起来,千方百计搞好生产。如果实行权力下放,困难队去掉了依赖思想,干部和群众激起一股发愤图强的劲头,生产也就自然会有了起色。我们这次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实行独立核算的队,今年生产都比去年好,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当然除困难队自己发愤图强外,公社还可以在耕畜(公社所有的)、国家统一调拨的肥料和农业贷款等方面照顾和支援困难队。
至于困难户更是要靠发展生产来解决。我们访问中看到有些去年的困难队,今年由于队上的生产搞好了,五保户和困难户的口粮,队上都给照顾到一斤或接近一斤。队干部说,去年生产搞糟了,连整劳力都吃不饱,那里还顾得了困难户。”
四、机耕和大型基本建设怎样解决?大家认为机耕问题可以由公社统一规划,由各生产队协商安排作物种植被计划和种植地区,以便统一倒茬、翻耕。大家说,只要地形合适,这个问题是好解决的。
需要从事规模较大的基本建设时,可以几个队联合举办,可以由公社举办,必要时还可以由几个有关的公社联合举办。
来源:1961年10月13日新华社《内部参考》。
来源: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