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中共黄冈地委批转麻城县白果、中一人民公社关于改进经营管理几个文件的指示
1959.01.07


一、中共黄冈地委批转白果、中一人民公社关于改进经营管理几个文件的指示

二、白果人民公社改进经营管理的初步经验

三、中一人民公社财务管理办法

四、中一人民公社农具耕牛和肥料的管理办法

五、中一人民公社食堂管理经验

六、中一人民公社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个规定


中共黄冈地委批转白果、中一人民公社关于改进经营管理几个文件的指示


各县委、公社党委:

全区各地目前正在开展群众性的整社运动。通过这段整社工作,在经营管理方面暴露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方面,麻城白果、中一人民公社党委,根据整社中发现的问题和当前生产需要,发动群众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经营管理、全面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几项规定,较为有系统地解决了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收到很大的效果。地委认为这种作法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希望各地人民公社像他们一样,通过学习参考这几个文件,总结本地经验,根据本社具体情况,立即动手,系统全面地建立起各项生产责任制,在经营管理方面订出一套制度和办法来。

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营管理,是巩固人民公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农村各级党组织的一项经常任务,必须始终如一,狠狠地抓深抓透抓好。改进公社的经营管理,在目前来说,主要是认真总结高级农业社的一套经营管理经验,继承各种优良的东西,对原有的制度和办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脚踢开、全盘否定。必须明确,农业社的一套管理制度,是经过广大群众多年摸索、积累的经验,是广大群众智慧的结晶,对于公社仍然有积极的作用。当然,在继承旧的、好的经营管理的经验基础上,必须根据人民公社又大又公的新特点,同时因地制宜加以提高发展,以便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于人民公社的新的经营管理制度。如果墨守成规,也是不对的。只有如此,才能推陈出新,保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促进工农业生产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人民公社又大又公,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工业、农业、多种经营要全面发展,范围大、部门多,根据这些特点,当前改进经营管理,首先突出抓好计划管理,以及全面建立生产责任制,实现层层包干。公社的规模大,若没有计划管理,就不可能做到集中统一领导,形成混乱状态;如果各级和各行各业没有责任制,样样事情没有一定的规矩,没有一个办法,就会陷于无组织无纪律无生产秩序的状态,那是绝对不行的,也是绝不允许的。白果人民公社强调抓好三大管理——计划管理、民主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的经验是很好的,各地应当仿行。这三大管理之间,是互相关心,互相促进的,不是机械分开。在加强计划管理和建立责任制开始,也很难一下子就搞得很完整。我们不能等待有了一套完整的经验以后再搞,好高骛远,使生产受到损失。应当抓的马上就抓,不全面不完整,可以逐步充实。

当前做好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通过整党整风整社,迅速克服漂浮不深的工作作风,发扬踏实深入的工作作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公社经营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具体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首先要加强政治领导与思想教育;特别需要领导深入生产,有时间和群众一道坐下来,把一些具体问题,一个一个地商量解决。如果只做一般的号召和原则指导,就会解决不了问题。显然,如果不切实改进经营管理,要充分发挥公社的优越性,组织59年更大的生产跃进,将是不可能的。地委认为,中一人民公社党委提出的关于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几项规定是很好的,是当前各个人民公社都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其他工作都很难搞好。因此,要求各个公司的领导,和中一公社一样,对改进干部工作作风要进行检查,作出规定,要强调参加生产,要强调搞好试验田,要强调登门拜访群众,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这是贯彻执行公社经营管理的各项办法和推广先进经验的重要保证。

以上指示,希各地在当前整社中,切实贯彻执行。并请示各县委、公社党委随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把你们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告诉我们。


 中共黄冈地委
1959年1月17日


白果人民公社改进经营管理的初步经验

(麻城县白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我社有由107个小社组成,有24000多户,94000多人,是一个较大的社。在整社运动中,积极进行了经营管理的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从这段看,改进经营管理,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计划管理;二是民主管理;三是生产管理。


一、实现计划管理,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


人民公社又大又公能够全面发展生产的优越性,不论干部和群众,都是看得清楚的。但是,充分发挥这些优越性的重要关键之一,是加强计划管理。四个多月的实践,使我们愈来愈明确:人民公社没有计划管理,真是寸步难行,没有计划就不能达到步调统一。贯彻计划管理,首先,要使社队干部明确树立政治领导与计划管理相结合的思想观点,认识计划管理是健全各项制度的总纲,政治领导是实现计划管理的指南针。其次,明确必须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加强计划管理,而又只有实现计划管理才能坚持勤俭办社的关系。再次,要实现计划管理,就要各项计划指标与要求要依靠群众制定,做到先进可靠。既要通过计划促进干部和群众积极努力,又要符合客观实际可能的情况;空头计划,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其消极作用。

加强计划管理,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贯彻执行三个并举的方针,制定全面发展生产计划。三个并举就是工业和农业并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并举,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并举;具体贯彻少种高产多收的方针。全社58年的情况是各项农作物产量高,但收入少。因此,根据三个同时并举的方针制定全面发展生产的规划,符合群众更大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切身要求,受到干部和群众的拥护。根据上述方针,59年的规划与58年的生产实绩对比:58年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工业占13.9%,农业占86.1%。59年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工业占21.7%,农业占78.3%,工业生产总值上有了很大的增长;在农业生产上,按产值计算,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重,58年粮食生产占59.9%,经济作物占40.1%;59年粮食生产占38%,经济作物占61%,经济作物生产有所扩大。农业生产与多种经营总产值的比重,58年农业占74.8%,多种经营占25.2%;59年是农业占59.2%,多种经营占40.8%,多种经营生产大大的有了发展。这样结果,59年的总收入为48,020,000元,比58年总收入13,158,000元增加265%,社员收入也相应会有急剧的增加。

第二、健全财务计划管理,贯彻勤俭办社,搞好收支包干,促进生产全面大发展。财务上计划管理的中心是三抓,一是抓积极组织收入。二是抓合理的运用资金,促进生产发展。三是抓勤俭办社,严格控制非生产性的开支,杜绝铺张浪费。按照生产规划第二本账,59年比较可靠的总收入是4802万元。为了执行财务计划管理,对收益分配规定了如下控制指标:

分配社员部分:1220万元,占总收入的25.4%(按照每人全年伙食供给48元,每个标准劳力平均全年工资150元计算,工资与供给大体各占一半);

生产费用:1440万元,占总收入的30%;

税收:336万元,占总收入的7%;

行政管理费:19万元,占总收入的0.4%;

公益金:144万元,占总收入的3%;

公积金:1643万元占总收入的34.2%(其中当年使用1243万元,积累400万元)。

公社执行财务计划的管理部分,根据以上收支指示,具体安排,实行收支包干,定额管理,定期结算,超产奖励。规定多工业、多种经营的大多数生产单位,月月结算,农业生产两季结算。在奖惩上实行多奖少赔。对超产部分,农业上水稻奖70%,小麦奖60%,棉花奖30%,多种经营奖70%,工业根据不同行业奖30~50%。奖励到核算单位,一般不奖给个人,以利从事不同生产的人都能各安其业。制定各项生产、上交收入定额,注意合理地先进地定额,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受到奖励,真正达到发挥各行各业群众劳动积极性的目的。

第三,加强劳动管理,做好劳力规划,合理使用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三个并举的方针,和全面发展生产的形势与要求,针对各项生产任务,经过反复算账,统筹安排,作好劳力计划。全社劳力半劳力四万人,投放农业生产的26000人,占65%(包括食堂和各种公共福利事业需要的劳动力),投放工业生产的6000人,占15%,投放多种经营的人8000人,占20%。按照这个比例,公社经过平衡分到大队,大队再因时因地制宜具体分到生产队。每个生产队进行劳动力的大清理,分业包干,定人定业,使每一个劳动者各就各位,安心生产,钻研技术,尽可能使用劳动力扯进扯出、窝工旷工,浪费人力,影响生产。实行专业专管、定人定业,在不影响主要生产业务的情况下,开展协作,搞好综合经营,培养每个人成为多面手。

有计划地使用劳动力,除了搞好安排外,还要大抓工具改革,解决劳力不足的矛盾。粗略计算全社工农业生产全年需要120万个劳动日,而现在劳力只能做到58%,大大不够。需要劳动力最多的是积肥送粪,其次是整米、磨麦、榨油、轧花加工,这一项需要劳力约占总劳力的15%。因此,要大抓改良农具。在各个生产战线上改良工具,特别是要多搞板车,增加交通运输工具,使现在仍然有60%的肩挑活,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要积极发展小型加工工业。


二、实行五大统一,三大民主,改进干部作风,加强民主管理


必须做到五大统一:思想统一,组织统一,生产计划统一,财务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建社以后大抓了集中统一,这当然是对的。但由于民主管理不够,分级分权没有搞好,助长了公社领导脱离生产实际和简单命令的作风,影响发挥各级干部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因为实行民主管理制度不够,实际上五大统一也只有形式上的统一,特别是难以做到思想统一,上下一心。

三大民主管理,一是生产上民主,二是生活上民主,三是财务上民主。

第一、生产上的民主,抓四个方面:1,制定生产规划,要发扬民主,相信群众,经过社员充分的讨论过,做到上下结合,使实现生产规划成为群众自己的事情;2,在生产技术革新中,贯彻总路线精神,敢想敢作与科学分析、实事求是相结合。既要大胆革新,又要和群众商量。重大技术革新,还应重点试验,然后普遍推广;3,所有干部都要坚持经常参加劳动。公社干部在一个月中要有十天时间和群众一道生产,一年要做500~600工分;大队干部在一个月中要有十五天时间和群众一道生产,一年要做700~800个工分。同时,要亲手办三结合的试验田,做到干部和群众相结合;参加生产与了解群众思想情况相结合;重点试验田与带动一个责任管理区或是丰产试验畈相结合。4,把民兵组织和生产组织分开,不能合而为一,防止强迫命令作风。

第二、生活民主。抓三条:1,抓民主管理食堂,每个食堂都在最近进行了整顿,发动群众民主性选举了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员、炊事员,并普遍推行饭菜一周早知道,吃饱吃好吃省,按月公布账目,征求群众意见,做到人人满意;2,所有社、队干部一律到食堂吃饭,取消社和大队另外起伙开小灶,并且要求每个干部要亲手办试验食堂,以及办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福利事业的试验;全体党员以及社和大队干部,一年要分头登门拜访社员四、五次,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要求,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的具体困难。最近整社,已经这样作了两次,对查实产量搞好分配,起了显著的作用,亲密了干群关系。因此,都统一把这一条列为民主管理制度之一。

第三、财务上的民主,抓两环:一是建立财务代表会议制度,实行民主监督财政,这个代表会基本上一月开一次,任务是检查一月财务收支情况,月月结算,调整任务定额,执行奖励,除了财务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向社员传达;二是各级核算单位要民主编制财务计划,定期公布账目,做到财务公开。

为了保证实现以上三大民主管理,全社还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有事同群众商量,克服各级领导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民主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社和大队两级代表大会。全社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占社员总数的0.5%,一年大体上召开四次,执行社章规定的职权;大队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占社员总数的5%。代表都是经过社员民主选举固定任期一年。这个社为了使代表会议切实担负起社员群众对公社和大队民主管理的责任,采取“讲行分开”,掌握代表中各级干部只占一定的比例,不使过多,避免代表会和干部会合而为一。全社代表大会代表,干部一般只占20%。大队代表大会代表,干部一般只占15%。为了发挥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在两级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妇女人数一般占三分之一。生产队处理重大问题,要召开社员大会。

我们社由于社大,部门单位多,而代表会议又不能开得太多,每个会议又很难做到对许多问题做比较详细的讨论,因此,还在两级代表大会之外,另外建立工厂企业代表会和财务代表会这两个专门代表会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公社以后,城镇、工厂、企业、农村手工业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召开全社代表大会,没有时间讨论这些问题,最近召开工厂企业代表会,把这些方面的问题作了专门讨论,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就发挥了这一部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健全代表会议这个民主管理的中心环节,不仅要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大鸣大放大字报的民主形式,而且要社党委和社委会以及大队领导认真解决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全社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炼173条意见,第三次会议提了134 条意见,由于领导上做到了对大小意见在会上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受到了代表们的拥护,加强了代表们的责任感,督促和帮助公社与大队,解决很多问题,而且树立了社员群众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做到爱社如家。


三、加强生产管理,全面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第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在农业生产上,为了改善层次过多、生产环节指挥不灵、妨害干部深入的情况,调整了生产组织。将原来的12个大队、53个中队、777个小队的四级领导,改为18个大队对,210个生产队的三级领导。同时即,建立“四包四到田”的责任制。四包,即包作物面积产量(产值)、包生产投资、包劳动工资、包伙食供给。根据1959年农业生产规划,公社逐项包到大队,大队因地制宜,具体包到生产队。四到田,即作物面积到田,产量到田,技术措施到田,管理责任到田。在三包四到田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大搞试验畈,人分田,田分片,建立畈畈专人管理的责任管理区,管理人由办试验畈的民主选出。其责任是:看水,看病虫害,看家畜家禽损害,向负责人报告情况,并相应的定出报酬。

在多种经营上,根据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的精神,对下放到大队经营的各项副业生产,具体进行六定:即定经营管理范围、定生产任务(产值)、定投资、定劳力、定奖惩。实行分配任务,收支包干,节约不交,超额奖励。超过任务的奖励为超产部分的70%,未达到的赔未完成任务部分的30%。

在工业生产上,公社对每个工厂,以及大队管理的工厂、作坊,实行“四包”“一定”。即包生产任务,包生产费用(投资),包劳力、工资,包上交利润,定奖金。工厂对车间进行“四定”,即定生产任务,定产品质量,定生产费用,定奖惩。车间对小组或个人,实行等级工资加奖励制,分级定额,超产奖励,达不到的扣发工资。

为了克服混乱,加强责任管理,发挥各级的积极性,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生产队的核算内容是结算四包,发放工资,掌握伙食供给,经营小型副业生产。大队是公社的代表机关,也是一级财务核算单位,公社对下放大队管理经营的生产,以及财政收支,仍然实行包干制。但是,超定额完成任务的部分,大队仍然奖励原生产单位,或是稍留一点公共积累,不准作其他任何用途。

第二、推行定额管理,采取死级别活工资,评工记分,按工分发工资,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制。

关于生产队劳动管理,要发挥原来好的经验,根据群众思想水平出发,有利发挥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具体办法,总的仍然是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制,由社按照各个生产队评定的工资等级人数将工资发给生产队,生产队发给社员,采取评工记分,按工分发工资。在没有更好的劳动管理办法以前,实行这个办法,可以弥补在目前条件下直接实行工资制的不足,实质上也仍然是贯彻了基本工资加奖励制。而且这个办法干部、群众熟悉,容易接受,大家反映这个办法“干部领导视察有抓头,群众劳动有劲头”。评工记分采取了大量搞定额计件责任制,几天一结算,可以做到不致每天评工记分。

这个社的高峰大队,在试行着另一种办法,就是按工资等级评底分,在一般情况下,死分死记,得基本工资。一般活路完成后,进行民主评议,劳动特别好的另外加记工分,作为得奖工资的依据。劳动不好的扣记底分,月底结算,看是否扣发基本工资。用这个办法,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制,可以减少每天评工记分的麻烦,以免助长群众斤斤计较的心理。看来也可以发挥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不管采取哪种办法,必选贯彻劳动定额管理。在农业生产上,公社和大队不制定劳动定额,劳动定额由生产队直接掌握,采取分季分段制定定额,按段派工,贯彻定额管理。在贯彻定额管理中,结合短期排工,大力推行小组集体承包。有些农活也可以搞个人计件,继续推行六定包工(定人、定量、定质、定时、定奖惩),建立劳动手册和层层验收的管理制度。同时,实行基本劳动日制,按每人底分规定一个月应做的劳动日数,超过给奖励,达不到的酌情扣发工资。

积极组织收入,多发预付工资,这是在实行伙食供给制加基本工资制度以后,鼓励社员劳动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办法。全社每个标准劳动力保证每月发工资7元,争取10元,是有可能的。全社根据元~三月的收支情况,算了一笔大帐,这三个月多种经营可以收入2,862,800元,加上工业72,000元,企业事业30万元,现在库存有7万元,共计3,304,800元;支出的工资以每个标准劳力10元计算,需1,072,000元,农业投资这段需要30万元,工业投资30万元,多种经营投资20万元,上交任务36万元,伙食供给费用需要111,000元,文教、卫生、福利、管理费等要7万元,共计2,413,000元,收付两抵,还可结余1,391,800元。只要按照国家政策,抓紧组织收入,这个计划是可以实现的。

第三、合理组织劳力协作,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社会主义的劳力协作,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但协作过于频繁,范围过大,也影响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产生窝工现象。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劳力协作基本上在一个大队的范围内进行,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要采取换工的办法,在必要时,由公社提倡,协作单位进行协商,双方订立合同,以工换工,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克服混乱现象。

全社生产单位过多,又实行分级管理,正好互比高低,因而为开展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具备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随着整社逐步深入,以冬季蔬菜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正在全社广泛开展,重点是组织大队和生产队这两级的劳动竞赛。竞赛中注意了提倡社会主义友谊竞赛的风格,反对资本主义的作风;并且善于运用先进、带动一般的方法,抓住先进,培养典型,推动竞赛运动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

人民公社基本是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有了按需分配的萌芽。因此,不断加强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对巩固人民公社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段整社看,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必须根据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精神,争取向干部和群众进行宣传贯彻,划清共产主义思想和现行政策的思想界限,以及相互关系,澄清混乱,达到从思想上以及组织上、经济上真正的统一。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目前特别要针对实际工作问题,批判干部和群众中普遍存在的本位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要善于树立和表扬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先进人物和具体事例,对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等资本主义思想,进行深刻的批判。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过程中,还特别要提高党的战斗力,通过整党整风和上党课住党校等办法,不断武装农村党员,提高政治水平,以每个党员的行动和表现,影响教育群众,这是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1959年1月10日


中一人民公社财务管理办法

(麻城县中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人民公社的财务管理,必须为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员生活需要服务。本着“大权归社,小权归队”、“大集体、小自由”的原则,建立严格、清楚、方便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样,既能使全社集中管理使用资金,又能发挥各级的主动性,积极组织收入,发展生产,改善社员生活。


(一)各级财务管理的任务和职责范围


公社的财务单位,既是国家财务机构的基础组织,又是公社的业务部门。其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积极组织收入;正确执行国家的财务政策,按时完成国家的上交任务;服务工农业生产,保证各项生产建设需要;合理运用资金,厉行增产节约。公社的财务管理,采取全社统一领导,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三级核算的办法。为此,各级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公社:根据各项生产建设的需要,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收支计划;认真执行计划管理,监督各所属单位的收支情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管理,定期核算;协助各所属单位组织收入、筹集资金,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按计划下拨工资、供给和其他财务包干金额,合理进行分配和使用;定期向下一级公开财政收支情况。

2,大队:在公社财务计划的指导下,认真编制全大队的财务收入计划,具体包干到各生产队,认真执行计划管理,督导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工作;积极组织收入,协作生产队完成上交公社的财政任务;督促各生产队合理使用资金,合理发放工资和奖励金;定期核算各所属单位的收支情况,定期向公社报账,向下一级公开财政收支情况。

3,生产队:认真执行财务计划;按时完成向公社的上交财政任务,服从公社的实物调拨计划;合理发放工资,提供供给制的实物供给,合理使用资金;协助所属食堂搞好财务管理;认真核算本单位的收支来往和经营成果,定期向大队报账,向社员公布账目。


(二)收支包干和奖惩


公社对大队、生产队的财政收支一律实行包干,增产受奖,减产赔偿,结余不交,超支不补。

1,农业:采取二级承包的办法,包产量、包投资、定人员、定奖惩。公社按照各大队的劳动、面积和自然条件,分配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提出包产任务,大队根据公社下达的任务,分清情况具体包到各生产队。层层建立责任制度,超过任务者给予奖励。稻谷奖励增产部分的70%,小麦奖60%,棉花奖30%,其他奖50%;凡未完成包产任务的均应赔产。稻谷赔减产部分的60%,小麦赔50%,棉花赔20%,其他赔40%.

2,工业:实行“四定”到厂、“五定”到组(人)。即是:定人员、任务、承包、奖惩;定数量、质量、时间、工具原料、奖惩。按月结算。凡能超额完成任务者在超过部分奖30%。

3,商业:一律实行“五定”:定人员、定任务(包括购销计划和上缴利润)、定费用、定损耗率、定奖惩。一切收入、费用、购销计划均由公社审核,按计划使用。

4,多种经营:(1)在“服务生产,有利生产”的原则下,大力开展多种经营。但不能影响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反对投机性经营活动。(2)各级分权分责,划分经营范围,充分发挥各级的主动性:规模较大的、长年的、集中的、定型的由公社经营;规模较小的、季节性的、比较定型的有大队经营;零星的、分散的、临时的由生产队经营;社员在不影响社内生产的原则下可以经营小量的家庭副业。(3)公社对各大队按月分配任务,包干收支,超额奖励。在超额部分提奖30%。大队根据公社下达的任务,按照劳动力情况、经营门路分配到各生产队。根据各种不同门路提奖。投工多、价值少的门路奖励比例应稍大,投工少价值大的门路奖励比例应稍小。凡能完成任务的大队,公社可按月发给工资和管理费。若无特殊原因未能完成任务者,则视其资源情况酌情发给。


(三)各项财务开支规定


1,生产费:(1)农业的肥料、种子、农药:根据各队田地面积、土质条件和产量,包干到队。若因生产任务大大超额,而多用了肥料、农药,则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追加;(2)工具修理和购置费:农具修理费按每亩0.5元包干;仓库工具和打场工具的购置和修理,按每亩棉地8角、每亩稻谷4角包干到队;(3)耕牛饲养费用,平均每头就8元包干到队。

2,行政管理费:(1)行政费大队每月15元,生产队则视其队大队小,每月8至15元;(2)差旅费,因公出差县外所必须的车船费凭据报销;参观、会议、出差伙食费,除在本食堂每天领取2角外,县内每天补助1.5角,县外途中每天补助6角,会议期间补助3角。如会议单位已有补助者公社不再补助;集体远出生产不另补助;(3)各工厂、企业、学校等部门的行管费,则视其实际情况,按月包干。

3,供给:每人每月4元,一律包到生产队。对在校学生同样给予供给,但小学生以15岁为限,中学生以18岁为限。炼铁、修水利等繁重作业人员,除领取与社员同样的供给外,每月另补1元。领取薪金的干部、教职员、工人、军官家属,无人参加公社劳动者不予供给,个别困难酌情补助;工人参加公社劳动者,则视其劳动能力和薪金收入情况给予全部或部分家属供给。

4,工资:社员工资根据收情况,逐渐增加,每月由公社分发到各生产队(包括2%的等外级工资),生产队按月发给社员。原属于国家供给人员,一律原薪不动。出差费、奖励费仍按原单位规定执行。原城镇手工业工人,暂不实行供给制,一般原薪不动,个别加以调整。公社新办企业的供给制人员,除按一般社员付给工资外,对个别技术较高的人员,可给予技术补贴和生活补贴。

5,奖金的使用:属于奖励工资,一律奖励给社员,大队和生产队均不得提用。属于超产奖励(无论哪一、工业和多种经营)应以奖励金的80%直接奖给社员,20%可留作大队和生产队内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如敬老院、幼儿园、托儿所、俱乐部等)、发明创造费用、添加配小型工具和其他杂用等。但每人限额不超过16月。

6,其他开支:(1)各企业单位非生产性的必须费用,限额以内可以使用:银行20元,粮油科30元,商业科50元;限额以外币与开支。(2)社员私人急需资金,如疾病、婚、丧等,经大队财经队长批准,可由银行(信用部)贷款,公社一般不予借支。


(四)开支批准权限


公社财务开支计划,经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后,交由管委会认真执行,管委会按照计划逐月、逐季下拨至大队和各生产队。各队在计划范围内,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进行使用,力求少花。

计划以外的开支,必须严加控制,严格审批手续。属于生产性的开支:10元以内由大队财经队长批准,100元以内由公社财经主任批准,500元以内由公社管委会批准,500元以上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属于非生产性的开支,必要时公社财经主任可以批准50元,管委会可以批准100元。各队零星急用,可以从各队多种经营的奖励金部分开支,但每次限额不超过10元。

各企业单位,所需购货资金,可按计划使用。未经计划者一律不可开支,必须时可追加计划经公社管委会批准。


(五)现金和食物的管理


1,现金管理:公社各财务单位,无论出售产品或其它收入的现金,一律存入银行,及时向公社报账,不准积压挪用。仅由出纳员储备30元以下的现金作为零星开支。出售大量的、成批的实物可以实行非现金结算。对零星的、小量的以及社员私人出卖的家庭副业产品和其他实物,一律用现金结算。

2,实物管理: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实物仓库,入库出库,过秤记账,分季盘存,月月结算。各队仓库统归公社管理,服从公社调拨,及时上报库存,不可隐瞒、虚报。

3,粮食管理:食堂所需粮食,按月按计划向生产队仓库领取,不可与仓库粮食混淆。在食堂吃饭的客人,每人每餐付米票半斤。从外地回家的干部、工人、学生等一律带米票或供给关系回家。当前粮食在一个生产队(原小社)内可以调拨使用,队以外暂不实行粮食调拨,可由公社粮油科负责收藏和调拨。


(六)民主管理


1,公社监委会应把财务工作当着主要的监督工作之一,组织社员代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账目和库存物资。

2,各级财务人员必须认真搞好财务工作,日清月结,定期盘存;公社、大队每月向下级公布一次账目;生产队和食堂每月向社员公布一次账目。

3,充分应用各种形式,如座谈、访问、意见箱、大字报等,广泛征询群众意见,不断改进管理工作。

1959年1月10日



中一人民公社农具耕牛和肥料的管理办法

(麻城县中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麻城县中一人民公社,在建设初期,由于领导精力忙于生产突击和建社后的一些具体事务,对农具、耕牛和肥料的管理制度没有马上建立起来,对大农忙中,扯乱了的耕牛农具缺乏清理,加之,有些群众对人民公社存在一些误解,以为一切都“窝”了,对公共财产不够关心。因此,曾有一段混乱现象。田里割谷割出犁来,地里扯花扯出喷雾器。中一大队林家寨湾17乘水车,从大抗旱起一直放在外面,坏了14 乘。18头耕牛以前由16人饲养,秋后,养牛的小孩上了学,老年人嫌级别低(养牛是最低一级)不愿养,队里也怕多用劳力。因此,缩减到三人饲养(一个聋子、二个小孩),责任制度有没有建立,养得不好。原来积肥的老人怕领不到报酬也不拣粪了。

随着人民公社的整顿和巩固,生产秩序走向正常,对农具、耕牛和肥料的管理,也必须纳入正轨。在当前我们的农业生产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化学肥料极为有限的时候,耕牛、手工农具和农家肥仍然在生产中起作重要作用。公社党委发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全社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农具、耕牛大清理,号召社员“爱社如家,爱公如己”。并建立了专门管理的责任制度,定报酬、定奖惩。社员们说:“凡事总要个制度,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同时,号召大家“把农具管好、修好,把耕牛养好”。并积极开展了积肥运动。

现将中一人民公社农具、耕牛、肥料的管理办法分述如下:


农具

农具的管理制度,必须有利于生产,使用方便,责任分明,管理妥善。

一、分别大中小型农具和专业工具,逐级专人管理:(1)机械农具,如拖拉机、动力抽水机等,由公社机械科和大队设专人管理,公社机械科统一调拨使用;(2)一般大型农具,如水车、畜力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等,由生产队保管员专责管理;(3)中型农具,如犁、耙、耖滚、喷粉器、喷雾器等,抽件配套,按各生产队责任田地面积分配到组,交由组保管员专责管理;(4)小型农具,如锄、镰、鍬、箩等由社员私人自备自用,属于使用不多的小农具,如钉耙、大铲、滚筐等,由生产队分给社员保管;(5)专业工具由使用人员保管,如仓库工具由仓库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胶轮车有运输人员管理。

二、建立使用管理责任制度:(1)机械农具和大型农具定出使用年限,定折旧费,定期保养修理;(2)生产队、组建立工具存放室,按季进行大清点,每当一段生产结束,必须将暂不使用的农具清理归存放室;(3)使用人在每天生产结束后,必选将农具洗净带回;(4)保管人员应注意检查使用后有无损坏,督促使用人用后归还;(5)属于因责任事故而损毁、丢失的农具,应由使用人赔偿;(6)借用农具必须有借有还,损坏赔偿,借出队外必须打借条。

三、购置、修理、添配农具:(1)购置机械农具和大型农具由公社负责,购置中型农具由各生产队造具体计划经大队审核公社批准开支,购置小型农具可由生产队从多种经营的奖励金部分开支;(2)添配农具,按田地数量包干金额到各生产队,购置部分备用犁头、耙齿和其他零件,各生产队添配时必须以旧换新;(3)修理农具,每个生产队建立一个修配厂。修理一般木农具、胶轮车等,各种木农具必须每年加油一次,其修理费和加油费,均按田地数量包干金额到生产队,每亩5角;(4)仓库工具和打场用具,如扬叉、掀蓬、顿子、晒垫等的购置修理,按棉地每亩8角,稻田每亩4角,包干到生产队。

四、报酬和奖惩:(1)生产队保管员每月补助4至6个劳动日;(2)对尽职的保管员、爱护农具的社员,按季评以奖励;(3)对失职的保管员应扣除补助工分,对破坏农具的社员除照价赔偿外应给予批评和适当处分。


耕牛

长年注意对耕牛的饲养管理工作,选定热心负责的半劳动力、辅助劳力专人饲养。教育饲养员爱护耕牛,明确“养牛一年,用牛一季“的重要,特别强调要在冬季养好耕牛。

一、生产队要加强对饲养耕牛的管理,成立护牛小组,由副队长和队保管员负责领导,定期进行评比检查;每个生产小组成立养牛小组,互相协作,互相督促。

二、以组为单位建立牛棚集中饲养,专人定牛管理。在平原地区每人饲养二头,丘陵地区三头、山区四头。

三、改善饲养管理办法:冬季:盖好牛棚,屋不透风,羁牛有栏,喂牛有槽,改长草为碎草喂牛。勤垫土,勤换草,每天扫栏一次,牵出栏外活动一次,大冷天要喝热水,盖草搭子,要加喂精料,平均每头牛喂棉籽饼200斤,食盐10斤。春季:发青后每天要放二次青草,喝三遍水,扫一次毛。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注意水牛落水,黄牛歇阴。作到不饿倒、不湿倒、不跌倒。专人使用耕牛,必须有耕有歇。

四、实行养牛“十定“:(1)定专人管理;(2)定饲养时间,最少一年;(3)定膘,达到膘肥体健;(4)定积肥任务,春冬每头牛每月积肥50担,夏季每月积肥30担;(5)定饲料,冬季每头牛每天平均草料大牛25斤,中牛20斤,小牛15斤;(6)定繁殖,每头母牛三年生育小牛两头;(7)定费用,每头牛每年牛绳费2元;(8)定代食品生产,饲养人员负责种植少量蔬菜,收集豆禾、苕藤及其他野生饲料喂牛;(9)定报酬,养牛人员底分应比同等劳力稍高,多喂小牛一头一年内补助工分100分;(10)定奖惩,对饲养耕牛好的饲养员应给予奖励,对饲养管理不好和损坏禾苗的应给以批评扣分或赔偿;对超额完成积肥任务的超额部分应与社员私人积肥同样付给报酬,未完成任务的应适当扣除工分;超过繁殖任务的应给以奖励。


肥料

各队所用的肥料,除公社包干部分外,应积极开辟肥源,大量积自然肥。

一、生产队要积极组织社员,长年积肥,分季突击,冬、春、夏三季每季应有半月至一月的突击积肥期,大积塘肥、地皮土、陈砖土等,要求每亩每季作物施肥达1000担以上。生产队按季节、肥源对各生产组提出积肥任务,定出奖励办法。每个生产队建立一座化肥厂,大量制造土化肥、氨水、细菌肥、颗粒肥料等,积极发展绿肥。改善对绿肥的培养管理,清沟排渍、盖草木灰、施清水粪,以小肥养大肥;并充分利用豆禾、菜子禾等,多种绿肥。

二、生产组内建立一个常年专业积肥组,大量是收集青草、树叶、水草、杂肥和组内各户社员的家庭积肥,负责肥料的加工发酵,如人造粪、沤肥、熏肥、高温堆肥等。每个生产组要有一个积肥场,有三至五千担的大肥垱;并要求田头有粪垱,地头有粪堆。

三、固定各专业单位的积肥任务:食堂必须将溲水、洗锅水、污水、烂菜、草木灰收集起来,根据食堂大小定出任务,每天三至八担,超过任务的给以奖励。养牛组每头牛冬春每月上交牛粪肥50担,夏季每月上交30担,超过部分与社员私人积肥同样付给报酬。养猪场每头猪每月积肥5担,超过任务给以奖励。其他单位,如敬老院、幼儿园、洗衣组、理发组等,均应规定适当的积肥任务。

四、提倡社员户户养猪,要求队、食堂和社员养猪总数达到每人一头。户户有污水桶,冬季每人每月积污水三担,夏季每人每月七担。户户有小堆肥,经常聚集室内外的渣滓、阴沟泥、扬尘等,利用工余时间砍草皮、挖地皮。平均每个劳动力每月10至15担。干部和群众提倡人人出门带粪筦,要求每个劳动力每月积肥100斤。对社员私人积肥都给以合理报酬,猪粪每100斤6角,牛粪每100斤1.5角,鸡鸭粪每100斤1.2元,污水每担2分,按月结算,由生产队从工资总额中付给。



中一人民公社食堂管理经验

(麻城县中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事安排好人家“,这是农民祖祖辈辈衷心的也是起码的愿望。人民公社建立起来后,粮食实行了供给制,原来由各家各户分散做饭的”小灶“,一跃而为369各公共食堂所代替,农民这个愿望得到了彻底的实现。由于有了”大灶“,几千年来屈伏在锅灶旁边的妇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而笑逐颜开,经常压在农民肩上愁吃愁喝的千斤担子,被永远抛弃了,”铁饭碗“拿到手了,人人变得春风满面,雀跃欢腾。新生事物开始不能一下完全被人认识的,总有其说不一的。食堂建立不久,由于领导上认识不足,没有抓早、抓好,公共食堂里的饭生熟不均,浪费粮食问题也相继出现。这些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以前,许多群众、特别是“三种人”心里结上了“疙瘩”,害怕“铁饭碗”敲破了,迫切要求领导上把所有公共食堂的“大灶”,迅速的超过那些富裕中农所赞口不绝的“小灶”。公社领导上及时抓住了群众的迫切要求,在全面开展整社的同时,对所有农村食堂,进行了整顿、升级、粮食定案等,一系列工作,社员吃得饱好吃得好,“三种人”感到“铁饭碗”掇稳了,心情舒畅,意气风发。富裕中农再也不念“小灶”了。农村公共食堂的面貌已改观,社员生活越来越好,劳动生产的干劲也就越来越大。


民主办食堂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要把公共食堂办得人人满意,个个叫好,各个食堂成功至经验之一,就是要实行民主办食堂。中一大队金畈第一食堂,起初,耕牛没有抓住民主办食堂这条纲,认为是食堂是大锅大灶煮大米,管社员吃饱喝足,何必要“兴师动众”呢?因而主观办事,炊事员不固定,种菜没专人,结果是生一餐,熟一顿,有油无盐,社员意见纷纷。他们还说:“百人百条心,要做到大家没意见,那食堂更难办了”。后来经过反复教育,说明民主办食堂的重要性后,选举了食堂管理委员会,集中了群众的要求和意见,食堂办得菜香饭甜,花样翻新,生活秩序井然,社员无比称心如意。事实教育了干部,他们通过一段实践,转变了原来的看法,反映说:“民主办食堂是个‘宝‘,它能使一堂(食堂)能称百人意,百人能共一条心”。

具体说来,要民主办好食堂,就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由社员们在选举食堂管理委员会。它的职责是:1、研究怎样吃饱吃好的原则下,作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2、日清月结食堂收付账目,按月向社员公布;3、随时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群众要求,改进伙食管理;4、挖潜力、找窍门,积极完成公社承包到食堂的猪、鸡、鸭、菜、藕等生产任务,并多种洋芋等代食品,作到自给有余;5、特别注意搞好食堂内外清洁卫生,保证社员身心健康。

这个管委会的主任委员,一般都由作业小组长兼任,既抓生产,又抓生活。食堂管理员兼副主任委员,专门领导好食堂工作。管理委员会在四、五百人的食堂里,都选有十一到十五人,二百人以下的食堂,都选有七至九人。每月召开一至两次,研究改进食堂工作。

其次,炊事员由社员选举,整顿食堂以前,有些食堂炊事员都是干部指派的。他们有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即是,“生产忙,劳力少,做饭是小事,无需乎要正劳力和积极分子去搞”。并说:“谁要调皮捣蛋,送去烧茶煮饭”。把一些小病不断的老人、婆婆派到食堂煮饭。有的甚至把一些地、富坏分子派到食堂“改造”。金畈第一食堂原来把一个患肺病的妇女派到食堂煮饭,社员看到她对着锅里咳嗽,无不毛骨悚然,害怕传染成疾。后来经过社员挑选出来的炊事员,有的是为人公道的积极分子,有的是曾评过卫生模范的主妇,有的是会煮饭、会炒菜老厨师。这些人原来思想上残存着“干伙夫是下贱工作”的想法,经过社员一选举,都感到炊事员是崇高平凡而光荣的事业,积极起来了。他们为了感谢社员的爱戴,一致表示决心:愿把烧茶煮饭当成终身事业。

最后,定期召开食堂社员大会,广泛征求社员对食堂的意见和批评,以及节约粮食的合理化建议。很多食堂的事实说明,凡事这样做了的,不仅食堂办得好,而且社员都数量了以食堂为家的新风尚。


勤俭节约吃饱吃好


食堂要做到勤俭节约,吃饱吃好,一是公社必须对食堂进行“四包”“十定”。

“四包”是:原来公社在保证社员吃饱吃好的原则下所确定每人全年吃多少口粮、吃多少盐和油、烧多少柴禾等标准,随着整顿食堂的同时,按照各个食堂实有就餐人数,一次算拨归食堂,作为包干定案。定案之后,食堂若有超过,公社再不补发;不管节余多少,全由食堂自行处理。

“十定”是:1,定菜园;“一缸腌菜一缸米”、“种得一园菜,顶上一仓粮”,公共食堂办起来和后,群众普遍反映菜种少了,花样不多。根据社员要求,各个食堂按实有人口,有的按每人留两厘地,有的按四个人留一分地作菜园地。公社按照这个计划,分别将土地划归食堂固定专人专人种菜,自给有余,自产自售,收入归食堂,作为改进伙食管理、改善社员生活费用。

2,定养猪。公社按照每个食堂人数,分配养猪任务。全年每人养猪一至两头。任务以内的猪,公社和食堂按三、七或二、八比例分红。猪源和养猪投资,一由公社从副业生产投资拨到食堂;一由社员将私有无力饲养的母猪和子猪食堂作价收买,分期或一次付给。饲料来源充足,在分配任务之外,愿意多养的,收入全归食堂。食堂完成和超过养猪任务之外,还要完成作业小组所分配的积肥任务。

3,定养鱼。公社将水库、湖泊、塘堰按照面积大小分成三类。一类(水库、湖泊、大塘、大堰面积在十亩以上的)由公社或大队直接经营;二、三类划归食堂经营(一亩面积以下的塘堰为三类),二类塘堰由公社投资,按四、六成活对办比例分红。三类塘堰投资归食堂,收入归食堂。

4,定种藕。各个食堂都有种藕习惯,湖、塘、堰划分三类,怎样经营、投资、分红?公社按养鱼的办法,定到食堂。

5,定养鸡。各个食堂根据人数多少,一般都计划每人养鸡四只,由食堂自孵自养自食,并出售一部分满足城镇需要,收入归食堂。

6,定养鸭和其他家禽。饲养办法与养鸡同。饲养能力大的可以多养。

7,定炊事员。原来有些食堂伙食办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炊事员不固定。有的一天换一次,有的一天换三次,责任制度无从建立。生、冷、饱、饿现象不断发生,各个食堂(一般按三十比一)经过民主挑选炊事员后,都固定专人烧火做饭,并教育炊事员把“烧火做饭”看作一件崇高的事业,兢兢业业的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做一个人民生活忠实的勤务员。

8,定领导。食堂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政治挂帅,没有减轻的领导,同样无法办好。通过这次整顿食堂后,所有食堂都选派了得力干部作为食堂管理员。

9,定加工作坊。各个食堂按照吃饱吃好的原则,计划一部分耕地面积,种植各种豆类作物,除完成上交公社任务外,其余部分,日加工磨粉、豆腐、酱菜等,改善社员生活。

10,定奖惩。公社和大队定期召开食堂工作会议,检查评比,交流经验。对勤俭节约,吃得饱,花样多,完成上述任务的食堂,给予精神表扬。办得不好的,给予批评。并开展红旗食堂运动,更好的该机食堂工作。

食堂通过“四包”、“十定”定案后,干部反映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致表示决心把食堂办好。

另一个是依靠群众,勤俭办食堂。“少花钱,多做事”,这是金畈办食堂的经验。这个食堂的干部原来苦于找不到宽敞的餐厅和家具,后来把这个问题交给群众讨论,社员金文启把自己的厅堂腾出来了,有的社员把桌椅凑出来了,有的把敬神用的香筒也献出来做筷子篓。锅、碗、盆、钵、水缸、水桶一人凑一件,食堂一会儿凑得琳琅满目,样样俱全。只淘米的舀子社员没有,食堂菜花了八角钱。这条经验一传开,原来找不到怎样办食堂路径的人,心眼豁然开朗了,勤俭办食堂的办法也越来越多。

食堂定案后,很多食堂炊事员动了脑经,寻师问道,找窍门做好饭,提高出饭率。金畈第一食堂58年11月每人吃大米38斤多,一摸底,还缺粮6644斤。炊事员和群众商量结果,每天晚餐改吃粥如吃“烫饭”或“豆丝”,改甑子蒸饭为大甑蒸饭。试验了几次,社员吃得饱又好。再一算账,不仅不缺,反而都余粮食5449斤。王岗食堂炊事员同群众商量,找到了“四看”(看天气冷热、看生产忙闲、看活路轻重、看逢时过节称米煮饭)“一学”(学习外地食堂经验)的办法,很快消灭了以前煮饭生、熟、干、稀、软、硬不匀的现象,把饭做到香甜柔软,老少欢喜。试验第一次,一个午餐,255人只吃米120斤,每人7两米,个个叫好;同样这些人,前一天中餐就吃了174斤米,每人12两多,有些社员还叫没吃饱。


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


小锅小灶分散吃,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一办起公共食堂的“大灶”来,有些问题就突出来了,感到不好处理。但是各个食堂干部对这些难题没有绕道走,都是积极和群众商量。这样,虽是“难题”,也都一个个顺利解决了。

一、孕妇生产了,一个月不能出门,怎么办?食堂就根据产妇应吃的米、油、盐、柴、菜,从生孩子那一天起,按一个月实际需要,一次送到她家,自做自食。

二、每个社员都有三亲四戚,亲戚来了,各个食堂都有待客室、小卖部,客人吃了饭,只交有公社统一印制的餐票,不缴现金,食堂记上客餐簿,月终按各家吃了多少客餐,每餐按七分钱计算(在小卖部买荤菜另外加钱),从发工资中扣除。客人吃的米,社外应付给米票,社内只交公社流通餐票,到公社粮食供销店购买(各食堂根据情况,分季或一年从既定的口粮中,售一部分给粮店换回由公社发制的餐券发给到其他大队生产队协作或走亲戚的社员)。

三、社员病了,大雪大雨,有些老人小孩不能来食堂就餐的,有的食堂是单另作点宜于病人、老人、小孩吃的东西,一是送上门,一是委托人带。有的食堂就拨几餐粮食给社员带到家里做饭吃。

四、有婚丧喜事的社员,在节约不浪费的原则下,可办个一至两桌酒菜的,有的是食堂代办,有的是社员自己办;所需的经费由社员自付;自留机动粮吃得不够的,食堂先垫付,后凭收入餐票到粮店购回。

食堂实行了这些办法后,博得了社员热烈拥护。反映说:“共产党、毛主席比爹娘还想得周到!”有的人还编了顺口溜:“公社食堂真正好,样样照顾多周到,日子越过越香甜,男女老幼齐欢笑”。


做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高一尺,生产高一丈”。食堂工作也是这样。哪个食堂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作得好,哪个食堂就越办越好。总的来说,做好这一工作,公社、大队、生产队直到作业小组的干部人人动手,亲自办好一个试验食堂。亲自整米,亲自做饭,亲自炒菜。这样做的结果,转变了许多人们的错误看法,认识到食堂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大家都来关心食堂,办好食堂。其次是对炊事人员进行(五好)教育,即是:(1)思想、服务态度好;(2)饭、菜做得多种多样好;(3)清洁卫生好;(4)节约好;(5)改革炊具好。王岗食堂对炊事员进行“五好”教育后,挑水改为土自来水,掇菜掇饭改为滑车运送,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饭菜质量。最后把食堂当会场,经常教育社员遵守食堂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树立尊老爱幼的新道德风尚。到过王岗食堂的人,每餐膳食时,你会看到总是小孩添完饭老人添,然后是青壮年添饭,即都属政治思想教育的结果。



中一人民公社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个规定

(麻城县中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在1958年里,由于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一道,兢兢业业的工作,艰苦奋斗了一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特别是在钢铁、粮食、棉花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大大跃进。

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各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而我们有些干部对一点还认识不足,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不能很好地跟上这一新形势的发展。通过这次整顿和巩固人民公社,结合着整顿干部作风,从来自群众的批评和干部的自我坚持看,反映出有些干部在工作中没有以前艰苦深入,漂浮不实。参加生产少了,走群众路线也没有以前那样好。特别是还有个别干部存在着强迫命令作风和违法乱纪行为。这些现象,如不及时纠正,加以克服,对我们的工作和生产,将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为了保证1959年更大更全面的跃进,根据中央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针对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特作出如下几点改进领导作风的规定:

第一、各级干部必须把参加生产,领导视察,坚持劳动,搞好试验,坚决贯彻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

公社干部一个月中要有10天的时间和群众一道参加生产,一年要做500~600工分。

大队干部在一月中要有15天时间和群众一道参加生产,一年要做700~800工分。

生产队以下干部,一律不脱产,除必要开会、坚持生产和其他工作以外,都要同社员一样参加劳动。每个干部下生产队工作时,都应戴上农具,真正做到“四有”、“五会”,精通农业生产知识。

每个干部必须种好试验田,做到领导、技术人员、群众三结合。除了对群众种好大面积试验畈以外,每个人至少亲自种好一亩试验田。其单产和技术措施都要求先进可靠。

每个干部在收获各种作物时,要亲自参加领导群众收获,作到精打细打,颗粒归仓。目前还有些稻谷打得不净,棉花摘得不净,干部要领导社员进行复打复摘。一个干部要亲自和社员复打一场谷,一人复摘几捆棉杆。

每个干部在参加生产和领导亲自搞好生产的同时,要关心人民群众生活,领导办好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等。

每一干部要亲自办好一个试验食堂,作到吃饱、吃好、不浪费粮食。并要亲自领导食堂人员搞好“四包”(粮、油、盐、柴)、“十定”(定菜园、定养猪、定养鱼、定种藕、定养鸡、定养鸭、定炊事员、定领导、定加工作坊、定奖惩)。还要领导亲自和发动群众进行炊具改革,节省劳力和减轻体力劳动。并要按期结算,向社员公布账目。

第二、树立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反对强迫命令。每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既是群众的领导者,又是普通劳动者,各方面要和群众打成一片,遇事和群众商量。多深入,少开会,发扬田间会议的优良传统。对社员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反对压服群众的作风。

每个干部要登门拜访社员,进行整改。有些干部曾有脱离群众的事,如夺群众的饭碗、打骂过群众的现象,必须向社员检讨道歉,承认错误。这样做,群众一定还会拥护干部的,仍然是党的好干部。在登门拜访时,要体贴群众的困难,关心群众生活,一定要将群众提出了的意见和要求,作到条条有答复,条条有解决办法。

第三、提倡感想敢做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反对右倾保守和浮夸谎报。不论任何工作有多大的成绩和存在什么缺点,都应当老老实实。虚报成绩是错误的,有成绩不报也是不对的;夸大缺点是错误的,隐瞒缺点也是不对的。任何一个工作,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可靠性;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强调从实际出发。

第四、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坚持贯彻勤俭办社的原则,每个干部都要本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精神来办理人民公社的一切事业,反对铺张浪费,真正作到不浪费社员一文钱。

国家和公共财产,每个干部都要坚决保护,不允许任何人随便挪用和贪污。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模范地执行;如有个别干部在经济手续上不清楚的,要主动地搞清楚,反对假公济私。

第五、参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每个干部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小集体利益要服从大集体利益,反对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提倡不讲条件的工作、不计报酬的劳动的共产主义风格。同时要经常地向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以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以达到进一步鼓足干劲,热火朝天的搞好生产。

第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文化、技术的学习,特别是大队以上干部,一天尽可能抽出一、二个小时来学习上级的指示和文件,以求在各方面的提高,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每个干部一月要求写一两篇材料,其中包括各方面的点滴经验、先进人物和先进事物,向上级报告和向报章杂志投稿。

党的团结、干部的政治觉悟高,是保证一切任务完成的关键。因此,要做好整党、整团工作,加强组织生活。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好的要表扬鼓励,不好的要批评纠正,经常要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愉快的工作情绪。组织生活应形成一种制度,一般半月要开一次党、团、行政生活会,最迟不得超过一个月。

以上规定,希每个党员、革命干部模范地执行,并向广大社员广泛宣传,要求社员群众监督我们执行。

 1959年1月10日

来源:湖北省某档案馆