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对人民公社由基本队有制过渡到基本社有制问题的一些意见
1960.01.12


对人民公社由基本队有制过渡到基本社有制,各地都进行了一些酝酿讨论和调查研究,有些地方已在试点,有少数社已经完成基本社有制的过渡。

各地都认为,在由基本队所有制过渡到基本社所有制问题上,我们绝不能停步不前,应当从各方面加强工作,积极去创造条件。不去积极创造过渡条件,满足于现状,那是不对的。然而,转变是有条件的,如果条件不成熟,群众思想准备不充分,勉强转变,就会影响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因此,绝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采取“一平二调”的办法。只有积极创造条件,真正做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才会有利于生产,才真正合乎客观规律,适应群众的需要。在具体步骤上,应该分期分批,有先有后,搞好典型,做出样子。各地大都认为,现在实现过渡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必须明确发展的方向,积极地创造条件。


一、关于过渡的时间和条件


过渡的时间和条件,各地的提法大同小异。华东协作区认为要有五年到十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个过渡,时间太短了不行。东北协作区则认为在今后五年左右可能基本上实现这个过渡。四川认为只要工作做好了,实际过渡的时间五年到七年就够了。过渡的条件,有的地区提出:

1、农村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一般地估计,社员每人每年平均收入(不包括社员的家庭副业收入)必须达到二百元左右。

2、穷队已经赶上富队,穷队的收入水平已经稳定,队与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达到平衡。

3、属于公社一级所有的集体经济事业要有很大的发展,公社经济收人的比重占有优势的地位。

4、初步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而且大中型的农业机器、肥料、优良品种等生产资料极大部分为公社占有。


有的地区提出:

1、生产有很大发展,社员收人显著增加,过渡后能保证生产和收入继续增长。

2、社内穷区(队)在经济上赶上富区(队),收入稳定,管理区(生产队)之间经济发展基本平衡。

3、公社所有部分的经济在公社内占优势地位。

4、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主要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

5、群众自觉自愿。


有的地方认为,最重要的条件是掌握生产资料,再广泛一点,一是社有经济占优势;二是各大队之间经济水平比较平衡。社员收入不是主要的。按政治经济学上说,占有生产资料是主要的,不能只看收入。是不是社员收入达到一百五十元、二百元左右就算够标准,还值得研究。收人多少要看年成也要看作物,粮食作物区就可能少一点,经济作物区就可能多一点。

有的地方认为;过渡主要决定于穷、富队收入平衡和社有经济占优势两个条件。

有的地方认为只提收入显著就可以,不一定具体规定为二百元,实际上其他条件具备了;不需要到二百元就可以过渡;同时,如果当地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业发展较快,城市多,资源丰富,可能过渡会更快一些。

此外,许多同志都主张,必须要有“领导骨干强,群众觉悟高”的政治条件。


二、关于过渡的准备工作


有的地区提出,目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准备条件:(1)在积极发展三级所有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公社一级的经济;(2)加速推行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电气化和公社工业化;(3)加强对穷区(队)的领导和扶持;(4)对于经济特别发达的富区,公社可有计划地进行投资,采取社有区营或社区联营的办法举办企业、事业;(5)国营农牧场有计划地与邻近的社、区建立联系,实行协作,逐步将其吸收入场、实现过渡(关于最后一条,即由国营农场吸收公社入场的办法,有些地方比较强调,认为这样可以减少由基本队有制过渡到基本社有制的过程,可以使公社由集体所有制直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许多地方都强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强调现在要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党领导农民的工人阶级化,教育任务是艰巨的。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很大一部分农民不但不是共产主义者,而且也不是社会主义者。同时,在文化教育上也得做准备。


来源:中央宣传部《宣教动态》1960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