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恢复农村经济的顶好办法是包产到户
杨木水
1961.12.29
【杨木水(1932-2000),男,浙江义乌柳青柳村人.1932年5月生。家赤贫, 1948年进蚕桑场当童工,自学文化。新中国成立后,被分配至桐乡担任蚕桑技术员。1952年调嵊县农业局。因工作出色。
1960年农村大饥荒中,时在嵊县任农技站任技术员的杨木水,看到农民以野菜充饥,深为忧虑。他经过反复思考,写出5万字的包产到户意见书,寄呈中共中央。有抄了一份寄给全国人大常委马寅初(嵊县人),托他转呈毛泽东主席。1962年1月马寅初来嵊县会见杨木水,将意见书修改后转送中央农村工作部。马寅初离嵊,杨木水被退职。为要求工作,他上访北京。
1963年带着农业部给嵊县人委的信回嵊。不久被捕,以破坏罪判刑8年,包产到户意见书底稿由省高院调存。“文革”开始,这位在农场服刑的“单干理论家”对残酷斗争不胜承受,为图速死而攻击林彪搞迷信那被判处死刑,等待执行。林彪自爆,取消死刑,加刑4年。
1980年无罪释放回嵊县。1987年浙江省有关部门公开披露他的包产到户意见书。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主编的《时代先锋》第10期、《大梦谁先觉》、《东方视角》等报刊,均有详细介绍,给予充分肯定。杨于1987年当选嵊县人大代表。2000年7月3日因脑出血抢救不及去世,享年68岁。
这份资料是杨木水寄给马寅初的原稿】
当前农村主要问题是如何调动社员自觉性和积极性问题,也就是在生产关系改变的基础上有如何的相应措施问题,它关系到是否能够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人民公社是否能够巩固和是否能够发挥它的巨大威力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全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等待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十二条”、“六十条”已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矛盾还是大量存在。如“六十条”前统得过死,管得过多(当然自然灾害也有关系),造成农民无菜吃、无柴烧、荒地成片、市场空空。买一根甘蔗1元,一个萝卜要3元,二级工人一天工资只够买一根甘蔗的生活水平。但“十二条”、“六十条”后迅速解决了这一现象。但又产生了另一种偏向,一个出现卖买高潮,弃农经商相当普遍,造成了交通运输非常紧张。另一个对集体生产不够起劲,家肥拿不拢来,先进经验和新式工具运用得很少,精耕细作工作也并不比往年好,因而早稻单位面积产量也不比去年高,就是天气与去年一样,全年产量比去年高,看来也有困难。为什么呢?因为解决问题的方针有偏面性。同时也没有看到问题的主流,就是看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是针锋相对。
什么是重要问题呢?解决主流的策略我认为要提倡包产到户。对包产到户现在批评得很多,许多领导讲“公共食堂不是方向问题,公共积累等都不是方向问题。而包产到户是方向问题”。因而农村中对批评包产到户大部分干部都有一套理论。还有过去现在许多包产到户的形成的不幸后果。同时过去我也看到提倡包产到户者戴上右派、右倾机会主义帽子。因而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有顾虑。但又想到毛主席讲:“为了真理,那怕是开除党籍、团籍,撤销干部身份”,我想这些话很对,干革命总应该是有风险的,风平浪静何为算革命呢?同时,我认为这包产到户观点根本与过去提的那个包产到户不同,因而我就挺胸提出这个问题。
当前包产到户成为农民关心的问题。这个关心有两种人,一种是要包产到户,这就是参加实践的部分社员,对这些社员有的人调查讲大部分是富裕农民,而我调查大部分是老实的基本农民。其中劳力强的要求迫切一些,是有这个倾向。另一种是怕包产到户,反对包产到户,大多数是干部,他们为什么要怕和反对呢?我认为除了有整套包产到户危害性灌在他们头脑里之外,还有怕批评的因素也是不少的,尤其是过去已经在包产到户问题上犯过错误的干部,怕这个地区形成包产到户,牵累到他们的问题因而害怕。他们反对包产到户的理论认为:(1)包产到户要阶级分化;(2)是方向问题,是封建势力在农村中复辟倾向;(3)国家征购任务完成不了;(4)具体问题解决不了,如分田问题,灾害问题,收藏问题等等。总之是许多不利条件。总括起来是不能提高生产力,不能算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来谈下列几点看法:
(一)包产到户的性质问题
包产到户并没有改变人民公社的性质,它不过是适应人民公社当前的一种生产管理的方式而已,这就是定额管理,这种定额管理方式是最实效的,最起调动积极性作用,又最现实。但只有在人民公社制度基础上才能办到,公社化以前是不可以办和不可能办到的。因为人民公社有:①虽是贯彻多劳多得,承认差别,但又采取了供给分配三、七开的办法,保障了人民基本的生活水平;②生产资料“土地”实现了公有化,卖买土地是不存在了;③在奖赔方法上采取超产“二、四、四”(即生产大队二成、生产队四成、超产者四成),减产扣分少分配的办法。由于这三点,既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又不存在土地的卖买,同时减产不过是分配少了一点,所以也就不存在阶级分化因素。社员终是社员。少分配点,吃得差点,也是社员,多分配点,吃得好点,也是社员。而人民公社化以前就不可能办到了,因为它没有这些公社特有的具备条件。同时也还存在着单干的自由权。所以包产到户的定额管理方式,是不可以办和不可能办的,办了也就是错的。因为这种方法要被单干同化了,而产生阶级分化。同时,在当前也只有采取包产到户才时适应人民公社的现实情况,也才能发挥它的优越性。理由是:
(1)正从100、200户的小集体组成的农业社转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大集体的人民公社,它已不适应过去那种小规模用大呼隆的经营生产方法。正如工业一样,一个裁缝店用固定工资的办法关系还不大,而一个规模较大的被服厂就不行了。它还必须采用定额管理。如种一亩田几分,施一次肥几分,除一亩田草几分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模仿工业也采取定额管理来指导农业生产,我认为这个定额管理是不现实的,它等于零。我记得去年屠家埠大队有一个社员一天耘田“田间除草”22亩,超过2、3亩水平的7倍,工分记得很多,但是这些田里的草照常生长,结果减了产。有的人会讲,“这是定额工作上的毛病,定额本身包括量与质。质量不好可以扣分”,这是对的,但在这一个汪洋大海的田畈里怎样去实行检查,检查了也只看到表面,田外看到了田里不一定看得到,因而这种定额管理是不现实的。今天张三去干,明天李四去干,收获时产量高低哪里查得出责任,所以讲这种定额管理等于零。
(2)土地还是零星分散的,同时现在也没有机械,再加上农业生产是错综复杂的,包括衣、林、牧、副、渔等等,因而在这一情况下也必须采取分散管理,各个突破的办法。
(3)虽然是公社化了,一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变成了公社社员。但农民还是农民,还不是农业工人,他们的思想意识也还是浓厚的小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绝对平均主义,自由散漫等落后思想还很深,因而采取包产到户的办法正解决了他们的矛盾。再说这是工人,如果大工厂没有一个超定额奖励,那也会乱得很,生产积极性也不能调动起来。
同时,这也是人民公社独有的优越性,发挥了各尽所能,按各人的特长分配工作,这不是发挥“人尽其才”了吗?因而生产积极性必然会有一个空前的提高。
当前农村已经有一小部分生产队采取了包产到户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政策没有规定,再加上没有包产到户的理论,也没有人去领导他们,也没有一套包产到户的完整办法,因而优越性也没有很大发挥,有的地方还搞得很混乱,反而影响生产。如有的地方采取田到户,包工不包产,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固定包到户的农活抽空做,公有农活抢来做,这样保证了多收工分,而对包产到户农活误了季节。同时干的农活也很不符合质量。影响产量,更不好的是采用自种自收,保证不了包产任务上交等不良倾向。
(二)包产到户的好处多
(1)能巩固人民公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控制个体经济优先发展的倾向和控制弃农经商,包产到户不但能够提高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主要的还能够确保办好集体经济,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发展,个体经济做到在集体经济控制下进行积极的发展,先私后公的优势倾向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办集体经济具有花工少,花本少等等的生产对象。优先权存在,这比私有生产对象一般都优越得多。搞私不如搞公多奖一点合算的事实存在,如私有去开一分荒地种麦,前前后后至少也得化5个工、2担肥,也肥不了新开荒的瘦地,收获20斤小麦不应该说产量低了。如果这5个工、2担肥去加工于集体的大田,那它的效果大大增加,增产至少在50斤以上,就算50斤,根据“二、四、四”的分配原则,他可得到20斤以上,因此,谁再愿去摇那些黄泥瘦地呢?所以这种生产价值去领导生产的办法是最起效果的,过去有些地方发生了先私后公、大搞弃农经商也是由于这种生产价值的关系,因为搞私有经商业大于摇公有的生产价值。因而产生以私为先,如当前我们公社种番薯,因天长晴久旱,突然下一次雨,社员就争先种番薯,但种的都是私有的,集体的到如今种的很少,现在种番薯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因此今年集体番薯产量就成问题了。
同时适合个体经营的农、林、牧、副、渔等农活也不必全部为社员作家庭副业而经营,可以有步骤地将部分的农活纳入为集体经营。那时候社员也不坚持发展个体经济的生产,这样,个体经济就被集体经济无形的同化了。但是社会产品还是大量的增加,社员的收入也相应的增加,这样,不但巩固人民公社,巩固社会主义,同时也发展了社会。象现在这样下去人民公社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巩固不下去的,现在有些地方实质上已变质了,不能保证集体经济的优先发展,弃农经商相当普遍,这还成什么人民公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体统。
(2)能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保证计划生产的实现。包产到户之后,由于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事业性、责任感,试验、研究、创造发明在农村形成高潮,因而必然取得农业战线的全胜。这不但确保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解决我国的粮食增产问题。同时也解决计划生产问题,全面完成各行各业,这是过去办不到的。过去抓了粮食而忽视了经济作物,完成了这项,那项完不成的现象也是普遍的。现在包产到户,各行各业按特长分配,谁还愿意自己不超产,没有奖呢?因而必然形成全面胜利,保证了计划生产的实现,这也就是“全面领导,分项管理,各个突破,全面完成”的人民公社领导生产的战略。
(3)能做到各尽所能,解放人民的思想。理由是因为做到科学分工,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按照各人的特长分工。去掉了过去劳动“打游击”的方式,今天这样做做,明天那样做做。因而必然使每个社员树立事业心,这是过去办不到的。同时人民总是想多得一些收获的,要多得收获就得超产,因而人们必然尽一切能力在自己管理的行业上争取好收成。这个能包括二方面,一是体力的能,二是脑力的能,因此高工效、试验、创造就会自发的形成。
(4)能增加公共积累社会主义因素,收入增加了,必然是增加了公共积累。同时采取“二四四”的超产分配办法,二成就生产大队的公共积累,生产大队公共积累多了,公社的公共积累也必然多了。同时科学分工后,劳力必然有多的趋向,这些劳力可以大办生产大队和公社的企业,因此,社会主义因素,也增加了。除了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因素增加外,还有公共福利事业的扩大,供给部分的增加等等,都证明了能增加社会主义因素。
(5)能解决肥料的公私矛盾。生产队虽采用奖励和按基本劳动日交肥等措施,但社员还是不愿上交土肥。为什么呢?社员讲:“生产队增加一石,不如自己增加一斗好”,尤其是口粮采取低标准加奖励后,社员到处开荒,扩种面积大大增加,因而用肥量也相应的增加。但如果合理使用肥料,还是有得多的。但社员哪里肯,巴不得自己一分地能增产它几石麦,因而拼命的用,因此今年私有麦子割得不少。那天我到村里去,看到一个社员在高山上施肥,我一上去原来在施番薯肥料,我问他为什么将这样好的肥料挑到这里来施,他说:“生产大队规定多交一担肥,奖励3斤粮食,我现在施到这里来,地虽差要流失,至少也会得增产30斤番薯。”我讲那如果施在田里呢?他说施在田里增产30斤谷子是不会少一粒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如要包产到户,他还会将这样好的肥料挑到高山上来施番薯吗?是不会的。因为奖励部分超过了私种番薯的数量。因此何必去付那么大的力气呢?因而包产到户无形的将集体所有的农活看成为私有农活,肥料矛盾也解决了。
(6)解决老实和奸刁社员的矛盾,现在劳动中存在着老实与奸刁社员的矛盾,奸刁社员在劳动中不顾质量,不愿付气力,只求数量,只要工分多。他们认为质量好坏又看不到,今后产量高低又不会抓到他,减产了,工分多做,又不会赔。增产了给我多奖,何必去管他质量呢?而老实社员认为干活总是要求质量,质量不好不会增产,因而干起活比奸刁社员的要好,但好却不一定快,评起分来往往还是奸刁的社员高。这些情况日子久了,老实与奸刁矛盾日益的增加,逐步的显明,但因为有小资产阶级思想残余,一般不愿去作恶,后果是老实社员的干活质量也差去了。但有的奸刁的被老实教好的也是有的。所以老实与奸刁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扩大的倾向。那么推广包产到户之后,这样矛盾就解决了。同时对改造奸刁社员也是一个有效措施。
(7)评分记工简单。包产到户后,工本也一起拨下,因而固定这些农活,就不要什么评分记工了,去掉过去为评分而天天开会的现象。
(8)分配奖赔更合理。分配采用多劳多得,奖赔采取以实做工分奖励,以基本工分赔。这些都是很抽象的,不合理的。因为工分多做并不等于创造财富多,减产了也不等于是由于少做劳动日的关系,因而过去那种规定不过是大体合理。其中有部分社员的分配、奖赔是很不合理的。有的社员干活偷工减料,创造财富少而评的分多,不但全部工分参加分配,而且还受到奖励。有的社员工分虽做得少一些,但创造财富却不少,这些社员分配得少,奖励得少,如果减产的话还要赔得多。包产到户了,分配奖赔均用实产兑现,这些不合理现象就没有了。
(9)可以减少生产队的集体瞒产私分。包产到户后,责任到人,生产队社员所有和生产大队社员所有转为社员与生产队和社员与社员之间的矛盾。生产队产量的收入是各个户的综合。同时在综合产量里面也必然存在着超产与减产户,高产户与低产户,因而分配奖励也存在着高低矛盾,这些矛盾就促使着相互产量的真实,瞒了产,分配上也带来困难。不象过去那样,瞒了产只要按劳动日分配就行了。同时由于总产又是各户产的综合,因而必然促使社员共同的保管责任,偷的情况也必然有所控制。
(10)能广泛开展劳动竞赛。过去的劳动竞赛,工业优于农业,工业较实农业虚,工业较广泛,农业往往形成几个人的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当然这里也包含着阶级思想根源,但主要还是工业能表现出每一个人的生产值,能够用数字产品质量来表达出每个工人的成绩。而农业就不行了,它没有那些绝对的数字,它只有抽象的工分多少和平常表现。同时有些先进者、劳动模范,他的成绩往往都是一个单位的综合。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大,这矛盾不能推动生产,而是产生相互嫉忌,认为模范你当,起早落夜,流血流汗大家流。这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生产值的绝对数字关系。如果有这个就不会产生这些不正确的看法,而是产生你追我赶的真正竞赛。如果包产到户了,就能产生这种绝对生产值的数字。因而只要党抓了这一环,就能产生一个真实的广泛的农业竞赛运动。
(11)生产小队能够坚持一定的农户,真正做到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经营管理。现在农村中产生一种生产队越小越好的空气,有的地区一个小队竟只有5、6户。他们说:“生产队小的责任强,5、6份力,生产的果实就有我一份,而二、三十户,我出了10份力也得不到一份生产果实”。同时人多了,管理的面积相应大了,也相应的困难,当然在现在的这种管理方法下,分小一点是有一方面的好处,但是他们分散了,也并不是这样单纯的目的,他们认为队分散了,生产大队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照顾不到,不能发挥他们对生产队的直接领导作用,这样生产队自由了,瞒产私分你也不了解,包产到户就能避免,农户多少矛盾不存在了,生产队大小就不成为社员的一个争论点了,因为各干各的活,这样能坚持一定的户数,便于领导和组织生产,保证生产大队对生产队的领导。
(12)能保证分配工分值按照预算分配。这个问题是社员较关心的问题。过去工分多,不等于分配多。因为过去农本没有固定,劳动工分没有固定,加上产量的变动,因而就不可能保证工分值。包产到户了,工分和农本均固定,产量减了采取扣工分,这样工分值就不易变动,鼓舞社员生产积极性。
(13)减少抢活干的矛盾。过去有的社员轻活抢来干,难活偷工干,工分高抢着干,工分低的不肯干,天气正常多干干,天气差了少干干,还流传着“好汉不干六月活”的落后言论,因而往往出现忙季干活人数少的现象,这样带来误农事。包产到户了,就能改变这种现象。
(三)怎样具体包产到户的意见
总的采取“管理到队,包产到户,集体收获,统一分配”,“农活自由选 ,民主评定分任务,干活分散干,紧要农活加互助,固定工分值,工本固定不再变,无劳力加照顾,供给分配三七开,超产二四四,减产扣分少分配。”
具体的分:1、领导管理问题。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不变。生产队有五权:检查监督权,组织劳力统一调配权,技术指导权,超产所得和经营副业收入统一分配权,任务分配决定权。同时将原来小队七权下放到户。
2、怎样包产到户。根据生产大队对生产队的包产任务,首先将每一丘耕地和每件农活定好包工、包产、包农本的三包落实。然后采取自选自报农活品种和要求面积,这样再由生产队全体社员民主议定,具体分配农活。在分配农活中有分歧的时候,一定要贯彻民主思想,不能粗暴决定。决定后工、本、产或“产值”就定下来不再变动。如碰到特殊情况和灾害,需要变动时由生产大队大会或社员大会决定。包产年度一般应贯彻3、5年,个别需要调动,由社员民主讨论决定。如社员与社员要调,只要有利于生产,双方自愿,通过生产队批准。三包时应掌握以国家三定为基础,只许高不许低,要努力降低成本,要保证符合精耕细作和以符合农业八字宪法的措施基础上收获过称的原则,三包后生产队与社员双方订好合同。
3、干活问题。干活除了生产队集体收获外,其余农活原则上分散干。但在必要时,由生产队互相或户与户相互调工,为了正确得出每户劳动实绩,因而收获时一定要统一收获,集体晒管,或者采取边收获边上交毛粮,由生产队与社员双方统一标准,打去折扣,求出实产。在收获和过称时一定要有3人以上,其中一个是其他队代表或生产大队干部,这样才可收获和过称,避免营私舞弊,收获结束后,上交和分配及库存量不符毛折量,再按折率统一增减,正式确定每户实绩,计算分配奖励。
4、分配与奖励问题。三包后在生产大队正确核实工分,农本、产值,同时造好每户的一年产值分配早知道,同时各生产队根据包产和经营农副业订出各户的一年产值和粮食分配的早知道预算。分配办法:生产大队三包额,由生产大队分配支出,属于生产队超包产部分的三包额,由生产队分配支出。奖赔问题,超产值的分配,根据超产总量留下按三包的比例农本全部归户外,其余部分按二四四的分配原则,即大队二成作为公共积累,生产队四成,作为生产队按劳分配和积累,户里四成作为奖励。超产粮部分,除留下三包比例的农本产值量卖给国家外,农本同样归户,如还不能完成国家对超产量的应购任务数,还应在总产量上提成卖给国家,其余也同样二四四的比例分配。减产值和产量问题,进行扣分扣工的办法,首先将总产粮和“产值”扣除农本值,其余部分按总工数平均,得出每个工的产粮和产值,这样减产一个工的产值,就扣一个工,如张三包产值500元,包农本150元、包工350工,实际完成产值445元,这样他记的工分是多少呢?500元减150元除以350工等于1元1工。500元减445元除1等于55元,这样就知道每工的产值是1元,然后再得出多少个工的产值,这样就知道张三共少55个工的产值,那他的实得工是295工,这些工参加生产大队分配和生产队共同超产部分的分配。但减产如果由于自然灾害的关系,通过民主评定,应给减去包产额,并根据情况,给其农本工分。这样处理减产是较为合理的,它既承认差别,又保证社员生活。
5、公共积累,供给部分及国家任务问题。生产大队的公共积累是包产可分配中的提成数,社员超产部分的“二四四”分配部分和生产队经营农副收入的提成部分作生产大队的公共积累。公社的公共积累是大队的总共积累的提成数和公社企业的收入数。生产队也可提成一部分公共积累。供给问题,一定要坚持三七开,保证人民生活的最低标准,这是一种公社化以后保证不阶级分化的措施,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在公社化前都有一种不使阶级分化的措施,如低级社时期有一定的土地报酬,低级社前组织代耕,这些都是保证人民最低生活和不使阶级分化的措施。现在这一套没有了,采取供给分配三七开是完全合理的。国家征购任务一定要完成,要首先完成国家任务的前提下,再进行生产队超产粮的分配和生产大队的储备,如果再不完成时,减产户口粮要适当的降低。
尾后的话:
抱歉得很,我的建议一定有很多毛病,明显的一个是文体糊涂和文句的错误,这不能怪我,由于我从来没有读过书的原因。但十多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我还欠进步,这根子还是我欠虚心的关系。但有的人会讲,明显的错误不是文字与文句的错误,而是政治方向的主要错误,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问题,我在写的过程中也下了我的苦功,初稿中我发现的错误已经修改了,相信内中还有问题。有许多问题左了,有许多问题右了。因为我不能公开和大家讨论我的文章,而我也相信自己有对的一方面存在,但按照规律来看,我是不可能对的,因为中央无论如何比我英明,这也是肯定的。而对这个问题我很难以判断,是对了?是错了?不过我并不否认,这些建议都是我的思想出发,是我的立场观点。因而如果错了、批评了、处分了,我也是欢迎的。我为什么欢迎呢?因为批评了,必然能促使我提高,这个提高有二方面:①如果我认识了错误的所在,必然从理论上提高一步。②如果我还不认识错误,也必然进一步发展提高我的理论,进一步批驳反对我的论点。因而就不但是欢迎,而且也经得起考验。因为我已经被批斗过100次,其中包括公社,县、地直到省都知道为止。每次批斗都有使我提高,有收获。有一次,为了与领导争论一个问题,要开除我团籍,在这过程中给我朋友知道了,她从此与我断绝了关系,后来一告、二告被我告准了,领导没有开除我,我也从此不再与她交朋友,因为我怕与她们交朋友,会影响我的战斗力,并会破坏复没她与我细胞。因为战斗了不对总是错一次、二次、三次、数次的战斗下去,总有一次会错的,这些错可能也会带来与过去类似朋友中途破裂的情况,这种感情的破裂也必然会损失双方的细胞,为此我也不再与他们交朋友了。这样可以更好的战斗下去。因此,我过去是孤儿,现在是“孤壮”,不过,这只是“孤”字相同,其余一切都变了。过去是孤儿院为家,现在是革命大家庭为家,这真是地与天之别。因而现在我实际不孤,我天天很兴奋,想到这里,我不能停止我的战斗,只有斗下去,才能对得起党和毛主席。有人讲我这样斗很危险,一斗、二斗把自己的脑袋斗下去,我回答说:这是你的说法,是你观点方法问题。我战斗得对,我很站得住脚,所以前后我就提了30余件象这类的斗争,因而我受批评处分虽多,但表扬也不少于批评的次数。总的请你们批判吧!我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巨大收获。
来源: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