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关于甘肃西礼县盐官人民公社整社中发动群众开展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报告
1959.01.00
西礼县盐官人民公社的罗堡、中川、新合和何台四个生产队,是原来四个农业社,共计一千二百六十八户(贫农五百一十四户、下中农四百四十四户、富裕中农二百五十×户、富农十二户、地主五十三户、其他八户),六千零六十九人,山、川土地一万七千三百六十四亩。
为摸索经验,指导全面整社工作,地委抽调了五个县级领导骨干和五十八个干部于去年十二月五日和元月五日,分别在这四个地方进行了整社试点工作。除中川已经搞了生产大辩论,其他三个地方仍然在第一步发动群众中。
[此处有2个字不清]工作开始,从组织群众学好“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鸣放辩论,反复讲解人民公社性质,紧紧的围绕着分配原则。生活福利方面的大集体小自由、生产资料的×理和两个过渡四个问题上,充分的发动了群众。基本摸清了当前农村的思想情况;以××议精神检查监督干部改进了工作,和教育克服了有些群众的右倾保守思想;特别是发动群众和以富裕中农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思想,进行了一场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对于进一步的肯定五八年大跃进的成绩、巩固人民公社和组织一九五九年全面的更大跃进,在思想上确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
一、为贯彻以思想为纲,以决议为武器,以生产、生活为中心内容的整社方针,采取了大会讲决议,小会谈思想和个别发动等方法,广泛深入的发动了群众,鸣放辩论。鸣放会上群众发言十分踊跃,争先恐后,大部分人都说出了心里话,不说还不成,如何台有一个七十岁的富裕中农说:共产党把他整乍了,当时他七十八岁的哥哥阻挡说:“不要说了”,他更气愤的说:“我要说哩,我活到你[此处有1个字不清]年纪还有八年哩,不说不(此处有1个字不清)。从这一段工作看,经过一九五八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特别是组织学习了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後,得到了广大群众积极拥护,纷纷以积极参加整社和搞好冬季生产的实际行动来巩固和提高人民公社。这是主要的一方面。但是,农村中的思想情况也还是复杂的,斗争还是激烈的,不仅有两条路线的斗争,而且有两条道路的斗争。
一部分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富裕中农,鸣放中向党进行了猖狂的攻击,他们说:“一年不如一年”,“新社会不如旧社会”,“共产党不如国民党”。硬要一口否定成绩,一要否定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二要否定五八年大跃进的成绩。对人民公社首先集中的攻击分配制度,说甚么:“人民公社好,就是社员吃不饱”,“从五三年以来,一年不如一年了,人民公社没有高级社好,高级社没有初级社好,初级社没有互助组好,最后他们露骨的说:“干脆还是单干好”,“初级社土地、牲畜有报酬,高级社还评记工,公社化啥都没有了”,“难道拿光了就是共产主义”,其次,反对生活集体化说甚么:“毛主席万岁,提的包包站队,罐罐当了面柜”,“吃饭站队连讨饭一样,连在地主家里还没有像这样立前站后”,再次,是反对托儿所、幼儿园,给自己的儿子说:“你去!现在叫人人为你去,你长大了你再为人人去”,最后竟然反对党的领导说什么“公社化把人整乍了,弄的我家破人亡”,“蒋介石混蛋,顿顿吃的白面,毛主席好,顿顿吃的苜蓿草”,“共产党口甜心苦,人饿死了,还说是病死的”,“毛主席的领导是夜鸽子叫鸣凶多吉少”,“他老人家心述不正,左也想法,右也想法,非把人民消灭了不可”,“毛主席的领导就是把不好的根子扎下了,越走越瞎”,“把粮食刮走了,把鸡、狗都饿死了”,何台领导鸣放一个干部说:难道一点好处没有吗?一个富裕中农更加恶毒攻击的说:“不好!不好!真买枣好,连指头旦大的一点好处都没有”,说什么“共产党有点欺骗气,政府不信服人了,这几年庄稼就是政府捣乱了”,“大跃进减产了,干部为了挣官,以少报多,一级哄一级,救命的还是邓主席(邓宝珊)”,对五八年大跃进说什么:“大协作坏了事,人死了都没人抬”,“万斤队害了人”,有一个妇女说:现在是“九女占一男,想缠不得闲”,“罐罐厕所没攒下粪,把猪也淹了”,“深翻地把人当牛马”,“跃进指标是夺饭碗”,一年望一年富,三年穿[此处有1个字不清]个破挡裤”,等等。这一些都说明他们想扭回身走资本主义的老路,但在人民公社化后,越看越没有希望了,正如一个贫农说的,富裕中农的心情是社会主义往前走一步,资本主义看一眼,越撩越远了”。
大部分富裕中农还是拥护党的领导和自愿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有这种资本主义思想的还是极少数的,据四个点调查统计是一百六十五人,占参加鸣放会议总人数一千三百五十人的百分之六点九,占富裕中农本阶层一千零五十一人的百分之十五点六四,占下中农和富裕中农总人数五千五百三十四人的百分之二点九。在鸣放出八千一百三十四条意见中,属于两条道路斗争的一千三百三十八条,占鸣放意见总数的百分之十六点四四,其中富裕中农鸣放的言论就占了百分之八十,这些富裕中农严重的资本主义思想在五八年大跃进中,为什么没有得到改造,反而在今天这样猖狂呢?1、基本的有其阶级根源,其中有些是殷实富户,旧社会地多地好,有高驴子大马,农具齐全,雇用短工耕种,兼营小商,自己不做重活,有一定剥削,合作以后,他们剥削收入受了制止,有些人劳动力强,生产资料好,初级社收入有所增加或保持现状,高级社取消了土地牲畜报酬,收入稍有减少;有些人虽是富裕中农,但是有的一贯道徒,有的当过保长或是依仗地主之威,欺压别人,现在失去了他的这种政治地位;有些家属或主要亲属是反革命坏分子被杀、被斗而心怀不满;个别是新富裕中农,土改时分得了优越的生产资料,猛然发家,忘记了过去身受的剥削痛苦,留恋土改后合作化前的个体生活,忘了共产党的恩情,产生了严重的资本主义思想,因而心怀不满。
上述情况在土改不彻底的地区,工作基础很差的地区比较严重些。他们利用一部分贫农、下中农经验主义的右倾保守思想抓住我们工作中个别缺点向我们猖狂攻击,从鸣放的情况看,贫农、下中农不少人严重的存在着右倾保守思想,在鸣放出的八千一百三十四条意见中,属于右倾保守思想的三千零六十五条,占全部意见的百分之三十七点六六,其中贫、下中农的言论就占百分之七十,他们认为增产有限“一石一堵墙,再多打不上”(一垧二亩顶多七百五十斤);反映在水利上,认为不能灌水“冬灌是虚泛,春灌打不烂”,“麦是火里锈,灌水是闲的”“种在地,收在天,种下了就看天爷咋办”,不相信少种多收的说:“金地、银地、加铁地,好坏地都要有一些保险”,认为深翻地,园田化是“收了一碗,丢了一片”,“地长一张皮,深翻一次,三年不长”,“全是猪油灌了,都是闲的”,不要合理密植,说什么:“稠好看,稀吃饭”,“稠了没有稀了有”,“包谷稠了成麻秆,小麦稠了就倒烂”,形容三角窝种是:“三月里来桃杏花,今年兴了个三角窝种法,一窝窝了个没信啥”“务农不能一心二用,庄稼都搞不好,还搞工业哩”等等。这些贫农、下中农的右倾保守思想和一些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混淆不清,难以区别。这就是那些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富裕中农敢于向我们进攻的土壤。加之,富裕中农又是劳动人民,向党攻击无所顾忌。3、我们在经济上摧毁了剥削阶级的基础,改变了私有制,但在思想上资本主义很严重,人民公社化割掉了他们私有制的尾巴,他们必然会更感到更痛些,自然对公社化不满攻击。所以这一部分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也是不奇怪的。在这人民内部矛盾两条道路的斗争中,一些地、富分子认为这些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富裕中农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说什么:“[此处有1个字不清]话要你说哩我不敢说”,充分暴露了他们的心怀仇恨。
以上这种以一少部分富裕中农严重的资本主义思想和一部分贫农、下中农的经验主义的右倾保守思想,不难影响着农业不能很快的大大增产,相反地在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起着破坏作用,如中川五三年就修好了一条全长十多华里,可浇一万多亩地的浇渠,使人看了很为兴奋,但是对能浇灌的一万多亩土地至今连一亩还未平整,致使没有发挥增产的效益。中川第六生产队,在队长富裕中农赵旺林的领导下,去年种的几十亩包谷,每亩最多只种了八百五十苗,远远落后于旧社会的耕作水平,今年种麦时,又是不耕地,撒浮籽,结果苗稀无法弥补,就是这样在农业生产上严重的起了破坏作用。
4、在群众鸣放八千一百三十四条意见中,属于对工作意见,干部作风的三千七百三十一条,占全部意见的百分之四十五点八七,有些地方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和有些干部的强迫命令作风是严重的。如在迎接全国水保工作会议时,有些干部将一些长的不大乐观的贫苦农民不叫见人,致使群众很不满意的反映说:“我们现在还是不得到人面前,在建立公社前后,将各户的鸡硬性集中一块,作为鸡场,大购大销时,却给每户分配三个鸡蛋收购任务,致使有些群众出了五分钱买了个鸡蛋,四分钱卖给购销组。给群众贷款买下的新式步犁,可是收废铁时,都把铁犁辕子收走了,而银行同志还整天的在那里极力催收这二十多元的农贷款;还有个别干部违法乱纪,打骂群众,这些都给党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其不良影响。可见给党在群众中造成了多么不良影响。上述问题,充分说明当前农村的基本情况,敌我矛盾仍然存在,但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大量的。在人民内部矛盾中,首先是少部分富裕中农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斗争,这一矛盾是主要的,其次是人们先进与落后,习惯与不习惯,新旧思想的斗争,这一矛盾是大量的,因此,我们的整社工作,主要的就是要用组织群众学好决议,鸣放辩论的方法,解决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斗争的两个问题,在抓好这个思想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分配,公社经营管理,生产规划,整顿,健全组织,建立制度等问题。否则,不仅这些具体问题解决不好,而且对巩固人民公社和组织五九年全面更大跃进就缺乏思想的奠基。同时,必须认识一少部分富裕中农严重的资本主义思想和贫农、下中农两条道路的斗争,这是当前农村阶级斗争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劳动人民必须坚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阶级路线,多作些艰苦、朴素、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否则,对待这种资本主义和右倾保守思想就是无能为力。曾说过的:“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特别是回忆起来是有多么深刻的现实意见,而我们一些同志却一味爱好那种毫无思想内容,不求实效,空空洞洞,表面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这是当前的一个严重思想问题,不很好解决,就有可能造成我们脱离群众。
二、上述问题如何解决呢?开始有些干部主张是由少数积极分子简单急躁的批判斗争几个富裕中农就行了,我们纠正了这种方法,因为这样作会使一部分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缩回去,把两条道路斗争暂时隐藏起来,形成夹生饭,我们采用了另一种方法,首先经验主义的右倾保守思想,再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危害性,从他们切身利益上认识到资本主义思想的可憎,这样,就会挖掉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得以存在和滋长的土壤,以便彻底解决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具体作法首先在整社干部中谈观点、谈认识、谈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进行阶级分析和观点排队。贫、下中农的右倾保守思想,表现在生产上、水利上、田园化上、商品性的生产和自给性的生产的方针、大协作等五个方面,一部分富裕中农中严重的资本主义思想,表现在:“能不能过石”,“大协作把妇女的血挣干了”,“一年不如一年,饿死了一层人”,“万斤队害了人”,“政府捣乱着呢?”等六个问题上,上述问题和鸣放的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和工作中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不易划清界限,这就形成了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了划清这些问题,除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干部作风上的问题结合处理解决以外,首先对鸣放出的具体问题通过党支部委员在党内、团内,在干部中,在三、五人、十多人的小型座谈会上,谈观点,谈认识,启发群众自己动脑筋,辩是非,找根子,让群众自己动手解剖麻,一次一次,由浅到深,由小到大,就这样召开各种不同的七十次小型座谈会辩论会,在群众中发现培养了八十多个自己能够动手解剖麻的生动活泼的积极分子,这些积极分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克服农民群众右倾保守思想的过程。下磨村辩论能不能过石的时候,第一次在十一人的座谈会上,只有四个人主张能过石,第二次的座谈会上,郑永贤、李福昌等,还主张不能过石。郑五哥提出自己的一垧四等山地,头一年打了三斗,第二年打了八斗,第三年打了一石一斗,这样,就有五个人列举了过石的事实,赵立哥等二人又提出不能过石的事实,经过第三次辩论,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赵立哥说:“不是不能过石,而我的思想落后了”。
辩论具体问题时候,又出现了两种作法,一个是把问题孤立起来,互不联系逐个的进行辩论,致使一些问题刚×进去,又跑了出来,群众也感到平淡无味,他们说:“已经说过了,没啥说的了”。一种作法是抓住一个问题,(此处有1个字不清)深(此处有1个字不清)透,把所有的问题联系起来,首先启发群众认识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接着引导到两条道路斗争问题上去。比如:高城片在辩论十里铺为啥减产的问题时,首先在群众中通过小型座谈辩论了“园田化”,“密植”,“罐罐厕所”,“灌水”,“大协作问题”等问题使群众自觉的认识。以上问题中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想,在辩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积极分子,他们提出:除封建右倾保守思想以外,还有个别领导问题?如张登科说十里铺表面上是贫农马耀德当队长,实际上是富裕中农李克明出主意,当参谋者,这样群众就进一步追查到李克明鸣放出的“大协作害得减了产”,“罐罐厕所没有起作用,淹死了十几条猪”等问题,这就使斗争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散发到辫子步步深入。因而,群众就积极起来,自己动手,解决两条道路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
如何战胜富裕中农严重的资本主义思想呢?我们研究分析了富裕中农严重的资本主义思想的特点:一个是和农民群众的右倾保守思想密切相逢,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此处有1个字不清]一个是这些资本主义思想一般的都是通过具体的事物而发泄出来的。同时,广大农村群众也只能从具体的事物上才能认识,这就启示我们对有关富裕中农资本主义思想观点的五十六个问题,进行一番调查研究。由谁去调查呢?脱产干部也可以调查清楚,但为了通过调查研究提高积极分子,因而采取了两个调查的办法:一个是由社员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到队外去调查,一个是在队内开展小型座谈会,谈认识来调查。调查材料的过程就成了积极分子、群众自我教育和提高的过程。这样,就使积极分子不但切实提高认识,而且在斗争中生动活泼,有了充分的事实和道理。
为了争取绝大多数群众的觉悟,采取了现场参观评比的办法,组织了三千多人参观了万斤队和上中农赵旺林领导的第六队,十里铺队的包谷种植及小麦生长灌水等情况,在参观生产队长赵旺林(上中农)种的小麦时,群众自己划方方,算株数,参观包谷时,步亩算苗作对比,下磨村一亩包谷地二千三百零三株,四水、四肥、三锄,亩产[此处有1个字不清]百三十三斤,连畔的一亩地一万六千株,土质好作务一样,亩产六百斤,另一亩产三百株,没浇水,亩产仅三百斤,这就使群众在生产问题上认识了两条道路斗争的(下缺)
来源:四川省委办公厅“各省市、自治区农村人民公社文件汇编(1959)”
来源:甘肃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